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物蒙求
《名物蒙求》在古代常识教学中是最值得称道的常识教材,宋代方逢辰编,有《小四书》本。该书介绍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名物知识。含天文、地理、鸟兽、花木、日用器物、耕种操作,以及当时社会上的亲属、家庭等关系之种种称谓。广而不繁,共2720字。四言叶韵,通顺易懂。
作为蒙学课本之一,《名物蒙求》流行于旧时中国。“名物”指事物的名号及其貌象声色;“蒙求”义取《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名物蒙求》犹如一本中国古代名物知识方面的百科小辞书。全书共分十六个部类,依次叙录天文、地理、山川、园圃、城邑、伦理、职官、林木、花草、鸟兽、农事、时令、饮食、服饰、居室、器用的名称以及与之有关的一些成语典故。
【原文】
天尊地卑,乾坤定住[1]。轻清为天,重浊为地。
【注释】
[1]乾坤:《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乾指天,坤即地。
【浅释】
上尊为天,下卑为地。乾指天,象征阳性势力;坤指地,象征阴性势力。两者相生相克,构成世界万物。阳气轻清上扬形成天,阴气重浊下沉聚成地。
【原文】
丽[1]乎天者,日月星辰。润以雨露,鼓以风霆。
【注释】
[1]丽:附着,依附。
【浅释】
天与日月星辰,相依相生。天上拥有日月星辰,人间发生昼夜晦冥。世间万物在被雨水、霜露滋润的同时,还为风暴、雷霆所洗礼,以至茁壮成长、生机勃勃。
【原文】
云维何兴?以水之升。雨维何降?以去之烝。
阳为阴系,风旋飚回。阳为阴蓄,迸裂而雷。
【浅释】
为什么产生云?因为水在空中升腾冷却凝成云;为什么会降雨?因为云在空中厚积融化成水滴而下雨。大风回旋飘举源自阴气依附着阳气;雷电迸裂轰鸣源自阴气蓄积转为阳气。这就是阴阳之间的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原文】
惟霁斯虹,惟震斯电。散为烟霞,凝为雹霰。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往来进退,消息盈虚。
【浅释】
彩虹只能出现在雨后初晴之时;闪电必然与隆隆雷声相伴。云烟丹霞是天地之气散开之后的形成物,冰雹雪珠来自天地之气的凝结与聚集。正当中天之时,太阳已经开始西斜;正当盈满之刻,月亮已然渐渐缺损。世间万物的来去、消长、盈亏,仿佛太阳要东升西落、月有阴晴圆缺一样。
【原文】
是以圣人,抑阴崇阳。《诗》[1]防霰雪,《易》[2]戒冰霜。
【注释】
[1]《诗》:即《诗经》,五经之一,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2]《易》:即《周易》,五经之一,也称《易经》。
【浅释】
所以消极、退守、柔弱等阴性特征为古代圣人所抑制,积极、进取、刚强的阳性特征为他们所崇尚。为防止如霰雪般坏思想的侵袭,就要诵读《诗经》,陶冶情操;为防备似冰霜样恶势力的进犯,就要学习《周易》,通晓阴阳之道。
【原文】
丽乎地者,山川岳渎[1]。高平为原,窈深为谷。
山脊曰冈,山足曰麓。邱言其高,阿言其曲。
【注释】
[1]渎:小渠,小溪。
【浅释】
大地与山川河岳相生相依。大片平地中地势较高的是高原,两山之间的狭长低凹地带是峡谷。山脊叫山冈,山脚叫山麓。丘陵是指这个地带较高,山阿是指这个地方崎岖不平。
【原文】
土山为阜,大阜为陵。岩崖岛屿, 嶂岫岭[1]。
孤峰峭壁,绝峤平峦[2]。凡此之类,皆名为山。
【注释】
[1]:小山。嶂:屏嶂似的山。岫:峰峦。[2]峤:高而峭的山,也代指五岭。
【浅释】
土山是阜,大阜是陵。岩石、悬崖、小岛,峰峦叠嶂,山岭逶迤,孤高的山峰,陡峭的石壁,高而陡且无路可走的山,平缓的土阜,小而尖的丘峦。凡此种种,都叫做山。
【原文】
滔滔者水,涓涓者泉。激为滩濑,深为潭渊。有涯有涘,有源有流。
【浅释】
波涛汹涌的是江水,涓涓喷涌的是山泉。水流湍急的叫河滩和石濑;深不见底的叫水潭和深渊。它们有涯岸有边际,有源头有水道。
【原文】
渡口为津,沙碛为洲。地泽陂塘,渚汀浦溆。坎井波涛,皆隶乎水。
【浅释】
渡口是津,水中小块陆地是洲。洼地湖泽,池沼水塘;水中小洲,水边平地;江河湖海之滨,地下的井、渠,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一切都因水而名,都属于水的范畴。
【原文】
小路为径,通道为衢。闹则市井[1],静则郊墟。
林圃苑囿,皆谓为园。畦畴垄亩,皆谓之田。
【注释】
[1]市井:“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名。
【浅释】
小路叫径,通行无阻的大道是衢。繁荣热闹的地方是市井,冷清僻静的地方是郊野、村落。园包括种植林木的林圃、畜养禽兽的苑囿,田包括肥沃的畦畴、贫瘠的垅亩。
【原文】
高原下隰[1],西陌东阡。一耒之土[2],万民之天。
【注释】
[1]隰:低下的湿地。[2]耒:古代一种耕地翻土的农具的木柄。
【浅释】
高高的平原、低低的原野,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乃至区区尺寸之地,都是千千万万的百姓赖以生存的根基。
【原文】
洞蠡灭苗,崤函亡秦。险不如德,地不如人。
【浅释】
虽然占据着洞庭湖和鄱阳湖,但是古氏族三苗族最终还是覆灭了;虽然秦王朝凭借雄控大川的险峻崤山和千古雄关函谷关,却也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由此看来,施行仁德胜于险固的关隘,取信于民比凭借战略要地更重要。
【原文】
中于天地,惟人最灵[1]。耳目鼻口,具人之形。
得其清者,圣人贤人。得其浊者,愚夫凡民。
【注释】
[1]人:古人认为“天出其精,地出其形”。
【浅释】
人是天地之间最有灵性的动物。地造就了人的外形——耳目鼻口。获得天地的清灵之气,人就成为圣人贤人。获得天地的混浊之气,人就成为愚夫平民。
【原文】
读书为士,耕田为农。行商坐贾,技艺百工。
是谓四民,各有所业。其为士者,豪俊英杰。
【浅释】
读书学道的是士人,耕田种地的是农民,从商卖货的是商人,有技艺造器具的是工人。这些人通称为四民,他们各有所长。其中读书学道的人,是其中最优秀的。
【原文】
秩序五典[1],维持三纲[2]。君臣以立,父子以匡。
【注释】
[1]五典:封建社会的五种行为准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2]三纲:封建社会中三种主要道德关系,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比喻主要和支配的位置。
【浅释】
只有遵守五种行为准则,社会才能整齐有序;只有维持三种道德关系,才能建立道德风范。君臣要以此建立国家,父子要以此匡正自己的行为。
【原文】
假之者霸,由之者王。用之者治,不用则亡。
【浅释】
能借助五典三纲,统一天下的人,就能成就霸业;能审时度势,顺随五典三纲,感化天下的人,就能称王天下。能用五典三纲治理国家,列举纲纪,布施德泽,上下安顺,国家就太平安定;不能用五典三纲治理国家,国家就会灭亡。
【原文】
四民之外,僧道医卜。或为佣工,皂隶僮仆[1]。
【注释】
[1]皂隶僮仆:古代对奴隶或差役的称谓。皂:马牢,古时奴隶与牛马同牢,故名皂。
【浅释】
除了士人、农民、商人、工人这四种人之外,还有僧侣、道士、医生和算命先生以及受雇于人的帮佣、雇工、差役、奴隶、奴婢、仆夫。
【原文】
人生而群,不可无教。君仁臣忠,父慈子孝。
别而夫妇,信而友朋。长幼有序,是谓人伦。
【浅释】
天下人各按其道划分群体,教化不能没有。君主仁德圣明,臣子进献忠心;父亲爱抚儿子,儿子孝敬父亲;夫妇有别,夫唱妇随;朋友之间,言而有信;长幼有序,尊长爱幼。这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可改变的常道,叫做“人伦”,也称“五伦”。
【原文】
出而交际,师友主宾。入而亲睦,伯叔弟兄。
【浅释】
出外交际,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师友主宾要分清。对老师,要以尊敬为根;对朋友,要以信用为本。当主人的要雅致,当客人的要谦恭。在家要亲密和睦,尊伯敬叔,兄弟和睦。如果兄弟不和,子侄便无法友爱。
【原文】
诸姑姊妹,皆父党亲[1]。曰姨曰舅,母党之姻。
【注释】
[1]党:亲族。
【浅释】
各位姑妈,都是父亲那一族的亲人。叫姨母、舅父的,都是母亲那一边的姻亲。他们和你在血缘上同出一源,也应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相互友爱,和睦相处。不可疏远亲情,要遵守“睦于父母之党”的道德标准。
【原文】
高曾祖父,在己身前。由己而后,子孙曾玄。是为九族。教人亲亲。
【浅释】
以自己为起点,自己以上的父亲、祖父、曾祖父、直至高祖父,自己以下的儿子、孙子、曾孙、直至玄孙。他们都是血缘上同出一源的直系亲族,称为宗亲九族。要教导人亲近自己的宗亲,还要和各代亲族的亲人和睦相处。
【原文】
妻父曰婚,婿父曰姻[1]。同姓之亲,宗族百世。异姓之亲,姑舅甥婿。
【注释】
[1]婚姻:古代指亲家,与今义不同。
【浅释】
妻子的父亲叫婚,女婿的父亲叫姻。双方的父母之间结为婚姻,也就是结为亲家。同姓的亲族,代代相亲,百世不绝。异姓亲族,有姑、舅、甥、婿。
【原文】
生民有欲,无主则争。乃立之君,辅以公卿。
【浅释】
人天生就有私欲,若没有人来管理,他们就会互相争利。于是就立了君主来管事,使百姓团结和谐,并且通过三公九卿来辅佐君主处理政事。
【原文】
大夫及士,分职朝廷。外置诸侯,各治其民。
【浅释】
在朝廷里,大夫和士等一般的官员,分别担任朝廷中的一般官职。在朝廷外,土地实行分封制,爵位和土地被帝王赐给臣子,在各个封疆内设置隶属于帝王之下的诸侯王。这些诸侯在其封疆内,世代独揽统治大权,统治封地里的百姓。
【原文】
封建一变,为郡为县。乃置守令,佐以丞掾[1]。
【注释】
[1]丞掾:古代属官的通称。
【浅释】
秦始皇改变了诸侯割据的封建制,以地主政权代替领主政权,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帝独裁,下设郡县两级,郡各管若干县。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朝廷任命,随时可以调动。郡守县令以下再设若干属官帮助处理政事。
【原文】
小争则讼,大争则兵。乃置军旅,将帅专征。
以御蛮夷,以遏寇贼。凡此设官,皆为民极。
【浅释】
产生小的争论会诉诸官司,大的争论就用战争解决。于是就建立军队,设置军旅,由将帅掌握军权,专门负责征伐,用来抵御四方的少数民族,用来制服流寇和盗贼。这样上自朝廷,层层设官,掌管着巨大的统治机器。这是万民必须遵守的法则。
【原文】
民物之初,同一太极[1]。全者为人,偏者为物。
【注释】
[1]太极:古代哲学术语。古人认为“太极”是派生万物和人的本原。
【浅释】
最初,人和世间万物是同一本原的,都属于混沌广大之气,即太极。太极生天地,天地的阴阳之气创造了人和世间万物。得天地全部清灵之气的是人,只得了一部分的是物。
【原文】
物有知者,鸟兽之属。物无知者[1],为草为木。
【注释】
[1]有知、无知: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古代分为有知、无知两类。
【浅释】
万物中那些有知觉的,是各类动物,诸如鸟兽;万物中那些没有知觉的,就成为各类植物,诸如草木。
【原文】
椅桐梓杞,楩楠豫章。杶桧栝柏,皆材之良。
【浅释】
山桐子、油桐树、梓树、枸杞,属落叶乔木和灌木;黄楩木、楠木、豫章树,属常绿阔叶树;杶树、桧树、栝树、柏树,属常绿针叶树,它们都是珍贵林木。这些树,有的可入药,有的可榨油,有的可提炼香料,有的可制造器具,有的还是名贵的观赏树。
【原文】
松柏后凋,蒲柳先零。大则栋梁,小则薪蒸。
【浅释】
寒冬腊月,万物都凋谢了,松柏才开始落叶换新绿。秋风未起,蒲柳、杨柳望秋而凋零。大的树木,可作房屋的栋梁,支撑高楼大厦;小的草木,可以作柴火,蒸饭煮菜。
【原文】
棕长则剥,漆茂则刳。能不如拙,智不如愚。
【浅释】
棕榈树生长到一定时候,就要剥去老的树皮,再长再剥,这样棕榈树才能继续生长;漆树生长茂盛了,就要剖树割漆,再茂盛再剖割,这样漆树才能保持生机。灵巧能干有时不如稚拙,聪明智慧有时不如愚直。只有勤学善问,才能增能益智。
【原文】
不才自寿,惟樗惟栎。长恶自伐,惟荆惟棘。
【浅释】
因为有的树木不成材,没有用,所以没人砍伐它,它才得以长寿,樗栎就是这样的无用之材:它躯干臃肿不能弹墨线,小枝卷曲又不合规矩。而有的树木其无用在于长得凶狠险恶,同类之间自相残害,荆棘就是这样的灌木。它丛生于原野,阻塞了道路,所以有“披荆斩棘”的成语。
【原文】
桑柘可丝,麻枲可织。草木之功,此为第一。
【浅释】
白桑树、黄桑树,其叶都可养蚕缫丝;子麻、牡麻,其茎部的韧皮纤维长而坚韧,可以织麻布。要评说有功劳的草木,桑和麻应该列为第一。
【原文】
园林富贵,桃李秾华。清明杏雨,寒食梨花。
【浅释】
人工园林,佳景如画,富丽华贵,桃花红,李花白。清明时节,红杏色彩艳丽,甚至雨水也带花香,雨与花色相映衬而称为“杏花雨”;清明前夕是寒食节,如雪飘飞的梨花,装点着暮春园林。
【原文】
海棠夸蜀,牡丹盛唐。药翻禁掖,薇对省郎[1]。
【注释】
[1]省:中书省,唐改为紫薇省。
【浅释】
蜀地的海棠花好,盛唐的牡丹花艳。在皇宫禁苑中芍药花飞红吐艳,紫薇花与紫薇郎悄然独放,寂然相对。
【原文】
紫槿朱榴,棣棠石竹。含笑蔷薇,凤仙罂粟。
荼架上,萱草庭前。瑞香茉莉,山矾水仙。
【浅释】
百花园中,有紫莹莹的木槿花,红艳艳的石榴花;流黄的棣棠花,吐玉的石竹花;镶红嵌金的含笑花,融翠绽红的蔷薇花;如火的凤仙花,似霞的罂粟花;佛见笑满枝,忘忧草遍地。还有冷艳的瑞香,清香的茉莉,素妆游春的山矾,凌波微步的水仙。
【原文】
孰为幽贞,一扫浮丽。冬雪癯梅,秋风老桂。
【浅释】
百花之中,冬雪癯梅、秋风老桂最为清幽典雅、坚贞不移,一扫浮华靡丽的妖冶之风。梅花清瘦似仙,凌霜斗雪,气节弥坚,有“人间癯仙”之称;桂花十里清香,不畏风露霜雪,幽静绽放,有“三秋桂子”之誉。
【原文】
南国山茶,散火雪霜。兰生深林,自遁于荒。
【浅释】
南国的山茶花,雪里开花,高花映天,低花照地,恰如散在霜天雪地里的朵朵火焰,无愧为“雪中奇葩”。深山丛林之中的兰花,素淡孤高,自甘隐居在山野里,堪称“山野处士”。
【原文】
濂溪爱莲,陶潜爱菊。莲不受污,菊拔流俗。
【浅释】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著有《爱莲说》,表达酷爱莲花之情;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吟有《归园田居》,尽显独爱菊花之意。莲花洁身自好,气节清高;菊花超凡脱俗,千古高风。
【原文】
夏葵向日,乃心太阳。秋蓉拒霜,以质而章。
【浅释】
夏天的葵花向着太阳,秋天的芙蓉不畏寒露冷霜而绽放。二者都因其品质而名扬天下。
【原文】
花发其英,果敛其实。以充笾豆[1],椇榛枣栗。
【注释】
[1]笾豆:“笾”用竹制,盛果脯等,“豆”用木制,盛酱汁等,是古代祭祀和宴会用的盛器。
【浅释】
树木的英华开放,就是鲜花;敛聚起来,就是果实。可以拿来竹笾和木豆,装满枳椇子、榛子、红枣和板栗,供奉祖宗,也可以招待客人。
【原文】
梅入商鼎,杏登孔坛。橘不逾淮,荔走长安。
【浅释】
盐梅是商鼎中调制汤羹的珍品;红杏登上了孔子执教讲学的讲坛,此坛就叫“杏坛”。淮南的桔子不宜移植到淮北,因为不适应环境;鲜荔枝可以被迅速送进长安,因为杨贵妃要吃。
【原文】
仁杏得名,去外食心,核桃得名,去肉取仁。楂梨菱芡,樱笋枇杷[1]。
【注释】
[1]笋:不是竹笋,而是笋瓜,即“印度南瓜”,种子可以炒来吃。
【浅释】
因为剥去外面的果壳而吃它的核心,所以取名“杏仁”;因为剥去肉质的外果皮而取它的种子,所以取名“核桃”。还有山楂、梨子、菱角、芡实、樱桃、笋瓜子、枇杷等等,一般来说,取其名,大多有其因。
【原文】
采莲折藕,沉李浮瓜。梁圆椑柿,唐真柑橙。大柚小橘,同类异名。
【浅释】
采莲即收莲子,折藕即挖莲藕;朱李沉在寒水中,甜瓜浮在清泉上。梁圆家种的油柿、甘柿,唐真家种的蜜柑、甜橙以及大柚子和小桔子,它们都是水果,只是名字不同罢了。
【原文】
孰如五谷,能养万民。黍稷菽麦,与稻则均。
【浅释】
要说能养活千千万万的人,什么能比得上五谷呢?黄米、谷子、大豆、麦子、水稻这五种粮食作物号称五谷。
【原文】
种之曰稼,敛之曰穑。其穗曰颖,其实曰粒。可酿者秫,可炊者粳。
【浅释】
种植五谷叫稼,收获谷物叫穑,谷物的穗叫颖,谷物的果实叫粒。可以酿酒的是高粱,可以烧粥做饭的叫粳稻。
【原文】
惟蔬与菜,可以芼羹。蘩召南,葵菽豳风。
【浅释】
唯独蔬菜,既可以做菜,也可以杂肉做成菜羹。《诗经·召南》中记载了农妇少女采摘大 和白蒿供祭家庙和宫庙的事;《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了农夫烧吃百菜之王冬葵和大豆的事。
【原文】
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蒌蒿之苗,荻笋之茁。苣苦荠甘,芥辛莼滑。
【浅释】
初春时节,韭菜青青;晚秋时节,大白菜、油白菜和黄芽菜都已成熟。白蒿吐苗,荻笋出土。苣荬菜味苦涩,荠菜味甘淡;芥菜辛辣,莼菜滑爽。
【原文】
脆琼芦菔,甜冰蔓菁。西风菰芋,深雪菠茭。
【浅释】
萝卜清脆爽口,洁白如玉;蔓菁它甘甜爽口,清凉如冰。秋风起,茭白生出了肥大的嫩茎,芋艿也大量上市。严冬雪天,人们却也可以吃到鲜绿菠菜、洁白茭菜。
【原文】
笋蕨葱薤,瓜瓠苋蒲[1]。可以为齑,可以为菹。
【注释】
[1]瓠:瓠瓜,草质藤本植物,夏天开花,果实长圆形,嫩时可以吃。
【浅释】
笋菜、蕨菜、香葱、韭菜、瓜莱、苋莱、嫩蒲,这些东西有的可以被做成新鲜菜,有的可以被腌渍起来。
【原文】
乱为荑稗,反害稼穑。蔓为藤萝[1],旁附荆棘。
【注释】
[1]蔓:乱。
【浅释】
滥种茅草和稗草,就妨碍了其他作物菜蔬的种植和收割。如果任由它们到处攀爬,那么旁边的田地就荆棘丛生。
【原文】
其生无根,曰水上萍。青蒲翠荇,红蓼白 。
【浅释】
水上浮萍生来就没有根蒂,在水上面随风飘荡。青蒲长满湖泽的堤岸,湖面上的绿色荇菜左右飘流。河滩上,摇动着红蓼花;浅水中,白 随风摇摆。
【原文】
待霜葭菼,鸣雨芭蕉。或从小人,蒿艾蓬萧。
【浅释】
白露为霜的时候,芦荻就长遍塘堤河滩;听到潇潇的秋雨声,芭蕉展尽数尺心。与芦荻的气势、芭蕉的风韵相比,蒿艾蓬萧就是小人。
【原文】
为莸杂薰,为及葹。或比君子,为兰为芝。
【浅释】
臭莸和香薰不能同处,因为香易消,臭难除。蒺藜和苍耳不能同在,因为它们不但见人就刺,而且自相残害。与之相反,香兰和灵芝就好比君子,它们可以和睦相处。
【原文】
茝蘅芳芷,荃蕙江蓠。丝苓相附,蓬麻夹持。
【浅释】
蘼、蘅芜和芳芷,仿佛君子美德,流芳百世。香荃用来比喻君主;蕙心用来比喻纯美之心;江蓠如龙须飘飞,又叫龙须草。兔丝藤与卷耳总是互相依附;蓬草生在麻地里,自然挺直,因为麻搀扶着蓬。
【原文】
木身为干,别为枝条。木末曰杪,枝杪曰梢。
【浅释】
树干指树木的躯体部分,旁逸斜出的叫枝条,树木的末端叫杪,树枝的杪头叫梢。
【原文】
方苞为蕊,下承为萼。结子为实,陨叶为萚。
【浅释】
初长成而未开的花叫花苞,在下面承托花冠的绿色嫩片叫花萼,花谢后结出来的叫果实,草木脱落的叶叫萚。
【原文】
始生曰茁,再生曰蘖。复命归根,勾伸甲坼。
【浅释】
草本初生出地面叫茁,萌发新芽叫蘖。繁茂的草木,最后都要归到根部,归根即静,安静就是复还性命,所以叫复命归根。春天,枝条伸展,以果仁为种子,嫩芽顶着浮甲出土;以果核作种子,浮甲开裂,嫩芽破甲而出。
【原文】
草木之外,鸟兽虫豸。彼虽微物,亦有天理。
【浅释】
除花草树木之外,还有禽鸟、野兽、虫豸。虽然它们都是小生物,但符合天地万物之理。
【原文】
蜂蚁君臣,虎狼父子。慈鸟反哺,羔羊跪乳。
【浅释】
对于君臣之礼,蜜蜂、蚂蚁也懂得;老虎和狼也念父子之情,有舐子之爱;小鸟出生,老鸟哺育,小鸟长大,反哺老鸟;羔羊吃母奶,必然跪地。
【原文】
雎鸠有别,鸿雁有序。豺獭报本,犬马恋主。
【浅释】
雎鸠鸟懂得夫妇有别;鸿雁知道长幼有序;豺和水獭知道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犬和马依恋主人。
【原文】
驺不履草,恶伤乎物。狐必首丘,不忘所出。
【浅释】
长尾兽驺虞是仁义之兽,它不践踏草木,并憎恨那些残害生物的行为。传说,狐狸临死时,头一定向着自己的巢穴,不忘记生它养它的地方。
【原文】
兽有麒麟,禽有凤凰。世治则出,世乱则藏。
【浅释】
古代传说中,象征吉祥的动物麒麟是百兽之王,祥瑞之鸟凤凰是百鸟之王。当国运昌盛、天下大治之时,麒麟便游走于郊外沼泽,凤凰就栖息在梧桐树上;战争频繁,天下混乱之时,麒麟藏匿不见,凤凰高飞不下。
【原文】
鸢飞戾天[1],高凌云烟。鹏搏九万,顺风孤骞[2]。
【注释】
[1]戾:到。[2]骞:振翅奋飞。
【浅释】
鹞鹰飞上天,高高直抵云霄;大鹏飞到南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它背负青天,傲然顺风,振翅奋飞。
【原文】
维彼鸷禽,能击鸟雀。维鹯维鹘,鹰隼雕鹗。
【浅释】
凶悍的禽鸟能用爪抓取弱小的鸟雀,鹯鸟疾驶如晨风,鹘鸼春去冬来专管营造之事。还有鹰、隼、雕、鹗腾跃于空旷原野之上。
【原文】
喧啾众禽,各适其情。鸤鸠呜雨[1],布谷催耕。
【注释】
[1]鸤鸠:即布谷。后两句实际上指的是一种鸟,意思是布谷鸟呜雨催春。
【浅释】
百鸟喧哗吵闹、啾啾和鸣,这些都合乎它们各自的天性。鸤鸠的呜叫声,仿佛春雨飘摇,如丝飞落;布谷鸟声声“布谷”,好像催促农夫趁着春天到来,快点“播谷”。
【原文】
北雁宾秋,蜀鹃送春。莺鹂求友,燕雀依人。
【浅释】
大雁迁徙,秋天来到。杜鹃啼呜,声声送春。黄莺飞出深谷,为了寻找它的旧友。营巢檐下的燕雀,总是要寻找往年的主人。
【原文】
水禽鸳鹭,鸥凫之属。家禽翰音,匪鹅伊鹜[1]。
【注释】
[1]匪……伊……:关联词,“不是……就是……”。
【浅释】
有的水禽,偶居不离,好似鸳鸯。白鹭小不逾大,飞行有序,它是海鸥、水凫的同类,属于鸥科水鸟。有的家禽,发出的声音能飞扬入天,它不是鹅,就是鸭。
【原文】
维彼恶鸟,为鸱为鸮。毒人曰鸩,不孝曰枭。
【浅释】
一些凶狠的鸟,比如鹞鹰,它振翅强悍,眼光里充满攫取的意味,称为“鸱视”;另一些凶悍的鸟,诸如猫头鹰,专门捕食小动物,迅捷、凶猛,称为“雕悍”。传说中的鸩鸟能把人毒死;传说中的枭忘恩负义,不仅不孝,还会食母。
【原文】
兽则牛羊,犬豕麋鹿。羊子曰羔,牛子曰犊。
【浅释】
兽中有牛、羊、犬、猪,还有麋和鹿。小羊叫羊羔或羔羊,小牛叫牛犊。
【原文】
豕子曰豚,鹿子曰麛。犬属为狮,狮子曰猊。
【浅释】
猪崽叫豚,幼鹿叫麛,犬的同类是狮子,狮子又叫狻猊。
【原文】
孰为猛兽?虎豹熊罴。为犀为象,为貅为貔。
【浅释】
凶猛的野兽有哪些?有老虎,豹子,熊和罴。还有犀牛和大象,以及古籍中记载的画在旗帜上用来警戒其他猛兽的貅和貔。
【原文】
马称其才,骐骥骅骝。兽恶其诈,猩狙猿猴。
【浅释】
马闻名于世在于它的才能;骐骥和骅骝,是能日行千里的良马。因为精于表演、善于伪装和长于欺诈,有些兽类动物留下了坏名声。比如能模仿人的语言和动作的猩猩;偷奸耍滑、暗中埋伏、伺机出手的猕猴;攻守自如的长臂猿;还有人家豢养的猴子,既能表演猴戏,又会谄媚、耍奸。
【原文】
鼫鼠五技,狡兔三穴。技多则穷,巧多则拙。
【浅释】
诡谲的鼫鼠具有五种技能,狡猾的兔子拥有三个藏身之窝。技能虽多,但没有一个高招绝技,遇到困难、危险也无可奈何;谋生之术不止一个,貌似灵巧,实则会弄巧成拙。
【原文】
狐凭于城,则不可焚。鼠依于社,则不可熏。凡此之类,以比小人。
【浅释】
因为怕烈火烧坏了城池,所以狐狸躲于城墙里就是安全的。因为怕烟火熏坏了社庙,所以老鼠藏于社庙中就是安全的。因为城狐、社鼠依靠城、社,所以它们有恃无恐。城狐、社鼠之类均比喻仗势为奸的小人。
【原文】
羽毛之外,又有介鳞。天池之鲲,龙门之鲤。
【浅释】
除了野兽禽鸟,还有水生鳞甲动物。天池里的大鱼叫鲲。每年暮春,鲤鱼逆流而上,跃过黄河龙门的就能化为龙身。
【原文】
曰鲸曰鲵,鲈鳜鳣鲔。凡此之类,谓之鳞虫。鳞虫之长,曰蛟曰龙。
【浅释】
水生动物包括鲸、大鲵、鲈鱼、鳜鱼、鳇鱼和鲔鱼。蛟和龙是鳞类水族中的老大。
【原文】
如彼介虫,鼋鼍龟鳖。为蟹为虾,螺蚌蜗蛤。
【浅释】
带有甲壳的水生动物包括绿团鱼(俗称癞头鼋)、扬子鳄(俗名猪婆龙)、龟、甲鱼(鳖)、蟹、虾、田螺、海螺、河蚌、蜗牛和蛤蜊。
【原文】
维彼倮虫[1],无鳞介羽。蚯蚓蜥蜴,鳅鳝蛇虺。
【注释】
[1]“倮”:同“裸”。
【浅释】
那些没有鳞甲也没有羽毛的爬虫包括蚯蚓、蜥蜴、壁虎、泥鳅、黄鳝、灵蛇、巴蛇和毒虺等。
【原文】
他如微物,总曰虫豸。鸣为蝉蛩,网为蛛蟢。
【浅释】
其余小生物,总的来说可以叫做虫豸。能鸣叫的有知了(蝉),既善鸣又好斗的就是蟋蟀(蛩),能吐丝结网的是蜘蛛,还有一种是能吐丝但不能结网的长腿小蜘蛛。
【原文】
湿腐为蚋,草腐为萤。飞为蜂蝶,螫为蚊蝇。
【浅释】
蚋虫从潮湿腐败的东西中生出。萤火虫从枯草腐烂的地方生出。能飞的是蜜蜂和蝴蝶。蚊子和苍蝇,它们从污物中孳生出来。
【原文】
蠹木曰蚁,害稼曰螟。维此原蚕,衣被万民。
【浅释】
白蚁蛀蚀木头,螟蛾危害庄稼。只有蚕,吐丝作茧,茧可缫丝,丝可制衣,使千万百姓有衣穿。
【原文】
天地之初,既有民物。苟无四时,何以作息。
【浅释】
天地开始形成的时候,就蕴育出万民万物。假若没有四时,拿什么来安排劳作和休息的时间呢?
【原文】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为木德,盛于东方。
【浅释】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时候,夏天是万物茂盛的时候,秋天是万物成熟的时候,冬天是万物归根的时候。按五行说,春季是一年四季之始,属甲乙东方木,是耕种的最好时机。
【原文】
草木甲坼,鸟兽孳育。人民在田,播种五谷。
【浅释】
春天,草木吐出幼芽,百鸟生殖,群兽繁育。农民到田间,播种五谷。
【原文】
夏为火德,万物欣荣。人民在田,以耔以耘。
【浅释】
夏在五行中属于丙丁南方火。夏天,光明炎热,万物生长,欣欣向荣。农夫来到田间,有的给禾苗培土,有的除草。
【原文】
金行于秋,万物敛揪。是为西成,无种不收。
【浅释】
秋在五行中属于庚辛西方金。秋天,万物收聚成熟。春天不播种,夏天不耕耘,秋天就无收获。
【原文】
冬为水德,万物闭塞。三时务农,一时休息。
【浅释】
冬在五行中属于壬癸北方水。冬天,万物掩藏封闭。农事分配:三季务农,一季休息。
【原文】
四时之内,美景良辰。寒食禁火,元夕放灯。
【浅释】
一年四季之中,堪称美景良辰的佳节甚多。清明前一两天的寒食节,禁火一日。正月十五元宵节,花灯竞放,叠灯成山。
【原文】
上巳流杯,清明插柳。端午蒲觞,重阳菊酒。
【浅释】
每逢三月上旬的上巳节,人们把酒杯放置在环曲的水流上,取流动的酒杯饮酒,以求吉祥如意;清明佳节,杨柳插家门之上;五月初五端午节,菖蒲插起,蒲酒饮之,从而驱灾辟邪;九九重阳节,饮用菊酒,以辟恶、御寒。
【原文】
七夕穿针,中秋赏桂。冬至书云,除夜守岁。
【浅释】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妇女要穿七孔针,乞求智巧,缝制合欢扇;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共赏明月桂花。冬至来到,登高望远,把所见景物气色,抒写下来,刻在简策上,以占卜来年吉凶。除夕夜,全家守岁,彻夜不眠,辞旧迎新。
【原文】
生民之初,未有火食。始自疱牺[1],教民炮炙。
【注释】
[1]“始自”句:一说燧人氏教人熟食。
【浅释】
远古时代的先民,只有生食,没有吃过用火烧过的熟食。伏羲氏既教百姓捞鱼打猎、畜牧养殖,又教百姓用火把鱼和肉烤熟。人类从此开始吃熟食,茹毛饮血的生活结束了。
【原文】
生民之初,未有粒食。始自农稷,教民稼穑。
【浅释】
远古时代的先民,以采集渔猎为生,没有稻谷一类的粮食可吃。于是五谷之神后稷教百姓种百谷,从此百姓才有谷物可吃。
【原文】
古之圣贤,奉己甚薄。饭以粝粢,羹以藜藿。
【浅释】
古代的圣人贤人,生活异常简朴。吃的是粗米饭、小米饭,喝的是野菜汤。
【原文】
禹恶旨酒,孔饭疏食。孝以菽水,礼以鸡黍。
【浅释】
大禹讨厌美酒,孔子吃的是便饭。君子供养父母,是用最普通的豆和水;而招待宾客时,为表示礼貌,都用鸡肉和黄米。
【原文】
世之愚人,醉饱腥。万钱下箸,五斗解酲。
【浅释】
世间的愚蠢之人,每日豪饮酒气冲天,饱食鱼肉荤腥。那些好吃的人,一顿饭花万钱之多,还说下不了筷子,没法吃,实在非常奢侈;那些好喝酒的人,要饮五斗酒,才能解酒瘾。
【原文】
盘有肴核,馔有膻荤。翠釜紫驼,玉盘素鳞。
【浅释】
高脚盘里盛有精美肉类、菜品和果品,人吃的是荤腥佳肴。名贵的紫驼峰在青色陶器里煮着,鲜鱼在水晶玉盘里放着。
【原文】
解鼋胹蹯[1],烹龙炮玉。味薄齑盐,食厌粱肉。
【注释】
[1]蹯:兽足掌。
【浅释】
剖开鼋,把它的脚掌煮烂;将龙肝豹胎烹饪,把琼脂玉浆炮制。用腌菜、酱菜和盐等调味品来解决味道寡淡的问题,精致饭食和美味佳肴都已吃得厌腻。
【原文】
亦有圣贤,为礼薄厚。仲尼膰肉,穆生醴酒。
【浅释】
也有些圣人贤人,讲究礼遇薄厚。孔子感到对他怠慢,是因为没有给他送祭肉;穆生认为对他倦怠,是因为没设醴酒。
【原文】
亦有君子,嗜味之清。庾郎之韭,张翰之莼。
【浅释】
也有些君子,爱吃清纯不杂的菜味。南齐的庾杲只吃炒韭菜、煮韭菜、生韭菜。晋朝时,在京城做官的张翰,见秋风起,思念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于是辞官回乡,这就是“莼鲈之思”。
【原文】
饮食之末,祸福之机。宋羹之偏,华元覆师。
【浅释】
饮食虽然是细微末节的小事,却是祸福的细微的迹象和先兆。春秋时宋国的大夫华元在宋文公四年率兵攻打郑国。在战前,华元宰羊煮羊肉羹犒劳将士,但在分食羊肉羹的时候,由于他有偏心,分得不均匀,与郑国交战时,他的御者将车驶入郑军中,华元被俘,全军覆灭。
【原文】
鲁酒之薄,邯郸受围。是故君子,必谨其微。
【浅释】
鲁国酒滋味清薄,赵国酒滋味醇厚。楚国的主酒官暗中把醇厚的赵酒换成了清薄的鲁酒进献上去,楚宣王于是派兵包围了邯郸,理由是赵献薄酒对楚不敬。因此,君子对待那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一定要谨慎。
【原文】
生民之初,未有衣服。或衣羽皮,或衣草木。
【浅释】
远古时的先民,没有衣服。他们身上不是披着大鸟的羽毛、野兽的皮,就是用树枝树叶聊以蔽体。
【原文】
中古圣人,易以衣服。由朴而文,由略而详。
【浅释】
中古神农氏的时代,缝制衣服替代了羽毛、兽皮、野草和树枝。于是,最简朴的兽皮草衣发展成了具有锦绣文采的华丽美艳衣衫,最初简略单一的蔽体御寒衣,发展成了实用性和美观性兼具的衣服和饰品。
【原文】
冠曰弁冕,屦曰履舄。有簪有缨,有有。
【浅释】
帽子又叫弁和冕,鞋子又叫履和舄。在古代,显贵人士的帽上都有簪和缨两件冠饰;鞋头上有穿系鞋带的孔,孔里穿着圆浑的丝带。
【原文】
纨绔公子,锦障豪家。楚客珠履,杨姨锦花。
【浅释】
富贵人家的公子哥儿穿着细绢裤;富豪大家都用彩色大花锦遮隔视线的步障。拥有食客三千的楚春申君的家里,食客个个都穿着缀有明珠的鞋子。杨贵妃的姊妹,服装绚丽,繁复美艳,繁华似锦。
【原文】
夏而绤[1],冬而狐貉。昼日绣衣,香风罗幕。
【注释】
[1]:细葛布。绤:粗葛布。
【浅释】
炎热的夏天有滑爽透气的细、粗葛布衣服;寒冷的冬天有柔软暖和的狐皮和貉绒大衣;白天,身上穿着用丝制的绣衣;晚上,房里挂着芬芳的帐幕和帘幕。
【原文】
芰制高人,蓉裳逸客。裋褐长裙,角巾短帻。
【浅释】
超尘拔俗的高士所穿的衣服是用荷叶、荷花做的,不同凡响的逸客所穿的裙子是收集芙蓉花缝制而成的。还有,穿粗布上衣和粗布下裙的是朴素之人。此外,那些更似神仙的人,扎头发用短帻,戴葛布做的头巾。
【原文】
亦有矫情,伪为洁己。孝廉垢衣,丞相布被。
【浅释】
有些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穷奢极欲,假装心思纯洁、行为清廉。故意弄脏衣服,做出能尽孝道和正直、清廉的姿态,以展示其作风勤俭。
【原文】
惟儒守正,其服必端。章甫逢掖,博带峨冠。
【浅释】
能够保持自身纯正品格的,只有那些博才多学的儒家学者,衣冠端正对他们来说是必须的。穿逢掖的宽袖单衣,戴章甫的黑色布帽,对他们来说是入乡随俗。系宽带,戴高帽,这是古代名士大夫最具标志性的儒雅装束。
【原文】
生民之初,穴处巢居。中古圣人,易以室庐。
【浅释】
远古先民,聚集在一起,栖息在山洞内。巢居的出现,使先民筑巢于树上,从而避免野兽侵袭。到了神农氏时代,木屋、茅舍代替了山洞和木巢。
【原文】
以御风寒,上栋下宇。以御冬寒,塞向墐户。
【浅释】
房屋有栋梁和屋檐,这是为了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每年初冬既要用茅草帘堵住向北的窗子,又要用泥涂抹竹门的缝隙,这是为了抵御冬天冰雪风霜的侵扰。
【原文】
户扇为扉,户本为枢。境门曰关,里门曰闾。内寝曰室,外寝曰堂。
【浅释】
扉即门扇,枢即门户的转轴,关即地域境界的门,闾即里巷的大门,室即内屋、卧房,堂即外屋、前房。
【原文】
门侧为塾,两庑为厢。寄托曰庐,居土曰舍。累土曰台,有屋曰榭。
【浅释】
古时候,塾即门内东西两侧的堂屋,有东塾、西塾之分。厢房即正房两边的廊屋,有东厢、西厢之别。庐即客居他乡或暂寓的房子。舍即在故土的房子,如田舍、寒舍。台即用土堆起来的高而平整、供眺望和游览用的建筑,榭即建在高土台上的敞屋。
【原文】
周垣曰院,堂前为庭。客舍曰馆,停止曰亭。
【浅释】
院即房屋四周围墙以内的空地,庭即厅堂前的空地,它们合称庭院。馆即接待宾客的房舍,如客馆、驿馆,亭即止步停憩的建筑,如醉翁亭、劳劳亭、短长亭、孺子亭。
【原文】
门关禁暴,栏杆防危。窗牖明通,阶戺等差。
【浅释】
为了禁止暴徒施暴、盗贼行盗,所以设置门关。为了防止危险情况的发生,所以使用竹、木、石和金属制的栏杆,例如:栅栏、井栏。为了透光通风,所以开窗、开牖;窗开在屋顶上,牖开在墙上。斜石用来登堂入屋,就砌在台阶旁,它们各级之间的级差相等。
【原文】
天子之居,堂尊陛卑。金门玉阙,紫殿丹墀。
【浅释】
天子的居所有尊卑之分,朝堂即为尊,殿前台阶即为卑。金门即金马门,两旁有铜马,是宦署的大门。玉阙即汉白玉台上的铭功和装饰,左右各一,中有空缺。紫殿是皇帝的居处,以紫微星垣为喻;丹墀即宫殿前的台阶,是用红色丹漆涂饰的。
【原文】
昔之圣贤,示民以质。尧尚茅茨,禹卑宫室。朴桷不斫,土阶无华。
【浅释】
古代的圣贤,以自己的质朴示人。唐尧崇尚茅草房,大禹住低矮的宫室。他们造房所用的木材与椽子未经整饰,用泥土垒筑的台阶朴实无华。
【原文】
胡为后王,改俭为奢。峻宇雕墙,丹楹刻桷。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浅释】
后世肆意妄为的君主,变简朴为奢华。轩昂的殿宇被建起,宫墙为彩画所装饰,宫殿前的大柱子用丹漆涂饰,殿顶上的一根根方椽经过雕刻。还有五步路起一楼,十步路建一阁,于是宫殿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原文】
秦皇阿房,汉武建章。临春结绮,花萼披香。
【浅释】
阿房宫由秦始皇营建,建章宫为汉武帝建造。临春阁、结绮阁是陈后主修造的,花萼楼是唐玄宗修建的,还有座披香殿建于西汉。
【原文】
侯王甲第,公子豪家。画栎飞云,绣甍结霞[1]。
【注释】
[1]甍:屋脊。
【浅释】
侯王家的甲第及巨富权贵之家的豪宅中,流动的彩云被画在栋梁上,五彩的流霞挥洒在屋脊之上。
【原文】
舞榭歌楼,凉台燠馆。岩壑高人[1],溪山伟观。
【注释】
[1]高人:高士。苏轼:“青山偃蹇如高人。”
【浅释】
舞台上,舞者长袖飘飞,春风拂面而来;歌楼里,歌者歌声阵阵,浓浓春意醉人。夏天,站在屋顶的凉台,凉风徐徐;冬天,住在暖屋里,暖意融融。宫苑里的山崖沟壑仿佛隐居的高士,宛转屈曲、伸展自如;溪涧假山伟岸壮观。
【原文】
药房荪壁,竹户松关。白云一屋,明月三间。
【浅释】
湘夫人的水中居,用白芷装饰房子;荪草长满了墙壁,紫贝点缀着中庭。周宣王的宫室,用枝节坚固的竹子作门户,以枝叶繁茂的松树当关隘。隐士住的山中白茅屋,如白云飘浮,与超凡脱俗、清高飘逸的隐士相匹配。汉代的三座明光殿,处处有明月珠,昼夜光明,与浮靡奢华的皇家相辉映。
【原文】
儒者之居,其室环堵。圭窦筚门,瓮牖蓬户。
【浅释】
读书人住的房屋,四周都是土墙。小门开在墙壁上,是用荆竹树枝编成的,上尖下方,形如古代的礼器圭。窗子是用破瓮做成的,房门是用蓬草编成的。
【原文】
太古之初,未有用器。圣人始教,创物以智。
【浅释】
远古时期的人类,猎取鸟兽、采摘果子,甚至进行原始群落之间的争斗,都只会本能地使用天然工具,还不能制造劳动工具。后来,圣人开始教人们用智慧制造各种工具器物,服务于生活。
【原文】
为网为罟[1],教民佃渔[2]。为耒为耜,教民菑畲[3]。
【注释】
[1]罟:网的总称。[2]佃:通畋,打猎。[3]菑:初耕的田。畲:已种三年的熟田,引申为开荒、耕种。
【浅释】
在伏羲氏时代,圣人用线绳编成网具,教人们打猎捕鱼;在神农氏时代,圣人制作农具,教人们开荒种地,开启农业时代。
【原文】
杵臼舟车,弦弧剡矢。器物之兴,礼乐以起。
【浅释】
在黄帝时代,圣人用木头做棒槌,拿石头做舂米臼,用大木造独木舟,拿烤木制成小车,把牛筋和韧木条结合制成弓,将木条削尖做成箭。随着制造器物的手工业兴起,与敬神活动相配的音乐也渐渐发展起来。
【原文】
古人燔黍,未有甑釜。抔饮污尊,蒉桴土鼓。
【浅释】
古人祭天,是把黍稷和其他祭品一起放在柴堆上焚烧,因为那时还没有甑和釜等炊器来蒸和煮。那时既没有酒器也没有乐器,人们双手捧酒敬神,用泥、陶和兽皮制成鼓槌、鼓框和土鼓。在祭祀时,人们敲打当作音乐。
【原文】
由朴而文,鼎鼐及鼒。笾豆簠簋,壶尊罍彝。
【浅释】
祭祀的礼器,最初粗陋简朴,后来饰有彩纹。这些礼器包括:大鼎鼐、小鼎鼒,竹笾、木豆、陶豆、方簠和圆簋,还有青铜壶、青铜尊、青铜罍。
【原文】
饮以爵盏,罚以觯觥。瓮以实醢,俎以载牲。
【浅释】
古代宴席上,温酒和盛酒用的是一种青铜制作的三足酒器,而酒盏是向人敬酒时用的。为取乐助兴而行酒令的时候,会用青铜觯和青铜觥惩罚违令者或输者。用来装肉酱的是那些陶瓮。用来摆放祭祀用的家畜的是佾,它是一种祭祀用的礼器,用青铜制成或者以木制漆饰。
【原文】
瓒以为灌,洗以为盥。礼以乐兴,登歌下管。
【浅释】
瓒是一种玉杓,以圭为柄,灌酒之用;盥洗用的青铜盘是洗。礼因音乐的发展而兴盛。歌台上人们唱颂歌,歌台下簧管伴奏。
【原文】
堂上之乐,戛击鸣球[1]。搏拊琴瑟[2],以歌以讴。
【注释】
[1]球:玉磬。[2]搏拊:革制鼓形打击乐器。
【浅释】
古代帝王举办大典,要在高坛上举行隆重的仪式。高坛之音是主旋律。乐师们一边敲击玉磬、拊拍搏拊和弹奏琴瑟,一边和着乐声唱着颂歌。
【原文】
堂下之乐,箫管鼗鼓。间以笙镛,作柷止敔。
【浅释】
伴奏音乐在高堂之下。排箫、簧管由小乐师吹奏;长柄小鼗被小乐师摇着,大堂鼓任由小乐师打着。此外,玉笙为他们轮番吹奏,大钟由他们撞击。左右击方柷,音乐骤然而作,这是雅乐将要开始;用木棒敲击形如伏虎的敔,音乐戛然而止,这是雅乐将要结束。
【原文】
埙土笙匏,龠笛为竹。孰为木音?如敔如柷。
【浅释】
陶土制的埚,吹起来,发出嘟嘟的声音。匏壳制的笙,吹起来,发出呜呜的声音。用竹管制成的龠和笛,它们的声音与竹管一样清亮。木音是什么?就是击木敔、敲方柷所发出的声音。
【原文】
渔家之器,扁舟短棹。雪蓑雨笠,浪桨烟蒿。
【浅释】
有一条小船既作打鱼器具又作住家房屋,短桨在风平浪静时作摇船之用;在大雪封江时,有棕皮和蓑衣可以挡雪御寒;在春雨霏霏时,有竹箬和斗笠,可以避雨挡风;在风高浪急时,有长桨劈波斩浪;在烟波浩渺中,有竹篙撑出绿水青山。
【原文】
商舸万柁,蛮舶千艘。帆影秋风,橹声月夜。
【浅释】
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千万艘通商船舶乘风破浪,白帆鼓秋风,橹声伴月夜,声声相催。
【原文】
僧家之器,鼓磬钟鱼。道家之器,茶灶丹炉。
【浅释】
佛教僧侣的器具包括庙鼓、引磬、铜乐磬、寺钟、直形木鱼和圆形木鱼。道教道士的器具包括茶灶和炼丹炉。
【原文】
攻战之器,金鼓铙镯[1]。甲胄戈矛,剑弓刀矟。
【注释】
[1]铙镯:两种钟状的打击乐器。
【浅释】
兵家进攻和作战的器具包括金鼓、金铙、金镯、头盔、长柄铁戈、长柄铜矛、双锋宝剑、羽箭弯弓、丈二大刀、丈八长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