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故事的开始
序幕拉开
二战最血腥、最持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场空中战役莫过强大的盟军与顽强的德军在西欧上空长达数年的空中拉锯战,这个战役没有固定的代号也没有官方的名称,而在二战军史界,这段交锋被统称为帝国防空战。
作为帝国防空战的头号防守集团,日后成为最强大航空队的帝国航空队拥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出生。1940年8月不列颠空战进行期间,就有少量英国轰炸机对柏林进行了一系列攻击行动。曾经夸下海口绝对不会让柏林遭到轰炸的戈林决定加强对首都防空的注意。他派遣胡伯特·威斯(Hubert Weise)中将指挥第3空军军区司令部,后者是一名高炮部队老前辈,在法国战役期间担任第1高炮军军长。威斯的司令部管理范围很快就从柏林(第3军区)延伸到德累斯顿(第4军区)。威斯将他的指挥中心设在柏林市帝国体育场,开始对本土防空的战术和技术两方面进行改进。
随着英国开始加强夜间轰炸强度,威斯的权力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1941年3月24日,德国空军中央司令部(Luftwaffenbefehlshaber Mitte)成立。这个新司令部是介于航空队和空军军区之间的一个特殊存在,允许威斯实际掌控第3、4、6、7、11、12和13空军军区的所有德国空军防御部队。由于威斯的司令部主要面临的威胁是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的夜间攻击,卡姆胡贝尔少将的夜间战斗机师就成为了中央司令部的主力飞行部队。夜间战斗机师(后来改编为第12航空军)还承担了对各军区司令部下属昼间战斗机部队的指挥任务。虽然看似完成了权力的集中,威斯的司令部还是有些自己的难处。他不得不与施佩勒的第3航空队共享第7、12、13军区的部分兵力,卡姆胡贝尔也依然直接听从戈林的指挥。
德国空军中央司令部总指挥官胡伯特·威斯将军,掌管帝国境内的全部飞行和高炮部队
组织改革依然在快速进行。1941年9月,由于在1940年初将手中的战斗机全部交给战斗机指挥部,已经完全没有飞行部队的防空司令部被改编为多个高炮师。1941年8月,卡姆胡贝尔接管第12航空军,包括夜间战斗机师和进行本土防空的少数昼间战斗机。作为对昼间战斗机作战需求的承认,还新成立了一个中央战斗机指挥部(Jafü Mitte),指挥官是维尔纳·容克(Werner Junck)将军。中央战斗机指挥部和夜间战斗机师一样位于泽布斯特,直隶于第12航空军,这样的安排一直到1942年底才被战斗机师司令部系统取代。担任这一职务期间,容克尝试对德意志湾战斗机指挥部(Jafü Deutsche Bucht)、荷兰-鲁尔区战斗机指挥部(Jafü Holland-Ruhrgebiet)、柏林战斗机指挥部(Jafü Berlin),以及来自航校和工厂的防御飞行队完成全面控制。
由于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转而从事夜间轰炸,对德国本土的昼间入侵行动基本完全停止。1941年12月,夜间战斗机部队拥有6个常规飞行大队,而用于本土昼间防御的战斗机大队只有2个:JG 1联队长卡尔·奥古斯特·舒马赫中校(Carl-August Schumacher,42年1月由埃里希·冯·塞尔少校接替)下属的唯一一个大队第1大队,另一个则是刚刚离开东线回国休整的 JG 3第1大队,它在1942年1月15日改编为JG 1联队第2大队,大队长汉斯·冯·哈恩(Hans von Hahn)上尉(拥有34架个人战果,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大队的其他几个中队长也都是经验极为丰富的老鸟:第4中队长是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罗伯特·奥勒吉尼克(Robert Olejnik)中尉(个人战果42架),第5中队长也是骑士勋章获得者马克思·布霍尔茨(Max Bucholz)中尉(个人战果28架,曾在1940年5月17日的一次作战行动中就击落6架敌机——截止到当时的二战单次作战最高战绩纪录),第6中队长是博克(Bock)中尉(个人战果28架)。为了增强本土昼间防空力量,42年初又陆续成立了JG 1第3大队和第4大队,分别由赫伯特·科亚夫斯基(Herbert Kijewski,前JG 3联队第3大队长,拥有21架个人战果)和京特·舒尔茨(Günther Scholz,前JG 54第7中队长,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获得者,当时拥有26架个人战果)指挥。虽然联队拥有这样一些优秀的指挥官,但是没有什么作战经验的新人更多,比如第3、4大队的主体就是由一些训练单位构成,而且这一个联队需要负责的防御区域过大。于是,夜间战斗机和高炮不得不成为了1940至1942年防空作战的主力军。
德国空军中央司令部指挥结构,1941年3月
在这段时间里,驻留德国的昼间战斗机部队面临的入侵敌机多是英国侦察机,对德国境内目标的攻击很少发生。例如1941年8月12日,54架布伦海姆轰炸机攻击了科隆附近的发电站,目的是逼迫德国空军从东线召回一些战斗机以减轻苏联的压力。1941年底至1942年,第3航空队的2个战斗机联队(JG 2和JG 26)一直在迎击皇家空军的“马戏团”行动,此类行动对帝国本土来说没有任何威胁。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皇家空军在1941年夏季曾经极为有限的使用过B 17C堡垒I进行昼间轰炸。皇家空军急于寻求新型轰炸机,但是它们在最初的作战中并不成功。美国陆航司令亨利·阿诺德(Henry H. Arnold)将军就指出1941年在皇家空军手中,期待已久的B 17表现完全失败。他认为英国人并没有合适的使用这种飞机,而且驾驶它的飞行员训练水平不足。英国人同样感到十分失望,但是他们却将责任归罪到飞机身上。1941年12月6日,轰炸机司令部总指挥官理查德·皮尔斯(Richard Peirse)爵士在报告中提到堡垒I和堡垒II都不适合用作昼间轰炸机。他建议在飞机上安装阻焰器,并将其投入到夜间轰炸中。轰炸机司令部基于赫尔格兰湾空战的经验作出如下判断:“当面对等量或更多数量的战斗机时,使用无护航的重型轰炸机实施昼间攻击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提案。”
1941年征服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的失败对于德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空军也不例外。飞机的损失数量惊人,前线作战部队急需大量补充飞机。米尔希元帅开始协助乌德特,试图改善目前飞机生产的问题。1941年9月18日,他不得不向帝国工业委员会承认只能通过生产大量工艺成熟却过时的机型(例如He 111和Ju 87)来提高产量。他没有别的选择,因为后续的新机型还在研发中,无法进行量产。
JG1联队长舒马赫中校
艾尔哈德·米尔希元帅,德国空军在战争中相当长时间内的二把手,米尔希对于战斗机产量的提升及本土防空的强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米尔希的方案中包括批量生产新型Fw 190战斗机的计划,但是轰炸机和攻击机的生产依然占据统治地位,这个问题的影响更为深远。德国空军中央司令部在1941年末季度的一份报告内容中出现了冗长的怨言,包括早期预警和定向雷达数量不足、缺乏一种能全天候作战的驱逐机,以及Bf 109的爬升性能低下。德国空军在战争初期的技术优势正在丧失。
1941年12月6日,德国陆军在苏军冬季反攻的大锤敲击下退离莫斯科城门。1941年12月11日,希特勒在日本袭击珍珠港后向美国宣战。一个新的敌人很快就将远渡重洋来到英国,盟军联合轰炸攻势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