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前世今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文字的世界,世界的文字

文字是人类语言的书写符号。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只是通过口语进行交流,凭借记忆一代一代往下传,但记忆是很不牢靠的,容易遗忘或走样,不能传之久远。因此,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创造了文字。从没有语言到语言的产生,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次飞跃;从没有文字到文字的产生,又是人类进化史上的另一次飞跃。


(1)地球上的文字“国境线”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地球上人们所使用的语言有2790多种,而方言土语更是多达7000到8000种,其中重要的语言约为210多种,且都有自己的文字。总的来说,当今世界中存在的文字,不外乎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个大类。源于象形文字的表音文字,是将原来的文字图形演变成有限的数十个字母,用这些字母去表示语言中的音位、音节,通过各种组合方式去拼写语言中的语词,因而也称之为拼音文字,英文就是典型的表音文字。源于象形文字的表意文字,不使用字母来表示语言的语音,也不用字母拼写的方式来表示语词,而是通过各种表意符号的组合,表达词或词素的意义,汉字便是典型的表意文字。在我们的星球上,现存的语言文字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版块:


汉语言文字区

世界上使用汉字的人数最多,使用地域也很广阔。从日本开始,经韩国、中国到新加坡,形成了所谓的汉语言文字区,再加上欧洲、美洲、澳大利亚等地的华裔华侨,世界上使用汉字的人数已经超过13亿。


拉丁字母文字区

西欧、北欧、西南欧、中非、南非、大洋洲和南北美洲为拉丁字母地带,是使用地域最为辽阔的文字,但因语言不同,所以同一套拉丁字母却拼写出多种不同的文字,互不相通。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英文,把英文作为母语的约有3亿多人。英文是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主要文字。此外,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还有葡萄牙文、德文、法文等。


斯拉夫字母文字区

东欧、中亚北部和亚洲北部这一广大地区是使用斯拉夫字母的地带。用斯拉夫字母拼写文字的有30到40种语言,其中最主要的是俄语,大概有1.4亿人使用,另有4200万人把俄语作为第二语言;使用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的约为3000万人;使用塞尔维亚语的约为1000万人;使用保加利亚语的约为8000万人。


阿拉伯字母文字区

从大西洋东岸开始,经过北非、西南亚、中亚南部到我国的新疆地区,形成了一条用阿拉伯字母拼写文字的地带。把阿拉伯语作为官方语言的有摩洛哥、突尼斯、埃及、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使用人数超过1亿人。


(2)汉字的“同龄人”

众所周知,在人类历史上产生过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华夏文明只是其中之一。只可惜,曾经和华夏文明一样灿烂辉煌的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以及古印度文明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中断了自己的血脉。幸运的是,创造这些古代文明的人们所使用的文字被保留了下来。正是这些作为汉字“同龄人”的神秘符号,隔着几千年的历史鸿沟,向我们讲述着那些已经被大家遗忘了的故事。


古埃及象形文字

◎手拿莎草纸与笔的图特神

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公元前3500年前后,埃及就已经出现了文字,最初是图画文字,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发展成完整的象形文字体系。这种象形文字的使用一直持续了3000多年,由于历史的原因,埃及象形文字在公元4世纪后被弃用,成为一种死文字。各国学者曾对埃及象形文字进行过长期的研究,直到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成功地释读了罗塞塔石碑,才找到了一把解开埃及象形文字谜题的钥匙。

正如前面所说,关于文字的起源,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传说。中国古代有“仓颉造字”之说,把仓颉描绘成有四只眼睛、生而能书的神人;古巴比伦人则认为他们的文字出自一个名叫“纳布”的巴比伦文字神之手。在古代埃及,传说文字是一位名叫“图特”的神所创造的。


图特最常见的形象是朱鹭鸟头人身,左手持书板,右手握笔书写,不过有时也被描绘为狒狒的模样。作为文字之神,图特在埃及的许多地方受到崇拜。在神话传说中,图特又是掌管知识与魔法之神,他在尼罗河畔用奇形怪状的图画记录下神的启示,并教导人们如何写字、计算和制定历法。古埃及人认为这就是文字的开始。


这一传说可能跟古埃及人看到尼罗河岸边泥土上留下的鸟爪痕迹有关。古埃及人相信,图特创造的文字是用图画传达神的启示,是神的文字,因此只有神庙的祭司才能理解并有权使用。祭司们对这种文字的意义讳莫如深,故意把它们的含义弄得十分晦涩,以致大部分埃及人都看不懂这些符号。

对于祭司们来说,这种文字还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有时他们会故意把表示危险的动物的形体画得残缺不全,如去掉蛇尾,不画出某些动物的头等等。象形文字具有魔力的概念在古埃及人心中根深蒂固,例如,把一个人的名字从一切雕刻或书写中擦掉,就意味着有意加害于他,因为古埃及人认为,名字是一个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毁掉某人的名字,那这个人也就被毁灭了。


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产生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世界著名的古代象形文字之一。楔形文字多在泥板上刻画,书写者使用芦苇杆压印泥板,致使文字的笔画都是有棱角的线条,如同楔形,因此而得名。

最早使用楔形文字的是苏美尔人。就像古代中国人和埃及人一样,古代苏美尔人也有自己的文字起源传说。在《恩美卡与阿拉塔之王》中记载,乌鲁克国王恩美卡就是创造楔形文字的人。不过,《恩美卡与阿拉塔之王》并没有明确说明或暗示在恩美卡国王之前是否已有文字存在,只是强调“国王把文字写在泥板上”,而且“这样的事情从未遇见”。有鉴于此,人们对于《恩美卡与阿拉塔之王》也只能像对待“仓颉造字”的传说一样,采取“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的态度。

其实,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最初的文字外观并不像楔形,只是一些平面图画。这种图画已知的最早出现时间是公元前3200年左右,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载。这种文字写法简单,表达直观,有时复杂的意思和抽象的概念就用几个符号结合在一起来表达。例如把“眼”和“水”合起来就是“哭”,把“鸟”和“卵”结合起来就表示“生”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要表达的事物愈来愈复杂、抽象,原始的图形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需要。于是,苏美尔人就对文字进行了改造。他们一方面简化了文字的图形,往往用部分来代表整体;另一方面增加了符号的意义,比如“足”的符号除表示“脚”的意思外,还能表示“站立”“行走”的意思,“犁”的符号除表示“犁”外,还可以表示“耕田”或“耕田的人”的意思。这样,象形文字就发展成表意文字。

巴比伦和亚述人统治两河流域时期,楔形文字有了大幅度的发展,书法精美且词汇更加完备,使得两河流域其他民族也采用了这种文字作为自己的书写系统。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国征服巴比伦后,也从后者那里学会了楔形文字。后来,腓尼基商人在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发明了腓尼基字母文字,字母文字从此走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为西方主流。目前发现的出现时间最晚的一片使用楔形文字的泥板是公元75年的遗物,这之后,在西亚流行了3000年之久的楔形文字便再也无人问津。


(3)汉字里的“另类”——女书

正如前面所说,汉字从出现至今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衍生出了成千上万的支流和派别。这其中最为奇特的非“女书”莫属。“女书”也称“女字”,在我国湖南江永县潇水流域已经流传很久了,是当地妇女专用的文字符号。这种文字传女不传男,当地男人们不认识也不过问,女书存在至少有几百年之久,至今仍在当地一些高龄妇女中使用。这种举世罕见的文化现象被国内外学者叹为“一个惊人的发现”“中国文字史上的奇迹”。

◎女书

关于女书的神秘起源,湖南当地流传着几则大同小异的传说。有种说法认为,自古以来,湖南江永潇水流域的妇女就喜欢聚在一起纺纱织布绣花。她们不能上学读书,学习男人们使用的常见汉字,为了把自己的苦难经历记下来,便在织布绣花图案的基础上共同创造了这种文字。也有观点认为女书产生于宋代。传说宋朝时潇水河畔荆田村有一姓胡的女子被选为宋钦宗的妃子入宫,为了把皇宫中万般凄苦的心情写给家乡亲人而创造了这种字,并告诉亲人们,这种文字的解读方法是“斜着写的要横着看,用土话来念”。

女书这种奇特的文字,由于在特殊的人文环境中发祥,有独特的使用范围,引起了国内外不少专家的浓厚兴趣。

女书与常用的汉字区别明显,既不属于官方文字,也不是宗教文字。女书的使用者乃至创造者都是普通农家妇女。它是当地乡村妇女,特别是中老年妇女的文化工具和精神伴侣。这种妇女专用的文字基本用于创作女书作品、记录女歌,一般为七言(也有五言、四言、三言的)诗体唱本。每篇长的可达四五千字,短的只有几十字。女书作品一般书写在精制的手写本、扇面、布帕、纸片上。

女书布帕一般为蓝色,也有白色和红色的,四周绘有装饰图案,有装饰图案则是绣上去的。扇面文一般依扇折自上而下行文,纸片以红色一尺见方为主,也有其他颜色,大小不定。妇女们唱读女书的活动被称为“读纸”“读扇”。

“读纸”“读扇”是当地妇女歌堂文化的主要内容。她们经常利用节庆日、串亲戚、结拜姐妹见面等机会进行群体歌堂娱乐活动,形成一种独特的女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