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最后的巨兽:二战德国E系列坦克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最后的装甲纵队—E系列之E-25

在入侵苏联之前的几年里,大部分德国人想当然地普遍认为,“全面性的战争动员”只不过是一个陈腐的概念和一段不愉快的回忆。第三帝国应付对安全挑战所需要的战争准备,与全面动员好像无关——“元首”对于德国老百姓的许诺也是如此。但是,当对苏联进行的军事冒险不再那么一帆风顺之时,曾经持有上述观点的人也不免开始了认真的反思。于是,我们可以将1943年2月德军惨败于斯大林格勒后,戈培尔在柏林发表著名的演说《论总体战》,视为纳粹德国战略的一个转折点。作为戈培尔口中的“总体战”的核心,这个演讲的要点可以概括为:“如果德国武装力量无法抵挡来自东方的猛兽,那么德国以及在德国庇护之下的欧洲将要被布尔什维克所奴役。帝国军人、德国人民以及声援德国的盟友们有能力阻挡布尔什维克的狂潮。但危机是对我们的催促,我们应当立刻做出决定。” 实际上,最后这句话不仅是一种自勉,更是在提醒德国民众:“你想要一场失败的战争么?你们想要被奴役吗?你们想让战争比我们所想象的更具危险性吗?那么请选择总体战”——然而,“总体战”终归是要体现在生产线上的。于是,作为“总体战”在纳粹德国军工生产机器上的一种具体转化方式,E系列中的E25可谓一个相当典型的例子……

▲E-25A方案侧视图

▲为了应对新一轮T-34危机,德军需要大量的改进型Jagdpanzer Ⅳ 70(V),这成为E-25出现的契机

背景

不管战争头两年有多成功,第三帝国从未接近摆脱一个事实造成的两难局面,那就是扩张的政治和军事/战略代价不断超过新取得的霸权地位的收益。正如它在1916~1918年遭遇的那样,从1943年开始消耗战的陷阱又一次缠住了德国,而当时间进入1944年4月,纳粹德国的情况愈发糟糕起来。1944年4月,苏联红军打出了战前边界,6月盟军登陆西欧,两线受敌的德国进一步陷入困境,战火即将烧入德国本土。从1944年6月10日开始的苏联夏季攻势,节节胜利,到8月中旬,苏军打到了东普鲁士边境,在波罗的海地区包围了德国50个师,深入到芬兰的维堡,消灭了中央集团军,而且在6个星期内在这条战线上推进了400英里,到维斯瓦河与华沙隔河相望。同时,在南线从8月20日开始发动新攻势,月底就占领了罗马尼亚和供给德军天然汽油唯一重要来源的普洛那什特油田。8月26日,保加利亚正式退出战争,德军开始从该国仓皇撤退。9月间,芬兰也退出战争,并向拒绝撤离其领土的德军开火(经历了将近2年半的残酷战火磨练,此时的红军指挥员已经懂得要根据战场实际去决定何时投入自己的快速集群,而不是机械地照搬条令。库尔斯克的惨胜后,苏军指挥员对于快速集群的运用开始趋于成熟,并在此后的10次打击中,将纵深战役理论在实践中上升到了一个近乎于艺术的高度。从1944年起,苏联军队为了把德国完全赶出自己的领土,进而把战争推向国外进行,迫使德国的仆从国退出战争,苏军从1944年1月中旬开始,从北起巴仑支海,南到黑海大约4500公里的防线上,连续对德国和它的仆从国实施了10次歼灭性的打击,史称“十次打击”)。

▲装48倍径75mm炮的Jagdpanzer Ⅳ

东线的战局如此,西线情况则更加令人绝望,苏联打出战前国境线不久,法国迅速解放了。在新近成立的美国第三集团军司令巴顿将军身上,美国人找到了一位坦克将军,与在非洲的隆美尔一样骁勇善战。7月30日他攻克了阿夫朗舍之后,即让布里塔尼自生自灭,而开始向在诺曼第一线的德军进行大包抄,向东南推进到卢瓦尔河畔的奥尔良,然后转师向东推进到巴黎南面的塞纳河。8月23日盟军抵达巴黎东南方和西北方的塞纳河,两天以后,雅克·勒克莱尔将军所率的法国第二装甲师和美国第四步兵师就攻进了巴黎。被德国占领了4年之久享有“法兰西荣誉”之称的这一伟大城市解放了。人们发现法国抵抗运动部队已经基本上控制了巴黎,还发现塞纳河上的桥梁——其中有许多都是艺术品——均未遭受破坏。在法国的德军残余部队则正在全线撤退之中。在北非战胜隆美尔的蒙哥马利,雅克·勒克莱尔将军于9月1日晋升为元帅,率领加拿大第一集团军和英国第二集团军在4天内挺进200英里,从塞纳河下游通过有历史意义的1914-1918年和1940年的战场进入比利时。9月3日攻陷布鲁塞尔,次日又攻克安特卫普。盟军进展神速,德军甚至来不及破坏安特卫普的港口设备。这对盟军说来是件大喜事,因为该港障碍一旦扫清之后,即可成为英美军队的一个主要供应基地。

▲诺曼底登陆后,美军缴获的48倍径75mm炮Jagdpanzer Ⅳ

在英加军队的南面,古特尼·H·霍奇斯将军率领的美国第一集团军以同样速度攻入比利时的东南方,到达1940年5月德军致命的突破从那里开始的缨斯河,攻占纳缪尔和列日的堡垒,使得德军没有时间进行防守。在第一军的南面,巴顿的第三集团军攻占了凡尔登,包围梅茨,进抵摩泽尔河,并在贝耳福尔山峡与法美第七军团会师;该军团在亚历山大·派契将军的指挥下于8月15日在法国南部海岸一带登陆,迅速挺进到罗尼河流域。到8月底,西线德军已损失50万人,其中半数是被俘的;并且损失了几乎全部的坦克、重炮和载重汽车。已经没有什么东西能用来保卫祖国了。曾经大肆吹嘘过的齐格菲防线实际上已无人防守,也没有武器防守。西线绝大多数德军将领都认为大势已去:“地面部队已经不再存在了,更不要说空军。”于9月4日重新被任命为西线总司令的龙德施泰特在战后对盟军提审人员说:“就我个人来说,战争在9月间就结束了。”

▲装48倍径75mm炮Stug Ⅲ拥有比Jagdpanzer Ⅳ更高的性价比

然而对阿道夫·希特勒来说,事情却并不如此。1944年8月31日,他在大本营对一些将军们训话,试图给他们灌输铁的意志并鼓舞士气:“我们在必要时将在莱茵河上作战。这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战斗下去,正如腓烈特大帝所说,要一直打到那些该死的敌人之中有一个精疲力竭不能再战为止。我们要作战到底,一直打到赢得在今后50—100年内能够保障德国民族生命安全的一个和平局面为止,这个和平局面,首先不能像1918年那样再一次地沾污我们的荣誉……我活着就是为了领导这一战斗,因为我知道,如果在这一战斗的背后没有铁的意志,这场战斗是不能胜利的。”希特勒在严厉批评陆军参谋总部缺乏铁的意志之后,对他的将军们透露了他坚信前途有望的一些理由,这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德国军官团和大部分士兵虽然知道由于元首的歇斯底里使他们正一步一步走向失败,但他们仍表现出令人吃惊的韧性和作战能力,而且敌人距德国的国境线越近,这种同仇敌忾的士气就越发高涨起来(自从拿破仑时代以来,德国士兵就从来没有需要去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那时以后的普鲁士的和德国的战争都是在别国领土上进行的,受到破坏的也是别国的领土);而另一方面,E系列中的E-25无疑是其信心来源的另一部分——希特勒向他们的将军们吹嘘说,德国的军工厂正在准备大量生产一种“决定性的坦克歼击车”,以为他们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在后方重建军队,并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巴巴罗萨行动中的PzKpfw IV Ausf D

▲1942年4月,希特勒在视察一辆刚刚下线的PzKpfw Ⅳ Ausf F2中型坦克(PzKpfwⅣ Ausf F2装备了一门48倍径的75mm KwK40 L/48坦克炮,在火力上算是与T-34/76的41.5倍径F-34 76.2mm口径坦克炮持平,但并没有占据明显优势。希特勒对这种“过渡型坦克”并不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