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真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金融科普与辟谬(5)

《华夏时报》5月29日刊登该报编委、著名经济评论家贺江兵先生文章指出:反腐阻碍改革论”很荒谬,CPI下滑是反贪成果而非通缩。详读此文得知,最近,反贪腐影响改革、影响经济发展的谬论又粉墨登场了,并且很有市场。令人不解的是,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导李稻葵在接受新加坡媒体专访时表示:“短期来看,反腐败肯定对经济有负面影响,因为反腐败使得一些与政府有关的经济活动放缓,从餐饮业到与政府有关的一些服务业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放缓,这是毫无疑问的。”

更加令人惊讶的是,李稻葵先生竟然说:“现在反腐败政策的最大成本,不是公务消费的下降,这只是冰山一角,最大的成本在于很多与改革相关的一些措施在目前反腐败的大形势下难以推进,因为很多的改革措施需要通过地方政府官员的创新和尝试去推行……”

正如贺江兵先生所言,李稻葵的言下之意是反腐不仅影响了经济增长,也阻碍了改革大计。如此论调,笔者实在忍不住,有话要说。

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深受海内外关注,赢得了广大百姓的广泛赞誉和坚决拥护。看到一个个腐败分子倒下,亿万民众无不拍手称快。这让无数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和信任大增。反腐败的力度和成就在全社会已经形成了最大共识。然而,总会有一些人士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敢于挑战这个最大共识而显摆自己的另类。

反腐影响经济论和阻碍改革论的目的无非是力图维护少数人的腐败利益和将改革红利释放给既得利益者而已。不可否认,长期的公款腐败消费对经济有一些拉动作用。但是,这种公款浪费腐败式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远远小于其对社会经济的破坏性、危害性。从政治层面的腐败消费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党和政府形象、造成贫富悬殊、助长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等不再深入剖析,笔者着重从经济层面对公款腐败消费的危害性谈起。

多年来无所节制的公款腐败消费和公款奢靡享受畸形消费,对中国已经十分贫乏的资源、能源和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破坏性掠夺。公款腐败消费背后必然是巨大的浪费,吃一半倒一半是最形象的比喻。这种浪费式消费传递到农业生产上,对土地、农作物以及资源、能源的利用必然是粗放式的。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助长剂、添加剂、催生剂等大量使用到生产之中。最终使得耕地被粗放式耕作,肥沃程度下降,农业生产被添加剂等化工原料侵蚀,资源、能源被竭泽而渔地挖掘。不但造成可持续性增长乏力,而且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公款腐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是经济结构不合理、被严重扭曲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款腐败消费泛滥成为多年来高物价的“凶手”之一。公款腐败消费与消费者本人利益没有受到任何约束,导致消费者消费起来对价格和成本漠不关心,无论多么高档的消费品都敢消费,因为掏腰包的不是自己而是公款。这就将一些消费品价格被无限度拉高,包括大众消费品以及住房价格,大到茅台、拉菲葡萄酒等高档酒类,小到海鲜、蔬菜等农副产品。公款腐败消费拉高物价、房价,百姓还得实实在在掏腰包购买。这实际上转嫁和连坐了低收入百姓的消费成本。多年来,物价居高不下,有货币超发的因素,也有公款腐败消费对物价的无节制拉动原因。

公款腐败消费对百姓消费的挤出效应是明显的。由于公款消费拉高了物价,使得百姓消费不起,从而出现了挤出效应。而拉动经济归根结底还要依靠百姓消费。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主要是指居民消费,而不是公款的腐败消费。中央推出八项规定后,公款腐败消费一定程度上被遏制了。虽然高档餐饮业和服务业门庭冷落了,但是,适用百姓消费的中低档餐饮业和服务业已经火爆起来。遏制住公款腐败消费后,挤出效应降低了,居民消费潜力被释放出来了。这才是经济的根本动力。怎能说反腐败影响经济增长呢?不但没有影响,反腐败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即:将公款腐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转变为真正的居民消费拉动。

世界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腐败经济是一些国家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之一。严重腐败、贫富悬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慢等是导致一些国家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政府腐败是最重要的因素。亚洲的马来西亚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马来西亚除了宗教国因素外,其他与西方基本接轨,但是由于腐败严重,导致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徘徊不前,至今仍在“陷阱”中挣扎。

至于李稻葵教授说“最大的成本在于很多与改革相关的一些措施在目前反腐败的大形势下难以推进”,这种观点更是匪夷所思,荒谬得不可理喻。如果反腐败阻碍了改革的话,那么,这种改革本身就值得怀疑,极有可能是为腐败保驾护航的改革;如果说反腐败阻碍了地方政府官员的创新和尝试的话,那么,这种创新和尝试本身就是不干净、不阳光或者是维护既得利益者利益的创新和尝试。这样的改革、创新和尝试不要也罢。

作为经济学家的李稻葵如此论述反腐败与经济的关系,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当然,李稻葵先生也不是圣人,有不少判断失准的地方。令笔者印象最深的是,政府决定节假日高速公路施行小轿车通行免费,第一个节假日造成了拥堵后,李稻葵随即就“大骂”是愚蠢政策,提议节假日不但不应该免费通行而且应该提高收费标准。最终的事实证明了一切。

抑通胀,打黑扫灰比货币政策管用

(2011年4月29日)

4月24日晚上8点多,边吃饭边听央视新闻频道菜贱伤农的新闻,一条“菜农吴晓灵因为菜贱铲菜”的新闻把我吓一跳,赶紧放下筷子,央行前副行长吴晓灵何时改种菜了?不过,想想高盛养猪、网易老板丁磊也养猪了,为何吴行长不能种菜平抑物价?又一想,吴行长卸任副行长后不是到人大任职去了吗?百思不解之际,央视打出字幕是菜农“吴小林”,并且是个中年汉子。

比吴小林还惨的是山东菜农因为卷心菜8分钱一斤而自杀,河南、河北、山东、广东、上海等地纷纷有蔬菜价低并且滞销的消息曝出。而新闻又说,各地超市、菜市场的蔬菜价格并未下降,卷心菜还是1.5元一斤左右。

4月25日,笔者通过《华夏时报》重庆站记者高咏梅了解到,一样的卷心菜,在重庆只卖到每斤0.39元。重庆打黑后,菜霸消失,中间环节费用降低或是根本原因。

吴晓灵供职过的央行已经把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0.5%的历史新高,并且在今年已经连续两次加息,通胀压力并未减弱。然而,无论是央行还是吴晓灵女士本人,是无法帮助吴小林们把蔬菜卖出个好价钱的,亦很难抑制通胀发生。

唯一能帮助菜农和抑制通胀的是,像重庆那样打击流通环节中的黑恶势力。另外尚需取消各种税费,特别是取消过路费,降低石油成品油价格(破解油价困境)。

控物价吴晓灵失灵

记得吴晓灵女士说过,她是一个货币主义者。相信她的央行前同事多是货币主义者,货币政策制定者中不乏弗里德曼的拥趸。

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货币发行过多,在我国,主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2009年和2010年财政刺激和放贷过多,两年新增贷款18万亿元;第二,由于中国资本项尚未开放,对外贸易顺差逐年增加,央行必然会发行基础货币收回外币,造成外汇储备增加。3月份外汇储备突破了3万亿美元,央行为此发行的基础货币至少为19万亿人民币。

今年,控制信贷的权力重新被央行收回后,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断创造存款准备金率的新高,但是,通胀的压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央行的各种报告可以证实这一点。

在中国,加息并不是有效抑制通胀的最好手段。本人多次强调“如果存贷款利率同时上调,银行息差收益反而会扩大,这反而会刺激银行放贷”。

再者,由于美国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最近标准普尔明确将美国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前景展望调低到“负面”,让很多热钱纷纷寻找新出路,新兴市场国家是其首选。

中国是热钱最喜欢的去处之一。据媒体报道,按照外管局此前公布的估算热钱的方法,用“外汇储备增量”减去“进出口顺差”、“直接投资净流入”、“境外投资收益”这三项即为“热钱”。一季度我国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前两个月的FDI(境外直接投资)累计为178.25亿美元,这与1974亿美元的单季外汇储备增量有1800亿美元的差额,这意味着3月份FDI、外汇储备境外投资收益和“热钱”的总规模达到1800亿美元。

央行行长周小川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都公开表示,加息可能会导致热钱流入。

这样,央行手里的牌只剩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票了,《华夏时报》记者也计算过,发行央票的成本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一倍多。

从实际效果来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未导致物价下降,因为央行冻结的只是银行的流动性,不能冻结老百姓手中的资金。

从商业银行承受能力来看,当被央行冻结资金过多后,会出现流动性风险。

再次提醒的是,未来最先出现流动性风险的是城市商业银行和贷存比较高的银行。

有形之手当维护市场秩序

约谈限制物价上涨的结果只会导致按下葫芦浮起瓢。并且,允许石油、电等涨价,不让下游的产品涨价显然违背经济规律。

本人曾向经济学家谢国忠请教弗里德曼理论运用的条件,他说,只有在平衡而不是失衡的条件下,货币主义才管用。

那么政府的有形之手就该出手了。哪些是政府该管的,哪些不是政府该管的呢?

一般经济学家认为,为市场创造相对公平的经营环境,降低附加在流通环节中的各种税费,特别是打击菜霸和其他黑恶势力,是政府应该和必须要干的。

如果,各地下大力气像重庆那样铲除黑恶势力,菜价起码下降一半;如果降低石油价格,减少和废除公路收费,那么,农民生产的菜价格会相应提高,而到城市市民篮子里的菜价会大幅降低。其他城市的菜价也有望达到重庆蔬菜的价格水平。

本来,菜霸就该政府打击,各种不合理的收费就该取消,如果油价更低,运输成本降低,菜农不至于很受伤,菜价和其他物件也不至于疯涨。

同理,不仅仅菜价被中间环节无形中推高,无论奶粉还是贵州茅台,境外都比境内便宜,境内物流成本高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假设,各地下力气打黑扫灰,不仅仅菜价能降,整个物价都会有所下降。这样,央行不必加息而导致热钱流入,央行还能避免发钞购买外汇,消除通胀根源。

反通胀仅靠央行是不行的,地方政府该出手了。

外汇储备

外储投资美元资产是被动正确的选择

(2014年06月28日)

在微博上,帖子下面提“还钱”两个字最多的有两个博主,一个是“@美国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一个是草根大V“@作家崔成浩”。当中国遇到大事,美国官方表现得跟愤青们不一样或觉得美方不给力时,大批愤青便会在前者微博下留言要美国还钱;以邻国身份出现的崔作家,每当他在微博上炫耀其国青少年享受免费教育、医疗、一日五餐时,也有很多人在其微博里要求其还钱。

现实世界竟然也有这样的要求。前几天,凤凰传奇发表声明支持中国大妈们在纽约广场跳广场舞,声明最后要求美国“还钱”。我对广场舞国际化不感兴趣、不予评论,咱们谈谈还钱吧。

需要说明的是,要美国还钱主要是因为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让小崔的国家还钱主要是中国对其援助。其实,网友在小崔帖子下让还钱主要是调侃,因为,无偿援助是根本不可能还的。国债,是以国家名义发行的债券,当然到期要还的。只是动不动拿外汇储备说事儿既不科学又不严谨,甚至有段子手都敢对此指手画脚。以讹传讹,对外储造成很多扭曲的误解,很多所谓的经济学家也会在这个问题上哗众取宠。

首先,要分析外汇储备的形成与性质。中国的外汇储备既不是国家的资产,也不是中国人民银行——央行的资产。其形成主要有两个部分构成:外贸盈余和对中国的投资。中国出口商品,收到外汇后,到商业银行换取人民币,商业银行把从企业那获取的外汇卖给人民银行,人民银行获得的外汇,就变成了外汇储备。人民银行的人民币从哪来?每个国家的央行都有印钞厂,中国也有。

另一个重要的组成是对中国投资。比如,美国通用要在中国投资一亿美元,其必须兑换成人民币,过程跟上述一样。

这些外汇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表现的是负债性资产,但其所有权并不属于央行,严格来说还是属于上述企业。比如,通用想撤资了,他们用手里的人民币兑换回美元。中国的外汇储备更像是企业或个人在央行的存款。

笔者多次反对所谓瓜分外储的哗众取宠的愚昧建议。国家要用外汇储备都需要从央行购买。2007年,中国在组建中投公司的时候,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筹集15500亿元人民币,从央行手中购买了相当于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作为中投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对外援助,比如对小崔的国家进行国际援助,那也得财政部门从央行购买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