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希望:一个校长和台长的追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4章 我与上海教育电视台(12)

早在1995年,上海电视大学与上海老年大学和上海市老龄委成立了上海空中老年大学。利用上海教育电视台的平台,开设了老年教育的空中课堂。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对老年电视课程的内容和播出时间做了改善和优化。从老年人的居家生活空隙时间以及反应迟钝、记忆力差等生理特征出发,教育台调整了广告时段和白天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剧重播时段,把上午9:20到10:10的宝贵时段让出播放老年教育课程。因为这个时间段正好是老年人买了菜回来,送了孙辈上学,做完了家务还没有烧午饭的空闲休息时间。教育台教学部拍摄制作的老年教育电视课程还要把原本一节长度是50分钟的课程改成25分钟一节,并要求电视课中老师讲课的内容全部要有唱词,让老年人边听边看能加深理解;要求节目要有主持人与主讲老师共同讲课,一问一答的形式能让老年人加深记忆;要求讲课的语速要慢,内容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图文并茂等。在电视课程的内容选择上以老年人学习需要为导向,邀请的讲课老师是上海最好的、最专业的专家教授。如老年的健康保健课程是选了上海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交大医学院老教授协会的专家教授,为我们讲授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及老年人的自我保健知识;邀请复旦护理学院的专家教授为我们讲授老年人的居家护理知识和护理操作系统;邀请解放军八五医院的心理专家为我们讲授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知识;邀请上海体育学院的教授讲授保健操知识,还有家政、体育、法律、休闲等电视课程都要按照老年人的需求而摄制的。

上海空中老年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老年大学,到2013年底,她分布在全市居村委的学习收视点已达4957个,占全市居村委的87%,注册学员42.7万人。

据悉,上海参加各类老年学校学习的人数有54万,其中参加上海空中老年大学的学习学员就有42.7万人,占了80%。老年人称她是办在家门口的老年学校。经过多年建设,现在多个学习收视点在学习形式上也不断创新,已不单单只是一起看看电视这样简单,更多的还有通过学习点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拓展活动。现在大部分的学习收视点都已经和团队活动相结合,和志愿者活动相结合。比如虹口区军干二所的老年学员在空中课堂上学习了耳穴保健按摩,就带领左邻右舍一起学,得到了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课程也吸引了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学习,提高了学习收视点的群众参与率。又如松江区的三星苑学习收视点将重心下移全楼组、家庭、构造“邻里缘”家庭收视小组,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和谐的邻里关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空中老年大学负责人李惠康和谢平还注重开发老年人学习网,健全了网上老年大学。2006年,上海空中老年大学与上海网上老年大学正式合并为“上海远程老年大学”。远程老年大学主要依托电视教学和网络教学两个平台,遍布全市居村委的远程学习收视点也在管理上不断完善,形成了一个市级、区县级、街镇级和居村学习收视点为基础的四级管理网络,“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形成了上海老年远程教育的特有模式。

上海老年人学习网建于1999年,2006年重新开通后经历了2006年、2009年和2012年的三次改版。每次改版都提升了网站的功能和内容,要求在老年远程学习的内容和形式的总体设计上要做到与电视平台遥相呼应,取长补短。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基本上做到了主页生动吸引人,版面信息清晰,功能操作简便。

“视频课堂”目前已有260门教学课程,约3600多节视频课,供老年朋友在线观看学习。课程按目录分了8大类,共51个专题、视频与讲义同步显示,极大便捷老年人的在线学习,“专家咨询”共有20多位电视课程的主讲老师组成专家组。他们都是来自上海各大医院和高校的资深专家、教授,利用网络平台,为广大电视观众和老年学员答疑解惑。短短的两年间专家通过网络向老年学员回复咨询2600多条,回复字数达64万字。还有“老歌”“老电影”勾起了老年人的回忆,“网上活动”激发了老年学员的参与热情,“教育信息”为全市各区县的老年教育单位搭建了一个互通交流的平台。“教育论坛”为老年教育学习者提供了交流探讨园地。

老年人学习网每年都面向全市老年学员开展一次网上活动。如2007年的“老年艺术作品展示”活动,2009年的“我与共和国60年”征文活动,2010年的“看世博,爱上海”老年摄影作品展示活动,2011年的“党在我心中”优秀诗歌、散文评选活动,2012年的“学而快乐、学而健康——我与终身学习”优秀作品征文活动。每次活动各区县、街道、居村委的上海远程老年大学学习收视点都很积极组织老年学员参加。同时也吸引了社会广大老年人及家庭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每次活动参与人次都在上千人,而网上活动的浏览人次数和对参评作品的投票数都达到数千万人次和数千万票数,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几年的努力,上海远程老年大学已在全国具有很好的影响。浙江、江苏、天津、武汉、福建、广州、香港等地区都通过我们的电视课程在当地进行老年远程教育。有几十家单位与上海老年人学习网建立了友情链接,不少地区的老年学校还利用我们的网上资源来进行授课。2013年3月至11月从我们实时跟踪的60多万份数据分析,从访问网站的IP地址来看,全国许多省市一批忠实的“粉丝”一直在关注我们网站,甚至还辐射到了国外。外省市的上网浏览数占总浏览数的69.4%。其中最多的是北京网民、上海地区的上网浏览数占总浏览数的18.9%。境外上网浏览数占总浏览数的11.4%,其中最多的是美国网民。

电大达人秀

2011年10月15日,上海金海岸演艺大舞台的剧场里,掌声、笑声、呐喊声交叠汇聚成了一片神奇的海洋,这便是上海电视大学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校园文化活动——“电大达人秀”总决赛的激烈场景。这场为时3个小时的异彩纷呈的比赛,通过上海教育电视台的现场直播,呈现在了观众的眼前,把电大学子们奋发向上的热情、超越自我的激情、爱校荣校的深情传递到了申城的千家万户。

这一晚,注定成为所有电大人的狂欢之夜。

这一晚,也必将在上海教育电视台的台史上记录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0年前,真人秀节目的浪潮开始在中国电视界兴起,并逐渐发展成为各大电视台争夺市场的主战场。《中国达人秀》的成功,使我们认识到,这样的节目,成全了草根平民的梦想,不仅有娱乐性,更有教育意义,让观众从这些平凡的参赛者身上,汲取一种精神力量。而上海教育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大学同属远程教育集团,前者是上海唯一的专业教育电视媒体,后者是沪上拥有10万学生全市在校生规模最大的一所高校。学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能联手做一档这样的大型节目,对教育台而言,是发挥媒体价值,扩大自身影响的良好手段;对电大来说,则是彰显“有教无类,乐学致远”理念的绝佳载体。于是“电大达人秀”应运而生。活动在电大学生处长彭海虹和思政办杜翠叶,钱纯妮的精心策划全力推动下,于2011年的5月23日正式启动,通过43所分校的海选,全系统543个节目910人报名参加,近万学子参加了所在学校的初选。9月3日、4日,在电大总校国顺路校区,进行了晋级赛的角逐,之后,遴选出了80个节目,于9月22日—25日,在金海岸舞台展开了复赛的比拼,最终胜出的12强选手,在10月15日登上了决赛的舞台,决出了本次比赛的冠军。教育台特意辟出国庆假期连续8天的黄金时段,播出“电大达人秀”复赛,并在10月15日当晚,现场直播了决赛的盛况。为期5个月的“电大达人秀”,不仅在电大校园中被津津乐道,在教育台也是最热闹的时间,因为这是一次时间跨度长,牵涉部门众多的大型活动,也是一次在外场地进行节目录制和长时间直播的尝试。

对教育台来说,制作这种真人秀节目的经验毕竟不多,为此,制片人柳震(总编室主任),导演组的单忠,郭枫等人决定恶补,在网上观看《英国达人秀》《美国达人秀》《中国达人秀》的录像,从节目编排、赛程规则、VTR的拍摄、现场机位的调度、灯光效果、剪辑风格等各个方面,进行摸索和学习,并写成了一本属于本次活动的“电大达人秀宝典”。为了体现学生的达人秀,导演组从实际出发,让每个分校的学生会主席作为评委嘉宾,把一部分投票权交给了这些学生代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鲍鹏山、刘京海、周荃三位评委把评审的着眼点放在挖掘选手的学习经历和人生故事上,采用温和亲切的方式,指点鼓励选手,让学生们获益匪浅。

在短短的一个星期里,导演组将80位选手的VTR赶制出来,为了决赛的直播,技术中心的全体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排除了一个个技术障碍,终于使活动圆满成功。

电大达人秀的成功,吸引了《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中国青年报》等各种平面媒体纷至沓来的关注,挖掘了达人背后的故事,发现了故事背后的精神,延伸了舞台之外的空间。诚如《文汇报》首席记者王磊在《校园达人,秀个性更秀智慧》一文所阐述的“电视大学举办以学生为主要参与者的达人秀,似乎并不比面向全国海选的达人秀有优势,不过,这台大学校园里的达人秀,因为评委和选手间多了‘师生对话’的关系,变得更有特色和智慧”,因此,“电大达人秀舞台上的对话,都可以为如何做人提供参考”。《解放日报》在《另类学子逐梦荧屏,2011电大达人秀火热上演》的文章中毫无保留的肯定了电大达人秀的原则和精彩,称赞“电大学子身上不负动人故事和闪光梦想”。《新民晚报》以《学子背后故事更精彩》为题,着重介绍了老年学院选手张琪珍。通晓多国语言的“学习达人”曹晓鹏、自强不息的脑瘫患者王凯、乐器怪才张伟杰等学生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在上海的夜空中,电大之声也通过无线电波传播开来,《阿彦和他的朋友们》更是连续五晚以音乐为切入点,让曹晓鹏、裔长征、巴度、夏毅雯、松江四小天王等电大达人的声音响彻上海城市上空。

教育电视台更是在自己的黄金时段滚动播出活动的宣传片,国庆长假期间的8天中播出的复赛节目,收视率获得了0.4%的不俗成绩。从9月27日到10月15日,上海电大信息中心开通了电大达人秀网站,及时发布动态,更新赛程,节目视频和参赛者介绍。短短19天的投票系统人气不断飙升,最终达到1900多万人次,日均点击率达到100多万人次。《中国达人秀》栏目也专程派编导前往现场观摩我们的比赛,对电大学生不凡的才艺表演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且邀请我们的选手参加新一季的《中国达人秀》。

泰戈尔说过:“每个人都背负着不同的使命,平凡无奇不是上帝的旨意”。电大学生同样背负着自己的使命,期望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舞台超越平凡,成就自我。学校的使命就是为他们搭建舞台。这次电大达人秀之所以能赢得分校支持,学生欢迎,其关键点在于巧妙运用了活动本身延展性的特点,创设了契合学生内心需求,让各层次的学生在愉快的参与中感受到成功体验,增强了学生信心。

事实证明,电大给了学生一个他们向往却未曾拥有的舞台,让他们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在海选舞台上,双眼低垂,面部紧张的奉贤分校罗贤珍掩不住内心的自卑和紧张。虽然才艺并不是十分出众,甚至唱歌的时候还不时走音,但面对这样一个饱经沧桑却勇于挑战自我,自强不息的灵魂,评委们却一致决定再给他一次绽放的机会,让他学会昂首挺胸面对自己的人生,从复赛舞台走下来时,他开始抬头接受媒体采访。徐汇财贸分校的金天林,将街舞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不管何时何地都反复练习着自己钟爱的街舞,然而从小到大他却没有在舞台上向众人展示自己,在这,他找到了撬起他梦想支点的舞台。因此,为等待舞台绽放的这一刻,浦东新区农广校的鲁玉梅、张秀荣放弃了单位的出差和从业考试,奉贤分校滚灯队成员顾不上双手的水泡坚持训练,闸北分校的张其俊一次次增加硬气功的难度和危险系数,这不仅是一个秀的舞台,更是一个交织着温暖与感动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虽然有晋级、淘汰,但所有曾在这个舞台上出现过的,都是这个舞台上的胜利者,这样的一个舞台,既是一种展示,也是一种教育,学子们不仅秀出了才艺,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电大学子身上坚强、坚持、奋进、自信、豁达等宝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