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最后的巨兽:二战德国E系列坦克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理智的短暂“回归”——56倍径88mm炮与Jagdpanzer Ⅳ的改进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弥补PzKpfw Ⅴ“黑豹”产量不足的一种低成本替代品,造成Jagdpanzer Ⅳ 70(A)/Jagdpanzer Ⅳ 70(V)部分失败的原因,并非全部要归结于Ⅳ号底盘已经不堪重负——选择的坦克炮是否合适恐怕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说作为有炮塔坦克,Ⅳ号底盘的潜力到PzkpfwⅣ Ausf. J为止已经被挖掘殆尽,但从无炮塔坦克歼击车的角度来看却远非如此——在同样一个底盘上,无炮塔方案所能搭载的火炮通常较之有炮塔方案要高出一个量级,因此将PzKpfw Ⅴ“黑豹”的KwK 42L70 75mm坦克炮塞入Jagdpanzer Ⅳ战斗室中的设想本身并无可厚非。况且,Jagdpanzer Ⅳ 70(A)与Jagdpanzer Ⅳ 70(V)能够被投入量产,并在日后的捷克、匈牙利战场上表现出一定的战场价值,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采用无炮塔设计进行变通后,Ⅳ号底盘还是有能力承载KwK 42L70 75mm坦克炮的。至于Jagdpanzer Ⅳ 70(A)与Jagdpanzer Ⅳ 70(V)所存在的诸多技术瑕疵虽然不可回避,但这些技术瑕疵更多是由于战时环境逼迫下设计上过于仓促所致,绝非不可解决的先天缺陷〔Jagdpanzer Ⅳ 70(V)的技术问题要少于Jagdpanzer Ⅳ 70(A)或许是对此一个很好的说明〕。真正导致Jagdpanzer Ⅳ70(A)与Jagdpanzer Ⅳ 70(V)部分失败的原因,其实在于KwK 42L70 75mm坦克炮产量的严重不足——即便解决了Ⅳ号底盘与这种火炮在“融合”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只要KwK 42L70 75mm坦克炮的产量尚且无法满足PzKpfw Ⅴ“黑豹”的生产需求,那么无论是Jagdpanzer Ⅳ 70(A)也好,Jagdpanzer Ⅳ 70(V)也罢,其失败必然是注定的。

▲装48倍径75mm炮的Jagdpanzer Ⅳ在战场价值上,并没能拉开与装同样武器的Stug Ⅲ突击炮的距离

显然,如果“火炮”这个大问题不解决,即便重新设计一种“25吨通用底盘”也依然难逃失败——要挽救Jagdpanzer Ⅳ注定失败的宿命,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换炮”(德国人设想的这种“25吨级通用底盘”,至少在一开始并非是一种全新设计,而是基于Ⅳ号底盘的一种改良方案,研制重心在于为火炮提供更好的适装性)。不过,要将制约Jagdpanzer Ⅳ 70(A)/Jagdpanzer Ⅳ 70(V)这类“Ⅳ号坦克歼击车”产量的瓶颈打破,需要寻找一种火力性能高于KwK40 L/48 75mm坦克炮,与KwK 42L70 75mm坦克炮相当或至少接近的型号作为代用品,然而问题在于这种理想中的“火炮”存在么?答案是肯定的。德国人这次将目光锁定在了56倍径的Flak 36/KwK36系列88mm高炮/坦克炮的身上——应该说,这个选择虽然姗姗来迟,但却是最为睿智的。要知道早在1938年,鉴于Flak 36 88mm高射炮在演习中的优异表现,德国陆军就开始考虑将其用于对付地面目标——如装甲/混凝土碉堡或是其他战场障碍物,为此克虏伯专门为Flak 36 88mm高射炮研制了重9.5 kg、内部装有160克高爆炸药的防空炮专用被帽穿甲弹(Flak APCBC)Pzgr.38,Flak 36 88mm高射炮在发射该弹时炮口初速能达到约810 m/s,理论上可以在1000米内击穿80mm厚的垂直均质装甲板(然后引爆内部高爆炸药,彻底摧毁目标)。至于脱胎自Flak 36 L/56 88mm主炮的KwK36 L/56 88mm坦克炮,则由于术业有专攻,其实际反坦克能力要稳超母型Flak 36 88mm高射炮一筹,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典型。

▲大名鼎鼎的88 mm Flak 36高射炮正在进行反装甲作战(1942年苏联南部前线注意右边正在使用立体瞄准具的士兵,这种瞄准方式可以使Flak 36发挥出对付地面目标的最佳效能)

KwK36 L/56 88mm坦克炮的诞生源于1941年5月德军总参谋部的一份非正式报告,在这份文件中总参谋部抱怨正在进行的重型坦克项目缺乏与之配套的高速坦克炮。对于这项指责,德国陆军武器局不敢怠慢,马上想到了极有潜力的Flak 36 88mm高射炮。据陆军武器局的初步估算,如果对该炮所配的Pzgr.38弹药〔也就是所谓的防空炮专用被帽穿甲弹(Flak APCBC)〕加以改进,Flak 36 88mm高射炮有望在1500米距离上击穿150mm厚的垂直均质钢装甲板。事实证明,德国陆军武器局的眼光是毒辣的——在将Pzgr.38的高爆装药减少到59g、被冒穿甲弹芯的重量增加0.6kg、发射药增加200g后,试验场上的一门Flak 36 88mm高射炮十分轻松地实现了这个目标,而且膛压增幅远远没有达到不可接受的范围〔在发射改进弹时,Flak 36 88mm高射炮的炮口初速约为800 m/s ——理论上,炮弹出膛速度越高穿甲能力越强,其他数据不影响穿甲能力,但实际上这个说法并不严谨,其他数据(比如T/d比)同样涉及炮弹的穿甲能力,所以改进后的Pzgr. 38虽然初速略低但穿甲能力反而要高〕。在强有力的事实面前,将Flak 36 88mm高射炮搬上坦克底盘的提议得到了一致赞成,于是KwK36 L/56 88mm坦克炮诞生了。

▲图为Pzgr.39被帽冒穿甲弹(APCBC)(被帽穿甲弹不仅依靠自身重量击穿敌人装甲,而且其携带的高爆炸药还可以在坦克内造成极大破坏。由图中所示,我们可以看到,里层弹帽是钝头,因为钝头的弹帽不容易被装甲弹开,而外层的弹帽是轻金属的流线型结构,目的是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空气动力外型)

▲Pzgr.39被帽冒穿甲弹(APCBC)穿甲毁伤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第一层流线型的弹帽用来保证一个平稳的弹道,在撞击目标时碎裂;第二层钢制钝头弹帽用来防止炮弹被倾斜装甲弹开。炮弹击穿装甲并且在坦克内爆炸,造成灾难性的破坏)

作为一种以反坦克为主要任务的长身管紧凑型加农炮,与Flak 36 88mm高射炮相比,KwK36 L/56 88mm坦克炮的区别体现于三种特别研制的专用弹药——即Pzgr. 39被冒穿甲弹(APCBC)、PzGr.40次口径碳化钨芯穿甲弹(APCR)以及Gr. 39 HL(空心装药多用途破甲弹)。正是这三种专用弹药的存在,使KwK36 L/56 88mm坦克炮的反坦克性能得到了质的跃升,大幅度拉开了与Flak 36 88mm高射炮的距离。其中Pzgr. 39被帽冒穿甲弹(APCBC),既由Pzgr.38防空炮专用被帽穿甲弹(Flak APCBC)改进而来,其弹重10.2kg、内部装药59g,在1500米的“标准安全距离”上,能够以773m/s的炮口初速击穿91mm厚的均质装甲钢板。而对于二战中的德军坦克手来讲,弹重7.3kg的Pzgr.40次口径碳化钨芯穿甲弹(APCR)则属于不折不扣的“金弹”,虽然其穿甲能力至少超出Pzgr. 39 35%——在1500米的距离上,Pzgr.40凭借930m/s的炮口初速,能够有效击穿123mm厚的垂直均质钢装甲板!而123mm的穿深也就意味着,直到战争结束,包括IS-3与潘星在内的所有盟军重型坦克,在KwK36 L/56 88mm坦克炮面前都并无安全而言——但由于钨属极度稀缺的战略物资(尽管战前与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钨矿贸易,然而库存还是在开战3年后基本消耗殆尽),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平均每次战役每门KwK36 L/56 88mm坦克炮仅能分配到大约5枚左右的Pzgr.40,用以对付具有最高价值的战场目标(但是这种高速穿甲弹也有缺点,为了追求高初速,不得不尽可能降低弹丸质量,这样弹丸虽然在近距离拥有很大的穿甲深度,但距离一远,风偏和速度衰减的情况要比弹丸更重的传统穿甲弹更加严重。所以高速穿甲弹的射击精度和穿深随着射击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变差)。至于Gr. 39 HL空心装药多用途破甲弹(HEAT),则由于采用了与上述两种动能弹完全不同的空心装药金属射流破甲原理,因此其反装甲能力受口径制约而偏弱,仅仅作为一种辅助性弹药存在(破甲能力约90mm左右)。

▲就综合战斗力而言,除了车体设计略有过时外,直至战争结束,装备KwK36 L/56 88mm坦克炮的Panzerkampfwagen Ausf.E(TigerⅠ)重型坦克始终都是一件令人生畏的技术装备

附表:KwK36 L/56 88mm坦克炮专用Pzgr. 39 88mm被冒穿甲弹(APCBC)性能

附表:KwK36 L/56 88mm坦克炮专用PzGr.40次口径碳化钨芯穿甲弹(APCR)性能

附表:KwK36 L/56 88mm坦克炮专用Gr. 39 HL(空心装药多用途破甲弹)性能

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在KwK36 L/56 88mm坦克炮的三种基本弹药中,Pzgr.39算是最常用的,原因是无论从反装甲能力还是生产供应情况来看,Pzgr.39都颇为理想。而Pzgr.40则由于钨合金材料的原因产量过低,再加上弹体轻导致的远距离射击精度问题(在1500米距离上,即便是配合高精度的单目TurmzIelfernröhr 9c瞄准镜,也仅能达到91%的命中率,而在同等条件下,Pzgr.39的平均命中率则接近100%),应用的并不普遍(更何况作为一种纯动能弹,Pzgr.40穿透装甲后的毁伤效果还不如Pzgr.39)。至于采用化学能弹头的Gr.39 HL虽然在任何交战距离上的破甲能力都是一样的,不过由于弹重仅有7.56kg,其远距离精度同样不甚理想,这使Gr.39 HL成了鸡肋式的弹种,只是考虑到其有一定的多用途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杀伤爆破榴弹),才与Pzgr.39一般按1:1的比例进行混装。

▲在高精度的单目TurmzIelfernröhr 9c瞄准镜的配合下,KwK36 L/56 88mm坦克炮的射击精度按时代标准是惊人的(将目标套在三角形上面可以让炮手不需要阻碍目标观察而瞄准。通过与三角形的大小和间距进行对比,可以测量和修正目标的大小和距离,坦克炮手依靠目标表来确定目标大小,根据以往操作经验确定距离。十字线周围还有7个三角形和修正数据用来修正统目标之间的距离。炮手通过修正的数据升降火炮,再次瞄准目标。射程表最低是100米,穿甲弹最高4000米,高爆榴弹最高6000米)

附表:装备KwK36 L/56 88mm坦克炮的PzKpfw Ⅵ Ausf. E虎Ⅰ(TigerⅠ)重型坦克相对盟军主要型号坦克毁伤性能一览表

事实上,可以认为KwK 36 L/56 88mm坦克炮是德国二战所生产的一系列坦克炮中,最有价值的一个型号,后来广受赞誉的KwK42 L/70 75mm坦克炮完全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尽管在纸面性能上KwK 36 L/56 88mm坦克炮略低于KwK42 L/70 75mm坦克炮,但即便到了战争后期,就当时美英苏重型坦克装甲防护水平而言,由Flak 36 88mm高射炮脱胎而来的KwK36 L/56 88mm坦克炮在精度和威力上也都是足够的——对于这一点,装备Panzerkampfwagen Ausf. E(TigerⅠ)重型坦克的“大德意志”装甲团第13连的一份报告或许最能说明问题。在这份报告中,对于88 mm KwK 36 L/56火炮的表现是这样描述的:“……第一发炮弹可以在800到1000米命中,在这个距离上穿甲弹(这里指PzGr. 39被帽穿甲弹)总是可以打穿坦克的前装甲,并且通常能够破坏位于T-34坦克尾部的引擎。80%的情况下从车体侧面向T-34坦克尾部的射击都会导致油箱爆炸。在天气好的时候,尽管在1500米或者更远的距离下,也有可能在弹药消耗最小的情况下击毁T-34坦克……”〔整个战争期间,像这种对88mm KwK 36 L/56火炮充满赞美之辞的前线报告可谓多如牛毛。也正因为如此,就综合战斗力而言,除了车体设计略有过时外,直至战争结束,装备了KwK36 L/56 88mm坦克炮的Panzerkampfwagen Ausf.E(TigerⅠ)重型坦克始终都是一件令人生畏的技术装备〕。同时,尽管在威力上略逊一筹(这种“逊色”只是相对而言),但KwK 36 L/56 88mm坦克炮的后座力却只相当于KwK42 L/70 75mm坦克炮的85%左右,较之后者更符合Ⅳ号底盘的装车要求。更何况,德军对KwK36 L/56 88mm坦克炮的改进早在1942年年底就终止了——从1942年6月到1945年8月间,除了Pzgr. 39被冒穿甲弹(APCBC)、PzGr.40次口径碳化钨芯穿甲弹(APCR)、Gr. 39 HL(空心装药多用途破甲弹)外,KwK36 L/56 88mm坦克炮再没有任何新型弹药问世。也就是说照常理进行推测,在不对火炮基本结构进行任何改进的前提下,如果决定重新在装甲作战车辆上启用该炮,仅仅通过对已有弹药的改进(或是研制新型弹药),KwK36 L/56 88mm坦克炮的性能应该还存在着一块不小的提升空间……

另一方面,KwK 36 L/56 88mm坦克炮的性价比优势相当具有吸引力,作为一个直观的对比,同口径的KwK 43 L/71 88mm坦克炮(由Flak 41 88mm高炮洐生而来)的造价是KwK 36 L/56 88mm坦克炮的10倍(这一点后面会提到),但作战效能却显然达不到后者的10倍,而70倍径的KwK42 L/70 75mm坦克炮与56倍径的KwK 36 L/56 88mm坦克炮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显著差异(KwK42 L/70 75mm坦克炮穿深略高于KwK 36 L/56 88mm坦克炮,但前者70倍径的身管在加工难度上要超出后者56倍径身管几个量级,严重影响了产量,以至于战后再也没有出现过长径比如此夸张的坦克炮)……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改进型Jagdpanzer Ⅳ车体,或是“25吨级通用底盘”的适装火炮,陆军武器局第6处首选目标并非KwK 36 L/56 88mm坦克炮,而是其洐生原型Flak 36(主要是其身管和起落部分)。至于这其中的原因则不难理解。首先一点在于,虽然KwK36 L/56 88mm坦克炮脱胎于Flak 36 88mm高射炮,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并不能等而概之。不过与Flak 36 88mm高射炮相比,除了击发装置由前者的机械式改为了电击发外,两者的药室与身管是完全一样的(至于炮架与复退机构则由50mm KwK38 L/42型坦克炮按比例放大而来),也就是说,KwK36 L/56 88mm坦克炮与Flak 36 88mm高射炮在弹药上是完全通用的——前者的Pzgr. 39被冒穿甲弹(APCBC)、PzGr.40次口径碳化钨芯穿甲弹(APCR)以及Gr. 39 HL(空心装药多用途破甲弹),都能为Flak 36 88mm高射炮所用,而且弹道性能也完全一致〔事实上,1942年之后,大部分Flak 36 88mm高射炮都普遍配用了Pzgr. 39被冒穿甲弹(APCBC),取代了早先的Pzgr. 39〕。

不过,选择Flak 36 88mm高炮用于改进型Ⅳ号底盘(即25吨通用底盘),更关键的地方在于,在生产规模和保有量上,Flak 36 88mm高射炮远远超过了KwK36 L/56 88mm坦克炮,从而可以完全避免重蹈Jagdpanzer Ⅳ 70(A)/Jagdpanzer Ⅳ 70(V)因KwK42 L/70 75mm坦克炮产量不足而陷入的困境。事实上,大战中期以后盟军对德国本土的空袭日益猛烈,高射炮的生产在所有火炮中具有最高的优先权。这其中,56倍径身管的Flak 18/36 88mm高炮的产量在所有88mm高炮中居于首位。到1944年8月时,共有10930门Flak18、36/37在服役,除了部署在本土的防空阵地外,也广泛用于反坦克作战。在这里,不得不谈到整个战争中德国空军的高射炮问题。德国当时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高射炮部队,180万空军士兵中的大部分服务于高射炮部队,在美英战略空袭期间还先后征召了40万临时人员!纵观整个二战中德国制造了大约6万门高射炮,而战斗机才5万架!国防军全部枪炮弹的12%用于高射炮,这是陆军野战炮炮弹用量的两倍。单是用于生产高射炮炮弹的材料就足以制造4万架战斗机。高射炮击落一架敌机平均需要几千发(128毫米、105毫米重型高射炮)甚至几万发炮弹(20毫米、37毫米之类的轻型高射炮),而战斗机往往只需要几十发20毫米、37毫米炮弹!德国人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人力物力资源的代价。用以击落一架盟军轰炸机所花费的材料和人力足以抵挡苏联的一次战术攻——这相对于战争末期德国陆军十分缺乏反坦克炮兵火力支援的情况而言,完全是个辛辣的讽刺。所幸为了避免KwK42 L/70 75mm坦克炮产量不足,作为一种替代品,陆军武器局第6处总算在战争末期想起了Flak 18/36 88mm高炮这笔巨大的现成资源——将之用于武装成本低廉的Ⅳ号底盘,似乎是比Jagdpanzer Ⅳ 70(A)/Jagdpanzer Ⅳ 70(V)更为合算的方案。

▲基洛夫工厂内的KV-2 U-0(预生产型)样车

▲KV-2 U-0(预生产型)(二战前夕,苏联西北方面军指挥部要求为4辆试验用的KV-1安装上152mm的榴弹炮。KTZ设计局最优秀的设计师被召集起来完成这个项目。两个星期后,一种新的试验车型设计完成了。1941年初期,这种坦克被命名为KV-2。在这之前,KV-1被称为“装备小炮塔的坦克”,而KV-2被称为“装备大炮塔的坦克”。1940年2月10日,进行了第一次测试。当时苏联的设计师们并不具备设计如此重型坦克的经验。他们在榴弹炮的炮身上安装一个小盖子,这个小盖子的作用是防尘以及弹片和子弹。在第一次射击的时候这个盖子被撕裂了,之后就再也没有使用过。1940年,2辆KV-2坦克就被送至前线。不过据说在苏联卫国战争前KV-2并没有参加过战斗。这2辆KV-2坦克向已经被攻占的碉堡射击,射击效果很好)

▲试验中的KV-2 U-1(预生产型)样车(1940年6月列宁格勒军区)

▲KV-2 U-1(预生产型)〔KV-21940年型重型坦克装备一门缩短身管长度的M-10榴弹炮,该炮可以发射52kg的高爆弹。而海军同口径的1915/28型被帽穿甲榴弹也可由KV-2发射,不过这种炮弹一般只有苏军海军使用,而且库存很少。除了高爆弹及被帽穿甲榴弹外,KV-2的操作手册上还写着如何使用穿甲弹和反混凝土炮弹,但笔者相信即使有3个装填手也很难在狭窄的炮塔中有效地将沉重的穿甲弹塞入炮膛。KV-2坦克携带36发炮弹以及3087发机枪弹。6名乘员为:坦克车长、炮长、副炮长(装填手)、第二装填手、驾驶员、无线电操作员。除了这门令人印象深刻的152mm榴弹重炮外,还有其他一些类型的火炮曾被设计安装在KV-2上。其中一种是长身管的106.7mm Gun Zis-6型炮。从1941年5月至6月,安装Zis-6型炮的KV-2进行了工厂测试,之后又被送去进行ANIOP测试,不过失败了。主要问题是火炮的弹药,该炮所使用的炮弹很重,不便于一个装填手操作。1941年3月的时候,另外一种85mm Gun F-39型炮也试图安装在KV-2上并进行了测试,不过似乎之后这方面的记录便很难找了〕

▲KV-2 U-3(预生产型)(区分KV-2几辆原型车的主要识别标志是驾驶员舱门是否为圆形)

▲MT-1炮塔(一开始设计者决定安装152mm的Model 909/1930型榴弹炮,最终更现代的152mm M-10 Model 1938/1940型榴弹炮取代了它。新的更大的炮塔也被设计出来以适应这种重型炮,该炮塔被命名为MT-1)

▲波罗地海沿岸军区第3机械化军第2坦克师装备的KV-21940年型重型坦克(1940年后期,KV-2重型坦克正式装备部队,苏军坦克兵喜欢称呼KV-2坦克为“大胆的人”)

▲KV-21940年型〔KV-2坦克为了拥有M-10这门威力巨大的火炮和刀枪不入的装甲,也的确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由于车体一致,KV-2坦克继承了KV-1坦克在悬挂系统、传动系统及乘员舱等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再加上其重量的剧增(从53-58吨不等),而传动装置则仍然采用未经改进的373千瓦V-12柴油机,所有这些因素都造成了KV-2坦克在作战时机动性的严重缺陷〕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Panzerkampfwagen Ausf.E(TigerⅠ)重型坦克外,Flak 36/KwK36系列88mm炮之所以被德国陆军(包括武装党卫军)长期“冷落”,直到1944年中期才被重新“启用”搬到某种Ⅳ号改进型底盘上(即“25吨通用底盘”),实际上有着极为深刻的原因。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1941年在东线与一种苏联装甲怪物不寻常的遭遇。事实上,如果说T-34的刺激已经令德国人心有余悸,那么在战争初期所遭遇的另一种苏联坦克,则让德国人开始惊恐,也提前见识了什么叫真正的重型坦克——这就是被德国人自己蔑称为“俄国人厕所”的KV-2重型坦克。虽然对这辆做工粗糙的俄国坦克,后来德国宣传机器摆出了一副不屑一顾的姿态,但对其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强悍战斗力德国人还是心里有数的——1941年6月25日德军第6装甲师第11装甲团在立陶宛境内的经历,狠狠地给德国人上了一课。

在德国发动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的第2天,KV坦克即在立陶宛境内和德军坦克发生激战。当时驻守的苏联西北方面军司令F.I.库兹涅佐夫上将手里有两个兵力不足的机械化军:库尔金少将的第3机械化军拥有KV1、KV2坦克共52辆,而谢斯特巴洛夫少将的第12机械化军没有重型坦克。因此第3机械化军被分为若干个战斗集群,有KV重型坦克的第2坦克师(为了不和德军混淆,文中苏军称坦克师,而德军称装甲师)跟随第12机械化军前往多比萨河方向(Dubissa river)阻击正沿干道奇尔基特-夏维利亚大街前进的德军,而第5坦克师则急行军赶赴亚里多斯市郊。E.N.索利亚良钦少将的第2坦克师在夏维利亚大街和正在猛冲的德国第4装甲集群属下第6装甲师正面撞击,苏军的80辆BT快速坦克在20辆KV坦克(各型)和T-34坦克的支援下发起进攻,德军主力为35(t)轻型坦克和4号坦克(早期)。当时第6装甲师上司第41装甲军军长莱因哈特将军事后回忆道:“这次迎击战中,我军的坦克中有1/3是4号坦克,我们的坦克向步步开上街道的怪物(KV坦克)进行三方向射击,根本没有用,我们的坦克像骨牌一样被打倒!”

▲KV-21941年型重型坦克(当战争于1941年6月22日爆发时,大多数的KV-2坦克所携带的炮弹数量都没有达到规定的基数。但尽管如此,KV-2坦克的出现还是给德军坦克手造成了可怕的心理恐惧感。当时除了88mm高射炮,几乎没有任何武器能成功摧毁这种巨兽。下面有一段1941年6月25日德军第6装甲师第11装甲团关于遭遇KV-2坦克的战斗日记:“早晨,第11装甲团第2营沿着进军道路的右侧前进。整整一天,所有的部队都遭到俄军第2装甲师的进攻。不幸的是,俄国人的52吨重型坦克似乎对距离1米的射击毫无反应。1.5米处射中它的炮弹不是无效便是被弹回……劳斯集群的先头部队已经被阻挡……其间,一辆俄军的重型坦克隔断了和劳斯集群之间的联络,为了和劳斯集群联系上……到了晚上,指挥官召来了88mm高射炮对付这辆坦克,和105mm火炮直瞄射击一样,88mm炮对它也无效。突击队携带炸药试图去炸毁它的行动也失败了,因为它密集的机枪火力使我们不可能靠近这辆坦克。”)

德军开始调用炮兵轰击,但是KV坦克仍步步紧逼,一门德军150毫米榴弹炮在100米距离击中一辆KV(没有型号说明)坦克,它马上停下了,但是正当德军庆祝胜利时,KV坦克再次启动,并且在目瞪口呆的德国炮兵面前压扁了榴弹炮,继续前进。德军35(t)坦克的37毫米炮等同于儿戏,而德军一直信赖的4号坦克的24倍口径75毫米火炮也对KV坦克不起作用,从这仗之后,37毫米炮在德军中得到了“敲门砖”的谐称,而4号坦克的短身管火炮被骂成“舒岑梅尔”(木头桩子)。在这次街道战斗中,苏联第2坦克师共摧毁40辆德军坦克,压毁、击毁德军37毫米和105毫米以上火炮共40门,还有一个情况令人惊讶:第2坦克师的一些KV坦克事实上没有炮弹,开出来就是专门压火炮的!为了和在拉斯叶尼亚北部的第12机械化军会合,第2坦克师在正午之前脱离战场,当时该师已经用完了几乎所有弹药、燃料,很多旧坦克开始故障,为了分配备用燃料弹药和进行维修,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为了防止德第6装甲师的追赶,他们开始向多比萨河上游行军。第6装甲师遂占领拉斯叶尼亚,并且在多比萨河构筑了2个以上的桥头堡。为了打破这些桥头堡,第2坦克师准备进行反击,为了切断拉斯叶尼亚市内德军和河边德军的联系,师长索利亚良钦少将调拨1辆带足弹药的KV2坦克和一些步兵前往阻截。德军的一个装甲营位于留得维莱北部的桥头堡,而另一个则在遥远的多比萨河下游,都装备35(t)轻型坦克。在6月23日下午,北部桥头堡的装甲营自作主张地认为苏军会发起背后袭击,因此调拨了第41坦克歼击营的一部分反坦克炮和第76炮兵营的105毫米榴弹炮防守自己的南侧。这时KV2插了进来,将这个营孤立在桥头堡一侧。

▲心有余悸的德第6装甲师官兵在检查这辆不可思议的苏联“50吨坦克”

6月24日清晨,德军的救援纵队从拉斯叶尼亚市出发企图和桥头堡联系,KV2坦克首先击毁了12辆德军卡车,它挡住了通往两个桥头堡的道路,同时第2坦克师主力正在和北部桥头堡的德军发生血战,在得到KV2坦克第一次阻击胜利的报告后,第2坦克师士气大涨,攻势进一步加强。德国第6装甲师立即呼叫友邻王牌部队——第1装甲师对阻挡道路的KV2坦克进行侧面袭击。24日下午,第1装甲师派出6门崭新的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和精选炮手班组向KV2隐蔽前进,在550米距离架设阵地开炮猛轰,德军共射击7发,命中率100%,损害为零。KV2随后将这6门火炮全部摧毁。德军决定使用更大的火炮,位于拉斯叶尼亚近郊的第298高射炮营的一门88毫米炮经过精心伪装后,由牵引车拖曳接近KV2,为了隐藏自己,德国人躲在卡车残骸后面慢慢前进,但是KV2的乘员凭借直觉将炮塔一直跟随他们活动。在接近到900米时,德军炮兵开始布设阵地,此时KV2连续两炮接连摧毁了德军火炮和牵引车。一些德军冲上来试图拖回伤兵,KV2的机枪顺便将他们也一并包销。24日夜间,德军出动工兵:第57装甲工兵营的一个特遣队趁着夜幕匍匐前进,用双倍于通常用量的炸药对KV2车体进行爆破。KV2没有被摧毁,反而在机枪猛烈扫射的情况下,德军无法抬头只得爬了回去,只有一个工兵前往确认爆炸效果,发现炸药虽然炸断了履带,但是对装甲丝毫没起作用,他在离开前用小型炸药包对KV2的152毫米火炮进行爆破,但同样收效甚微。

有必要提一下苏军主力最后的奋战:在德第6装甲师被一辆KV2弄得团团转的同时,扭回头赶来从东侧增援的德第1装甲师和苏第12机械化军、第2坦克师发生了大规模坦克会战。第1装甲师作为德国陆军的精英,装备的全都是较好的3号、4号坦克,但是同样无法撼动KV坦克的装甲。该师第1装甲团的一名士兵如此描述道:“6月24日,在通往列宁格勒的大路上遭遇了可怕的KV1和KV2坦克,我们连从800米距离开始射击,什么反应都没有。直到50米距离,我们的炮弹还是被弹飞,KV坦克根本不看我们,从我们身边开了过去攻击步兵。结果我们必须掉头在后面追赶!直到30米距离上,我们才能用Pzgr40钨芯穿甲弹从后面打破其中一些!”但由于苏军大多为老旧的BT坦克和T26坦克,加上第6装甲师也在高地配置火炮和35(t)坦克进行夹击,苏军最终在6月24日傍晚战败。德军调查后记录当地共有29辆KV1和KV2坦克被摧毁,但大多是陷进软湿地区等技术原因,其中一辆被击中70炮以上,无一贯穿!而德军第113装甲掷弹团第37坦克歼击营的37毫米反坦克炮全部被压毁。

由于北侧的苏军已经失败,德第6装甲师派出一个35(t)坦克排在6月25日从桥头堡出击,开到了那辆孤独的KV2驻守的十字路口,并隐藏在灌木丛中。此时在十字路口另一侧,德军从拉斯叶尼亚市再次运来一门88毫米高炮,为了分散苏联坦克兵的注意力,35(t)坦克排在后面不断地向它射击,正面的88毫米炮趁机进入位置并连续6炮命中KV2坦克。坦克并没有燃烧,而35(t)上的德国坦克兵纷纷跳下来确认战果,令他们大惊失色的是:6枚88毫米炮弹只有2枚击穿了KV2的装甲,另外确认到7个很浅的凹坑,这是50毫米炮弹留下的,而37毫米炮弹连一个坑都没有留下。正当德军检查完毕登上KV2时,坦克炮塔开始旋转!结果德国兵不得不跟着炮塔一起跑,以免被机枪射中。最后,德军工兵撬开了KV2炮塔舱盖,投入几个手榴弹杀死了乘员,KV-2给德国人上的这堂实践课这才终于宣告结束……

为适应52吨重的车体,KV-2所使用的V-2K发动机功率被刻意提高,这使KV-2所面临的动力/传动系统故障隐患比KV-1更为严重,结果绝大多数的KV-2坦克都是因为这方面的故障而自我了断(例如第41坦克师损失了33辆坦克中的22辆KV-2坦克,但其中只有5辆是被敌人击毁的,其他17辆都是因为故障或者燃料耗尽而被抛弃),在硬碰硬的正面作战中,德国人基本对KV-2是无计可施的。事实上,KV-2对德国坦克发展思路的影响之深远出人意料(毕竟没有哪种坦克可以像KV-2这样,以区区一辆单车再加几百个步兵就能阻击自己一个师达3天之久,以至于一些德国军官甚至因为这种“俄国50吨坦克”而精神崩溃)。一方面,由于那门M-101938/1940型152mm榴弹炮的存在,这使KV-2对德军而言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有时KV-2的作用甚至是不可代替的。在1941年12月德军为攻占马耳他而制定的“大力神”计划中,就曾出现了如此尴尬的一幕——德军中没有任何一种坦克能够轰塌那些十字军时代便被层层加固的堡垒,结果只能让缴获的KV-2去承担这个移动重炮的角色。可以讲,德国人从心里羡慕俄国人能够拥有这种火力强大绝伦的重型坦克。另一方面,实战中,甚至56倍径的88mm高射炮也无法有效击穿KV-2的噩梦,不但成为了德国人心头挥之不去的一块阴影(Flak 36 88mm高射炮的车载型号,即是后来装备PzKpfw Ⅵ“虎”式重型坦克的KwK36 L/56 88mm坦克炮),也让德国人从此不再对这款在北非和法国所向披靡的“无敌88”完全信任……

不过“冤枉”的是,Flak 36 88mm高射炮在1941年6月24日拉斯叶尼亚近郊的战斗中表现欠佳,其实是有原因的(在800米距离上,连续命中的6发炮弹只有2枚击穿了那辆已经成为传奇的KV-2的前装甲)。KV-2的炮塔与车体的平均装甲厚度达75mm(向来最为薄弱的车体尾部装甲板都有70mm厚),火炮防盾厚度更达110mm——基本上是在Flak 36 88mm高射炮使用Pzgr. 38的穿甲能力极限范围边缘,所以在1941年6月24日那场已经被神话了的战斗中,德军命中的全部6枚Pzgr.38 88mm防空炮专用被帽穿甲弹(Flak APCBC)只有2枚击穿了KV-2的装甲也实属自然,但如果使用Kwk 36 L56 88mm坦克炮专门研制的三种反装甲弹药——Pzgr. 39被冒穿甲弹(APCBC)、PzGr.40次口径碳化钨芯穿甲弹(APCR)、Gr. 39 HL(空心装药多用途破甲弹),KV-2这样的装甲怪物还能否创造这样的神话就很难说了。换句话说,并不能因此就武断地认为——出现时间稍晚的KwK36 L/56 88mm坦克炮或是1944年的Flak 36 88mm高射炮,在面对KV-2时会有同样的糟糕表现(当最先搭载KwK36 L/56 88mm坦克炮的PzKpfw Ⅵ Ausf. E虎Ⅰ(TigerⅠ)于1942年底投入战场时,产量仅有300多辆的KV-2基本已经消耗殆尽,两者没有实际的交手记录)。可惜,KwK 36 L/56 88mm坦克炮的性价比虽然好得令人抓狂,但是它的实际战斗力却无法通过纸面上的数据一下子反映出来,然而德国人偏偏对纸面上的数据看得特别重,再加上在立陶宛受到了那辆KV-2的狠狠刺激。于是,KV-2就这样打掉了德国人对Flak 36 88mm高射炮的信心,KwK36 L/56 88mm坦克炮的前途也被一并葬送。结果,尽管56倍径88炮的作战性能一流,但在东线战争开始后却始终没有引起德国最高决策者的真正重视,导致从1941年到1944年的3年中,基本上只有1300多辆虎式坦克上装备了KwK 36 L/56 88mm坦克炮,当再次想起要将56倍径的88mm炮搬上Ⅳ号改进型底盘,已经是1944年中期的事情了……

▲战前苏联红军各机械化军尽管在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但在技术装备方面拥有巨大的“不对称”优势也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这一点,德国人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承认(图为KV-21941年型重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