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沟通前先和孩子做朋友
父母和孩子能够顺利地交流思想,对于相互之间保持良好关系非常重要,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跟自己讲讲他们内心的感受,这样父母就可以理解和帮助他们。
很多父母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形:有时,父母拖着疲惫的身体,努力地打起精神,准备和孩子好好沟通沟通,但不是被孩子三言两语打发了,就是被噎得半天回不过神来,不但不能达到了解孩子的目的,还惹了一肚子气,因此也逐渐丧失了和孩子谈话的兴趣,以至于越来越不了解孩子,越来越不知道该怎样教育孩子。所以,做父母的要学会与孩子交谈的技巧。
如果孩子把父母当作自己的朋友,就乐于把心里话讲给父母听,因代沟而产生的沟通障碍也就消失了。所以,父母要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先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像朋友一样与孩子谈心,交流思想,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把握孩子的心理,也让孩子理解你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这样能够促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使孩子对你产生信任感,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要尽量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陪孩子一起玩,例如一起看电视或一同骑车到某处游玩,培养朋友般的“友谊”。
可以跟孩子谈谈自己工作上的事情
在中国,似乎很少有父母对孩子谈自己的工作的习惯。小明小时候就不知道父亲的工作都是怎么回事。小明的父亲也从来不对小明说起。有时候,家里来一群父亲的同事,会几个小时地谈他们单位的事,好像是大家都在评论几个人。总之,他们说起工作,也多是在谈人事纠纷,小明听得没兴趣,说到底,也不知道他们的工作是个什么概念。
孩子有时是很想知道他们父母的工作场所是个什么样子的。一个9岁孩子说:“我有个同学甚至不知道她母亲的工作是什么。”
【正面管教秘诀】
如果你把你的工作情况告诉你的孩子,他们就可以想象出你在上班时间工作的情形,而不会老是猜想你每天到底哪里去了。同时,他们还能知道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你对工作满意时会感到高兴,不满意时你会感到不愉快等。假如可能的话,你甚至可以偶尔把孩子带到你工作的地方看看。
你和孩子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人人都有受尊重的权利,对于孩子也是一样。很多父母不注意与孩子交谈的语气,结果对孩子造成了伤害,这是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的误区。
很多父母由于没有学会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往往在不知不觉中,用一些孩子不喜欢的声调,说了一些违反自己本意的话,结果和孩子造成了不必要的冲突。芳芳气鼓鼓地回到家里,因为下雨,班上原定的郊游没有去成。妈妈见她不高兴,随口说了句:“哭也没用,要玩还有下回呢。又不是我让它下雨。”本来芳芳似乎还没有发作的意思,这一下可不得了:先是呜呜地哭了一阵,不一会儿跑到自己的房间,索性趴在床上大哭,而且连晚饭也没有吃。
也有很多父母在动怒的时候,往往口无遮拦。有时觉得说得越难听,越能提醒孩子注意。父母们哪里想到,许多话是会导致严重后果的,绝对不能说出口。例如:“给我滚!就当我没有你这样的孩子!”“你以为你是谁,你可是我养大的!”
【正面管教秘诀】
像上面故事中诸如此类的话对孩子都是一种言语上的伤害。也许他还没有关于“自尊”的意识,可是这话会让他感到自己是个没用的人,是个累赘,可又无力改变这个现实。这种矛盾的心理会让孩子惶恐和无所适从。这样的情绪压抑得太久,必定会化为愤怒,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那时,很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了。
不要总是打断孩子的话
在一个闷热的下午,妈妈浑身是汗地骑着自行车在人流车流中艰难地行进。女儿坐在她的车后,向她讲着在班里与同学闹别扭的事,劳累疲惫、心里正烦的她毫无反应地听着。渐渐地,女儿的声音弱了下来。突然,她小声说:“妈妈,我差点儿忘了,老师让买一盒橡皮泥。”妈妈不耐烦地说:“早干吗去了,刚才路过文具店为什么不说!”谁知当她极不情愿地带着孩子返回文具店时,女儿竟然气鼓鼓地自己跳下车,恨恨地说:“不买了,回家!”说完,头也不回地径直往家走。一进家门,妈妈就冲到女儿面前质问她为什么这么不听话。女儿眼泪汪汪地望着她说:“妈妈,你知道吗,我们小孩也很可怜!”妈妈一下子愣住了,像遭到重重的一击。女儿的小脸通红,哽咽着:“妈妈,你们父母心烦的时候,可以对小孩发火;我们小孩心烦的时候,找谁发火呢?你知不知道,我们有时也很难受……”孩子的话使妈妈的内心长时间无法平静下来。
【正面管教秘诀】
认真听完孩子的话,不仅是在对孩子进行平等做人、平等对待别人、平等对待自己的教育,也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有效手段。作为孩子的父母,只有真正进行换位思考,对孩子的诉说才会认真听下去,才能产生交流中的互动。否则,没等孩子说完两句话,就不耐烦了,那就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