杨延康作品 藏传佛教
■ 2006,四川,练习跳法舞的小僧侣
■ 2005,青海,站立山顶的僧人
■ 2006,四川,洒“隆达”的藏民信众
■ 2006,西藏,煨桑的僧人
■ 2006,甘肃,踢球的小僧人
■ 2006,甘肃,练法舞下腰的小僧人
■ 2005,甘肃,佛台上的佛像
■ 2006,四川,照相馆的僧人
■ 2007,青海,背读经书的小僧人
■ 2006,云南,刷僧房的四个小僧人
■ 2007,甘肃,风雪中等待法会的藏民
■ 2006,四川,抱鸽子的女尼
■ 2006,西藏,展佛中的信徒
■ 2008,四川,摇经筒的妇女
■ 2006,西藏,跳藏舞的信众们
■ 2005,甘肃,拾羊粪的妇女
■ 2007,甘肃,比劲力的僧侣
■ 2007,青海,提茶的僧人
■ 2007,青海,担水的小僧人
■ 2007,青海,展示臂力的僧人
作者自述
藏传佛教,是我用生命中的十一年完成的纪实摄影专题。
藏地天边,神性自然。有信仰的藏民族在自然恶劣的高原环境下敬畏神灵,感恩自然。根植于藏地的藏传佛教,出家僧侣来源于藏族家庭,他们怎样过信仰生活?与家庭关系怎样?与寺院关系如何?僧侣之间怎样相处?怎样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在修行中怎样去坚守自己?我用摄影记录这信仰中的日常生活。
从2003年开始,我行走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凡是有藏民族生活的地方我都会去关注。在艰辛不易的生活中,藏民族祈求神灵来赐予幸福,护佑吉祥,克服生命历程中的苦难。生命在海拔高处,灵魂在依托信仰。这生存中的依托,让藏民族懂得去珍惜感恩神宠,他们把所有都寄托在自己的祈求中,信仰神的光芒给了温暖。
十一年藏地的拍摄,我力求去种一棵大树,结出优秀的影像之果;努力去贴近和感悟这个特殊的民族,用经典的影像去诠释和理解信仰之人;照片中应有人性和关爱,感动自己也感动他人。用影像思想去延续生命,用精神去赢得对生命历程的尊重。
我用磕长头般的信念忠诚于影像艺术,希望不停留在表面解读藏地,在变化发展中的当下,用信仰之绳平静地系上一个心结,真正明白摄影的价值和意义。
推荐语
十多年来,杨延康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藏区,与藏民同吃同住,用心灵感悟这一高原民族的宗教精神。心灵的净化和升华是他这些年藏区生活最大的收获。影像已经成了杨延康这段心灵之旅的附属产品。
高原人对神灵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感恩都被杨延康用其擅长的影像方式保留了下来。
从这些影像中我们能解读出杨延康对那片高原圣土人民的敬仰和崇拜。他用影像给我们展示了他对人性的关爱,对宗教的虔诚。
用生命长时间对这一题材进行关注,这期间自己的心灵也得到升华,这就是杨延康《藏传佛教》系列作品的价值所在。
陈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