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境界叫放下有一种心态叫舍得有一种智慧叫包容 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七章 职场江湖,退一步海阔天空

面试时不必强调过去的成绩

职场新人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为了在自己的上司面前留下好印象或者显示自己的能干,总是有意无意地说起自己辉煌的过去。殊不知这样做不但不会得到上司的好感,还会让上司误以为你太喜欢炫耀。其实,老板需要的不是你过去的辉煌,而是你现在或者将来能够给公司带来什么。

陈强是北京大学营销专业的高才生,还有一个月就要大学毕业了,同学们都已经有了归宿,要么找到了工作,要么考上了研究生。唯独陈强一人既没有考研,也没有忙着找工作,整天在宿舍打游戏、睡觉。

陈强告诉同学们,说自己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普通的工作他看不上眼。他的目标是世界500强企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天,陈强接到了某跨国企业中国分公司的面试通知。

陈强兴奋不已,心想,这一天终于盼来了。

第二天陈强去面试,第一关,第二关都通过了,只有最后一关了,这一关是直接和总裁对话。这时所有面试的人只剩下陈强和另外一个看起来文文静静的女孩了。

为了试探女孩的底细,陈强问女孩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女孩只是随意地说了一句:“过去并不能代表以后。”陈强一听,心里笑了,认为女孩的学校太一般,根本没法与北大相比。这样想着,陈强觉得自己胜券在握了。

面试开始了,总裁分别给陈强和女孩五分钟自由陈述。

陈强先发制人,滔滔不绝地说起了自己以前如何如何出色,并一口气说出了他获得的所有奖项和证书。陈强认为,这些应该是他求职胜利的最大砝码。总裁对陈强的陈述不动声色,显然没有被打动。

轮到女孩了,女孩和陈强恰恰相反,对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只字不提,而是重点陈述她进公司后将会如何为公司创造价值,尤其令总裁点头称许的是,女孩说到了为公司设想的新产品营销推广的方案。

面试结束后,陈强相信自己一定会被录取,于是就提前请好友吃饭。谈笑间,接到一个电话,正是该分公司打来的,陈强想,肯定是通知自己被录取了。可是陈强一听就傻了眼,对方告诉他,他没有被录取,公司录取的是那位女孩。

陈强怎么也想不通,他给公司总裁打电话想问个明白,陈强不服气地问:“为什么我没有被录取?我以前的成绩难道不够录取资格吗?”

总裁只说了一句话:“成绩只是代表过去,而过去并不等于未来。你的过去对公司毫无意义。”

总裁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陈强的头上,陈强彻底醒悟了,过去并不等于未来。

是的,一个优秀的老板并不看重你过去的辉煌,他看重的是你现在能为公司做什么,看重的是你未来可以为公司创造多大的价值。

任何一个明智的老板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并坚持这样的信念:过去不等于未来。也许我们过去失败过,而且败得很惨,但没有关系,过去的失败,只代表过去,未来要靠现在。

如果你过去没有做成你想做的事情,如果你过去没有做成你想做的人,那么从现在起,就做你想做的事,做你想做的人吧!记住,当你面试的时候,当你刚刚进入某一个公司的时候,千万不要在上司面前炫耀你过去做过什么,而要告诉他你现在或将来能做什么。

新人入门,放下身段不做“格格党”

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莘莘学子在过五关斩六将之后踏入实习的大门,这也是在毕业之后能够顺利获取工作的一条重要通道。然而实习期的枯燥乏味却让众多学子们抱怨不已,整日在繁琐的杂事中度过,堂堂的一名大学生怎么就成了打杂的人呢?眼高手低的心态让毕业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怀疑,像大牌一样不愿听从前辈们的指示,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格格党”。他们不愿意做打杂工,融入不到公司的氛围之中,跟老员工们也无法很好地相处。在这种消极的状态下,原本斗志昂扬的毕业生逐渐消磨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激情,成了一台终日抱怨的机器。

王女士在某公司已经打拼多年,可以说没有什么人和事是她没有见过的,然而最近刚进入公司实习的一批毕业生却让她犯了难。有一次,王女士派一个实习生到网络部找人来维修电脑,可是在她下达了命令之后那位实习生却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无动于衷,王女士只好再对实习生说了一遍自己的意思,只见实习生愤愤地回答她说:“我又不是来这里打杂的!我是来工作的!”这个时候旁边一个老同事看不下去了,就对实习生说:“让你去找维修工没听见啊?”没想到实习生却更加不耐烦地回答:“我在和我的老师说话,关你什么事啊!”

实习生的态度让王女士这位老将愕然,她没想到如今的大学生会是如此的自视清高,她提醒这些刚入公司实习的学生:“打杂虽然是小活儿,然而从做这些小事上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公司的每位老员工都是从这一步走过来的。一屋不扫又何以扫天下?”王女士希望毕业生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从小事做起,从态度着手,放低姿态,不要过于自我。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能有机会到公司实习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了,可为什么实习生们还不能牢牢地抓住这样难得的机遇呢?刚刚正式入职的新人都难免要做一些杂事,又何况还没有被正式录用的实习生?除了在做什么上存在争议之外,公司的新人还有很多让他们烦恼的事情,与其他公司员工融入不到一起就是其中之一。

小林就是刚刚被一家网络公司录用的新人,他每天都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却从来不和其他的同事搭讪或是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也是在餐厅中独自就座,看着其他的同事有说有笑地享用午餐,一股莫名的哀伤就涌上了小林的心头,他总是安慰自己说:“我是搞技术的,只要自己做好了,领导就一定会发现我这个人才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公司待得越久,小林就越觉得被大家孤立……

每个新人都会面对小林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就在于个人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技巧了。其实拉近与同事之间的感情非常简单,有时候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够让自己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去,也能让其他同事接受你。没事的时候与同事说几句亲近的话,或是带一些家乡的特产给他们,礼物虽小,却也能表达你的一片心意。新人在公司里要胆子大一些,不要把自己当做是外人,毕竟你已经被录用,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被这个大家庭所接受了。

任何事物在新的环境中都要经历过一段适应的时间,公司的新人更加要懂得这个规律。同样,任何出人头地的大人物都是从不起眼的小角色做起的,所以说,初来乍到,新人在公司中还是要勤快一点,放下自己的身段,与“格格党”告别。

职场女性,学会“鸵鸟姿态”

每当鸵鸟遇到危险时,它就把头埋进沙里,以为只要自己什么也不看,就能够化险为夷,太平无事,颇有些掩耳盗铃的味道。人们谐谑地将此称之为“鸵鸟姿态”,用以讽喻那些不敢正视现实,只会自欺欺人、逃避困境的人们。然而如今,“鸵鸟姿态”却成为了职场女性的必胜法宝,它不是怯懦,而是低调,不是逃避,而是淡定,不是自欺欺人,而是虚怀若谷。“鸵鸟姿态”业已成为职场女性的必修课。

现如今,很多人的工作状况糟糕得一塌糊涂,却也想维持一种颇有格调的小资生活,甚至是贵族生活,这只能使他们的经济情况越来越糟糕,甚至万劫不复。拥有较高的精神境界固然好,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却应当建立在现实的经济基础之上。每个人在踏入社会之后,都应当认清自己,降低姿态,实事求是地权衡自己的经济条件,切莫一味地攀比,盲目地拔高。聪明人都知道,姿态太高,只能使自己跌得更惨,只有将自己放在最低处,才能拥有最大的向上的势能。也就是说,应当秉持“鸵鸟姿态”。

有一家公司,老板是个广东人,对下属非常厉害,从不给笑脸,但是个说一不二的人,该给你多少工资、奖金,不会少你一分,下属都拼命地工作。公司有个规定,不准相互打听谁得多少奖金,否则“请你走好”。虽然很不习惯,员工们还是一直遵守着。有一个月,大家都发现自己的奖金少了很多,开始不说,但情绪总会流露出来,渐渐地,大家都心照不宣了。

那天中午,吃工作餐的时候,见老板不在公司,有人就摔盆碰碗发脾气,很快得到众人的响应,一时抱怨盈室。有一个到公司不久的中年妇女,一直安安静静地吃饭,与热热闹闹的抱怨极不相称,因而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人们问她,难道你没有发现你的奖金被老板无端扣掉一部分吗?她显得有些吃惊,整个餐厅一下子安静下来,大家都一脸疑惑,在心里揣摩,人人都被扣了,为何她得以逃脱?不久,她被提升了,他们又嫉妒又羡慕,她的工资高出很多,还有奖金。很久以后,大家才知道她是被扣得最多的一个。后来,她描述起了当时的心情:这个月我一定做得不好,所以才只配拿这份较少的奖金,下个月一定努力。为何其他人却没有这样的想法呢?她是这样分析的,那时她工作近20年的工厂亏损得很厉害,常常发不出工资,她实在没办法,因为家庭负担太重,上有生病的老人,下有读书的孩子,还有因车祸落下残疾的丈夫,于是就出来打工了,收入比以前的工资要高出一些,这让她喜出望外,非常珍惜这份工作,甚至感激老板给自己提供了这份工作。后来,许多人离开了那家公司,跳了几次槽,但都没有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是,她一直固守在那儿,当上了经理助理,成了标准的白领丽人。谁能想到几年前,她不过是人到中年的下岗女工呢?

这位女工或许没有过人的才华,或许没有非凡的眼界,促使她取得成功的,便是这种“鸵鸟姿态”。在职场上,她不浮躁,不冒进,不高调,不抱怨,而是切切实实地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平实而又准确地衡量自己的人生。在世事浮华的当下,许多人恰恰缺乏这种心态,人们总是追求较高的起点,追求高格调的生活,却不懂得自我审视,不明白谦卑才是最有力的武器,不知道一切都应当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其实,只要拥有“鸵鸟姿态”,便不会经受不甘平庸的内心的困扰,便不会惧怕人生的低谷。拥有一颗平实、谦和的心,你便拥有了虚怀若谷、蓄势待发的前进姿态。

投入工作,进得去也要出得来

“一头栽下去”,是很多人恋爱时都要经历的过程。但是你可知道,很多事情都能和爱情一样让你深深陷进去。譬如,工作就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

在这个以工作为导向的社会里,制造了无数对工作狂热的人。他们没日没夜地工作,整日把自己压缩在高度的紧张状态中。每天只要张开眼睛,就有一大堆工作等着他。

你如果要判定这个人是不是“工作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放假。因为,有很多工作狂最讨厌节日,尤其是放长假,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只要一闲下来,他们就会闷得发慌,恨不得赶紧逃回办公室里。

其实,工作狂不单单指做事的状态,也是一种心理的状态。据心理研究人员分析,具有工作狂特质的人大都是目标导向的完善主义者。一切以原则挂帅,他们企图从工作中获得主宰权、成就感与满足感,任由生活完全受工作支配。他们相信只有工作才是一切意义的所在,活动、人际关系对他来讲都是无关紧要的。

从第一天上任开始,某外企大中华区经理泰德心里只有一个目标——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绩。由于急于求表现,他几乎是拼了命工作。别人要求一百分,他非要做到一百二十分不可,总是超过别人的预期。

那段时间,泰德整个心思完全放在工作上,不论吃饭、走路、睡觉,几乎都在想工作,其他的事一概不过问。对他而言,下班回家,只不过是转换另一个工作场所而已。

拼命工作的结果不仅使他与家庭产生了距离,与员工更是形成对立的局面。而他自己,其实过得也并不快乐,常常感觉处在心力交瘁的状态。

当时,泰德不认为自己有错,觉得自己做得理所当然;反而责怪别人不知体谅,不肯全力配合。不过,慢慢地他也发现,纵然自己使尽了全力,却总是追不到自己想要的。

35岁以后,泰德才开始领悟,过去的态度有很大的偏差。处处以工作成就为第一,没有想到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虽然,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别人,但其实是为了掩盖自己追求虚荣的借口。

泰德不否认“人应该努力工作”。但是,在追求个人成就的同时,不应该舍弃均衡的生活;否则,就称不上“完整”的人生。泰德的领悟是这样的:工作既要进得来,还要出得去。只有进得来才能把工作做好,而只有出得去才能均衡生活,使自己的人生更丰富、更有意义。

重新调整脚步之后,泰德发现比较喜欢现在的自己,爱家、爱小孩,还有自己热衷的嗜好。他没想到这些过去自己所不屑、认为是浪费时间的事,现在却让他得到非常大的满足。对于工作,他还是很努力,至于结果,一切随缘。

过于依赖只会招致他人的反感

古人曾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很多时候,只有依靠他人的帮助,我们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或是度过一个危机。可见,偶尔的依靠是有必要的,但是,有的人却有严重的依赖心理,他们无论干什么,都依赖别人,如在工作中,稍微遇到难题,就会把手伸向上司或同事,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诚然,只要我们向某人表示出希望得到对方的帮助时,通常对方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手,扶我们一把。

然而,长期地过分依赖他人,并不是一件幸运的事情,我们事事依赖他人,我们遇到困难时就会感觉到自己没有能力应付,也不愿意自己找方法去克服,只是一味地期盼能得到贵人相助,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就会使周围的人讨厌,也影响自己事业的成功。

小陈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生产小五金的工厂,一开始,领导安排他作自己的助理,让他写一些生产报告、安全条例什么的,总之都是一些文字性的工作,小陈以自己是理科生为由,经常把这些工作让办公室的其他人帮助自己完成,同事们见他是刚来的,都有心帮助他,对于他的请求,也就都同意了。

半年后,当领导让他写一份生产管理条例时,他又去让办公室的其他人写,但是,这一次他却遭到了所有人的拒绝,而且,大家也都开始对他敬而远之,不再和他“打成一片”了。

显然,小陈之所以成为了不受欢迎的人,就是因为他的依赖心理太重。在生活和工作中,还有很多人像小陈一样,他们总喜欢把自己分内的工作交给别人做,或是需要自己拿主意的事情,就往别人身上推,这样的事情多了以后,周围的人肯定会在心里产生反感,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不可能总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帮助你上。如果你不学会独立做事,不学会自己作决定,你就永远“长”不大,更为重要的是,你的依赖会让周围的人对你产生反感,从而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事实上,只有摆脱依赖,我们才能在维护好人际关系的同时,还能够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美国著名的报业人士米勒的做法就值得我们学习。

米勒刚开始从事报贩工作时,他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来到报社门口,等候领取报纸。

过了一段时间,报社发行部的主管对他说:“年轻人,加入我们的发行部门吧,我已观察你很久了,知道你是一个诚实、聪明的人。如果加入我们的发行部门,你会得到很好的发展的。”

“不,先生,我要自己单独干,我相信我能干出一番事业。”米勒婉拒了那位负责人的盛情邀请。他的独立、自强的精神打动了那位主管,他们后来成为了好朋友。

后来,米勒终于成立了自己的发行公司,同时还建立了良好的人脉;再后来,他收购了当初自己当报贩的那家报社;紧接着,又兼并了其他几家报社,并最终成为“报纸大王”。

米勒的成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不要总是依赖他人,要学会独立,以自己的独立精神去赢得别人的尊敬,如果依赖心理过重,就很难获得别人的认同。

不过,在生活中要彻底摆脱依赖心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们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第一,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

当我们具有独立自主的意识时,就会事事摆脱对别人的依赖,包括心理上的依赖,就能自己替自己做主,就能意识到求人不如求己。

第二,彻底根除身上的惰性。

惰性是我们产生依赖心理的根源。要消除依赖心理,首先就要消灭身上的惰性,这就要求我们有了想法就要立即行动,不要拖延;有了困难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坐等“贵人”来相助。

第三,学会反省。

每天临睡前都应该反省自己的言行,有不当之处要立即改正,发现自己有了依赖别人的思想时,要鼓励自己有勇气去独立承担,而不是“等、靠、要”。

越什么也不越权

有些领导自尊心特别强,或者本身不自信,这样的领导不喜欢自己做主的下属。

作为下级,要区分哪些事情是应该请示领导的,哪些是不请示领导就可以自己去做的。任何不当的做法都会触犯领导的自尊心。

某单位的小宫在经营部工作。一天下午,领导开会去了,一位客人按照约定时间来与领导见面。小宫怕打搅领导开会,也没有与领导联系,就私自作主对那位客人说:“我们经理今天下午开会去了,不会回来了。”于是客人很不高兴地走了。半小时后,领导急匆匆赶来,开口就问是否有一位客人来,小宫将事情一说,领导当时就沉下脸来,说:“你怎么知道我不会回来,那位客人是我约了好几次才来的!”于是,领导对小宫颇为不满。

小宫的经历反映了工作场合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一些小的、看起来无意的错误,有时会造成极大的职业障碍。所幸的是,如果你知道在何处容易出错,你就能够避免很多麻烦。

如何避免发生此类越俎代庖的事情呢?

首先要分清哪些事情是领导要亲自拍板的,哪些是可以放手的。下级和领导所认同的重要的事情并不完全相同,你要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观察,多积累经验,了解不同上司的脾气。如果分不清楚什么是重要的或者不重要的,你可以通过试探向领导询问:“我已经按照您的意见改完了,您再看一看?”或者:“我改完了就发下去,行吗?”此类的话就会避免发生矛盾,即使领导指责也是责任分半了。再怎么说,礼多人不怪。如果真要是上司故意找你的错,你可以拿出具体的时间、地点为自己辩护。

其次,注意程序流程。分派任务的是谁,就应当让谁负责。上下级之间的工作程序应该严格执行。

再次,领导有明确回答时,当做主时就做主;没有交代的事情不要瞎做主。宁可放着,也不动。没有什么事情真的那样急。

所以,很多事情你要请示领导,特别是那些难以决断的事情。现在通讯设备比较发达,随时准备一个电话本,将领导的、同事的、相关联人员的联系方式记录在案,关键时刻会派上用场的。

许多领导正是通过有意识地保持与下属的距离,使下属认识到权力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支配与权威。而这种权威对于领导巩固自己的地位、推行自己的政策和主张是绝对必要的。如果领导过分和气,不注意树立对下属的权威,下属可能就会轻视领导的权威而变得懒惰、拖延、散漫,甚至是有意识地进行破坏。所以,领导通过“架子”来显示自己的权力,进而有效地行使权力是无可非议的。这对于领导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是必要的。

距离既会给领导带来威严感,也会给下属这样一种印象:他可以随时行使他的权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威严感会使领导形成一种威慑力,使下属感到“服从也许是最好的选择”,而“不服从则会给自己造成不利”。但领导在有其作为领导的心理与特点的同时,也是有平常心的,至少有平常人一样的友情、亲情、爱情……他是矛盾的。领导也需要正常人的情感关怀。其实,把握与领导的距离就像炒菜一样,掌握好了火候,也就不难了。

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务必要相互了解。不管你多么才华横溢,志存高远,没有得到领导的任用,也是枉然。你如果对领导的习惯、方法、嗜好等有所了解的话,那么在领导面前说话就会更得体,工作就做得更合他的心意。这样一来,领导自然会觉得你好。领导对于你的前途命运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你要敢于和领导接近,同时注意和他保持适当的距离。

尊重上司,你才能成为事业舞台上的主角

很多人都很反感自己的上司,可是,你不管怎样讨厌他,都要在他手下做事。因此,与其痛苦地面对,还不如开始接纳他,并从心里尊重他、理解他。

只有尊重上司,谦虚守礼,尽心尽力,才能得到领导的看重、关心和爱护,上下级关系才能做到良性互动,才能更为融洽和谐。

南齐的王僧虔楷书造诣极深,许多官宦人家都以悬挂他的墨宝为荣,一时之间,流传着一种说法:王僧虔楷书不输王羲之,乃当今天下第一!

当朝皇帝齐太祖萧道成素来爱好书法,对僧虔的盛名一向很不服气,于是下旨传僧虔入宫“比试”。在大臣、随从的簇拥下,君臣二人屏息凝气,饱蘸浓墨,各自挥毫写下一幅楷书。搁笔之际,齐太祖头一扬,双目紧紧盯住僧虔,问道:“你说我们两人,谁第一,谁第二?”

僧虔额头冒出了冷汗,皇帝的书法虽有一定功力,但毕竟称不上炉火纯青。可是这位自负的皇帝又怎会甘心位居人后?昧着良心说谎,承认皇上技高一筹,固然不会得罪人,但这样的事僧虔根本不屑去做。

僧虔沉吟片刻,突然朗声长笑:“臣心中已有分晓。臣的书法,大臣中排名第一;而皇上的书法,绝对是皇帝中的第一!”

齐太祖闻言,先是一怔,继而很快理解了僧虔的良苦用心,他为皇帝留足了面子,同时又不失自己的气节。齐太祖不由得哈哈大笑,僧虔也松了口气。

尊重,能够增进你与上司之间的感情,化解矛盾冲突,使你赢得上司的好感,美化你在其心中的形象。尊重上司才能得到上司的尊重。出于对齐太祖足够的尊重,僧虔才会在众目睽睽之下保全天子的威风,而不是傲慢地指出皇帝不如自己。

一般而言,上司在方方面面都应比下属高出一个档次,如工作经验丰富,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看问题有全局观念等,也有一些上司具备一些个性方面的优点,如性格直爽、办事果断、工作细心等,这些都值得下属尊重和学习。但毕竟人无完人,上司也是人,一样会有缺点,会犯错误,这是无法避免的,在这种时候,有些下属就会觉得上司水平太低,表面服从,心里却缺乏尊重,甚至顶撞、抢白上司,时时处处表现出自己高出上司一等。缺乏对上司最起码的尊重,会使你与上司的关系严重恶化。何况,不尊重他人本身就是缺乏修养的表现,更会导致同事的轻蔑和不满,这样的人在一个集体中是最不受欢迎的。

当然,尊重不是无原则的讨好、献媚,奉承会让上司放松自律之念,滋生骄傲情绪,也会让整个集体弥漫着一股不正之风。当上司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时,要掌握分寸,巧妙地提醒、善意地规劝。做一个好的下属,对上司应该是敬而不谀。

保持低调,轻松越过办公室人脉的“雷区”

生活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规则,不会因为我们没有察觉就消失,更不会因为我们的无知,就轻而易举地宽恕我们。因此我们要步步留神,一旦你一不小心碰触了这些隐蔽的雷区,等待你的也许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孙兴是一名名牌大学毕业生,他到一家大公司去应聘,结果被录用了。

而后,他主动找到公司人事主管,说自己不怕苦累,只是希望能到挣钱多的岗位上工作,原因是:自己是农村来的大学生,几年大学下来,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不算,还欠着外债。人事主管很同情他,把他分配到了营销部当推销员。因为这家公司生产的健身器材很畅销,推销员都是按销售业绩计算收入,因此尽管孙兴是个新手,但他吃苦耐劳,聪颖好学,一年下来,得到的薪金比其他部门的员工多出好几倍,由此,他也就下定决心在营销部干下去。

时间长了,他渐渐发现了营销部里一些工作上的疏漏,管理也不规范,因此他除了不断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外,还把心思用到了营销部的管理上,还经常向经理提出一些意见,希望凭借自己的才能得到上司的赏识。对此,经理总是回答说:“你提出的意见很好,可我现在实在太忙了,抽不开身,等改进工作之后再慢慢来吧。”

经过几次和经理谈话,孙兴发现一个秘密,那就是营销部墙上的组织结构图表中有副经理一名,可他到营销部已近半年,却从未见过副经理,难怪部里有些工作无人管理呢。

随后,孙兴通过打听了解到,营销部经理的薪金有时高过公司副总经理,副经理的薪金也高过推销员的几倍,于是,他萌发了觊觎营销部副经理一职的想法。想了就干,“初生牛犊不怕虎”嘛,有抱负又何惧众所周知?于是在一次营销部全体员工会议上,他坦陈了自己的想法,经理当众表扬并肯定了他。可没想到,自那次会议后,孙兴的处境却越来越被动了。他初来乍到,并不知道那个副经理之职,已有许多人在暗中等待和争夺,迟迟没有定下来的原因就在于此。而孙兴的到来,开始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他只是个小雏,羽翼未丰,不足刮目,但时间一长,他频频问鼎此事,又加之他学历高,人们便感到他的威胁了。这次他又公然地要争这个职位,无疑是捅了马蜂窝,大家越看他越可恶,一时间,控告他的材料堆满了经理的办公桌,什么“孙兴不讲内部规定踩了我客户的点”;“他泄漏了我们的价格底线”;“他抢了我正在谈判中的生意”……这些控告中的任何一项都是一个推销员所承受不了的。

于是,为了安定部里的情绪,不致影响营销任务,经理与人事部门商定后,一纸通牒令下,孙兴也就“心不甘,情不愿”地离开了该公司。

孙兴的遭遇对于当代许多人来说,实在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是的,“志当存高远”,一个年轻人,志向就应该远大高尚。但是,如果自恃有远大抱负,就目空一切,咄咄逼人,那只会招来更多人的厌恶、鄙视和攻击。失去了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再大的志向、再高的才能又有什么用呢?

倒不如把这些高远的志愿埋在心里,低调做人,平和行事,这样一来,避免了纷争,反倒便利于立身、处世,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别太紧密,与同事保持适当的距离

职场人际关系非常玄妙,虽非亲密无间,但却熟悉无比。这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佳距离,只有保持好恰当的距离,才能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职场人际空间。

有一个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对什么事情都不太了解,就在他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有位行政职员非常热心地照顾他,两人很快便成为了好朋友。日子一久,他发现这位职员的牢骚愈来愈多,一开始,他只是倾听对方的牢骚。后来,工作压力过大,难免也有一些情绪的问题,于是也开始对公司和主管批评了起来。他心想,反正对方也批评公司,所以就很放心地不时吐吐苦水。

有一天,老板将他找去,问起他对公司的批评。他吓了一跳,只好承认。迫不得已,他离开了这家公司,临走前,一位资深员工偷偷地指着那个行政职员对他说:“你不知道他是老板的远房亲戚吗?”

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掉进了一个办公室的陷阱!

有这样一句话:“不要试图与同事建立友谊,你与同事之间只能产生默契。”同事毕竟只是共同做事,彼此之间存在许多利益冲突,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无论何时何地同事间的竞争都依然存在。这就要求与同事交往时注意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与同事交往过密,难免口无遮拦,若被有心的同事利用了,不但失去了友谊,自己的饭碗也难保了。同事之间毕竟是因工作而结成的关系,如果忘记了这一点,只谈友谊,那就大错特错了。

Mary选择那家IT公司的理由很简单:“在那里,大家都是一门心思搞技术,谁有工夫将人际关系复杂化啊!”

然而进入公司,Mary却发现,情况并非如她所想。部门中,只有Mary是新人,其他同事都已共事多年。一时间,她很难融入到同事的圈子中。办公室里,一位同事经常一有事情就叫Mary帮忙。碍于面子,Mary从来不和她计较,但却常常因此而影响自己的工作进度。一次例会上,上司表扬了Mary做的案子,夸她有新人的锐气,同时批评了另一位同事的方案。当时Mary就觉得那位同事的表情怪怪的。果然,从那以后,那位同事开始对Mary有了戒备,甚至充满敌意。更要命的是,那位同事仗着自己是公司里的“老人儿”,拉着其他人冷落Mary。忽然之间,Mary发现自己陷入了人际关系的怪圈中,她为此十分郁闷。

职场上,和同事之间,过亲或过疏都不是好的选择。过亲,难免公私混淆,有时候碍于面子,无法客观公正地处理工作中的冲突,有时候过分交心,却在无心之间为他人留下把柄;过疏,则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同事是一种微妙的关系,它不同于友谊,却强调良好的默契,只有精诚合作,才能够创造效益,失去了同事的协助,很可能寸步难行。

与同事保持恰当的距离,是职场中不得不学习的重要一课。恰当的距离,有助于你们在保持默契的同时不过分黏腻,在各自的空间中行事而不必担心一个转身便不小心带来碰撞与冲突。恰当的距离,有助于你们在充分享有自由的同时又不过分疏离,同事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将共同的工作目标作为相互之间联系的纽带,方得以充分享受工作的乐趣,冷漠与隔阂只能带来内心的不安,同时影响工作的效率。

亲昵而不可交心,熟稔而不可无间,方是最佳的处事之道,把握好这种特殊而微妙的关系,你便能够在职场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与竞争的同事共同起舞

玩过扑克牌的人都知道,如果手中有强大的底牌,制胜的可能性就大,反而将失败。我们有时从电影、电视剧中也能看到赌博的场面,常常是主角手中有致胜的底牌,使对手输得落花流水。现实生活中也有相似的情况,你的同事或对手往往使用各种方法,想知道你手中的底牌是什么。你只要把握好手中的底牌,充分利用好这张底牌,一定会为你创造出许多有利的条件。

追求工作成绩,希望赢得老板的好感,早日升迁,以及其他种种利害冲突,使得同事间天然地存在着一种竞争关系。这在一些合资公司,特别是外资公司里极为明显,而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又不是一种单纯的真刀实枪的实力较量,而是掺杂了个人感情、好恶、与老板的关系等等复杂因素。它是一种变了态、曲了形的运动会,其中有多种可能影响成绩的因素。表面上大家同心同德、平平安安、和和气气,内心里却可能各打各的算盘,利害关系导致同事之间关系紧张。

这好比行走在沼泽地一样,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泥坑里。有两种态度容易损害同事关系:一是待人刻薄,二是热衷于算计人。一个单位里,这样的人越多,人际关系越复杂,“内耗”越严重,工作效率越低,同时也会把人搞得头晕眼花。相反,大家都集中精力干工作,不去关注别人的缺点,人际关系就会比较正常、简单,工作效果就会提高。可见,“多琢磨事,少琢磨人”,也不失为处理好同事关系的上策。

除了竞争关系,同事之间还会有各种各样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各人的性格优点和缺点也暴露得比较明显突出,尤其是每个人行为上的缺点和性格上的弱点暴露得多了,就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瓜葛、冲突。这种瓜葛和冲突有些表现在明处,有些表现在暗处;有些是公开的,有些是隐蔽的。种种的不愉快交织在一起,各种矛盾就会一触即发。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系教授罗亚博士认为: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条件成为主管,但必须懂得一些待人处世的技巧。他提出了如下6条建议:

1.无论你多么能干,多么自信,也应避免孤芳自赏,更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孤家寡人。在同事中,你需要找一两位知心朋友,平时大家有个商量,互通声气。

2.要想成为众人之首,获得别人的敬重,你要小心保持自己的形象,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不必惊慌失措,凡事都有解决的办法。你要学会处变不惊,从容面对一切难题的本领。

3.当你发觉同事中有人总是跟你唱反调时,不必为此而耿耿于怀,这可能是“人微言轻”的关系,对方以“老资格”自居,认为你年轻而工作经验不足,你应该想办法获得公司一些前辈的支持,让人对你不敢小视。

4.若要得到老板的赏识与信任,首先你要对自己有信心,自我欣赏,不要随便对自己说一个“不”字;尽管你缺乏工作经验,但不必感到沮丧,只要你下定决心把事情做好,必定有出色的表现。

5.凡事须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尤其是你身处的环境中,不少同事对你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找出你的错误,你需要提高警觉,按部就班把工作做好,是每一位成功主管必备的条件。

6.利用时间与其他同事多沟通,增进感情,消除彼此之间的隔膜,有助于你的事业发展。

在办公室里,无论你的为人是多么的亲切平和,处事是多么的圆滑,也会有人把你当作升级的绊脚石,或是提薪的竞争对手,使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别人的敌对目标。现在有句话叫做:“不招人妒是庸才。”把别人对你的嫉妒当作自己工作能力强的标志,把别人对你的敌对当作自己进取的动力。平时与同事间要搞好关系,争取和平共处,如果有些人故意找茬,也不要以牺牲自己的利益去礼让他人。对已形成的对抗局面,更要小心对付,尤其是办公室里的老同事,更是不可等闲视之,有可能在工作上他不如你,但他对公司比较了解,对公司内部人事间的微妙关系了如指掌,那是他们的底牌。

不要让对手或同事们知道太多的有关你的情况,世间会有君子就一定会有小人,所以真诚并不等于完全无所保留、和盘托出。尤其是对于你并不十分了解的同事,最好还是有所保留,切不要把自己所有的私事都告诉对方。如你的社会背景、受教育程度、学历高低、专业进修情况、与公司领导层的关系、你的工作情况以及近期的工作计划等,一律都对他们实行保密。使你始终绐他们一种神秘感,让你的对手知道得越少,他们就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言之教”,以身作则方能赢得拥戴

在企业中,管理者最大的职责自然是要管人,但从人的内心分析,人们永远喜欢管人,而不喜欢被管,这是每一个人的本性。然而,有一种情况却是例外,那就是当人们从心底佩服某个人时,他就不会抵触这个人对他的管理,而会主动服从。那么,管理者如何做到让下属心服口服?有些人习惯于向外寻找方式,制定种种的制度和规则,以此来达到约束人的目的。而聪明的管理者却能够从自身寻找办法,正人先正己,“行不言之教”,让员工心甘情愿地服从。

春秋楚庄王时期,全国上下正面临着沉湎享乐中的不良风气,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在第一时间控制住了自身的欲望,为纠正不良风气做出了表率。

有一次,令尹子佩请楚庄王赴宴,楚庄王很高兴地答应了。于是在那一天,子佩早早就在京台准备了奢华的宴会及表演,可是他左等右等,一直等到晚上,楚庄王始终没有出现。

第二天子佩拜见楚庄王,关切地问楚庄王是不是由于身体不适才无法赴宴。楚庄王笑道:“子佩不要担心,我身体很好。我之所以没有赴宴是因为我听说你在京台摆下的盛宴。”子佩困惑极了,说道:“京台是个好地方,很多人都愿意去那里散心。”楚庄王接着说道:“我知道京台是个难得的好去处。向南可以看见料山,脚下正对着方皇之水,左面是长江,右边是淮河,这地方十分诱人。”于是子佩更加费解,楚庄王又接着说道:“如此诱人,你不觉得人到了那里,就会快活得忘记了死的痛苦吗?我是一个德性浅薄的人,承受如此的快乐,我怕自己会沉湎于此,流连忘返,从而耽误治理国家的大事,所以改变初衷,方才决定不去赴宴。”

贵为一国之君的楚庄王,偶尔消遣一下本就无可厚非,可是他却能够如此严格要求自己,克制自己的欲望,身为人臣怎能不感到羞愧呢?自此以后,楚庄王成为了朝中榜样,全国上下形成了良好的风气。

楚庄王之所以不去京台赴宴,是因为他要从自己做起,克制享乐的欲望,从而改变全国上下的不良风气。正因为他正人先正自己,先修己,而后安人的气度,才使得他在登基后,“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成为一个治国有方的君王。在企业中,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强大,一个企业要想腾飞,企业的领导者也必须学会向内看,从自己做起。

要管理好下属,一部分靠权,以权管理,名正言顺,这属于“硬件”,而另一部分就得靠己,这属于软件。一个领导者只有正人之前先修己,才能上行下效,使大家心甘情愿地听你指挥。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才能最大限度地信服于员工。只有营造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氛围,才能形成由上至下凝聚一心的无敌战斗力。

1942年,二战进行得如火如荼。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盟军与德军的战场逐渐转移到北非。盟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巴顿将军意识到自己的部队可能无法适应北非酷热的气候,一旦移师北非,盟军士兵的战斗力就有可能因酷热的天气而减弱。战争不会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摆在盟军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适应。为了让部队尽早适应战场变化,巴顿建立了一个类似北非沙漠环境的训练基地,让士兵们在48摄氏度的环境下每天跑一英里,而且只给他们配备一壶水。巴顿的训练演说词就是:“战争就是杀人,你们必须杀死敌人,否则他们就会杀死你们!如果你们在平时流出一品脱的汗水,那么战时你们就会少流一加仑的鲜血。”

虽然人人都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性,但酷热的天气还是让许多士兵暗地里抱怨不已。巴顿从不为训练解释,他以身作则,和士兵们一样在酷热的环境中坚持训练。当士兵们看到巴顿每次都毫不犹豫地钻进闷罐头一样的坦克车中时,再多的怨言也只能变成服从。

显然,巴顿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的士兵,扮演这个角色时,他以完美的职业军人精神树立了典范,起到了榜样作用。在巴顿的带头作用之下,整个军队的训练进行得非常顺利。巴顿将军以身作则,为整个军队注入了无限的激情,使整个军队面貌焕然一新。

领导者在指挥下属工作的时候,“干着指挥”比“站着指挥”更能够有效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干着指挥”是一种无声的命令。这种命令,甚至比有声的、文字的命令更有效,更有威力。这种威力,不是靠领导者手中的权力,不是强制力,而是靠领导者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艰苦实干的作风,这是一种威望之力,也是一种最神圣的指挥。“不言之教”是中国许多习惯于发号施令的企业家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和意识。

下山的也是英雄

人们习惯于对爬上高山之巅的人顶礼膜拜,实际上,能够及时主动从光环中隐退的下山者也是“英雄”。

有多少人把“隐退”当成“失败”。曾经有过非常多的例子显示,对于那些惯于享受欢呼与掌声的人而言,一旦从高空中掉落下来,就像是艺人失掉了舞台,将军失掉了战场,往往因为一时难以适应,而自陷于绝望的谷底。

心理专家分析,一个人若是能在适当的时间选择做短暂的隐退(不论是自愿还是被迫),都是一个很好的转机,因为它能让你留出时间观察和思考,使你在独处的时候找到自己内在真正的世界。

唯有离开自己当主角的舞台,才能防止自我膨胀。虽然,失去掌声令人惋惜,但往好的一面看,心理专家认为,“隐退”就是进行深层学习,一方面挖掘自己的阴影,一方面重新上发条,平衡日后的生活。当你志得意满的时候,是很难想象没有掌声的日子的。但如果你要一辈子获得持久的掌声,就要懂得享受“隐退”。

作家班塞说过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在其位的时候,总觉得什么都不能舍,一旦真的舍了之后,又发现好像什么都可以舍。”曾经做过杂志主编、翻译出版过许多知名畅销书的班塞,在40岁事业最巅峰的时候退下来,选择当个自由人,重新思考人生的出路。

40岁那年,欧文从人事经理被提升为总经理。三年后,他自动“开除”自己,舍弃堂堂“总经理”的头衔,改任没有实权的顾问。

正值人生最巅峰的阶段,欧文却奋勇地从急流中跳出,他的说法是:“我不是退休,而是转进。”

“总经理”三个字对多数人而言,代表着财富、地位,是事业身份的象征。然而,短短三年的总经理生涯,令欧文感触颇深的,却是诸多的“无可奈何”与“不得而为”。他全面地打量自己,他的工作确实让他过得很光鲜,周围想巴结自己的人更是不在少数,然而,除了让他每天疲于奔命,穷于应付之外,他其实活得并不开心。这个想法,促使他决定辞职,“人要回到原点,才能更轻松自在。”他说。

辞职以后,司机、车子一并还给公司,应酬也减到最低。不当总经理的欧文,感觉时间突然多了起来,他把大半的精力拿来写作,抒发自己在广告领域多年的观察与心得。

“我很想试试看,人生是不是还有别的路可走。”他笃定地说。

欧文在写作上很有天分,而且多年的职场经历给他积累了大量的素材。现在欧文已经是某知名杂志的专栏作家,期间还完成了两本管理学著作,欧文迎来了他的第二个人生辉煌。

事实上,“隐退”很可能只是转移阵地,或者是为了下一场战役储备新的能量。但是,很多人认不清这点,反而一直缅怀着过去的光荣,他们始终难以忘情“我曾经如何如何”,不甘于从此做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走下山来,你同样可以创造辉煌,同样是个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