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事典特辑004:日本武士战争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前言(2)

在当时的日本,双方互射弓箭象征着一场战斗的开始。战斗双方在开战伊始会各自派出一名射术精湛的武士高高地射出一支镝箭越过对方队列,其中央穿孔的木制箭头在飞行过程中会发出鸣叫声,宣布战斗开始。在射出信号箭之后,双方将领、武士头领便会互相大喝对方的姓名,寻找捉对射杀的机会。如《平家物语》等很多日本史诗故事中都对著名武士间的决斗有所记载,虽然其中很大部分内容都存在着极大的夸张成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早期武士战斗中,个人性的决斗本身也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日本长弓(即和弓)与现今弓道运动中所使用的长弓结构基本相同。为减轻弓背所受的压力,利于马上使用,武士在射箭时并不会将弓弦拉满,而是拉到三分之一左右的位置便射出弓箭。和弓的弓背以硬木作为主要材料,其外侧覆有竹片,再由藤条加以捆扎,从而获得不错的弹性和刚性,进行曲射时其射程最远也可以达到350米左右,不过由于早期武士多采取直射,因此有效射程只有80米左右。为使长弓不至于在潮湿的天气中腐烂损坏,弓背通常都会涂上油漆。箭矢由竹竿制成,为确保箭杆强度还会保留一个竹节,同时箭杆尾部也会安装三片羽毛,以稳定弓箭的飞行轨迹。根据不同用途,箭头也拥有很多不同的形状。日本弓术本身基于骑射的特点发展而来,在张弓放箭前射手首先要将长弓举过头顶,避开马头,然后再缓慢地一边拉弓一边降下双手,左臂伸直指向目标,右手则将弓弦拉至右耳处,随后便可放箭。

所有日本武士都会在腰间佩戴武士刀,由著名铸剑师打造的名刀在上千年时间里都被武家视为最珍贵的礼物。但在当时,即使日本刀的铸造工艺已经趋近顶峰,在战场上的价值却并不太高,其价值更多在于装饰和自卫。武士即使在进行白刃战时也不会使用武士刀,而通常会使用长枪或一种名为薙刀的长柄大刀。

与手中的长弓相对,早期武士所穿着的大铠也同样是为应付弓箭战斗而设计的。大铠由皮革制或铁制的“小札”使用丝绸或皮制织带编制而成,每块小札都会染上鲜明的颜色,使甲胄显得威武华丽。按照这种方式制造出来的大铠在抵抗对方羽箭时有着优良的韧性和弹性,小札之间的织带也能够有效吸收对方打击的力道,防止自身被对方羽箭射穿。不过大铠的箱式结构也使其重量过大,如果一副大铠完全采用铁制小札,就会重得无法穿戴,因此只有保护要害的部位才会采用铁制小札编成,其余部位则一律采用革制小札。即使如此,一副大铠重量却也会达到30公斤左右。但与较大的重量相比,其刚性过大的箱型结构和穿戴上的不方便才是其最大缺点。由于其重量几乎完全依靠双肩来承担,武士使用薙刀等白刃战武器作战时,身体躯干的动作就会变得非常不便,而且手臂也会暴露在铠甲保护之外。

大铠的躯干部分被称为“胴”或者“铠”,由前、后、左、右四个部分组成。保护上臂的部分被称为“大袖”,由上端的“绪”结成“总角”与胴的肩部相连,总角本身能够确保胴在运动中仍能覆盖在武士的躯干上。此外,在胸口左右还分别悬挂有两块甲片,左侧被称为“鸠尾板”,右侧被称为“栴檀板”,其中鸠尾板在武士伸长左臂拉弓放箭时正好会移动到左侧腋下至心脏部位,栴檀板则可以在用右手挥舞近战武器时覆盖右侧腋下。被称为“兜”的头盔则通常由钢或铁制的小片金属组成,互相以铆钉固定在一起。头盔前部通常会设置有装饰性的“前立”,其形式由甲胄制作者或武士本人决定。同时头盔侧后方向还装有水平面积很大的护颈,防御自远方飞来的箭矢。

940年,由于过高的赋税和贵族圈占土地,关东和四国同时爆发了大规模武士暴乱。因为军团早已不复存在,为了镇压暴乱,朝廷又只能依靠其他家族的武士。借此为契机,以源经基的清和源氏(源经基原为皇室成员,9世纪受清和天皇赐源姓,降为臣子,其一族也因此被称为清和源氏)以及平氏的平贞盛家族逐渐兴起,成为了武家大氏族。与此同时,中央权力落入了以世袭“摄政关白”头衔掌权的一支藤原氏文官贵族手中,全国大部分庄园也为藤原氏掌控。为了保护自己在近畿的庄园,藤原摄关家也逐渐拉拢了负责京都地区治安的源氏,使后者在近畿地区声望愈发提高。

1028年,源赖信又镇压了另一次关东的叛乱。在那之后,源赖信让儿子源赖义与镰仓地区的平直方女儿结亲,并在直方死后继承了镰仓地区的土地。利用这一手段,源氏得以获得一个远离京都的根据地,使源氏在之后的几十年中,无论在京都如何遭遇失败,始终能够恢复元气。大约从此时开始,很多势力较小的武士家族不再将土地进献给贵族或者寺院,转而将土地献给同为武家的源氏或者平氏,由二者为小武士家族提供保护。

关东有着大片土地,这促使当地庄园主十分乐于大规模开垦耕地,而源氏作为这些庄园主的保护人,在关东的地位远远高于普通武士。由于土地被掌握在少数大庄园主手中,源氏只需由栋梁(即家督)控制这些大庄园主即可维持自己的地位,其余同族甚至兄弟都很难得到太多利益,而栋梁也将手中大片土地进献朝廷获得后者支持,借以打压同族。

朝廷在1051年和1083年与陆奥叛军爆发的两场战争又使源氏进一步加强了对关东的掌控力,但这也引起了朝廷方面对于源氏崛起的担忧。不过到了1098年,朝廷与寺院的冲突又使得白河法皇(法皇即前任天皇出家后的尊号,未出家之前则被称为上皇。自白河上皇时期开始,朝廷政务不再由摄关家主持,而改由上皇或者法皇设立的院厅主持)重新授予源义家官位,甚至使其拥有了武士阶级从未获得过的升殿资格,允许他进入宫廷拜见天皇。1106年7月15日,源义家去世,这位因作战勇武被奉为“八幡太郎”的源氏栋梁去世,也使清和源氏二百年来的膨胀开始走向了下坡,随之兴起的则是伊势平氏。

940年的叛乱结束后,平维衡带领族人来到伊势国,创立了伊势平氏。与源义家相同,伊势平氏也借维护白河法皇之际进入近畿政治,并成为了白河上皇亲自创立的近卫军——北面武士之一。与此同时,平正盛的嫡子平忠盛在西国,特别是濑户内海沿岸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忠盛还被允许进入天皇起居的清凉殿,与源义家一样成为了殿上人。

与关东不同,西国地区山地多,可耕地面积少,因此只得采取梯田耕种的办法开垦土地,而狭窄的耕地面积又使当地产生了许多小庄园主,其互相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为统治这些庄园主,平氏一族分散到了西国各地,家督不过是其中最为强大的一支,其地位仅相当于盟主,而非统治者。在日本的东西两面,终于形成了两个截然相反的武士家族。

由于朝廷对海外贸易的规定十分严格,致使日本与亚洲大陆间的走私贸易愈演愈烈。为扩大自己在朝廷内的势力,平忠盛自担任备前守和濑户内海的海盗追讨使之后,便开始插手太宰府与京都之间的货物往来。忠盛甚至伪造了院厅文书,使平氏的海外贸易脱离了太宰府管辖。1153年平忠盛去世后,长子平清盛继承了伊势平氏家业,而清盛甚至要比其父更加能干。他认清了自己权力的基础既不是武士,也不是耕地,而是贸易带来的现金。金钱即意味着贿赂,贿赂则带来权势,武士则仅是保卫权势和贸易的手段。

早在白河天皇退位成为上皇之后,他便创建了一套以上皇或法皇为核心的院厅政治,摄政关白则被逐出了政治中心。不过与摄关家的对立相比,皇室本身的矛盾还要更为可怕。白河曾经迫使鸟羽天皇让位于长子崇德天皇。直到白河法皇死后,鸟羽才以上皇身份执掌院厅。在他出家成为法皇后又效法白河,先后使近卫和后白河两位天皇登基,架空了崇德的所有权力。

不过鸟羽并没有满足于在政治上将对手排挤出去。为了彻底铲除崇德上皇和主张恢复摄关政治的左大臣藤原赖长,鸟羽决心迫使对方向自己挑战。但在1156年7月2日,鸟羽法皇也去世了,后白河天皇的命运遂完全依赖于平清盛以及源义朝的武士。崇德上皇和藤原赖长也决心利用法皇去世的机会向天皇挑战,这又需要自己的武士支持,其中便包括源义朝的父亲源为义,以及因勇武过人而号称“镇西八郎”的源为义第八子源为朝。

7月10日至11日夜间,后白河的军队在京都击败了崇德上皇。藤原赖长在逃亡中遭到斩杀,上皇被流放到了四国岛的赞岐国。源为义被处以极刑,源为朝被流放到了伊豆大岛,清和源氏一族除源义朝以外几乎被完全消灭,平氏则成为了在朝廷中唯一举足轻重的武家力量。更重要的是,这场保元之乱证明若无武士的支持,就连皇室本身也难以维持了。决定日本政权的已不再是贵族们的宫廷权争,而是武士的武力。诚如僧侣慈园在《愚管抄》中所写道的:“在发生动乱之后,日本已经成为了武士的天下。”

即使地位已经如此衰落,皇室也还是要继续在内斗中消耗自己最后的力量。1158年8月11日,后白河天皇让位给其子守仁亲王,即二条天皇,而后白河则成为上皇开始进行院政统治。不过16岁的天皇本人却并不愿接受这种二元政治。后白河此时任用了一位武藏守藤原信赖,此人并不特别能干,但却颇具野心。在得到源义朝的武力支持后,藤原信赖在1159年12月9日,趁平清盛前往四国参拜神社时发动政变,同时挟持了上皇和天皇。

政变发生时,平清盛手中除一族以外仅有15名随行护卫,但却在四国武士支持下迅速返回京都的六波罗宅邸,并在25日使源义朝受到奇袭,夺回了天皇和上皇。藤原信赖被捕后被送回京都斩首,源义朝也在经由尾张国逃往镰仓的途中被家臣刺杀。清和源氏至此几乎已经灭亡。不过平清盛却并没有将义朝的儿子全部斩杀,在后者的儿子中,源朝长自杀,源赖朝被捕后流放至伊豆,源义平在次年因再次潜入京都试图刺杀平清盛失败而被斩首,侧室常盘所生的三个儿子则在跟随常盘改嫁后相继被送往寺院,而这其中便包括日本武士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名将源义经。

由于在这场平治之乱前曾经十分器重藤原信赖,后白河上皇逐渐受到了排挤,二条天皇的权势则日渐提升。这又几乎使平治之乱死灰复燃,院厅和天皇之间的对立不但没有因政变被压平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平氏作为京都所剩下的唯一武士集团便成为了双方均想拉拢的力量。到1160年8月11日,平清盛被授予正三位参议官位,成为了武士中第一位官位达到了公卿级别,可以参与国政讨论的人物。

到1167年2月,平清盛官位升至从一位太政大臣,成为了所有朝臣中地位最高之人。日本事实上已被平氏所控制,皇室和公卿的威望已经一落千丈,武士第一次成为了最高统治者。平清盛甚至开始劝说皇室将都城迁至摄津国西部紧邻濑户内海的福原,因为那里是完全由平氏建立和控制的。

与此同时,平清盛也开始推进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货币经济的企图。在此之前,日本的一切经济都建立在以大米为标准的易货制上,金银只能算是奢侈品。平清盛却能够认清农业在制造利润方面过于低效,并将整个平氏的基础建立在了中国货币与贸易之上。不过对于关东地区那些远离西部贸易港的武士而言,货币贸易经济却是他们所完全无法接受的。一旦平氏将这种经济带到整个日本,关东武士们手中所拥有的大片耕地便将受到相当程度的削弱,他们的政治甚至军事地位也将为西国武士所压倒。而这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冲突,不仅在之前的几十年中使平氏与源氏始终对立,也更成为了此后源氏在此获得东国武士支持的根本原因。

1179年11月,平清盛在与皇室发生矛盾后将后白河法皇软禁,直接以武力进行专制统治。六波罗取代了皇宫和院厅成为日本的政治中心,平氏族人也取代了藤原氏成为各地衙门的统辖者。朝廷只保留有国有土地的农业税收,而这项收入早在几百年前便已经所剩无几了。

不过,平清盛建立商业社会的计划没能得到大部分庄园主支持,后者不仅反对平氏的贸易经济,而且对平氏一门垄断所有朝廷要职的专横跋扈也十分不满。雪上加霜的是,平氏的根据地西国此时遭遇大规模干旱。由于歉收带来的饥荒,手工业者和商人食不果腹,而一直以来都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贸易方面的平清盛到此时才发现手中根本没有能够安抚饥荒的粮食。平清盛与关东地方武士家族的关系早就因宋朝货币大量流入日本引起的通货膨胀而愈发恶化,现在甚至连西国遭受饥荒的商人也不再支持他了。

1180年4月7日,后白河法皇的第三子以仁王突然号召天下武士帮助皇室讨伐平氏,命运的骰子被投到了平氏和源氏之间!这第一场武士间的大战,燃遍了关东至长门的整个日本。而这场大战,最终却消灭了皇室最后的余威,使武士成为了真正的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