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全知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以诗传史的“诗圣”——杜甫

名人简介

杜甫,生于712年,自幼好学,知识渊博,十四五岁时便“出游翰墨场”,与文士交游酬唱。受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家庭影响,仕途事业和不朽的诗名成为杜甫的最大追求。24岁时,杜甫赴洛阳考试,未能及第。33岁时,杜甫与李白相识,在梁、宋一带侠游。35岁时,杜甫来到长安求取功名,滞留10年却一无所得。后因父亲去世,他的生活变得贫困起来。44岁时,也就是安史之乱的前夕,杜甫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官职。11月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又被抛入流离的生活。叛军攻下洛阳后,杜甫抱着匡复社稷振兴王朝的愿望只身北上,往肃宗所在地灵武为国效力。不料半途被叛军俘虏,押往长安。至德二年(757年),肃宗到凤翔,杜甫逃离长安,“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投奔驻在凤翔的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这是杜甫仅有的一次在中央任职的经历。但不久又触怒肃宗,于乾元初被贬斥为华州司功参军。由于战乱、饥荒和对仕途的失望,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携家眷到了成都,在朋友的帮助下建了一座草堂。后来,杜甫的故交严武出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表荐杜甫担任了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因此称他为“杜工部”)。永泰元年(765年),严武去世,蜀中大乱,杜甫在成都失去凭依,只好带着家小出川,过起流浪逃难的生活。在云安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又在夔州居住了近两年。57岁时,杜甫终于乘舟出三峡,在湖北、湖南一带的水路上漂泊。59岁时,杜甫在耒阳附近客死旅舟,结束了凄凉漂泊的一生。

杜甫与李白被视为唐诗的两座并峙的高峰,杜甫诗歌的风格,是在安史之乱的前夕开始形成,在安史之乱以后数十年天下瓦解、遍地哀号的苦难之中发展的。因此,到了杜甫时期,那种充满自信、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戛然而止,一转而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的使命感。由于本身经历而产生的创作意识,使杜甫形成了独有的深入社会、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的诗歌风格。他在诗歌创作中采用的语言表现形式不仅标志了唐诗内容与风格的重大转折,也对中唐以后直至宋代诗歌的发展,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杜甫诗歌的特征就是“沉郁顿挫”,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语言和韵律曲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形成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杜甫诗歌所要表达的人生情感非常强烈,而同时这种情感又受到理性的节制。

名人档案

姓 名 字子美

生卒年712~770年

祖 籍 河南巩县

性 格 志向远大/忧国忧民/正直无畏

身 份 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的诗歌成就

杜甫诗歌现存1400余首,它们既是诗人伟大人格的写真,也是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这些作品对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现实作了生动的记录,展示了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因此后人称其为“诗史”。

杜甫继承了《诗经》、汉乐府以来诗歌的写实传统,为中国古代诗歌反映现实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他博采古今作家之长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擅长各种诗体,以其精深博大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为后人所称道。由于杜甫在诗歌艺术上具有高超的造诣,更因为他具有忧国忧民、大济天下苍生的高贵品格,因此人们将其尊称为“诗圣”。

杜甫年轻时过的是侠游生活,加之当时正处于盛唐帝国的繁盛时期,受时代风气的影响,这一时期杜甫的诗篇意气风发和蓬勃进取,充满了自信、带有英雄主义的倾向。“所向无空阔”、“万里可横行”、“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等,都体现了杜甫非凡的气概。

安史之乱后,也就是杜甫入川、离川这段时期,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重要时期,他留下的作品有1000余首,占《杜工部集》存诗总数的2/3以上。当时,整个国家处在剧烈的震荡中,王朝倾危,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杜甫本人的生活也充满危险和艰难。杜甫对国家的前途更觉失望,他后期的诗歌,情绪甚至比安史之乱中更显得沉重,他对军阀、官僚的横暴、腐败,态度变得更为尖锐严峻,在浸满忧患的诗中记录了时代的苦难以及焦虑和愤怒的心情。这一时期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巅峰状态,《春望》、《月夜》、《悲陈陶》、《悲青坂》、《北征》、《羌村》、“三吏”、“三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秋兴》、《诸将》、《咏怀古迹》、《旅夜书怀》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创作的传世名篇。这一时期,虽然像《兵车行》那样细致描述的作品不多,但以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所揭示的事实,却别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名人作品欣赏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兵车行》

杜甫草堂

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杜甫曾在此生活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