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40多岁,资产结构调整需重视
步入不惑之年的人如何投资理财
40岁之后,步入不惑之年。家庭、工作和生活都已经进入正轨,子女通常处于中学教育阶段,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开销很大;父母又面临年龄增大,需要准备就医等资金。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下,40岁人的家庭与年轻家庭相比往往难以承受较大的风险和动荡。
1.理财目标定位
40岁以后,面临着退休的压力,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冒险投资并且也没有多余精力分析太多的融资渠道。因此为了保险起见,可以分成4种理财渠道。第一种用于储备养老金;第二种用于准备大病费用;第三种用于旅游休闲;第四种用于为儿孙存留资产。
2.理财产品计划
40岁时投资理财产品应该以稳健为主,稳步前进。对于此前已经通过投资积累了相当财富,净资产比较丰厚的家庭来说,可以抽出较多的余钱来发展其他投资事业,比如,再购买一套房产等。对于经济不甚宽裕,工作收入几乎是唯一经济来源但家庭拥有一至两套住房的家庭来说,在目前房屋租赁市场价格较稳定的情况下,退休后可以将这套房产出租,然后“以房养老”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3.理财风险控制
就投资理财类产品而言,房产投资是较为保值、升值的,所以风险相较于其他投资类产品像股票、债券等要小很多,风险控制也相对容易些。
4.专家理财建议
如果在40岁投资房产,应注意的是在贷款买房时其贷款年限与成数可能不及年轻人那样高。另外,有什么样的收入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支出水平,无论贷款者目前的家庭财务状况多么好,如果不能做一些提前规划的话,仍有可能达不到真正的“财务自由”境界。
人到中年:不惑之年求稳健
从年龄段看,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目前多在40~50岁之间。这个群体经历了半辈子的努力,如今大都上有老、下有小。肩负责任除了自身的事业外,还须面对儿女教育、老人赡养等一系列问题,可谓担子不轻。因此,对他们而言,理财多以稳健为主,决不贸然投资。毕竟人生尚有几十年,倘能合理规划、理性投资,最终小有收获,那么当属“成绩可以”。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那就是——踏实。
不是吗?与年轻一代相比,他们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成长于计划经济之下,经历过不少事,也吃过不少苦。或许,这么一路奋斗而来造就的丰富阅历,无意间亦使他们少了些自我,多了一些兢兢业业,甚至过于谨慎。但毕竟身处人生发展的黄金期,他们中的不少人事业有成,生活较为稳定。
由此,基于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事业,急需承担起家庭育儿养老之重任,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的理财之道,多给人以保守感觉。事实上,他们遵循的原则就是4个字——稳扎稳打。
杨阿姨现年45岁,因所在单位效益不好,加上身体状况欠佳,她两年前便待岗在家。尽管自己的工作没着落,但杨阿姨的丈夫早些年已辞去厂里公职,同友人一起下海经商,几年下来倒也收入颇丰。因此,一家人生活还属无忧。
不过,虽然家里有些“财力”,可一说到理财,杨阿姨却明显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在她看来,钱放哪儿都不合适,只有存在“为人民服务”的银行,才是最保险的。
“虽说这几年老公的生意还不错,但他挣点钱也不容易,辛辛苦苦常往珠海那边飞,一去就是个把月。家里的生计、孩子的学费,基本都靠他辛苦赚来。都说投资有风险,所以我一直认为,把钱存在银行里收利息最安全。”在杨阿姨眼里,有了钱就存银行,堪称唯一的理财法宝。
“我知道现在外面都在谈理财,可以前这么多年,我们过的都是穷日子。也就近几年,经济状况开始好转,好不容易有点积蓄,拿出来做投资,万一亏了可咋办。所以,我自己不炒股,老公也听我的没有‘冲’进去。想想看,当年股市从2200点一路跌到不足1000点,要是套在里面,最终不得不‘割肉’就惨了。”
杨阿姨就是这么直白:“20年前,根本就没有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金融机构除了银行就没有其他的了。大家有点钱,除去日常开销都拿去储蓄,延续到现在也没啥不好嘛。只可惜现在的存款利息太低,跟以前没得比,还要缴纳利息税。如果存个活期,还真拿不到多少利息。”看来在存钱上,杨阿姨还是有那么点“小小的遗憾”。
虽说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都较为保守,但拿杨阿姨的理财观来说,显然有点保守过了头。其投资理念以“本金安全,适当收益”为宗旨固然不错,但只把鸡蛋(资金)放在一个篮子(银行储蓄)里的做法,未免会引旁观者“好笑”。
其实,像杨阿姨夫妇这样的准退休族,要实现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获得稳定收益,基本方法之一当然是分散投资。除了存款储蓄,杨阿姨大可购买一些各大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以另获收益。
此外,国债、货币市场基金等亦不失为良好选择。更重要的是,既然杨阿姨身体状况欠佳,那么买一份保险就显得相当重要,不妨可以考虑选择一些“实惠”的险种投保。更何况当今保险所具备的功能,除了保障外,亦可做储蓄、投资、避税之用,何乐而不为?
现年42岁的汪先生,在某金融机构工作,目前月薪1万余元。妻子33岁,任职某公司职员,月薪4000余元。夫妻俩每月合计收入1.5万元。年收入税后20万元。两人都缴纳三险一金,住房公积金每月合计3000元。
对于理财,汪先生夫妇是标准的“稳健”一族,他俩严格遵循“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实行分散投资。目前,夫妇俩名下已有50万元左右的金融资产,包括10万元国债、1万美元的3年期外汇理财产品(预期收益3%)、30万元的2年期信托产品(预期收益4%),及大病保险(保额每人10万元/年)和意外保险(保额每人50万元/年)。
汪先生夫妇的金融资产配置几近完美,称得上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的理财“模范”,其理财亮点在于合理规划。多年来,夫妇俩都与汪先生父母合住,未曾购置自己的房产。最近,他们开始考虑购房,为此当然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规划。一番核计,夫妇俩最终把购房时间定在了两年后,或是国债和信托都到期后。
汪先生认为,首先,夫妇俩年收入20万元,目前年支出约7.2万元。因从未购房,每年可积累公积金3.6万元,合计每年有16.4万元结余,且金融资产大都属中期投资产品。两年后,夫妇俩又可结余32.8万元。其次,上海楼市目前正处微妙调整阶段,后市可望稳中有降。两年后,楼市走向当基本明朗,适宜出手。
此外,汪先生夫妇打算购买120平方米左右的三室两厅。假设房产单价为10000元,总价约120万元。若购房利率水平和现在相差无几,则把所有到期金融资产本息约53万元加上这两年结余的32.8万元,留出半年日常支出所需现金3.6万元,剩余82万元用作首付,其余就办理38万元的按揭贷款。假定贷款期限10年,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每月还款4240元,不到家庭收入三分之一,对生活水平就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汪先生的理财非常稳健。尤其在合理规划方面,显得甚为“道地”。不过,他也有多数这一年代出生的人的特点———保守有余,灵活不足。其实,国债、信托、外汇理财都属中长期低风险产品,收益率较低,均未超过5%。以汪先生夫妇的年纪和收入情况,在稳健之余,亦可考虑投资股票型基金,甚至可买些大盘蓝筹股。一句话:所谓理财,吸取各方经验才能更好地“打理”钱包。早一天理财,早一天享受生活。
40多岁人的投资计划
如今房价高高在上,一些40多岁工作稳定的家庭暂时打消了购房的想法,转而想在火暴的资本市场中试一试身手,博取一些投资收益。
李先生,某公司部门主管,夫妻双方均收入稳定,没有买房,有一个年纪尚小的孩子。最近李先生家有一笔50万的定期存款到期,由于暂时不想买房子,因而想拿这笔钱做一些投资。
面对这种情况,理财专家建议:
(1)由于李先生是一个三口之家,又没有买房,所以买房必定是将来无法回避的一笔大额开支。再加上孩子今后的教育开支,以李先生目前的情况,即使是属于中等收入家庭,其风险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李先生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控制投资风险。首先,家庭应急备用金及应付意外等大额开支的资金要留足,剩余资金再考虑投资。
(2)采取分散投资的方式,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如债券型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等,至少要占投资组合的20%,基金组合中可适当配置指数型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关于孩子教育基金,可采取教育储蓄和基金定投的方式来解决,为孩子积累大学教育金。
(3)剩下的钱可适当购买必需的保险,如夫妻二人的健康险、重大疾病险、意外险等;在孩子身上的投入除了购买一些儿童住院保险、医疗保险和意外保险外,还可以每年大概投入8000元左右,为孩子购买一份教育基金。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家庭都把投资理财当做是暴富手段,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理财不是一夜暴富,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要看着别人在股市中赚钱就眼红。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应更着眼于长期增值,抵御生活风险,保 护和改善未来的生活水平,达成多年后养老、子女教育等长期财务目标。
李钠今年43岁,是一位个体经营户,年收入约30万元,“上有老下有小”,妻子38岁。每月全家支出约5000元,没有购买任何商业保险和人身保险。目前有存款40万元,20万元在股市,10万元买了基金。
针对类似情况,有以下理财建议:
1.投保宜选终身保障型
李钠和妻子都没有保障,建议他和妻子预留年收入的10%~20%资金作为家庭保障的支出,选择缴费10年,风险保额高,并有重大疾病且分红,既理财又兼顾保障的双重产品。
此年龄段的爸爸们,身处“上有老人要孝敬,下有子女要培养”的阶段,社会竞争压力加剧,平时体力透支巨大。可以考虑直接投保意外伤害保险。上了年纪容易因为摔倒等意外事件导致住院,含有骨折的意外保障是非常合适的一个产品。不少保险公司都有专门针对此推出的意外险种。
保险专家建议,这个年龄段的父亲保险需求除了意外、健康之外,还有理财的需求。投保健康险时,要考虑“有病治病,无病养老”的终身保障型险种,这类险种具有长期投资回报、可灵活支配的特点。
2.教育规划,合理投资
在家庭投资中,子女教育投资是不可或缺的投资,所选产品应具有收益可预见性、获利性和抗风险性等特点。建议选择交费3~5年、收益性高的分红产品,通过红利分配、复利获得较高的收益。
此外,投资基金可选择风险相对较小的配置型基金,如保康消费品基金。养老金因期限较长,风险承受能力稍强,可在配置型基金之外搭配部分股票型基金。股票投资宜调减为10万元,作为有风险的收益增长点。与众多理财产品相比,信托是一项比较稳定、高效的理财方式。可以15万元认购信托产品,期限2~3年的基本建设项目信托产品可作为赡养金投资,一般预计年收益5%。
40多岁人的最佳投资组合
40岁,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事业也好,家庭也好,都处于人生的巅峰状态。目前绝大部分的40岁的人,把自己的眼光更多地投向了高生活质量的追求,把更多的资金储备用于子女的未来教育。但会想到15年或是20年后,自己退休的人还比较少。
在经历了20~40岁这20年来的春耕夏种,已届不惑之年的人们,必须通过各种投资途径让自己的退休金增值,否则就可能来不及了。
在稳健理财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资金使用效率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一任务不妨交给证券投资基金来完成。具体来看,作为养老金的投资工具,无论是投资风险还是投资期限,指数基金和平衡型基金都可以登上推荐榜的首位。
投资于股指类基金,不仅获取了投资一揽子蓝筹股的机会,而且减少了为选个股而伤脑筋的事情。
此外,还可以考虑的基金品种就是平衡型基金。这种基金,动态地配置于股市和债市之间,所以能更加充分地发挥股票和债券两方面的投资优势。进可攻,退可守,“睿智擒牛、从容斩熊”,在养老金的投资组合中,能起到提高长期投资收益的作用。
平衡子女教育金与养老金。实际上,只要注意积累,多数40岁的中年人都可以攒下相当可观的养老金。但是不少40岁的人却并没有这样做,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积累养老金与筹划子女的教育经费发生了冲突。
“目前,还是把子女教育作为家庭财务的首要吧。人才竞争激烈的社会,子女没有点教育资本,怎么立足社会啊?养老的事情还远着呢,不如等子女念完书再想这个问题。”
这代表了很多40岁的人的观点。他们把自己的财务天平倾向了子女教育金的筹划上,自己的养老账户则成了一个留到以后再说的话题。
收入比较有限的40岁人的家庭,不妨扳回自己的财务天平,更多地倾向于自己的退休养老账户。而子女的高等教育费用甚至留学费用,不妨鼓励孩子通过银行助学贷款、打工等形式获得。还有,鼓励孩子去争取金额更高的国家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和企业赞助的奖学金、助学金。
除了通过投资让自己未来的退休金账户长大,40岁的人如果还没有充分的人身保障,那么此时也该赶快动起来了。
对于目前经济比较宽裕的40岁的人,可以做些“重大疾病保险+住院补贴型医疗保险+费用报销型医疗保险”,以预防生病带来的损失;预算比较拮据的40岁的人,则可以省去医疗费用报销型保险,在保障大病医疗金的基础上节约一定的当前支出。无论选择哪些品种,40岁的人都要明白,过了50岁基本上就很难买到医疗类保险了,到时候买也不划算了,不如趁现在及早规划。
同时,人无法预知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因而难以清楚地把握该存多少钱才能够用,为了应对这种“活得太久”的风险,可以通过终身支付型的商业养老保险,养老金领取到身故为止。这样,如果你活得越久,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从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就越划算。
相对个人通过储蓄和投资计划自备养老金,这类商业养老保险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它具有强制储蓄的功能。所以,这类保险也可以作为退休金配置计划中的一部分。
40多岁的人如何购房投资
胡先生,40岁,资深国企员工,月薪6000元,年终奖金10000元。胡先生的妻子刘女士,38岁,私企一般职员,月薪1500元,年终奖金3000元。他们的女儿萱萱,10岁。
胡先生一家是普通的工薪家庭,现有银行存款45万;家庭住房一套,两居室60平方米,价值36万,购房贷款已全部还清。胡先生单位为其缴纳了三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刘女士公司为其购买了三险,均没有购买商业保险。目前,胡先生想要购置一套房产作为投资,但看到当下媒体对房价是涨是跌争论不休,他也担心自己投资失败。
以胡先生为例,我们分析一下其投资策略。
胡先生和刘女士每月收入比较稳定,且没有负债,每月开支控制在2000元以内,不到总收入的30%,算是比较节俭的家庭。每年对孩子常规教育费用1000元和特长教育3000元左右的支出也是比较合理的,家庭年节余7.1万,积蓄能力较强。
胡先生家庭净资产为81.3万,其中房产占44.4%,剩余55.6%都是银行存款,资产组合太过单一。
胡先生家处于家庭成长期,是负担最重的时期,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顾,故胡先生家庭投资的风险承受能力将大大下降。目前,胡先生家庭投资理财的重点依次是:资产增值管理——家庭财务安全保险规划——子女教育投资规划——应急基金储备和其他金融产品投资。胡先生想选择房产投资方式作为家庭资产增值管理的主要途径,不妨参考以下意见:正如胡先生所想的,房产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针对胡先生的家庭情况,最好选择房产投资中风险较低的投资品种。新房因为配套设施较新,所以购买和出租的价格较高,但是其物业费、采暖费昂贵,使得房屋的运营成本较高。同时随着楼龄的增加,价格的下降较为明显。二手房购买和出租的价格较低,物业费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或很低,运营成本较低。并且由于本身的租金较低,租价下降的空间非常有限,租金收入相对稳定,在正常情况下,租金呈缓慢上升趋势,其风险是最低的。
如果选择二手房投资,应尽量选择面积小的房子,目前北京市区租价为每月1500元左右的房子多为此种情况,出租率都非常高;另外,交通方便、靠近主干道路或繁华商圈的房子也容易租得一个好价钱。所以建议胡先生购买一套50平方米左右小户型的市中心区域位置较好的二手房,房屋价格不超过30万。
由于胡先生目前没有别的高收益投资项目,所以支付方式可选择一次性支付房款,这样会省下贷款利息等费用。保守估计上述房产每月租金为1800元左右,扣除可能的空置情况和房屋维护修缮费用,平均一年中每月租金收入1500元,每年租金收入为1.8万元,平均年收益率可达到6%。
另外,可安排以下保险规划:胡先生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有一定的社会医疗保险,但保障能力仍然不足,建议追加购买商业保险。每年支付3000元左右购买20年期的分红型终生寿险产品主险和附加险,获得14万元的保额,其中重大疾病保障2万元,意外伤害保额4万元。
在子女教育上,胡先生家计划让女儿在国内读完大学后到加拿大继续研究生教育,那么萱萱的教育费用大约为本科4年每年1.2~1.5万元,硕士两年每年15万元,共计35万元左右。所以胡先生应该为女儿开设教育储蓄账户,从现在开始为孩子进行为期12年的教育储蓄,每年投入2.5万元,到女儿大学毕业时取出。教育储蓄作为零存整取储蓄将享受整存整取利息,利率优惠幅度在25%以上,而且享受利息免税优惠政策。
在其他投资方面,一般来说,胡先生家应准备3万元的应急基金以备不时之需,分为银行活期存款1万元,1年期存款2万元。剩下的资金可以选择一半投资于记账式国债;另一半投资于好的平衡型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