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联海军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最后的战斗

转眼到了1945年,此时波罗的海舰队拥有战列舰1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12艘、护卫舰5艘、扫雷舰73艘、炮舰10艘、潜艇28艘(可出动20艘)、浅水重炮舰与装甲艇44艘、鱼雷艇78艘、猎潜艇与护卫艇220艘、扫雷艇204艘、岸炮305门(3门356毫 米、9门305毫 米、12门203毫米、19门180毫米、34门152毫米、88门130毫米、33门127毫 米、6门122毫米、6门120毫米和12门100毫米等)、飞机781架(歼击机365架、强击机176架、轰炸机161架、侦察机66架)。苏军判断,德军拥有旧式战列舰2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30余艘、潜艇20艘、鱼雷艇70艘、扫雷艇64艘、登陆艇船200艘、护卫艇300余艘、飞机350架。

苏军统帅部根据战场形势,命令波罗的海舰队在东普鲁士、华沙—柏林与维也纳三个战略方向配合陆军作战。此时,海军人民委员会给舰队下达了该年度任务:

破坏至波美拉尼亚湾的敌人海上交通线,特别是与已被逼向海边的库尔兰集团相连的交通线;支援波罗的海沿岸各方面军部队的进攻,以及保卫自己的沿岸和交通线。

作为容克家族的发源地,德军对东普鲁士的防御还是相当的重视,在马祖尔湖区以及柯尼斯堡要塞等均构筑了大量防御工事并安排重兵40多个师守卫。此时,德军海上力量集中在波罗的海南部并向沿海方向调来飞机500多架。考虑到德军已在主要港口和基地都布设了大量水雷,同时英国空军也在格但斯科湾、博恩霍尔姆岛等布下了水雷,担心仅有的一点大型水面舰只会有损失,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禁止在最后的战役中使用大型水面舰只。

1945年1月13日,苏军白俄罗斯第2、3方面军开始发动东普鲁士战役,苏军开战不久即迅速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分割成三部分。德军将近20个师被包围在柯尼斯堡西南方向,8个师被压向泽姆兰半岛海岸,另有10余万人被封锁在柯尼斯堡要塞。波罗的海舰队于2月1日参战,主要在柯尼斯堡和泽姆兰半岛协同陆军作战。而德国海军的“欧根亲王”号巡洋舰则为在柯尼斯堡北部的守军提供了支援,1月29日-1月31日发射了871发203毫米炮弹。

在围攻柯尼斯堡的作战中(德军守军共有13万人,装备火炮40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08辆),海军近卫铁道炮兵第1旅发射炮弹1237发,有效压制了敌军火力,击毁了德军普列格尔河上的桥梁,袭击了要塞炮台与港内舰艇;而舰队航空兵也活动积极,炸沉炸伤德军大量舰船,其中炸伤巡洋舰“塞得利茨”号。同时,舰队兵力在柯尼斯堡水道布设水雷群,江河装甲艇大队也在柯尼斯堡和普列格尔河地区协同陆军作战。经过3天的激战,苏军在4月9日攻占该城,歼敌10余万人,缴获大量战列品,包括被炸伤的德军巡洋舰“塞得利茨”号。

几乎与此同时,肃清泽姆兰半岛德军的作战也在进行。3月9日-4月25日,苏军舰队航空兵与空军轰炸航空兵对半岛西南端的皮劳(今巴尔提斯克)要塞实施毁灭性打击(苏军认为德军在此地防空力量共有45个高炮连),出动2023架次,击沉运输船23艘、油船1艘、护卫舰13艘、扫雷舰4艘、驳船14艘。而德军的“欧根亲王”号巡洋舰也在3月10日-4月4日继续为但泽的德军提供火力支援,共发射4871发203毫米炮弹和2644发105毫米炮弹,在此期间遭到苏军空袭,舰员阵亡10人。

4月25日,苏军近卫第11集团军占领皮劳,并在深夜向敌纵深展开进攻。此时,防守弗里舍涅伦格沙咀的德军有5个步兵师,还有在格但斯克、柯尼斯堡等地被苏军击溃的一些残部,总计3.5万人,火炮250余门、迫击炮275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0辆。该沙咀长70公里,宽仅0.5~2公里,不利于大兵团活动;而且沙土松散,炮兵和坦克均运行困难。

考虑到敌军的防御特点和地形情况,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决心使用陆军、登陆兵、空军和舰队航空兵对敌实施联合突击。苏军计划登陆兵在沙咀东、西两岸同时登陆,主要参战兵力是海军步兵第260旅。

4月26日2时10分,西部登陆部队在烟幕的掩护下开始登陆。经过航空兵与炮兵的预先突击,敌军有生力量损失惨重;因而在装甲艇和鱼雷艇掩护下,西部登陆没有遭到敌军抵抗。东部登陆部队的行动也出乎敌军意料。登陆兵上岸后,在舰艇炮火支援下沿沙咀向南北两面进攻。随着向纵深推进,德军抵抗逐渐增强。拂晓前,德军在西部登陆作战区域调来大批兵力向登陆部队实施反击并将其分隔成几部分。与此同时,德军一些舰艇企图冲进登陆场,但被苏军装甲艇和鱼雷艇击退。西部登陆部队在德军的包围中激战,不久便突围与进攻部队会合了。经过一天激战,苏军解放该地,歼敌7300余人。

德军在战役过程中海军主要行动就是将大量人员撤往本国或相关港口,其记录如下:

1月7-31日期间,我军出动许多舰艇担负在利保(利耶帕亚)和文道(Windau,即文茨皮尔斯)之间的运送任务,1月9日扫雷艇M 3144和K 333触雷沉没;同时俄军出动大量潜艇进行活动,造成我军损失运输船2艘、鱼雷艇1艘等;1月12日,潜艇U-676触雷沉没。此外,俄军飞机在1月14~17日期间炸沉我军运输船4艘(6291吨)。1月29日,在船坞修理中的潜艇U-763被俄国飞机炸沉。

2月3-5日火炮驳船SAT-15与猎潜艇UJ-307遭空袭沉没。本月中,我军还出动巡洋舰2艘、驱逐舰2艘、鱼雷艇4艘支援了在皮劳和柯尼斯堡的陆军部队。

3月16日,潜艇U-367不幸触雷沉没。3月26日,俄军飞机攻击了一支小船队(油船1艘、扫雷艇4艘)获得了成功,只有1艘扫雷艇免遭沉没,随后我方飞机赶到,击落敌机11架。当我们的3艘鱼雷艇(R-64、69、81)出海救援落水人员返回利保(俄军称为利耶帕亚)的路上,遭遇俄军9艘鱼雷艇,经过2小时战斗,击沉鱼雷艇3艘(TKA-166、181、199),击伤4艘,俘虏15人,其中军官5人,最高的是俄军第2鱼雷艇大队指挥员;我军仅有1人受轻伤。

4月5-15日我军出动25艘KFK艇、27艘MFP艇、5艘S艇及运输船5艘在护航编队(巡洋舰1艘、驱逐舰2艘、鱼雷舰1艘等)的掩护下将守卫在奥克斯赫福特(Oxhöfter)的第7装甲军的8000名士兵以及30000名难民撤往海尔半岛。在该半岛被俄军攻克前,损伤了大小运输船7艘、猎潜艇3艘、鱼雷艇1艘、扫雷艇1艘;此外,由于遭到俄军鱼雷艇的攻击,损失商船与鱼雷艇各1艘。同时由于空袭和触雷,驱逐舰Z31、Z39、T33被重创。

当苏军陆续占领柯尼斯堡、皮劳,到达格但斯克湾沿岸后,德军残存的舰艇都集中在了黑尔港。于是苏军舰队航空兵在4月份持续对该地区进行空袭。苏军统计,4月份在此地区炸沉德军防空舰1艘、扫雷舰1艘、扫雷艇1艘、登陆炮船1艘、拖船1艘、运输船14艘(39785吨)、汽艇10艘,炸伤驱逐舰2艘、登陆炮船1艘。

当然,舰队的其他兵种也是各尽所能。4月11日-5月6日,鱼雷艇部队夜间出击10次,其中4月15日,苏军鱼雷艇部队主动出击,在但泽湾重创德军驱逐舰Z-34(该舰装备5门127毫米主炮,其余火炮有4门37毫米和16门20毫米)。4月17日与19日,潜艇Л-3号先后击沉运输船、轮船各一艘。战役期间,海军铁道炮兵第1旅作战活跃,参战火炮47门,击沉击伤敌军舰船多艘。德军潜艇U-78号也在4月16日被地面炮火击沉,不清楚这里面有没有海军铁道炮兵的功劳。

同时,4月底-5月初,舰队航空兵积极配合陆军进攻斯维纳明德基地(这是德军海军大型训练中心)。仅在5月4日这一天,舰队航空兵就出动102架飞机与空4集团军共同配合,炸沉德军教练战列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Schleswig-Holstein)号该舰由日耳曼尼亚造船厂建造,1905年8月开工,1906年12月下水,1908年7月完工。曾参加了日德兰海战。从一战后期担任炮舰任务,在1925年和1930年分别进行了现代化改装。1936年前一直担任德国舰队旗舰。1936年改为训练舰。1939年9月1日炮轰波兰的但泽港,这是二战爆发的标志。战后由苏联打捞,改名为“塔林”号,1956年作为靶舰于芬兰湾击毁,现残骸还在该处。西方认为该舰早在1944年便被英国飞机炸沉。、辅助巡洋舰1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1艘、扫雷舰2艘、运输船6艘、小艇5艘,炸伤巡洋舰1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1艘、扫雷舰1艘、运输船1艘。

舰队航空兵对付德军军舰和运输船的基本作战方法是,根据侦察情报,以4~16架飞机组成的机群实施突击,当对方防空火力较强时,飞机数量也会随之增多。

整个1945年,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炸沉敌舰艇30艘、商船40艘(西方资料),苏军认为是击沉战斗舰艇70艘(旧式战列舰2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6艘、潜艇1艘、扫雷舰16艘、登陆舰船9艘等)、运输船96艘(278026吨)、小船34艘,击伤舰船98艘。应该说,这可能是舰队航空兵感觉最好的时候。由于战绩突出,当年舰队航空兵下述部队获得嘉奖:

1.近卫歼击航空兵第3团——获红旗勋章

2.近卫菲奥多西亚强击航空兵第8团——获两次红旗勋章

3.近卫强击航空兵第4团——获二级乌沙科夫勋章

4.红旗歼击航空兵第9团——获二级乌沙科夫勋章,并获得命名“克莱彼达团”

5.红旗歼击航空兵第12团——获二级乌沙科夫勋章

6.近卫塔林俯冲轰炸航空兵第12团——获红旗勋章和二级乌沙科夫勋章

7.近卫歼击航空兵第14团——获两枚红旗勋章和二级乌沙科夫勋章,并被命名为“克莱彼达团”

8.独立红旗塔林侦察航空兵第15团——获二级乌沙科夫勋章

9.红旗歼击航空兵第21团——获三级苏沃洛夫勋章,并被命名为“柯尼斯堡团”

10.红旗塔林强击航空兵第35团——获二级乌沙科夫勋章

11.红旗菲奥多西亚强击航空兵第47团——获二级乌沙科夫勋章

12.塔林水鱼雷航空兵第51团——获红旗勋章、二级乌沙科夫勋章和二级纳希莫夫勋章

整个东普鲁士战役,波罗的海舰队损失2065人(纯减员410人)。

舰队航空兵的积极表现,也给其他部队树立了榜样,舰队的潜艇支队也不甘示弱,整个1945年,潜艇支队在1-3月份主要在波罗的海南部海域活动,5月份开始则在利耶帕亚到厄兰岛之间活动。潜艇所采用的战法是在交通线上机动和巡航,在对方护航运输队航线上以及在基地附近航线上布设水雷。

在潜艇作战中,苏军的潜艇C-13号创造了击沉单艘船只最高排水量的记录,于1月30日在但泽港西北击沉运输船“威廉·古斯特洛夫”(Wilhelm Gustloff)号(25484吨),船上载运的兵员(德军称是难民与伤员)6000人在船只沉没后大部分死亡。2月10日,该艇又击沉运输船“施托伊宾将军”(General Steuben)号(14660吨),船上所运3000人也大部死亡。该艇因而在4月20日获得红旗勋章。

苏军A-20轰炸机

雅克-9战斗机

根据德军统计,在1月25日-1月31日实施的“汉尼拔”(Hannibal)行动中[该行动的目的是将在格丹斯克、皮劳等港的大量人员(德称为“难民”)运往本土或安全地区],集中了5000吨以上运输船36艘(其中万吨轮13艘)以及大量艇船共1080艘,将总数达250万的人员运抵本土,其中有3万人由于船只沉没及海难死亡。

同时,其他各艇也是各显神通——K-52号击沉6艘运输船(最大吨位的1艘是7200吨),K-51号、K-53号、Щ -307号、Щ -309号、Щ-310号等都取得不同的战绩,而布雷潜艇们所布的水雷炸沉了德军2艘驱逐舰、1艘扫雷舰、1艘护卫舰、1艘猎潜艇等。

据统计,潜艇部队共出航27次,鱼雷攻击52次,发射鱼雷152条,击沉战斗舰艇7艘、运输船29艘(115393吨),损失1艘(C-4号)。参战的5艘潜艇获得红旗勋章,这5艘潜艇分别是C-13号、“列姆比特”号、K-52号、Щ-307号、Щ-310号。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是一艘纳粹德国邮轮,由布罗姆与沃斯船坞(Blohm + Voss)所建造,她的名字是来自纳粹党瑞士分部的领袖威廉·古斯特洛夫,于1937年5月5日下水。在二战末期,此船被用来载走被苏联红军围困在东普鲁士的德国人(包括平民及少数官兵),最后于1945年1月30日在波罗的海被苏军潜艇发射的三枚鱼雷击沉。遇难人数估计5300~9931名,成为历史上遇难人数最多的海难。凑巧的是,当天正是威廉·古斯特洛夫50岁冥寿,也是希特勒上台的第12周年。

该船排水量25484吨,舰长208.50米,舰宽23.59米,吃水船头6米/船尾7米,9500马力,航速15.5节,航程12000海里/15节,设计载客1465人。

这艘船原是作为纳粹德国KdF局(Kraft durch Freude,意指“自欢喜中获得力量”,是一个专责为工人提供文娱康乐活动的工会组职)的邮轮,价值约为二千五百万帝国马克(RM)。直至1939年为止,“威廉·古斯特洛夫”号是KdF的邮船队的旗舰。

1939年9月,纳粹德国开始对欧洲各国发动侵略,“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被军队征用作医院船,直到1940年11月。之后这艘船被用作运兵船,负责运载U型潜艇的见习乘员到东普鲁士但泽湾[Bay of Danzig,现波兰格但斯克湾(Bay of Gdańsk)]畔的哥德哈芬港[Gotenhafen,现波兰格丁尼亚(Gdynia)]接受训练。威廉·古斯特洛夫号最后的任务是由格丁尼亚撤离德国平民、伤兵及海员经波罗的海返回德国基尔(Kiel)港,船上已登记的海员及乘客总数是6,050人,但这数字并未计算没有记录的数千名难民。

在二战中,同盟国和轴心国都有不少搭载平民的船只被击沉,当中以“威廉·古斯特洛夫”号最为惨烈,成为历史上死难者最多的海难。尽管这是一场造成了大量平民伤亡的海难,但是直到今天,各方对这次事件的定义还是没有结果——C-13号攻击既不是一艘无武装的船只,因为该船上承载着大量武器和一些舰载防空炮,同时还运载着纳粹官员与武装部队;C-13所攻击的也不是一艘纳粹海军的舰艇,因为该船上还有近万名的普通民众,此次攻击是不甚人道的。事实上,到底是称为“海难”还是用其他称呼,一直在被人们所争论着。正如一战期间,德国潜艇攻击同样是作为普通船只的“大西洋王后”号,那时该船上也运载了一些弹药武器。无论如何,这次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是普通民众,而对这类事件的定义如何,已经显得不重要了。最关键的是,人类应当以史为鉴,尽量避免这种近似于屠杀平民的惨剧再次发生。

而作为水面参战舰艇主力的鱼雷艇部队也有不俗表现。起初,鱼雷艇支队活动于利耶帕亚航线上,主要破坏德军库尔兰集团补给船队。之后,又在格但斯克与什切青展开活动。1-3月,击沉炮舰2艘、运输船7艘(8800吨)、拖船6艘,击伤驱逐舰1艘;2月下半月至5月,出海268艇次,进行攻击116次,发射鱼雷55条,击沉驱逐舰1艘、护卫舰1艘、扫雷舰1艘、运输船3艘(8000吨),损失6艘,其中4艘被护航舰艇击沉。德军认为苏军鱼雷艇部队除了击沉Z-34外,仅击沉轮船1艘(2500吨)。

此外,猎潜艇MO-124在1945年1月9日击沉德军潜艇U-679(VIIC型,1943年11月29日交付)。

而最后一役——柏林战役中,第聂伯河区舰队在作战上隶属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主要任务是配合地面部队突破防御,并保障各渡口的安全和组织奥得河上的对水雷防御。区舰队参战分为3个支队,分别对应突击第5集团军、近卫第8集团军和第33集团军,共装备8艘炮舰、34艘装甲艇、20艘扫雷艇和32艘半滑艇。3月末,区舰队舰艇从普里皮亚季河开始向奥得河集中,到4月10日已经到达屈斯特林地域。

潜艇C-13

攻击“施托伊宾将军”号

攻击“威廉·古斯特洛夫”号

战役中,区舰队舰艇协助陆军部队渡过奥得河,并有效实施了火力掩护和警戒等任务,仅在4月16日,第聂伯河区舰队舰艇就消灭德军17个炮兵连、火力点与机枪点27个。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

“施托伊宾将军”号

4月21日,区舰队江河舰艇第1支队抽调部分舰艇到施雷特河支援步兵第9军在第5集团军左翼进攻,22日凌晨已经将部队主力送到已占领登陆场上。4月16日-4月24日,江河舰艇第3支队协同第33集团军在菲尔斯滕贝格地区作战,并从支队中派出了2个海军步兵连与陆军一起攻占了这个居民点。之后,装甲艇沿奥德河与施普雷河之间的运河向柏林前进。4月22日,江河舰艇第1和第2支队舰艇接近到老奥德运河入口。第2支队的装甲艇在支援第61集团军部队的同时还在4月27日突向施韦特,并运送步兵第234师部队过河。同一天里,第1支队的舰艇遣送了300名登陆兵在霍亨索伦地区登陆。到了4月27日,施韦特到霍亨索伦一段运河境内的德军已被肃清。第61集团军部队迅速追击向西撤退的德军,而2个支队舰艇则沿运河挺进柏林。

鉴于在战役中功勋卓著,区舰队被授予一级乌沙科夫勋章。当柏林国会大厦墙上留下胜利者的签名时,你会发现这样的词句:“我们来自喀琅施塔得!”整个战役,第聂伯河区舰队出动5200人,损失27人,纯减员16人。而波罗的海舰队则于4月20日参战,损失23人,纯减员15人。

5月7日,在最后围歼库尔兰半岛的德军时,舰队出动了航空兵以及12个130毫米炮营和4个152毫米炮营。而舰队在大战中最后的作战行动就是5月9-10日在丹麦的博恩霍尔姆岛登陆,逼迫3万德国守军投降。

在最后5个月的作战中,苏军内部数据记载敌军损伤舰船175艘(525456吨),含其他原因沉没20艘(73624吨),受伤7艘(5330吨)。其中航空兵击沉96艘(278026吨),击伤12艘(24410吨);潜艇击沉13艘(73428吨);水面舰艇击沉7艘(8800);水雷击沉12艘(43688吨),击伤1艘(2600吨);岸炮击沉3艘(2250吨),击伤4艘(13300吨)。当胜利的这一天到来时,波罗的海舰队还有如下实力:

旧式战列舰2艘:

“十月革命”(ОктябрьскаяPеволюция)号;“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号[原“马拉特”(Mapaт)号]。

巡洋舰2艘:

“基洛夫”(Киpoв)号;“马克西姆·高尔基”(МaкcимГopький)号。

驱逐领舰2艘:

“列宁格勒”(Лeнингapд)号;“明斯克”(Mинcк)号。

驱逐舰11艘:

8 艘7У 型,1 艘45 型,2艘7型。

护卫舰5艘(1艘来自爱沙尼亚)扫雷舰6艘:

T -250,254,205,211,215,219。

扫雷舰49艘:

T-222~225,351~352,354~376,378,380~386,388~391,440~441,459~464。扫雷艇6艘(YMS型,盟军租借):T-181~186。

大型潜艇8艘:

Д-2,Л-3,Л-21,K-51~53,K-55~56。

中型潜艇10艘:

Щ-303,307,309~310,318,407;C-13,18,20;“列姆比特”(Лембит)号(原爱沙尼亚)。

小型潜艇7艘:

M -77,79,90,102,171,200,201。

整个战争中,波罗的海舰队作战1418天,损失91592人,纯减员55890人,损失作战舰艇307艘、辅助舰船374艘,合计681艘(1941-1945年历年依次为425艘、84艘、44艘、115艘和13艘)与飞机2309架;使敌军损失作战舰艇223艘、辅助舰船378艘、运输船624艘(1598411吨)、飞机2418架。波罗的海舰队潜艇共出航180次,在敌交通线活动169次。航空兵出动158050架次,破袭敌海上交通线1.3万架次,支援陆军作战4.6万多架次;共布设水雷16327枚。

苏军内部数据显示,整个战争期间波罗的海舰队共击沉战斗舰艇与辅助船280艘(旧式战列舰2艘、岸防装甲舰1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16艘、护卫舰18艘、潜艇16艘、扫雷舰59艘、登陆炮船41艘),运输船320艘(819511吨),击伤战斗舰艇与辅助船272艘,运输船106艘(308110吨)。内部数据敌军损伤舰船525艘(1376546吨)——击沉320艘(819511吨),击伤106艘(308110吨),其他原因沉没62艘(170617吨),受伤37艘(78308吨)——其中航空兵击沉184艘(484154吨),击伤80艘(228769吨),另击沉击伤百吨以下艇船56艘;潜艇击沉58艘(186608吨),击伤3艘(7800吨);水面舰艇击沉8艘(11400吨),击伤5艘(13000吨),另击沉击伤百吨以下艇船4艘;水雷击沉66艘(132499吨),击伤8艘(29641吨),另击沉击伤百吨以下艇船3艘;岸炮击沉4艘(4850吨),击伤10艘(28900吨),另击沉击伤百吨以下艇船12艘。此外,未经证实,还击沉运输船只304艘。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舰队的作战功绩,战争中,舰队有10万余人获得各种勋章与奖章,150人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其中4人两次获得。正因为舰队光荣履行了所承担的义务且在战争中功绩卓著,1965年7月,当时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授予舰队第二枚红旗勋章。

问候

1939年新上任的海军司令库兹涅佐夫

舰艇上早餐

附:战争中波罗的海舰队的损失

胜利也伴随着巨大的损失,舰队主要舰艇损失具体如下:

战列舰损失1艘:

“马拉特”(Maлaт)号:1941年9月23日在喀朗施塔得被德国Ju-87轰炸机炸沉,后改名“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号作为浮动炮台。

巡洋舰损失1艘: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号:即原德国“吕佐夫”(Lutzow)号,1941年9月18日在列宁格勒被德国陆军炮火击沉,当時该舰尚未完工,后修复作为浮动炮台,参加了1944年1月的列宁格勒反攻,1944年9月1日改名“塔林(”Taлин)号。

驱逐领舰损失1艘:

“明斯克”(Mинcк0)号:1941年9月23日在喀朗施塔得被德国飞机炸沉,1942年11月修复重新服役。

驱逐舰损失16艘:

“愤怒”(Гнeвный)号:1941年6月23日在芬兰湾塔克洪灯塔(东经22°20’北纬59°26’)触雷沉没;

“列宁”(Лeнин)号:1941年6月23日在利耶帕亚被德国俘获;

“暴躁”(Cepдитый)号:1941年7月19日在蒙海峡群岛(东经23°13’北纬58°50’)被德国飞机炸沉;

“大胆”(Cмeлый)号:1941年7月27日在里加湾被德国MTB S54鱼雷艇击沉;

“卡尔·马克思”(Kapл Mapкc)号:1941年8月8日在洛克萨海湾(爱沙尼亚境内)被德国Ju-88飞机炸沉;

“端庄”(Cтaтный)号:1941年8月18日在蒙海峡群岛(东经23°11’北纬58°53’)触雷沉没;

“恩格斯”(Энгeльc)号:1941年8月24日离开尤明达尼纳角(爱沙尼亚境内,东经25°30’北纬59°39’)后在东经25°31’北纬59°48’触雷沉没;

“雅克夫·斯维尔德洛夫”(Якoв Cвepдoв)号:1941年8月28日离开莫赫尼岛(爱沙尼亚境内,东经25°48’北纬59°41’)在尤明达尼纳角(爱沙尼亚境内,东经25°30’北纬59°39’)触雷沉没;

“快速”(Cкopый)号:1941年8月28日离开尤明达尼纳角(爱沙尼亚境内,东经25°30’北纬59°39’)时触雷沉没;

“加里宁”(Kaлинин)号:1941年8月28日离开尤明达尼纳角(爱沙尼亚境内,东经25°30’北纬59°39’)时触雷沉没;

“沃罗达尔斯基”(Boлoдapcкий)号:1941年8月28日离开尤明达尼纳角(爱沙尼亚境内,东经25°30’北纬59°39’)时触雷沉没;

“阿尔乔姆”(Apтeм)号:1941年8月28日离开尤明达尼纳角(爱沙尼亚境内,东经25°30’北纬59°39’)时触雷沉没,原名“阿扎尔德”(Аэaрд)号,1916年交付;

“守护”(Cтepeгyщий)号:1941年9月21日在喀朗施塔得被德国Ju-87轰炸机炸沉,1944年修复重新服役;

“敏捷”(Cмeтливый)号:1941年11月5日离开奈萨尔岛在东经24°10’北纬59°41’触雷沉没;

“严酷”(Cypoвый)号:1941年11月14日离开凯里岛(爱沙尼亚境内,东经25°01’北纬59°42’)时触雷沉没;

“自豪”(Гopдый)号:1941年11月14日离开奈萨尔岛(东经25°09’北纬59°47’)时触雷沉没。

潜艇损失47艘

M-78:1941年6月23日在温达瓦(今温次匹尔斯)被德国潜艇U144击沉;

C-1、“罗尼斯”(Ronis)号、“斯皮德拉”(Spidola)号、M-71、M-80:1941年6月23日在利耶帕亚被德国俘获;

C-3:1941年6月24日靠近乌扎瓦灯塔时被德国MTB艇S-35击沉;

M-83:1941年6月26日在利耶帕亚被德国俘获;

C-10:1941年6月28日在但泽海湾沉没,原因不明;

M-99:1941年6月28日离开达戈岛(今希乌马岛,东经21°12’北纬59°20’)时被德国潜艇U149击沉;

M-81:1941年7月1日离开沃尔姆西岛(东经22°58’北纬59°08’)时触雷沉没;

M-94:1941年7月21日在达戈岛(今希乌马岛)附近东经22°02’北纬58°51’被德国潜艇U140击沉;

C-11:1941年8月2日在东经22°25’北纬58°41’触雷沉没;

C-6:1941年8月3日在卡尔斯克鲁纳(瑞典南部)沉没;

M-103:1941年8月25日在芬兰湾(东经23°09’北纬59°13’)被芬兰炮火击沉;

C-5:1941年8月28日在芬兰湾(东经25°32’北纬59°49’)触雷沉没;

Щ-301:1941年8月28日离开尤明达尼纳角(爱沙尼亚境内,东经25°30’北纬59°39’)时触雷沉没;

П-1:1941年9月9日在芬兰湾触雷沉没;

Щ-319:1941年9月21日在芬兰湾触雷沉没;

M-74:1941年9月23日在喀琅施塔得被德国飞机炸沉;

C-8,Щ-322:1941年10月12日在芬兰湾触雷沉没;

“卡列夫”(Калев)号:1941年10月30日离开奈萨尔岛时触雷沉没;

Л-1:1941年11月8日在列宁格勒被德国炮火击沉;

Щ-324:1941年11月5日在芬兰湾触雷沉没;

Л-2:1941年11月14日离开凯里岛(爱沙尼亚境内,东经25°01’北纬59°42’)触雷沉没;

M-98:1941年11月14日离开奈萨尔岛触雷沉没;

Щ-405:1942年6月13日离开谢斯卡尔岛(列宁格勒州,东经28°23’北纬60°02’)因事故或触雷沉没;

M-95:1942年6月15日离开戈格兰岛(东经27°02’北纬60°05’)时触雷沉没;

Щ-317:1942年7月15日在芬兰湾西部(东经16°55’北纬57°52’)触雷沉没;

M-97:1942年9月2日离开戈格兰岛在苏尔萨里岛(东经24°30’北纬59°50’)触雷沉没;

Щ-320:1942年10月3日在芬兰湾苏尔萨里岛附近触雷沉没;

Щ-302:1942年10月14日在芬兰湾触雷沉没;

Щ-311:1942年10月15日在芬兰湾被芬兰VMF15艇击沉;

Щ-308:1942年10月21日在芬兰湾被芬兰潜艇“伊库·特索”(Iku Turso)号击沉;

C-7:1942年10月21日在波的尼亚湾(东经19°32’北纬59°50’)被芬兰潜艇“维西赫西”(Vesihisi)号击沉;

Щ-304:1942年10月29日在芬兰湾触雷沉没;

Щ-305:1942年11月5日在波的尼亚湾(东经19°11’北纬60°09’)被反潜艇“沃特曼”(Vetehinen)击沉;

Щ-306:1942年11月12日在芬兰湾触雷沉没;

M-72:1942年12月在列宁格勒被德国炮火击沉;

Щ-323:1943年5月1日在喀琅施塔得被德国炮火击沉;

Щ-408:1943年5月24日离开瓦因德洛岛(爱沙尼亚境内,东经26°22’北纬59°49’)时触雷沉没;

Щ-406:1943年6月1日在芬兰湾触雷沉没;

C-12:1943年8月15日在芬兰湾触雷沉没;

C-9:1943年8月13日离开大丘捷尔斯岛触雷沉没;

M-96:1944年9月7日在纳尔瓦湾触雷沉没;

C-4:1945年1月6日在但泽湾(东经19°39’北纬54°55’)被德国T3驱逐舰击沉。

巡逻舰艇/护卫舰损失7艘:

“雪”(Cнeг)号和“飓风”(Tcиклoн)号:1941年8月28日离开尤明达尼纳角(爱沙尼亚境内,东经25°30’北纬59°39’)时触雷沉没;

“旋风”(Bиxpь)号:1941年9月22日在喀琅施塔得被德国飞机炸沉,后修复改名“拨格风”(Пypгa)号归属拉多加湖区舰队,1942年9月1日沉没;

“舍普斯”(Shchors/Шopc)号:1941年9月26日离开拉万萨阿里岛沉没;

“维尔萨提斯”(Virsaitis/Bиpcaитиc)号:1941年12月3日在芬兰湾触雷沉没;

LK-2:1942年7月15日在芬兰湾触雷沉没;

“风暴”(Бypя)号:1942年8月24日在芬兰湾(东经27°30’北纬59°49’)触雷沉没。

扫雷舰艇损失51艘:

T-208/“滑轮”(Шкив)号:1941年6月24日在东经23°01’北纬59°06’ 被德国MTB艇击沉;

T-298/“伊曼塔”(Имaнтa)号:1941年7月1日离开厄塞尔岛(今萨烈马岛)时触雷沉没;

T-216:1941年7月6日在东经22°37’北纬59°09’触雷沉没;

ТЩ No.39/“彼得罗扎沃茨克”(Петрозaвoдcк)号:1941年7月7日在喀琅施塔得被炸沉,后修复;

ТЩ No.51/“蛇”(Змей)号:1941年7月29日在苏拉海峡(东经22°27’北纬58°41’)沉没;

T-201/“支付”(Зapяд)号:1941年7月30日在东经22°00’北纬59°06’触雷沉没;

T-212/“什塔格”(Штaг)号:1941年8月3日在苏尔海峡(东经22°23’北纬58°39’)触雷沉没;

T-213/“迎风”(Kpaмбoл)号:1941年8月11日离开尤明达尼纳角(爱沙尼亚境内,东经25°36’北纬59°49’)时触雷沉没;

ТЩ No.41,原拖轮12号:1941年8月13日在尤明达尼纳角(爱沙尼亚境内,东经25°30’北纬59°39’)触雷沉没;

T-202/“浮标”(Бyй)号:1941年8月14日离开尤明达尼纳角(爱沙尼亚境内,东经25°30’北纬59°39’)触雷沉没;

ТЩ No.80,原拖轮21号:1941年8月18日在蒙海峡群岛被德军鱼雷艇S58击沉;

T-51/“皮尔姆纳斯”(Пиpмyнac)号:1941年8月18日被德国MTB艇击沉;

T-209/“科涅哈特”(Kнexт)号,T-214/“支架”(Бyгeль)号:1941年8月24日离开凯里岛(爱沙尼亚境内,分别在东经25°16’北纬59°47’和东经25°17’北纬59°46’)触雷沉没;

No.77/“螃蟹”(Цpaб)号:1941年8月28日离开尤明达尼纳角(爱沙尼亚境内,东经25°30’北纬59°39’)后沉没;

ТЩ No.42,原拖轮13号:1941年8月28日离开尤明达尼纳角(爱沙尼亚境内,东经25°30’北纬59°39’)后沉没;

ТЩ No.81,原拖轮22号:1941年9月16日在波罗的海中部被炸沉

ТЩ No.53,原拖轮38号:1941年9月19日在列宁格勒沉没,后打捞,于1942年11月28日重新服役,1944年6月21日触雷沉没;

ТЩ No.33/“莫洛托夫”(Moлoтoв)号:1941年9月20日在列宁格勒沉没;

ТЩ No.41/“基洛夫”(Kиpoв)号:1941年9月22日在芬兰湾沉没;

ТЩ No.31/“欧埃尔恩”(Oэepный):1941年9月23日在喀琅施塔得沉没;

ТЩ No.64,原拖轮71号:1941年9月30日在芬兰湾沉没;

ТЩ No.82、87、89,原拖轮23、34、83号 :1941年9月在瑞典被扣留,1945年归还;

ТЩ No.85,原拖轮29号:1941年9月在波罗的海中部沉没;

T-203/“赞助人”(Пaтpoн)号:1941年10月25日离开凯里岛(爱沙尼亚境内,东经25°01’北纬59°42’)时触雷沉没;

ТЩ No.36/“莫斯科”(Mocквa)号:1941年10月29日离开拉万萨阿里岛时沉没;

ТЩ No.43,原拖轮65号:1941年11月1日离开拉万萨阿里岛沉没;

ТЩ No.177/“白鲸”(Бeлугa)号:1941年11月3日在列宁格勒被毁;

ТЩ No.178/“乌里扬诺夫”(Улянoв)号:1941年11月7日在涅瓦河进口处被毁;

T-206/“维尔普”(Bepп)号:1941年11月14日离开凯里岛(爱沙尼亚境内,东经25°01’北纬59°42’)后触雷沉没;

ТЩ No.35/“梅恩热涅斯基”(Менжинский)号:1941年11月22日在芬兰湾沉没;

ТЩ No.56/“科留兹”(Kлюз)号:1941年11月25日在汉科东部触雷沉没;

ТЩ No.67,原拖轮53号:1941年11月30日在芬兰湾被毁;

T-297:1941年12月3日在汉科东部触雷沉没;

ТЩ No.39/“彼得罗扎沃茨克”(Петрозaвoдcк)号:1942年8月3日在沉没;

T-204/“爆破”(Фyгac)号:1942年8月24日在东经27°28’北纬59°47’触雷沉没;

ТЩ No.57/“乌德尔涅克”(Удapник)号 :1942年10月2日离开谢斯卡尔岛(列宁格勒州,东经28°23’北纬60°02’)时触雷沉没;

ТЩ No.48,原拖轮33号:1942年11月20日在喀琅施塔得被毁;

“拉杜加”(Paдyгa)号:1943年12月23日离开谢斯卡尔岛(列宁格勒州,东经28°23’北纬60°02’)时 沉没;

ТЩ No.47,原拖轮26号:1944年6月21日在比约尔克沉没;

ТЩ No.53,原拖轮39号:1944年6月21日在比约尔克沉没;

T-210/“加克”(Гaк)号:1944年7月2日在维堡湾沉没;

T-37/“密封”(Тюлень)号:1944年8月2日在纳尔瓦湾沉没;

T-45,原拖轮“安提卡伊涅恩”(Антикайнен)号:1944年8月26日在纳尔瓦被德军潜艇U-745击沉;T-353:1944年9月8日在纳尔瓦湾沉没;

ТЩ No.49,原拖轮31号:1944年9月19日在维格伦德岛(列宁格勒州,东经27°44’北纬59°47’)沉没;

T-379:1944年10月23日在塔林地区沉没;

T-387:1944年11月28日在塔林地区沉没;

T-82,原拖轮82号:1944年12月5日在乌斯季德文斯克沉没;

T-377:1944年12月5日在里加湾沉没;

T-33/“珊瑚”(Коралл)号:1945年1月11日离开阿埃格纳岛(爱沙尼亚境内,东经24°45’北纬59°35’)时被德国潜艇U745击沉;

炮舰/艇损失5艘:

И-8/“喀琅施塔得”(Кронштадт)号:1941年8月28日离开尤明达尼纳角(爱沙尼亚境内,东经25°30’北纬59°39’)后沉没;

“少先队员”(Пионеp)号:1941年9月27日在喀朗施塔得被炸沉,1943年10月29日打捞修复后在1945年11月30日重新服役;

“红旗”(Красное Знамя)号:1942年9月17日离开拉万萨阿里岛时被芬兰MTB艇击沉,1943年11月15日打捞修复后在1944年9月17日服役;

“卡马河”(Kama)号:1943年6月22日离开拉万萨阿里岛时沉没,9月20日打捞修复,11月16日重新服役;

“阿姆古恩”(Амгунь)号:1944年11月10日离开阿埃格纳岛(爱沙尼亚境内,东经24°45’北纬59°35’)时沉没。

布雷舰损失1艘:

“苏罗普”(Cypoп)号:1941年8月11日在库伊瓦斯图(爱沙尼亚境内,东经23°22’北纬58°35’)沉没。

另损失猎潜艇66艘、鱼雷艇67艘等。舰队的主要损失都是发生在列宁格勒会战期间。

同时,做为舰队所属的拉多加湖区舰队和配属的奥涅加湖区舰队与楚德湖区舰队也为赢得胜利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具体情况如下:

拉多加湖区舰队

护卫舰损失2艘:

“设计师”(Конструктор)号:1941年11月4日被炸沉,1943年4月13日打捞后重新服役,1957年6月解体;

“拨格风”(Пypгa)号:1942年9月1日被炸沉。

损失炮舰/艇1艘:

“奥列克马”(Oлeкмa)号:1941年10月6日在拉多加湖沉没,1943年打捞。

损失扫雷舰艇5艘:

No.126,原拖轮66号 :1941年9月21日被敌炮火击沉,之后打捞重新服役;1943年4月10日在沃尔霍夫河入口处触雷沉没,之后5月15日重新服役;

No.122,原拖船“鲶鱼”(Coм)号:1941年9月17日被炸沉;

No.171,原拖轮“诺列克”(Нopeк)号:1941年11月30日沉没;

No.175,原拖轮27号:1942年7月31日因风暴沉没;

No.127,原拖轮32号:1944年8月3日在拉多加湖沉没。

装甲艇损失2艘:

97号装甲艇:1941年8月30日在涅瓦河被敌炮火击沉;

98号装甲艇:1941年7月25日被敌炮火击沉。

另损失猎潜艇6艘,巡逻艇与武装快艇9艘,其他艇船12艘。

楚得湖区舰队

炮舰/艇损失3艘:

“纳尔瓦”(Нapoва)号:1941年7月23日在楚得湖沉没;

“伊萨”(Иcca)号和“伊姆巴哈”(Ембаx)号:1941年7月24日在楚得湖沉没。

另损失其他艇船9艘。

奥涅加湖区舰队

损失炮舰/艇2艘

炮艇13号,原拖轮18号:1942年7月31日在奥涅加湖沉没;

炮艇12号,原拖轮“卡尔耶夫”(Kaляeв)号:1943年6月1日在奥涅加湖沉没;

КТЩ № 112:1943年5月21日因风暴沉没。

第聂伯河区舰队

装甲艇损失3艘:

БК-2、92和303号:1944年7月12日被敌炮火击沉。

另损失扫雷艇6艘,其他艇船4艘。

1941年9月21日被炸伤的“十月革命”号

“熟练”号驱逐舰开火

战后停泊的潜艇,从左到右为列姆比特,M-90和M-102

遭空袭后德军旧战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