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投资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投资心态:投资,先过心理关

入市前,先做好心理准备

各种投资中,了解心理基础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这是投资成功必须经过的一道门槛。尽管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风险偏好,但作为一个整体,人类的风险偏好具有某些共性,导致某些共有的行为特征和决策偏差。

有关实验揭示了人们风险偏好的规律,人们在做出选择时并非是理性的。在赢利和亏损的不同情况下,人们同样有着不同的风险偏好:当股票价格高于买入价(即主观上处于盈利)时,投资者是风险厌恶者,希望卖掉锁定收益;而当股票价格低于买入价(即主观上处于亏损)时,投资者就会转变为风险喜好者,不愿意认识到自己的亏损,进而拒绝卖掉实现亏损。在投资组合中,也存在着较早卖出盈利股票,而将亏损股票保留的现象。回避实现损失,这就是所谓的“处置效应”,机构投资者也不例外。

“处置效应”违背了股市中“顺势而为”的原则,是投资的大敌,针对处置效应的唯一有力武器就是:斩断亏损,留下利润奔跑!“斩断亏损”就是及时止损,学会止损是投资者必修的一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心理准备:

第一,自负盈亏的心态。

投资者的心理素质,是愿赌服输、自我担当的心态。也就是说,如果听取朋友意见,购买了某只股票,那么即使之后出现状况,也绝不会跑去埋怨别人,而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担当起自己投资行为的负责人,才有心理能量去玩投资游戏。

第二,建立高度安全感的“心情免疫投资模式”。

据研究发现,投资本金的20%,是一个人心理能承受的损失极限。也就是说,如果你投资1万元,心理停损点就定在2000元,赚了2000元就出手,赔了2000元就清仓。当然,也有人用10%定损,这取决于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一旦建立起这个模式,投资操作就变成了理性的、基于数据的行为,而不是凭感觉的情绪性行为。即使发生天大的事情,也还有80%的资本在那儿,风险指数就大大降低了。

第三,自律和果决。

建立起心情免疫的投资模式后,就借助电脑工具,买进卖出都按照预设的心理线位。不要犹豫不决,心存侥幸,在涨时想多赚一点,跌时期盼回升少亏一点。你不是基金经理人,没有丰富的信息源,博弈也极小可能赛过机构,所以应遵守和自己约定的游戏规则,赚少量但安全的钱。根据理财心理学研究,自律性越高的人,越容易从投资中获利。

此外,“投机”需具5字心理要诀:

1.稳

在涉足股票市场中,以小钱作学费,细心学习了解各个环节的细枝末节,看盘模拟作单,有几分力量作几分投资,宁下小口数,不可满口,超出自己的能力。要知道,证券投资具有较高的风险,再加上资金不足的压力,患得患失之时,自然不可能发挥高度的智慧,取胜的把握也就比较小。所谓稳,当然不是随便跟风潮入市,要胸有成竹,对大的趋势做认真的分析,要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而非随波逐流。所谓稳,还要将自己的估计,时时刻刻地结合市场的走势不断修正,并以此取胜。换言之,投机者需要灵活的思维与客观的形势分析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2.忍

股票市场的行情升降、涨落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而是慢慢形成的。多头市场的形成是这样,空头市场的形成也是这样。因此,未形成之前决不动心,免得杀进杀出造成冲动性的投资,要学会一个“忍”字。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步,海阔天空。

3.准

所谓准,就是要当机立断,坚决果断。如果像小脚女人走路,走一步摇三下,再喘口气,是办不了大事的。如果遇事想一想,思考思考,把时间拖得太久那也是很难谈得上“准”字的。当然,我们所说的准不是完全绝对的准确,世界上也没有十分把握的事。如果大势一路看好,就不要逆着大势作空,同时,看准了行情,心目中的价位到了就进场作多;否则,犹豫太久失去了比较好的机会,那就只能望看板兴叹了。

4.狠

所谓狠,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当方向错误时,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认赔出场。另一方面,当方向对时,可考虑适量加码,乘胜追击。股价上升初期,如果你已经饱赚了一笔,不妨再将股票多抱持一会儿,不可轻易获利了结,可再狠狠地赚一笔。例如,在台湾,1977年初买股票,到7月时已赚进30%,如果你这时出货,那么,两个月后当它涨幅超过百分之百时,你就会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5.滚

跑在股票市场投资中,赚八分饱就走,股价反转而下可采用滤嘴原理即时撤兵,股价下跌初期,不可留恋,要壮士断腕,狠心了结。

当空头市场来临,在股票筹码的持有上应尽可能减少,此时最好远离股市,待多头市场来临时,再适时进入。

上面所谈的稳、忍、准、狠、滚5字心理要诀,在整体策略使用上,准还是其次稳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任何一种技艺中,准需要靠天赋,稳则靠策略及资金,进而可通过管理的手段来达到。所以,一般人应该建立在稳扎稳打的基础上,才能平步青云,一飞冲天。

耐心是投资极为重要的素质

彼得·林奇说:“投资成功的关键——耐力胜过头脑。”彼得·林奇作为一代大师,在投资方面对耐力有着特别的见地和推崇。巴菲特说:“不要试图在短期操作中运用集中投资,你至少愿意在某只股票上花5年或者是更长的时间。在实行集中投资战略时,长期的投资能体现出企业的真实价值,并增加投资的安全性。”巴菲特的成功使他成为一个令人敬仰的人物,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他成功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他的耐心。投资是一门艺术,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下,具有一颗善于等候的心,才可能在投资中稳操胜券、胜利在握。

对于集中投资者来说,只有耐心等待才能保证投资获得成功。例如,投资股票,短期内利率的变化、通货膨胀等因素都会影响股价。如果我们把时间跨度拉长,反映公司基础商业经济状况的趋势线会逐渐主导股价的起伏。

巴菲特认为,他买某只股票就是想永久拥有它,而绝不是因为感到它要上涨。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测定一只股票的真正价值,不过一旦我们发现自己认为值得购买的股票就要果断地买下来,并且无须每天都盯着计算机屏幕猜测股价下一步的变动方向。你要相信,如果你对某个公司的看法是正确的,而且你正好在一个合适的价位买下了它的股票,你只需耐心地等待便可以了。

价格波动是集中投资的必然副产品。不管从学术研究上还是从实际案例史料分析上,大量证据表明,集中投资的追求是成功的。从长期的角度看,所持公司的经济效益定会补偿任何短期的价格波动。巴菲特本人就是一个忽略波动的大师。另一位这样的大师是巴菲特多年的朋友和同事查理·芒格。查理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副总裁,那些倾心钻研并酷爱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出类拔萃的年度报表的人都知道巴菲特与查理彼此支持、互为补充,二人的观点有时如出一辙。查理与巴菲特在态度和哲学观念上亦丝丝相扣,互为影响。

大多数投资者不可能像巴菲特那样,将持股的期限定为“永远”,他自己当然也不太可能做到这一点。不过,巴菲特所认为的5~10年的持股时间,相对于那种第一天买进、第二天卖出的持股时间来说,可能也算得上是永远了。从高周转率走向零周转率,就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因为你可能会因此丧失更好的机会。很少有投资者能做到持股5~10年,因为在这一漫长的时间段里,股价的波动可能会极为剧烈。利率、经济景气指数及公司的管理层都有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进而影响到股价的波动。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股价的波动将大大地刺激他们的神经。在传统的多元化投资组合中,不同个股的波动将最终产生某种平均化的效果,其带来的后果可能被抵消。但集中投资的特性,使得股价波动将可能产生巨大影响。所以,那些实行集中投资策略的投资者,更需要加倍的耐心与智慧来应对由股价波动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有些投资者好不容易选中了一只股票,买入后却发现别的股票上涨,它却一直不动。一开始还有些耐心,心想下次也许就轮到它涨了,可是一等再等,它就是“瘟”在那里,而别的股票却涨个不停。这时也许你就没有耐心了,一气之下将它抛掉。可是一段时间后,它又使劲往上涨,叫你后悔莫及。

其实,成百上千只股票,不可能要涨一齐涨,总有个先后。而且,一只股票涨,也总有个能量积蓄过程。所以,当牛市来了,只要你所选的股质地好、价位低,公司基本面没有发生问题,别的股票都涨了,它就不可能永远不涨,这时你只需要有耐心,考量自己当初选它、买它的理由是否发生质的变化。相反,在等待中,别的股都涨上去了,你再将便宜筹码拱手让人而去追高,到头来往往是得不偿失的。

因此,对集中投资者来说,耐心是必备的素质,要想得到超出市场平均值的回报,你必须以超常的耐心等待,不要被短期行情所影响。只要你相信自己是对的,就一定要坚持。

理想的时间期限应当是多长呢?对于这点,并没有一个硬性的规则,它的目的并不是让你不要转手。要知道,非东即西的想法是愚蠢的,因为那样当机会来的时候,你就会错过它。作为一个一般的规则,我们可以考虑把转手率界定在10%~20%。10%的转手率表明投资者持有股票10年,20%则表明持有5年。

克服恐惧与贪婪

贪婪和恐惧是人类的天性,对利润无休止的追求,使投资者总希望抓住一切机会,而当股票价格开始下跌时,恐惧又占满了投资者的脑袋。市场是由投资者组成的,情绪比理性更为强烈,惧怕和贪婪使股票价格在公司的实质价值附近跌宕起伏。

华尔街有句古老的格言,“市场由两种力量推动:贪婪与恐惧。”

毋庸置疑,人们的心理对投资决策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就连炒股票的老太太都知道,做股票要克服贪婪与恐惧心理。然而影响人们做出正确决策的绝非贪婪与恐惧这么简单,还有若干心理偏差影响着人们的决策。了解这些心理偏差,进而有意识地克服它们,并且通过分析投资者的心理,来分析市场、捕捉投资大众心理偏差带来的投资机会,是投资取得良好业绩的重要条件之一。

贪婪和恐惧,本身是一对矛盾,巴菲特修炼炒股的心态就是要战胜贪婪和恐惧。然而,这常常是说说而已,贪婪和恐惧是人与生俱来的,主力资金的操盘高手,都是对多数人心理状态相当了解的人,知道多数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容易贪婪,什么样的情况下容易恐惧。于是他们通过操盘不断制造出让人贪婪或恐惧的走势,让人们在贪婪和恐惧中抛弃原则进行错误的操作。

有些投资者经常“见跌就杀,见涨就追”,因为他们仅仅局限于当前,预测未来的情况会完全相反。当情形乐观时,就觉得大好的形势会持续下去,当通货膨胀高升,就以为它会一直上升,既然大多数人的投资都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有些股市专家就提出一种与大众看法相反的看法:“反向操作的投资策略,即采取与大众相反的方式行动”。

对许多投资者来说,无论赚多少钱都嫌赚得太少,贪婪成了成功投资的杀手。不论从长期实际经验看,还是从极小的机会看,谁都无法以最高价卖出,因此,不要使贪婪成为努力的挫折,投资中应时刻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

同样,恐惧会妨碍我们作出最佳决定:第一,在股价下跌时,把股票卖掉,因为怕股票会跌得更深。第二,错过最佳的买入机会,因为股价处于低位时我们正心怀恐惧,或者虽然有意买入,但却找个理由使自己没有采取行动。第三,卖得太早,因为我们害怕赚来不易的差价又赔掉了。

当我们恐惧时,无法实际地评估眼前的情况,我们一心把注意力集中在危险的那一面,正如大熊逼近时,我们会一直盯住它那样,所以无法看清它会“有利”与“不利”两面因素的整体情况。当我们一心一意注意股市令人气馁的消息时,自认为行动是基于合理的判断;其实这种判断已经被恐惧感所扭曲了。当股价急速下降时,会感到钱财离我们远去,如果不马上采取行动,恐怕会一无所剩。所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马上行动,才能转输为赢。其实,即使是熊市期间,股价也会上下起伏,每次下跌总有反弹上涨的时候,毕竟股价不会像飞机一样一坠到底。然而,每当股价下跌,一般人会忘了有支撑的底价,也就是股价变得便宜大家争相购入的价格。

事实上,当我们心中充满贪婪和恐惧时,就会无法保持长期的眼光和耐心,而这恰恰是成功的投资者不可缺少的态度。倘若我们持有的股票急速跌价,最有用的方法,就是反思被看好的这家公司所根据的基本因素仍然没有改变,即使很可能比预期的时间长,也应该把股票牢牢地攥在手中。

真正的投资者是在面临我们称为“民众影响”的时候,也能保持冷静。当一只股票、一个行业或一个共同基金突然落到聚光灯下,受到公众瞩目时,大量民众都会冲向前去。麻烦就在于,当每一个人都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并作出同样的选择时,那么就没有人可以获利。在1999年年末的《财富》杂志上,巴菲特谈到了影响大量牛市投资者的“不容错过的行动”因素。他的警告是:真正的投资者不会担心错过这种行动,他们担心的是未经准备就采取这种行动。

股票市场并非零和游戏,也不是只有从别人的口袋中掏钱才能赢利。战胜市场,战胜庄家,战胜基金是热门投资书籍经常提到的字眼,而股票市场真正的敌人却很少有人提及。实际上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唯一的敌人是自己,贪婪、恐惧,害怕困难,不能坚持原则,没有信心、没有耐心、没有勇气、没有目标和信念,这些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深度解剖并清晰地认清自己,战胜人性的弱点,我们就能所向无敌,成功投资者制胜的法宝就是战胜自我。

莫把“投资”当“投机”

投机和投资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利,都是通过交易的手段。因此,经常被人们混淆。但两者的交易原理和理念有着本质区别,必须遵循各自的规则,才可能实现交易目标,如果交易者对此没有明确认识,容易造成资产的损失。

二者的本质区别:

投机交易的核心是关注价格的相对变化,不考虑价值。

投资的核心是关注价格与价值的相对关系,不考虑价格的相对变化。

很多时候人们所说的“投资”其实都是投机行为,比如说“投资黄金”、“投资房产”、“投资郁金香”……人们认为自己是投资者,其实对自己“投资”对象的价值从未去设法了解,只是根据其价格的变化进行交易。因此,从本质上是投机交易。优秀的投机交易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入场、目标价格区间、获利出场、止损出场,必须要制订明确的交易计划并严格执行,才可能在投机市场取得长久的收益。投机交易是一种充满智慧和技巧的交易方式,交易者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达到稳定获利的水准。

在炒股的时候,很多投资者始终不明白这样一个问题,做股票到底是投资还是投机?这是一个很实在的问题,不过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关键在于投资者要把问题理清楚。

投资就是长期持有股票,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收益。结合现在的市场,投资的概念还可以再缩短一些,只要是持有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差不多就可以算是投资了。投机就是通过二级市场的差价获取收益,持有期限比较短,甚至可以短至一个交易日。

不同的投资者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有些投资者启动资金很少,但又希望通过炒股而成为富人,那就只有投机才有可能达到目标。

假设有资金5万元,用投资的方法,而且抓到了一家罕见的10年涨10倍的股票,那么10年后的资金是50万元,离富人的目标还相当遥远。同样是投入5万元,投资者用投机的方法每年翻一倍,这样5年后就是160万元。接着再进行投资,假设年收益率很低,只有30%,这样再过5年资金将近600万元。两种方法的差异在10倍以上。当然,其中的关键是如何在前几年中使资金快速增值,这是投资者必须攻克的一个难题,所以还必须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是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看盘,其次是必须自己琢磨出一套研判主力动向的方法,最后还要结合一些短期的基本面因素进行决策。其中研判主力的动向难度比较大,但只要工夫到了总是会有收获的。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要相信自己能够获得最终的成功。

大势对于投机并不重要,投机只看重个股,否则的话,手里拿着5万元永远也圆不了富人的梦。也一定会有人讥笑投机很累。但投资者都知道,所有的成功者都是累出来的。累也许不一定能获得成功,但不累肯定是不能获得成功的。

如果投资者只是为了资金的保值、增值,或者手头资金非常多,那么可以远离投机。

自制力对投资很重要

自制力是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很困难的事情。投资是极其枯燥无味的工作,有的人也许会把投资当成一件极其刺激好玩的事,那是因为他把投资当成消遣,没有将它当成严肃的工作。如同围棋一样,围棋爱好者觉得围棋很好玩,但问问那些以下棋为生的人,他们一定会告诉你,整日盯谱多么枯燥单调,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每天收集资料,判断行情,将其和自己的经验参照,定好投资计划,偶尔做做或许是兴奋有趣的事,但常年累月地重复同样的工作就是“苦工”。如果不把“苦工”当成习惯,无论是谁,成功的希望都不会太大。

投资必须要有自制力。我们没有必要比别人更聪明,但我们必须比别人更有自制力,必须能控制自己,不要让情感左右理智。

对个人而言,投资是一种自由度很大的投资行为,没有人监督、管理和限制你的操作,很多投资行为都是靠自己的决策来实施。

自制力可以帮助投资者排除干扰,坚定地执行合理的投资原则和操作计划,并顺利实现赢利。巴菲特认为,在投资中要清楚自己的行动范围,这样才能尽量避免犯重大的错误。

不同的人理解不同的行业,最重要的事情是知道你自己理解哪些公司的业务,以及什么时候是你正好在自己的能力圈内进行投资。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圈边界,并且以很强的自制力限制自己的行为,任何时候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是投资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成都股民陈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有自制力,等待机会来临的人。

在长达4年的熊市折磨下,大多数股民心境悲凉,有的甚至已经麻木。不过,成都股民陈先生却是少有的“幸运儿”之一:从1993年到现在,他竟把5万多元变成了近70万元。

陈先生,憨厚的外表显得比实际年龄大。他是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从1993年起就开始炒股,并辞去工作成为职业股民。

1999年初,陈先生把做销售和原先炒股积累下来的30多万元投进股市,2001年高位全线清仓,账户上的资金将近70万元。前几年行情好,有30%以上的年收益,最近几年还是稳赚,年年收益超过10%,赚了20%。“炒股还是比打工强得多。”陈先生感叹道。

大盘2005年下跌8.21%,陈先生的收益率是20%,不仅把大盘远远甩在身后,还超过了绝大多数基金经理的理财水平。他有什么绝招呢?

他的绝招说起来其实很简单:控制与耐心。

陈先生从不把炒股当赌博,而当成投资一家公司。他只关注基本面,不太注意每天的涨涨跌跌,去年取胜就靠天地科技和石油大明两只股票。

陈先生眼光精准,选股首先看行业,比如,天地科技是国内著名的煤矿安全设备生产厂家,石油大明则拥有油田,这两只股票同属于2005年市场上非常火暴的能源股。天地科技做过两次波段,累计赢利40%,石油大明5.95元买,7元多卖,赢利同样丰厚。

陈先生的操作频率非常低,首先是品种少,一年就在两三只股票上买卖。其次是动作非常缓慢,慢慢买、慢慢卖。比如,他在石油大明上建仓,前后花费半年,还不包括选票的时间。陈先生很在意买点,从来不追涨,一直等到石油大明市价跌破每股净资产后,才出手买进。为何缓慢买进呢?陈先生解释道:“不可能每次都能买到大牛股,比如,2005年买的新华医疗,买后走势很弱,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不加仓,趁反弹时亏损10%出局。”

与多数股民光注重选股不同,陈先生非常重视控制仓位。陈先生说:“很多股民的亏损原因主要是没有管好仓位。连续几年,我都能做到在高点以现金为主,低点以股票为主。资金安排最好采用‘倒金字塔’形式,指数越低仓位越重,指数越高仓位越轻。”

如果投资者希望像陈先生那样成为赢家,首先要做的便是学会控制自己、培养自制力。具体到操作上,我们要依据客观现实控制自己的投资行为,不要让投资行为反过来控制自己的投资思路。在情绪上,要排除投资市场涨跌的影响、排除个人盈亏的干扰,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胜不骄、败不馁,这是获得成功的基础;在思维上,可以进行创造性思维,可以运用反向思维,但不能人云亦云,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维;在节奏上,不需要像蜜蜂那样忙个不停,投资市场具有独特时令季节和快慢节奏的特点,投资者在对整个大势走向有一定把握的情况下,要懂得准时参与、适时休息。稳健的投资者应该注意“安全第一”,不要参与超过自己承受能力的炒作。

看过狮子是怎样捕猎的吗?它耐心地等待猎物,只有在时机适合的时候,它才从草丛中跳出来。成功的投资者具有同样的特点,例如,他绝不会为炒股而炒股,他等待合适的时机,然后采取行动。

等待时机也如种植花草。无论你多么喜欢花,也不能在冬天把种子播入土中。你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在正确的时间和环境做正确的事才有可能得到预想的效果。不幸的是,对业余投资者而言,他们不是没有耐心,也不是不知道危险,他们也知道春天是播种的时机,但问题是,他们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去判定何时是春天。

所有这些都需要漫长且艰难的学习过程,除了熬之外,没有其他的办法。当投资者经历了足够的升和跌,投资者的资金随升跌起伏,投资者的希望和恐惧随升跌而摆动,逐渐地,投资者的灵感就培养起来了。

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你的成功秘诀是什么?”有人这样问一个银行总裁。

“五个字:正确的决策。”

“那你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

“两个字:经验。”

“那你如何得到经验?”

“五个字。”

“哪五个字?”

“错误的决策。”

综观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你会发现这个银行总裁的话中蕴涵的真理:从失败中学习到的东西远比在成功中学到的多。成功的背后总是重重失败的历练。这个真理在投资领域同样正确。

有人曾以美国成功投资家为研究对象,发现那些成功的投资家普遍具有两个特点:第一,从不抱完美主义。第二,对于投资失败从不放在心上,只专注于未来的挑战。

由于高报酬率的投资机会一定伴随着高风险,失败是投资人必经的过程,而且也是成功投资的一部分,大多数成功投资家都是经历数次失败方能累积出成功的心得。如果有人对你说:“我自投资以来还不曾赔过钱。”那么这只有两种可能:他是在骗你,或者他根本就没有投资过。

曾经有人访问美国一位职业棒球的打击王成功的秘诀,他的回答是:“我挥棒落空的次数比别人多。”的确,想成为一位优秀的棒球选手,只有靠不断地苦练,在练就高打击率之前,他必然比别人挥过更多的棒,也尝过更多挥棒落空的滋味。如果细读成功人士的传记,常可体会一句话:“成功的人所经历的失败,比失败的人还要多。”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投资理财也不例外。

成功投资的入门条件便是要经得起亏损的考验,一个未曾失败过的人成不了大器;一个未受过损失、经历洗礼的人也别想赚大钱。如果你要求自己每次投资都不能损失,或每次损失就悔不当初而自责,久而久之,你会发觉最佳的策略就是极度保守,不冒任何风险,这样一来,投资理财无法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

诚如索罗斯所说:“最失败的一种投资结果就是从来没有败过。”投资不犯错,就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获取成功最佳的途径就是先失败,并要学会怎样利用失败,且投资人千万不要忘记败绩,因为那是得胜之论。成功的投资者不会因为失败而怀忧丧志,而是回过头来分析、检讨当初的投资决策,并从中吸收经验。

索罗斯的成功使人们奉他为神灵,美国华尔街一度赞誉索罗斯为“投资之神”,索罗斯自己也试图把自己想象成一位上帝,一位能拯救俄罗斯于金融危机的上帝,索罗斯自己管理的基金会被称为“索罗斯帝国”。然而,索罗斯也有失败的时候,在港币会战、俄罗斯金融危机中,索罗斯损失惨重,祸不单行。自从索罗斯败走俄罗斯后,又连连失手,其旗下的对冲基金亏损20.15%,1998年上半年损失两成。1998年初,仅此一役,索罗斯就亏掉了约20亿美元,整年度其旗下基金整体损失达20.15%,约30亿美元,元气大伤。

因此,即便金融大鳄索罗斯也并非永远都是正确的,但有些人往往只看到他创造的无尽财富,便盲目崇拜,认为索罗斯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金玉良言,从不出错。事实上,索罗斯认为这种想法非常可笑。他说:“坦白地说,我和其他投资者一样会犯很多错误,但因为我的业绩,人们会认为我屡战屡胜。事实上,这是一种误导。我觉得我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能够先别人一步认清自己的错误。”的确,俗话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既然人非圣贤,又孰能无过呢?只要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进而采取措施予以修正,同样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只有从错误中才能获取投资经验。如果你想教一个人骑自行车,你会怎么做?给他一本参考书?带他去听一段冗长的演讲,让他了解骑自行车的物理原理,了解保持平衡、转弯、起步和停车的方法?还是给他几点指示,让他骑上车子,轻轻推他一下,让他一次次的跌倒,直到他自己领会了骑车的技巧?

我们都知道试图从书本上或演讲中学会骑自行车是荒唐可笑的。其实所有的人都只有一种学习方法:犯很多很多的错误,然后从错误中获取经验。纵观索罗斯的投资生涯,当然也不乏一些失败和遭遇挫折的情况发生。但是,他之所以能将量子基金越做越大,并非会神机妙算或比别人判断得准确,而是因为他比别人更善于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纠正。事实上,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没有发现错误,而是出现错误后没有从中吸取经验。这样一来,一旦出现了严重的后果,我们便会说:“早知道……”可是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等到事态恶化了,再好的补救方法都无济于事了。这正如身患癌症一样,如果发现及时并马上进行治疗,或许还有治愈的希望。但是,如果一拖再拖,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就算用再好的药物也回天无力了。所以,无论是投资还是做其他事情,第一时间发现错误并及时获取经验以指导日后的行动,总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如何在第一时间来发现这些错误,索罗斯有他一套独特的方法,值得我们大家借鉴。这套方法就是通过理论和身体本能的结合来寻找错误,具体来讲:

第一,问问自己想正确投资或者说是必须正确的时候,会产生哪些感想。若自认为正确却出现不断地亏损,是否会产生“市场有问题”的想法?

第二,暂时将交易情况抛到脑后,闭上你的眼睛,问自己:“现在我的身体内部感觉如何?”一般有两种答案:一为“内部”有挤压感,二为“内心舒坦”。

第三,如果对自己最初的分析判断信心十足,自认为市场“前途光明”,因而拼命为亏损去补仓,交易最终如愿以偿,你是否还会坚信自己的分析判断?

第四,回想交易最糟糕的时候,问自己当时正确时的身体感受,然后在内心感觉一下,身体是否有不同的感受?当我们怀着“正确”的态度去交易,我们的执著会产生某种情绪化的东西。回想那种状态,直到你感受到这种情绪。

如果你能准确地捕捉到自己的身体对这些感受的反应,并对它们进行描述,那么你在面对市场中的错误时定能坦然自若。

亏损后,投资受挫怎么办

当你满脑子为“怎么办?钱都没了”而焦躁不安的时候,让我们来做一些肢体放松的练习。首先,在思考之前,要先调整身体,再来调整想法。人在肢体紧张绷紧的状态下,是无法进行理性思考的。好的放松方法包括瑜伽、静坐冥想和深呼吸。

等身体放松下来以后,我们来做第二个动作——评估财务现状。“完蛋了,我什么钱都没有了,叫我接下来怎么活呢?”在遭遇财务危机时,一些人会习惯性地冒出这样的灾难性的想法,而他的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糟。

原因在于,人处于焦虑状态中,会习惯性地夸大自己的损失。比如,赔了1块钱,但心理上的感受是赔了2块钱,对有些人来说甚至如同损失3块钱一样惨重。但如果你仔细地把财产清单摊开,你会发现,实际上,在6个月甚至两年内的生活都没有问题,所以当下感觉“明天就要没饭吃了”所引起的恐慌其实大可不必。

因此,投资者们要先稳住心态坐下来,把资产重新梳理一下,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财务现状,直面自己的损失。

完成财产评估之后,还要完成一个“跟大脑拔河”的动作。因为人的惯性思维会聚焦在投资损失的部分上,比如,有人会看到“赚了100万元现在全赔回去了”,却无视自己没有亏损的事实。若是100万元剩下25万元,有人觉得亏了75%,但换个思维,有人会看到手持25万元的可支配资金,觉得仍然大有可为。

另外,还要停止哀叹,把精力集中在问题的解决上。与其想“我怎么那么笨,稀里哗啦把钱都赔光了”,不如想“好吧,100万元剩下25万元了,损失既成事实,我该怎么做,才能变得更好”。虽然短时间之内,也许没办法翻盘扭亏,但至少可以先把正常的生活作息和身体健康给找回来,做一些身心调整。

最后,“伤口”控制。我们的生活有很多方面,投资只是其中的一项内容,如果投资失利的挫折让心情“发炎”,一定不要让这“炎症”扩散到其他方面,继而发展成“心情溃疡”,甚至“心理癌症”,那麻烦可就大了。

举个例子说,有位先生在投资理财上失利,想想那么多年的积蓄就这样没了,觉得工作也没什么意思,一不小心,工作就出了纰漏。而且他拉长了脸,唉声叹气,回到家里,抱怨连篇,和家人的互动也变得糟糕。这位先生的挫折感,已经严重渗透生活的其他方面,一面压力泛滥成面面压力,让生活状态积重难返。

综上所述,在金融危机下,请一定要把投资失利控制在一个心情“创口”的大小,不要让它肆意扩散到工作、家庭、婚姻和爱情中。清楚这一点,才能借助生活其他方面的支撑力,更快地走出“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