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湖北发展 强壮长江龙腰
——加快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调研报告(上)
长江经济带犹如巨龙,湖北是龙腰。长江在湖北境内全长1061公里,占长江干流总长的1/3以上。湖北区位独特,承东启西、接南转北,通江达海、辐射八方。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中游是关键,湖北是重点,应进一步提升湖北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实施长江“壮腰工程”,形成龙腰与龙头龙尾相互呼应、协调互动的开放开发格局。
一、畅通长江中游水道,加快建设立体交通走廊
目前,长江三峡翻坝“卡脖子”、中游航道“中梗阻”问题十分突出。中游不畅,则全局不活,畅中游已成建设长江经济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首要任务。
——加快解决三峡坝区“卡脖子”问题。目前,三峡坝区过坝运输制约已成常态,船闸积压船舶约150艘/天,平均在锚时间超过43小时,估计到2020年过闸能力只能满足实际需求的50%。这种状况,严重阻碍黄金水道对长江经济带的支撑作用。解决三峡坝区运输“卡脖子”的问题应从现实迫切需要出发,应急与谋远相结合,抓紧推进三峡翻坝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同时尽快研究论证第二通道(船闸)。
——加快解决长江航道“中梗阻”问题。长江安庆以下、三峡大坝以上均可通航万吨级船舶,但武汉至宜昌最多通航3000—5000吨级船舶,有必要尽快启动武汉至安庆6米、武汉至宜昌4.5米深水航道整治工程(“645工程”)。这项工程正在进行模型试验和外部影响研究。鉴于工程涉及国家有关部委和鄂湘赣皖四省,建议在国家层面加大协调力度,加快前期工作,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早日实施。
——加快建设沿江综合交通体系。这方面,国务院已发布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投资增长大幅回落,同时沿江综合交通建设欠账多,应尽快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建议对规划中的项目进行排序,限时、分批完成核准(备案)、土地供应、环评等前期工作。推进项目建设,关键在于创新投融资机制,可支持湖北开展以下试点:探索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以存量盘活带动增量建设;以政府资金为种子,吸引国有大企业和民间资本,设立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基金;对项目特别是铁路项目,实行公司化、市场化运作;对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允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新的融资;在后续地方政府性债务置换中,对湖北实行倾斜。
二、创新产业承接方式,推动经济升级发展
建设长江经济带,产业是至为重要的支撑。当前,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在加快转移,但向海外转移的居多,有必要加强引导,建立产业转移示范区,促进产业向中西部和长江中上游转移。
(一)支持沿江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做大做强。引导产业转移,着眼点应放在促进内地形成综合成本新优势上。目前国家在长江流域设立了若干产业转移示范区,但仅仅是一个“牌子”,没有具体的支持政策。对中西部地区实行差别化经济政策,是国家早已明确了的举措,但多年来没有落到实处。建议以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依托,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同时,进一步扩大产业转移示范区范围。例如湖北,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设在荆州,更靠东的咸宁、黄冈也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建议纳入示范区范围。
(二)支持长江中游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合作建设产业园区。国内外已有不少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比如中新合作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区、青岛中德生态园、广东广西共建的北部湾跨省经济合作区。建议加强引导和支持,推动沿海发达地区与湖北等长江中游地区合作,采取共同出资、共建共管、利益共享等“飞地经济”模式。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产业、资本、技术转移,还可以促进市场理念、开发经验、管理模式转移,实现共赢发展。
三、优化开发布局,促进流域协同发展
目前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无论是社会认识还是规划制定,有两个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当纳入视野、深入研究、统筹推进。
(一)培育壮大三峡城市群,托举鄂渝沿江发展“谷地”。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长江经济带已布局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中三角)、成渝三大城市群,长三角与中三角之间规划了次一级的皖江城市带。但是,在中三角、成渝之间长达1000多公里的沿江带上,缺乏次一级的城市群。这是沿江经济发展的“谷地”,亟须开发。鉴于地理条件和发展基础,可考虑将三峡城市群纳入国家战略。其区域范围是鄂渝川湘四省份的三峡库区、武陵山区共13个地市,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4700万人。其城市群定位是国际旅游目的地、生态涵养发展区、区域协作示范区。
(二)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探索长江流域干支流联动发展模式。树立大流域的理念,将干支流统一规划、整体开发,是发达国家大河流域开发的通行做法。美国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开发中,协同开发田纳西河,把水患连年、贫穷落后的田纳西河流域变成了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的地区。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全长1577公里,流域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江中下游是汉江的精华所在、湖北的膏腴之地,流域内十堰、襄阳、荆门、随州、孝感等地发展基础好,进一步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如果说三峡城市群是衔接鄂渝川湘的发展,那么汉江流域的开发是衔接鄂豫陕的发展。湖北省已经制定并正在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提出要建成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水利现代化、绿色经济发展、流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建议将这一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给予支持,并协调湖北、河南、陕西三省统筹推进。
四、加大河湖系统治理力度,构建沿江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岸线长,湖库多,承载着全国性的水生态安全重任。经过多年努力,湖北水利建设取得很大成效,但目前水利基础设施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尤其是连江湖泊的综合治理是块突出短板,建议支持湖北推进以下两类工程:
——长江中下游湖泊综合治理工程。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湖汇聚之地,承载着防洪、蓄涝、灌溉、供水、水产、旅游、生态等多方面功能,但目前许多湖泊暴露出防洪蓄涝能力不足、水资源利用水平低、水环境与水生态恶化、湖泊综合管理无序等问题,特别是湖北的“四湖流域”(洪湖、长湖、三湖、白露湖)问题尤为突出,需要加快综合治理。
——重点水源工程。湖北虽是千湖之省、鱼米之乡,但也存在水资源空间布局不均问题,鄂北、鄂西是有名的“旱包子”,工程性缺水十分严重,需要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
为推进上述河湖综合治理工程,建议:从长江全流域生态安全的战略出发,对没有纳入国家有关规划的重点项目,纳入“十三五”规划;鉴于湖北河湖治理任务重、投入多,国家在资金投入上予以倾斜,减轻湖北的资金配套压力;按照“谁影响、谁负责”的原则,从三峡工程发电收益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项用于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和河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