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不朽:马王堆汉墓(文化之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

长沙市东郊一座古代墓葬的横空出世,让马王堆成为一个响遍全球的名字。有人把它誉为中华民族的地下文化宝库,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的“庞培城”。

在这里,不仅出土了一具两千多年前的女尸,还出土了三千多件珍贵的文物。它们全面地展示了西汉“文景之治”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人们往往将马王堆与秦始皇陵兵马俑相提并论,人称“北有兵马俑,南有马王堆”。

(一)湖南省军区发现古墓

长沙市东郊的马王堆,最初只是一个方圆两百五十多米的土丘,四周是杂草丛生的田地,浏阳河蜿蜒曲折地从它身旁流过。周围的人们对它早已司空见惯,很少有人投去注意的目光。

1971年初,湖南省军区在马王堆开始修建军事设施。人们挥汗如雨地挖掘着建筑基础。在土丘下挖掘了十几天之后,两个施工洞穴相继掘进了二十多米,不想,在地下却出现了赭红中夹带着白点的花斑土,而且越往深处就越坚硬。

一位处长来到施工现场,并亲自钻进洞中打着手电筒四处检查。面对坚硬的土层,便下令停止挖掘,让两名士兵用钢钎向下打眼钻探。

士兵拿起钢钎对准花斑土层“叮叮当当”地钻了约半个小时,在钢钎最后一次从花斑土中抽出时,钻孔里突然“哧”地一声冒出一股刺鼻的气体。

同一时刻,部队一名处长斜倚在洞壁上,划着了一根火柴准备点烟。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含在嘴上的那根香烟尚未点着,火种却和从钻孔里冒出的气体相遇,随着“砰”地一声巨响,一团火球在洞中燃烧起来。

处长怔愣片刻,本能地说了句“不好,快撤!”说完就带着战士们火速跑出洞外。大家出来之后,发现处长的眉毛已被烧焦,两眼流着泪,红肿的脸上布满了水泡。

大家一片哗然,有人就说这是地下的“鬼火”。消息传开,并且逐级上报。

在接下来的有关部门调查中,人们又发现了椭圆形状的白色膏泥,非常显眼。

大家都觉得奇怪,这里怎么会有白膏泥呢?有人用手去抠白膏泥,感到它像磁土一样,不仅柔软,还有黏性,就像捣碎了的糯米粑。当整块白膏泥被挖去之后,里面又出现了木炭,木炭有大有小,不断地往洞外掉落。

一位老师傅用手向垮塌的炭洞中摸去,发现里面有两块横竖搭放的大木块。他将手缩回来,说里面可能是一个大木椁的一部分。于是,大家立刻意识到:这里应该有一座古墓。

最后,情况报告送到了国务院。国务院立即批示,要求湖南省开始发掘。湖南省博物馆立即向上级报告,请求承担发掘任务。

震惊世界的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大发现,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二)克服困难展开发掘

1972年1月16日至4月28日,是发掘马王堆汉墓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发掘出了一号墓。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由于天气等因素的限制和各种条件的欠缺,一号墓的发掘可谓是难上加难,人们为它的面世付出了极为艰辛的劳动。

一号墓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墓,有较大的封土堆需要挖掘,仅此一点,就需要很大的一笔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想方设法采取措施,克服经费短缺的困难来完成发掘工作。为了节约开支,发掘单位仅购置了一百多把铁锄、四十多个胶卷,还有少量的扁担、绳索、草纸等物。

发掘这么一个大型墓葬,挖土、运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当时没有机械的协助,只能完全依靠人工进行发掘。如果要正常发掘,每天必须保证工地上至少有百多个强壮劳动力。而当时的资金短缺,不可能请到足够的工人。

为了保证发掘工作顺利进行,湖南省博物馆的领导与长沙有关学校联系,以互相支持的办法,由博物馆到学校免费放映幻灯片,而学校派师生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就这样,先后有十多所学校的学生参加了一号墓的发掘。

1972年1月中下旬,湖南长沙的天气特别寒冷,室外温度降到零下5度。马王堆发掘工地处在空旷的田野之中,发掘人员在二十多米高的土堆上进行发掘,寒风刺骨,有的人员脸、耳朵、手都冻坏了。

到了二三月,天气不是阴雨绵绵,就是倾盆大雨;不是上午出太阳而下午下雨,就是上午下雨而下午出太阳。工地没有工棚,下雨时,发掘人员没有地方躲雨,经常被雨水淋得像“落汤鸡”一样。天晴时,大家只能顶着太阳干活。

(三)周恩来指导发掘工作

对于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周恩来、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自批示,直接指导发掘,仅周恩来的批示就达五次之多。

1972年初,马王堆出土千年不朽女尸的消息传开后,各方群众争相要求参观。当时湖南省有关部门作出了布置陈列、立即开放的决定。因此,来不及清理登记文物,更没能做好保护工作,女尸和其它出土文物就于1972年5月22日对外展示了。

每天数万人涌入博物馆,许多外地群众也赶来长沙参观。各种大小货车、拖拉机等从烈士公园的南门排到了西门。博物馆每天安排80名警察、200名民兵维持秩序,但还是捉襟见肘。

开放的第一天,陈列室的大门就被挤坏了,一位妇女还受了伤。这个情况经由新华社记者反映给了国务院。因病住院的周恩来,他看到报告后批示:

出土尸身和衣着、帛文还有其它文物非变质不可……必须立即采取办法,将尸身转到冰窖,消毒、防腐,加以化工处理。这是可以向群众说得通的,非当机立断不可。

接到周恩来的指示后,湖南省博物馆就将尸体深夜转移到了湖南医学院。

在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递交的《对湖南马王堆二、三号汉墓的发掘方案的意见》上,周恩来又批示道:

此事请待王冶秋同志回京后,偕同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各地有关科研单位和医学科研及医务人员前往长沙协助省委办理此事。

并请文化组派科教电视制片厂、新影,总政派八一制片厂担任影片摄制工作。

这次发掘工作要取得比上次更多的成绩和收获,省委李振军同志任组长,王冶秋同志、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医学科学院、上海科研单位各出一人会同省委宣传部张兰明同志为副组长,成立小组,订出切实可行而又不遭损失破坏的计划,经省委批准后再开始发掘。

周恩来对马王堆汉墓的相关工作共作了多次批示,可见,周恩来对马王堆汉墓的发掘是多么的重视。

从1973年11月开始,人们再次对马王堆进行发掘。有了前面发掘的经验,同时有了人力物力的支持,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即完成了对三号墓的发掘。

在发掘出三号墓之后不到一周的时间,便开始了对二号墓的发掘。同样,用了跟发掘三号墓一样长的时间,就完成了对二号墓的发掘,发现了大量文物。

至此,马王堆汉墓最终发掘成功,完整的马王堆汉墓终于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