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走出茶文化带来的误区
一、历史无法照亮现实
茶叶是一个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的产品。根据研究,茶树发源于中国西南部。据史书记载,周朝的武王在伐纣时,巴国(今川北及汉中一带)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给周武王了。由此可见茶叶在中国的悠久历史。
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然排名最后,但在中国的历史中,茶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茶叶的历史来看,茶叶一直与政治、文化及社会习俗联系在一起。除了茶圣陆羽的《茶经》之外,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家、大文豪也有很多爱茶之人。例如,现在很少人知道的江西修水双井绿茶,就是因为黄庭坚的大力推荐才在北宋有很大的名气。
历史无法照亮现实。正是因为茶叶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所以每个茶叶品牌都想借上历史和文化的东风,动辄历史、动辄文化、动辄名人,连产品名称都希望与历史有点联系,或者直接从中国传统文化词汇中取名。这种做法在前几年比较多,目前少了很多。因为茶叶企业发现,历史无法代替现实,历史也与现实无关,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目前的消费者来说,已经是非常遥远的事情了。消费者很难把历史与自己的消费习惯结合,不管茶叶曾经在历史中如何荣耀,消费者关注的是现在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能给他们什么样的体验。
茶文化概念不等于销量。除了茶叶本身的历史文化外,茶叶企业还喜欢附庸传统文化。很多茶叶企业在给新产品起名的时候就会附加这些文化,常见的是把自己的一些系列产品取个比较有文化内涵的名字。如某品牌为自己不同定位的产品取不同的文化名:高端的产品取名为“儒系列”,中端的产品取名为“雅系列”,低端的产品取名为“谦系列”。与此同时,还有很多茶叶企业打禅茶的概念,“茶禅一味”这四个字在很多茶叶店、茶馆里都会出现。其实品茶和修禅本来也是有一些共同之处的,只是它们和中国与茶有关的历史名人一样,如果非要去牵强附会,就没有必要了。我们从这些看起来很有文化背景的产品销量来看,其实它们并不一定能为茶叶企业带来多少的销量。
二、文化产业园之惑
近几年,茶叶行业兴起一股茶文化产业园热。2011年君山银针黄茶产业园第一期工程投资1.58亿元;2012年茶陵县与茶陵茶祖印象茶叶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协议,启动“中华茶祖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为什么各地纷纷上马茶文化产业园,其实这很好理解,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竞争门槛的需要。茶叶品牌从产品的竞争进入到茶园基地的资源争夺,从一个产品到打通产业链的种、产、销全方位的竞争,产业链竞争比单个产品的竞争门槛是提高了。但是先进入的品牌发现,其后来的品牌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进入茶园基地并不是很困难,也并不需要巨大的资金。一个茶文化产业园,就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基地那么简单了,它同时具有旅游的属性,对资金实力的要求比较高,如果企业能建成一个茶文化产业园,就能与其他的品牌形成明显的品牌区隔,非常有利于企业品牌的发展壮大。
第二,业务增长的需要。茶叶行业一直是一个大市场、小品牌的行业,有大量的产品品牌,而每个产品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又非常低,在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茶叶企业面临着新的利益增长点的问题。从企业的战略发展来看,一家大型企业的业务应该多元化,茶文化产业园正好可以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它可以将旅游、种植、加工整合为一体,对茶叶企业的未来发展非常有益。
第三,政府产业转型的需要。各地政府都面临着经济如何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如何有效结合、政府官员个人政绩如何体现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一个茶文化产业园就来实现,所以政府也大力支持茶文化产业园的兴建。
虽然茶文化产业园有很多好处,但是对于茶叶企业来说,盲目上马茶文化产业园不是一件很明智的事情,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茶文化产业园占用大量的资金。茶文化产业园实质就是一个旅游地产,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基础建设,而通常茶叶企业都不具备这么丰厚的资金实力,政府的支持也有限,因此主要还是靠茶叶企业的自筹资金。如果没有太多的资金,只是在自己的茶园里挂个牌说这是茶文化产业园,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了。
第二,旅游地产和茶叶行业有巨大差异。旅游地产和茶叶行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会做茶、做好茶并不表示会做旅游地产,把茶园包装一下也不代表它就是一个完全的茶文化产业园。其实看现在做茶文化产业园、投资规模相对较大的,都是从地产行业进来的,它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做茶,而是做地产,所以对茶叶行业来说,并没有很强的参考意义。茶叶企业能不能做产业园,主要还是看自己的实力如何,“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第三,主业与副业之间如何有效平衡。如果企业已经在做茶文化产业园区了,那么就得考虑主业和副业如何平衡的问题了。企业要规划好自己的资源投入情况,各业务之间的协调补充情况。坚持茶叶产品品牌为主,旅游地产为辅,这才是茶叶企业做茶文化产业园区的硬道理。
三、茶道只是阳春白雪
茶道,百度百科的定义为“品尝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我们通常看到的茶道表演程序都非常多。在茶道表演的时候,对茶艺师的着装、仪表、动作要求都比较高,因而可以将茶道表演当作一种美的享受。但是作为日常消费者来说,离这有点远,这就像是阳春白雪,虽然高雅,却不是每个人都懂、都能接受的。
茶道烦琐的程序和要求,使它基本上远离了多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茶道有器具、场地等要求,并且现在的消费者生活节奏很快,很难静下心来坐着喝一壶茶,更何况还有烦琐的程序。
茶道要贴近消费者,就应该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从方便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让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就能非常方便地体验茶道、品尝茶叶、交流感情。
目前的茶道更多得还是传承历史、延续传统,用来表演还是可以的,但是离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太远。历史上能延续下来、有很强生命力的文化无一不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调整的。茶道也是如此,茶道如果要很好地传承下去,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让消费者都能用得到。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使用的,才更容易得到传承。现在的茶道是阳春白雪,但是我们更希望茶道融入下里巴人的基因,让茶道得到更多发扬光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