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  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后出塞(五首)

其一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邱。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后出塞》五首作于天宝十四年(755年)冬,安禄山反叛之初。这一组诗讽刺朝廷好大喜功,无止境地开疆拓土,对外连年征战,以致边将邀功,拥兵自大,导致尾大不掉,叛乱爆发。五首诗是一个连贯的整体。此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记述的是诗中主人公当初应募和亲朋送别的情景。

诗的前八句是写主人公当初志在赴边立功,于是慷慨应募从军。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封侯,成就功名的意思。句意为:男子汉生于人世间,应当趁着年轻力壮有所作为。诗人在此也有自勉之意。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邱。”旧邱,指家乡、故乡。句意为:从戎为国而战,战斗中可建功立业,怎能困守家乡,坐老乡里。前四句写应募从军之男儿,意在建功立业,与安禄山之拥军造反形成对比。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蓟门,指蓟门关,代指战场。句意为:我应召从军,奔赴蓟门前线,大军开始行动,我哪敢怠慢逗留。

“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模仿《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的句法,极写武器之精当,所谓欲成其事,必先工其器;千金买马鞭,百金装饰刀头,主人公是何等珍惜自己的武器,对赴边立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诗的后六句描写男儿应召从戎时的送别场面。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闾里,《大司徒》中曰:“五家为比,五比为闾。”这里代指邻居。句意为:邻居和亲戚都热情地为主人公送行,希望他此去杀敌报国,衣锦归来。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酒酣,酒喝至高兴处。斑白,指白发老人。羞,通“馐”,指诸多佳肴。句意为:白发老翁坐在上席,大家痛饮美酒,各种美味佳肴不断端上桌来。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吴钩,《吴越春秋》中载:阖闾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百金。”有人杀其二子,以血衅金成二钩,献之。王曰:“何异于众钩乎?”钩师呼二子名:“顺鸿、扈稽,我在此,王不知汝之神也。”声绝于口,两钩俱飞,着父之胸。吴王大惊,赏之百金。此处的吴钩代指宝刀。句意为:年少时的好友临别时送了我不少珍贵的礼物,在这些礼物中我含笑凝视那把宝刀。

整首诗写主人公当时从军的初衷及亲朋好友热情送别的情景,写得很有豪气。《杜臆》中说:“召赴蓟门者,禄山也,势已盛而逆未露,且以重赏要士,故壮士喜功者,乐于从之。其装饰之盛,饯送之勤,与前出塞大不同矣。”此时安禄山原形未露,打着为唐王朝开疆拓土、安定边境的旗号趁机招兵买马,扩充势力,诗中主人公此时对这一切并不知情,所以慷慨从戎,并对立功边塞充满了憧憬,这就为后来叛军原形暴露,主人公义不从贼而逃亡埋下伏笔。

其二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此诗为《后出塞》五首中的第二首。此首承接第一首,描写应募途中行军和宿营的情景。

诗的前六句描写军队薄暮景事,言军容之整肃。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描写军队行军路线,交代宿营地点。东门营,洛阳东门的军营。河阳,古孟津,在今河南省孟津县。句意为:早晨向东门营方向进发,傍晚时分即来到了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此二句描写军队列阵旷野,安营扎寨前的场面。句意为:落日余晖下,大军在河阳桥畔停了下来,军中大旗迎风招展,战马仰天长啸,军容十分整肃。《杜臆》中说:“萧萧,原非马鸣声,此加一风字,更为爽豁。”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此二句描述士卒井然有序地安营扎寨。平沙,铲平沙丘。列,排列。幕,帐幕。各见招,按指定的编组列阵宿营。句意为:兵士们铲平沙丘,旷野里排列着成千上万张帐篷。所有士卒都按指定的编组宿营,井然有序。

诗的后六句是描写夜半情景,言军令之森严。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中天,此处指夜半时分。“寂”字表明军营寂静,纪律严明,同时也暗含士卒寂寞思乡之意。句意为:虽然当空皓月引人思乡,但因军令严明,军营中寂静一片。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句意为:远处传来几声笳声,让人心为之悲伤,即使是当初那些雄心勃勃之士,此时也没有一点矜骄了。《杜臆》中说:“前篇言唾手封侯,何等气魄,至此惨不骄矣,束于军法故也。”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大将,安禄山入朝,奉封称旨,进为骠骑大将军。霍嫖姚,指霍去病,霍去病善骑射,为嫖姚校尉。句意为:军法如此严明的军队,其主帅正是安禄山。张涎注解此句说:“将似霍嫖姚,盖武皇开边,而去病勤远,故托言之。”而安禄山此时打着为唐王朝开边拓土、保境安民的旗号招兵买马,故以霍嫖姚代之。但霍嫖姚对汉王朝忠心耿耿,而安禄山却是狼子野心,最后反叛唐朝,故诗人此处以霍喻安不免带有几分讽刺。

其三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这首诗以一位从战地归来士兵的口吻,对唐王朝自恃强大,不断在四方少数民族地区开拓疆域,以致连年战争不断的事发表了议论,讽刺了皇上的贪得无厌、好大喜功以及边将投其所好、邀功请赏。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重,重视,看重。句意为:在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巩固边防,以防止外族入侵。但在如今,不论是皇上还是边将,都非常重视向外开拓疆域,对外族用兵,并以在战争中建立功勋为荣。开首两句采用同样的句式,仅置换个别词语,使之形成强烈的对比,说明唐王朝的穷兵黩武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有效办法。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岂知,哪知。英雄主,指唐玄宗。因其好大喜功,好逞英雄,所以称他是“英雄主”,褒中寓贬。亘长云,像天上的浓云一样连绵不断。亘,延续不断。句意为:我们现在的皇上勇武好战,不断兴师出征,那派往战场的士兵们像天上的浓云一样连绵不断。“岂知”在这里是加强语气,说明皇上的频繁用兵不合乎民意,师出无名。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六方,泛指天下或宇宙。四夷,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孤军,狐军,狐疑之军。句意为:现在唐王朝已经统一了天下,可是周边的少数民族还是对我们怀有狐疑之心,不愿诚心归顺。这两句以皇上和边将的语气言唐军出征的理由,有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意味。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貔虎士,像貔虎一样凶猛的士兵。貔,古书中说的一种猛兽,有的说像虎,有的说像熊,也有的说即白罴。奋身,奋不顾身。勇,勇敢地向前冲。所闻,指所听到的进军号令。句意为:于是边将们便遵照皇上的指示,命令勇猛的士兵们依号令勇敢地向前冲,士兵们也个个奋不顾身。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大荒,最荒凉旷远的边地。收,收掠,虏获。胡马群,胡人的大量马匹。句意为:士兵们远征最荒凉旷远的边地,与对手展开激烈的厮杀格斗,不断地取得了胜利,每天都能掳掠胡人的大量马匹。这两句揭露了统治者之所以极力出兵的原因,讽刺他们让士兵在前线卖命,为的是不断掳掠财物,满足其贪欲。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开,开拓。玄冥,幽奥深远。吾君,指唐玄宗,即上文的“英雄主”。句意为:一定要继续向北开拓疆域,直打到那幽奥深远的北部边地,把它攻取下来,以之来献给皇上。这两句是以边将的口吻写的,是其向皇上表达忠心的誓言,从这两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边将为了讨好皇上,不惜以战争作为换取封赏与爵位的资本的可耻嘴脸,也可窥见唐玄宗对疆域和财富的贪得无厌。

全诗以军事问题为主题,发表其观点和看法,见解独到精辟,反映出杜甫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伟大诗人的本色。诗歌语言朴实、沉郁,言简意丰,深深的讽喻之意隐藏于含蓄的语句之中,须细细体味。

其四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这首诗揭露了安禄山虚报战功,乘机扩军积粮,阴谋叛乱的种种活动。同时也指出唐玄宗贪图边功,纵容边将,乃是酿成安禄山叛乱的根本原因。

献凯,报捷。继踵,接连不断。踵,脚后跟。两蕃,指奚与契丹两国;静无虞,指没有忧患,太平无事。据史载,天宝四载,奚契丹杀公主以叛,安禄山把契丹诸酋骗至,置毒酒,悉斩其首,献阙下。天宝十三载,禄山奏击破奚契丹,掳其王李日越。十四载,又奏破奚契丹。渔阳,地名,属幽州。辽海,辽东,因南临渤海,故曰辽海。粳稻,稻米。越罗,越州的罗绮。楚练,楚地的白色的熟绢。舆、台,古代十等人中两个地位比较低的等级。崇,尊崇。位益崇,指天宝七载,封安禄山柳城郡公,九载,晋爵东平郡王。凌,超过。上都,指长安。“气骄”句:据史载,安禄山自归范阳后逆节渐露,使者至,称病不来迎接,戒备而后见之,无复臣礼。路衢,大路。

全诗的大意是:安禄山接连不断地派人送来捷报,说奚与契丹现在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边庭太平无事。渔阳到处击鼓吹笙,恣意欢愉。把东吴出产的稻米通过水运运到辽东。大肆封赏,就连舆台之类的低贱之人也穿着赏赐的越州罗绮和楚地熟绢。安禄山的地位更加尊崇,气势更加骄纵,几乎要超过唐朝皇帝了。而对此,边地之人又不敢多加非议,否则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这首诗前两句言安禄山阳奉阴违,一方面谎报军情,一方面积聚力量。下面六句言安禄山恣情欢愉,并滥赏以收买军心。再两句言安禄山叛心渐露,只是皇上尚未察觉。最后两句言安禄山严刑以钳众口。时值天宝末年,安禄山叛逆之势已成,杜甫凭借其现实主义诗人的直觉已经敏锐察觉到了这一切,此时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所以作此诗为唐王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遗憾的是诗人人微言轻,这一声警钟没能引起当局者的重视,叛乱还是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其五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此诗是《后出塞》组诗中的第五首,从一个叛军逃兵的角度来痛斥了叛军的罪恶。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良家子,古代多以罪人、赘婿、商贾入军籍,平民入籍者称“良家子”。多门,指多处用兵作战。句意为:我本是平民出身的良家子弟,曾多次从军作战,立下许多战功。诗人一开头先简要交代了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经历。“良家子”说明“我”的“善”和下文边将的作恶犯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写明诗中主人公的隐忧。句意为:军中主将日益骄横跋扈,真让人提心吊胆,愁思百结,他身居高位,富贵无比,目空一切,干了许多越轨之事,越来越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句意为:从军打仗二十年,志在保家卫国,唯恐辜负当今圣上的浩大皇恩。面对主将种种越轨之事,怎能跟他们同流合污呢?此二句为诗中主人公逃离叛军营垒埋下了伏笔。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此二句正面描写边将犯上作乱的事实。幽州骑,指安禄山的军队。洛河,指黄河洛水一带。安禄山拥兵自大,羽翼丰满,狼子野心暴露无遗,挥师长驱直入河洛,安史之乱正式爆发了。“坐”字为下文写“我”之“归”作铺垫。“昏”是对战场的描述,写出了叛军来势之凶猛。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句意为:不忍辜负圣恩,助纣为虐,于是半夜里逃离叛军营垒,抄小道逃回家乡,但家乡已经遭受了战乱带来的灾难,家乡父老或死于刀兵,或逃亡他乡,只剩下荒村一座。“中夜”即夜半时分,“间道”即抄小道之意。“空村”是战争造成的,表达了“我”对叛乱战争的痛恨。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句意为:因逃离叛军营垒而有幸摆脱了犯上作乱的罪名,回到家里却免不了穷困潦倒,无依无靠,终老一生的命运。“我”之“幸”,即叛军之不幸,说明他们难逃恶名。“穷老无儿孙”和“故里但空村”相照应,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是对叛军的痛斥。

在这首诗中,诗人层层铺垫,处处作比,反衬出安禄山知恩不报、犯上作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的罪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正是朝廷好大喜功,纵容边将拥兵自重,以致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