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杨贵妃——盛唐之乱的红颜(3)
十二月初七,李隆基突然颁下诏书说要御驾亲征去讨伐安禄山,命令朔方、河西、陇右的镇兵除了守城以外的人,全部整装待发,并命令各镇节度使亲自率领,限二十天内全部汇集到长安。李隆基不是第一次颁下这样的诏书了,早在开元初年就有过类似情形。只是那会儿他御驾亲征的对象不是叛军,而是吐蕃。那时的李隆基是为了开疆,现在是为了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两次的目的截然不同,唯一相同之处是李隆基颁了两次御驾亲征的诏书,两次都没有真的御驾亲征。因为就在这个时候,距离东都洛阳三百里不到的荥阳也失守了,镇守洛阳的封常清顿感压力巨大。此后唐军与安禄山在武牢关交手,唐军大败。
封常清知道,这样实在没有办法回去跟李隆基交差,只好收拾余众,在罂子谷的葵园与叛军再战。开始形势还算不错,后来叛军的大部队来了,封常清这边率领残众自然没有办法与叛军大部队较量,只好继续败退。十二月十二日,东都洛阳也被攻陷了。长安,成了叛军的下一个目标。
要守住长安,潼关很重要。所以武牢关失败后,封常清就带着余部陆续退到陕郡找高仙芝。这时,陕郡太守窦廷芝已逃往河东,官吏和民众也都已逃跑。见此,封常清立刻向高仙芝谈了自己的看法:“我连日与叛军血战,叛军锐不可当。潼关是入长安的要冲,现在却无兵守卫。如果叛军突入关中,长安必然会攻下。这样陛下就危险了。依我之见不如不要守陕郡,直接率兵先占据潼关以抗御叛军。”高仙芝也深以为然。
于是,高仙芝就率领所有的兵西向潼关进军。不久叛军追至,两军混战了起来,未到潼关唐军就有了不少伤亡。等唐军退到了潼关,叛军也不期而至了。两军在潼关相持,安禄山便派部将崔乾率兵屯于陕郡。这时临汝、弘农、济阴、濮阳、云中等郡都已经降于安禄山。快要将整个大唐收入囊中的安禄山开始得意地为自己谋划起了称帝的事宜,所以他留在洛阳并没有再前行。
这让朝廷总算得到喘息的时间。待新征的兵也陆续赶到潼关后,李隆基不知道怎么想的,又重议起了御驾亲征之事。他先是下制书令太子李亨监国,然后他又对宰相们说:“朕在位快五十年了,一直懒于处理政事,去年秋天就想传位给太子。可那年水灾旱灾不断,朕不想把这些灾祸留给子孙去承担,于是朕想等到形势好转后再传位于太子,不料逆胡安禄山竟然举兵谋反,朕这次一定要亲自去征讨,让太子监国。待叛乱平定后,朕将高枕无忧地退位。”
做了快五十年太平天子的李隆基,他冠冕堂皇的话说得比唐隆元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临淄王要好多了。可是一个七十一岁没有任何带兵经验的老人真的会去御驾亲征吗?想想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李隆基这样说不过是故作姿态。要是他去年真想退位,然后去享清福,不管政事,整天和杨玉环郎情妾意去,水灾旱灾都可以作为退位的理由。当年唐睿宗李旦退位给李隆基时,李旦的理由就是彗星经天是不吉的征兆,所以他退位给太子以避祸。
李隆基诏书的话当不得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陛下不是真的想退位。不过,李隆基这话还是吓坏了杨国忠。杨国忠和太子李亨先前就有过节,他担心太子李亨监国会对他不利。于是,退朝后杨国忠赶紧找到了韩国、虢国二夫人,对她们晓以利害地说:“太子早就恨我们杨家人,如果让他当监国,你我以后别想有好日子,小命也危在旦夕啊!”杨家人细细一想自己先前确实得罪不少皇子公主,太子监国的话,自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受杨国忠之托,虢国夫人找来了杨贵妃帮忙。
就这样,素来与政事无缘的杨贵妃也因此卷入政治漩涡。说来杨贵妃真算是一个重情义的人,为了自己的姐妹,她死命地阻拦李隆基御驾亲征,最后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其实这个事情,就算杨贵妃不死命劝阻,李隆基也不会真去。但是杨贵妃这样做了,除了又给李隆基找一个借坡下驴的机会外,对她自己和杨家人都毫无益处。因为这样做只能让太子李亨和她以及杨家人的关系进一步僵化。
前线高仙芝和监军的宦官边令诚发生了不和。于是,边令诚入朝奏事,向李隆基报告高仙芝、封常清战败的时候,故意说:“封常清借叛军的强大势力动摇军心,高仙芝无故丧失陕郡数百里之地,还盗减军士的粮食和物资。”李隆基大为震怒,竟然派边令诚手持敕书到军中杀高仙芝及封常清。起初,封常清兵败后,三次派使者入朝上表陈述叛军的形势,李隆基都不见。没有办法,封常清就亲自骑马入朝报告。到了渭南,李隆基又下敕书剥夺了他的官爵,让他回到高仙芝的军中做一名白衣。封常清又草写了一份上遗表给李隆基说:“我死了以后,希望陛下千万不要轻视逆贼安禄山,不要忘记我说的话!”
因为当时朝臣都认为安禄山狂傲叛逆,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失败,所以封常清这样告诫玄宗。封常清就这样被李隆基冤杀了,而高仙芝更是一个倒霉的人,他临死的时候还在说:“我遇到叛军没有抵抗而退却,死了是应该的。但是天地良心啊,说我盗减士兵们的军粮和物资实在是冤枉我啊。”
在杀了高仙芝和封常清之后,李隆基又任命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让他率兵八万去征讨安禄山。说起来哥舒翰也是一个倒霉的人,本来前段时间他就因为生病离职在家休养了,所以刚接到任命,哥舒翰坚辞不受,李隆基自然不会批准。当下李隆基也实在没名将可用了,哥舒翰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李隆基又任命田良丘为御史中丞兼行军司马,起居郎萧昕为判官,两人一同随军出征。这时,番将火拔归仁等人都率领部落的军队赶到了,任由哥舒翰指挥,再加上高仙芝原来的军队,唐军号称二十万之众都压在了潼关。
宛转蛾眉马前死
次年,安禄山在东都洛阳自封为大燕皇帝,改年号为圣武,重整待发又向西推进。哥舒翰已经在潼关和叛军相持了一年。唐军战果还算可以,中间安庆绪率叛兵进攻潼关都被哥舒翰击退了。按着这方法守下去,也许后面的情况不会这样糟糕;但是杨国忠却出于私心逼着哥舒翰主动迎击,结果唐军大败。于是,潼关失守了。接下来要说的故事也就只能是“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潼关失守之后,百官还能来上朝的人已经不到十分之一二了。当李隆基再次登临勤政楼的时候,又下制书说要亲自率兵征讨安禄山。这下听到的人都不会相信了。同一日,李隆基移居大明宫。天黑以后,李隆基悄悄地命令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集合禁军六军,重赏他们金钱布帛,又挑选了闲厩中的骏马九百余匹。这一切都是在为“千乘万骑西南行”做部署。
走到了这一步,那个曾经威武无限的大唐天子李隆基可以说是彻底堕落了。六月十三日,天微微亮的时候,李隆基便带着杨贵妃、太子、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等人及亲信宦官、宫人从延秋门出发,离开了长安。那些在宫外的王妃、公主及皇孙们,以及李隆基来不及通知的人,都被弃之不顾了。
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然而,当你真心爱一个人的时候,即便面对生死的考验,也不会撇弃另一半而不顾独自逃生。就像四十多年前,李隆基的发妻王氏因为爱她的丈夫,所以在知道李隆基打算举兵消灭韦后的计划后,选择和丈夫同生共死。而爱情确实是一件没有公平可言的事情,王皇后对李隆基默默付出了三十年,得到的只是一道无情的废后诏。相比之下,无论是武惠妃还是杨贵妃她们对李隆基的付出都不及王皇后,但是她们的所得要比王皇后多得多。
作为一个弃都出奔的天子,李隆基顾不上自己在宫外的儿孙,但却顾得上杨贵妃及其亲戚。李隆基对杨贵妃的情谊和付出,在诸多后宫美人中真的算是头一号了。此刻的杨贵妃也没有选择的权利,她只能跟着李隆基,不是因为爱,而是无法选择。俗话说,人不可犯众怒,众怒如水火一般,随时都可以将人吞没。曾经炙手可热的杨家人,其横行霸道的行径早就犯了众怒。此刻,若是不跟着李隆基走,杨家人和贵妃留下也是活不了的。
在李隆基一行人路过左藏库的时候,杨国忠请求放火焚烧了左藏库,他的理由是希望陛下不要把这些钱财留给叛贼。这时,李隆基内心愧疚地说:“作为天子不能护佑百姓自然是朕的失败了,叛军来了没有钱财,一定会向百姓征收,还不如留给他们,以减轻百姓们的苦难。”
但事实上,有心替百姓着想的李隆基却还是没跟他们的臣民打一声招呼就悄悄走了。天亮后,不知情的大臣们还是照样入朝,到了宫门口,还能如以往一样听到漏壶滴水的声音,仪仗队的卫士们仍然整齐地站在那里,照常上班。待宫门打开后,看见宫人乱哄哄地出逃,顿时宫里宫外乱成一片。长安城里的人这才发现自己已经被皇上抛弃了。于是,剩下的人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是四处逃命,有些人趁机争着进入皇宫及王公贵族的宅第,盗抢金银财宝,有的还骑驴跑到殿里,还放火焚烧了左藏大盈库。
总之,长安的情况是一团乱。
而此时的李隆基正在逃亡四川的路上。李隆基一行经过便桥后,杨国忠派人放火烧桥,李隆基又悲天悯人地说:“官吏百姓都在避难求生,为何要断绝他们的生路呢?”于是就把内侍监高力士留下,让他带一些人把大火扑灭后再跟上大部队。李隆基接着派宦官王洛卿做先行,告诉郡县官做好接驾的准备。到吃饭的时候,李隆基一行人抵达咸阳县望贤宫,而王洛卿与咸阳县令都已逃跑。而后,李隆基派出宦官去征召,而官吏与民众都没有来。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李隆基和杨贵妃都还没有吃上饭。见此,平时一毛不拔的杨国忠终于花钱了,他亲自用钱买来胡饼献给李隆基。这时,百姓也出现了,他们争相给皇上献上饭食。不过,这些百姓的饭食和贵族平日吃的自然有些不同,米饭里掺杂着些麦豆。此刻的皇孙们饿得也顾不上口味和仪态了,他们争着用手抓着吃,不一会儿就吃光了。就是这样还有不少人没吃饱。李隆基想想自己毕竟是天子,怎么能白吃百姓的粮食呢,于是下诏按价给了献食百姓一些饭钱,并慰劳他们。众人都涕泣,李隆基也禁不住流泪。
这时有一位名叫郭从谨的老人进言说:“安禄山包藏祸心,他计划反叛已经很久了,这期间也有人到朝廷去告发他的阴谋,而陛下却不相信这些人,认为他们出于嫉妒之心故意诬陷安禄山,这才使安禄山奸计得逞,以致陛下如今出奔。所以太宗文皇帝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陛下,我还记得宋璟做宰相的时候,他敢于犯颜直谏,所以天下得以平安无事。自从张九龄被罢相以后,朝廷中的大臣都忌讳直言进谏,只是一味地阿谀奉承,取悦于陛下,所以对于宫门之外所发生的事陛下都不得而知了。那些远离朝廷的臣民早知道会有今日了,但由于宫禁森严,远离陛下,徒有效忠之心无法上达。如果不是安禄山反叛,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我又怎么能够见到陛下当面诉说呢?”
听完郭从谨老人的这番话,李隆基也感慨地说:“这都是朕的过错,但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而后,李隆基安慰了一番郭从谨,便让他走了。不一会儿,管理皇上吃饭的官吏又给李隆基送饭来了,李隆基命令先赏赐给随从的官吏,然后自己才吃。接着,李隆基命令士卒分散到各村落去寻找食物,约好事情做完后集合再继续前进。快半夜时,逃难的天子一行人到了金城县。这里的县令和县民都已逃走了,但是他们食物和器物都在,士卒因此幸运地吃了顿饱饭。当时跟随李隆基的官吏逃跑的也很多,就连内侍监袁思艺也借机逃走了。经过没有灯火的驿站,人们就互相枕藉而眠,也不管身份的贵贱。哥舒翰的手下王思礼从潼关赶到了李隆基身边,这会儿他才知道哥舒翰也被叛军俘了。于是,李隆基只好任命王思礼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命令他立刻赴任,收罗散兵,准备向东进讨叛军。
李隆基本人则带着一群至亲,继续向四川行驶。十四日,李隆基一行人到了马嵬驿,随从的将士因为饥饿疲劳,难以抑制心中的愤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认为天下大乱都是杨国忠一手造成的,想杀掉他以息民愤。于是,陈玄礼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东宫的宦官李辅国,让他转告太子。这时的太子李亨和当年为了除去太平公主不得不逼父夺权的李隆基一样犯起了难。太子李亨内心是支持陈玄礼的,但是他作为李隆基的儿子又不能明确表现出自己的支持。终究他和李隆基是亲父子嘛。作为儿子李亨怎么可能跳出来说“我同意你们搞兵变”?就这样,在太子的默许下,陈玄礼等人策划这场兵变。他们的目的是诛杨氏、息民愤,太子上位又能保住李隆基的生命安全。
接下来好戏上演了。先是有吐蕃使节二十余人拦住杨国忠的马,向他诉说自己一直没有分到食物。杨国忠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士卒们就喊道:“杨国忠与胡人谋反!”立刻就有人用箭射击,并射中了杨国忠坐骑的马鞍。杨国忠只得慌忙逃命了。在他逃至马嵬驿西门内的时候,被士兵追上给杀了。愤怒的士兵们肢解了他的尸体,并把头颅挂在矛上插于西门外示众,然后杀了他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与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这时,御史大夫魏方进跳出来说:“你们胆大妄为,竟敢谋害宰相!”不明情况就跳出来替杨国忠说话的魏方进,很快也被士兵们当作杨国忠的同党给杀了。另一个宰相韦见素听见外面大乱,跑出驿门察看,又被乱兵用鞭子抽打得头破血流。当时的情况实在太混乱了,好在有人喊道:“不要伤了韦相公。”韦见素才免于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