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解之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吴三桂“一怒为红颜”吗

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春天,李自成农民军攻占了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尽。此时辽东总兵吴三桂拥重兵驻扎在山海关。背面是南下的清兵,南面是提兵挺进的大顺军队。吴三桂的进退将对当时的战事起到近乎决定性的影响。最后,吴三桂选择了降清之路。于是吴三桂与李自成双方在山海关附近激战之时,关外的清军突然出现,攻击李自成军,李自成军措手不及,败绩而退。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后,在清朝军事统一中国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吴三桂为什么投降清朝?是真心投降清朝吗?后代史家对此议论纷纷。

第一种说法是为了陈圆圆。

吴伟业(号梅村)在《圆圆曲》中写道:“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两句诗生动地揭示了吴三桂投降清朝的心态。“缟素”是为死去的崇祯帝戴孝,“红颜”自然是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

明朝末年清兵攻打到锦州,吴三桂在崇祯的命令下奔赴北方前线。由于明朝制度军中不能携带姬妾,所以吴三桂只能让陈圆圆留在北京。不料,李自成的起义军很快就攻进了北京城,吴三桂之父吴襄也投降了闯王的军队。当时吴三桂率领的军队乃是当时号称为“关东铁骑”的数万精兵,李自成和清朝都急于得到他。吴三桂自己则持观望态度,迟迟没做出决定。在这个关节上,李自成军队的一个将领刘宗敏听说了陈圆圆的美貌,便想要得到她。于是这位将领抓来吴襄,拷问陈圆圆的下落,并带兵到吴三桂的府上带走了陈圆圆。这个消息传到了吴三桂的军帐,吴三桂勃然大怒,拔剑斩案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于是转而向清乞兵,使六军披麻戴孝,打着为大明王朝的崇祯帝报仇的旗号,带兵打入北京。就这样,吴三桂投降了清朝,成为了清王朝统一中原的开路先锋。接下来,他又引兵进攻李自成,接受清朝官爵,镇压大顺、大西政权,追杀南明政权永历帝,俨然是清王朝的一员猛将。

吴伟业的《圆圆曲》一出,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降清原因,几乎成为定论。但是有人提出了异议。他们指出,吴三桂降清不可能起因于陈圆圆被掠。对于一个帝王将相来说,女子不过是他们的玩物而已。陈圆圆虽然美貌,但是她不过是妓女出身,不过是被别人当作是礼品送来的政治投资。像吴三桂这样一个聪明的人,怎么可能为了她而确定自己的重大政治决策?从刘宗敏这方面讲也是不合情理的。刘宗敏是一个忘我投身李自成事业的人,是李自成手下的忠实部属,甚至曾经在危难的时候杀掉了自己的妻子追随李自成。他不会不明大义,为了一个女子而影响大顺政权前途。之所以会有吴三桂为陈圆圆而降清的说法,一方面是人们对吴三桂降清的讽刺贬斥,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后人对此事的附会加工以及文学创作上的需要。

二是为父报仇说。

根据《辽东海州卫生员张世珩塘报》记载,当时李自成的军队实行了一项追赃助饷的政策,对明王朝的大小官吏严加拷讯,逼要银两资助军队。吴三桂的父亲、明朝遗臣吴襄,本来已经归顺大顺,然而也被捉拿拷打,强逼交银,“止凑银五千两”。后吴三桂得悉父亲被大顺军拷打将死,怒不可遏,于是放弃了本要投靠李自成的计划,转而投靠清朝,决计攻灭大顺,为父雪仇。

但是有学者认为此说不实。《明季北略》记载,吴襄投降大顺后,曾经充当说客,写信给吴三桂劝他降大顺。吴三桂对此非常生气,并因此声称断绝父子关系,说“儿与父诀,请自今日。父不早图,贼虽置父鼎俎之旁,以诱三桂,不顾也。”后来,当起义军以他全家性命相威胁的时候,吴三桂也同样置之不顾,结果全家三十多口人被杀。这样的一个人,可能为父报仇吗?他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安全和帝位罢了,为父报仇不过是一块遮羞布而已。

第三种说法是说吴三桂投降清朝乃是出自阶级的本性。

李自成所率的农民起义军在进入北京后,基本保持着农民起义军本色。吴三桂也许曾经有过投靠李自成的想法,但是那不过是为了保全自己利益的政治投机罢了。尤其是当他知道李自成的军队在北京城内拷掠明朝降臣后,他对李自成的幻想就完全破灭了。而清朝对他则会是高官厚禄,他出于其大官僚地主阶级的本性,为维护本阶级利益,保证自己的荣华富贵,也必然会作出投降清朝的选择。

吴三桂像

也有人认为,吴三桂并没有真心投降清朝,只是无可奈何之下的权宜之计。当时的吴三桂虽然握有重兵,但是他的兵力在李自成和清兵面前也不过是微弱的力量。形势让他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实际上,在引清军入关前,吴三桂是一贯坚持抗清的,吴三桂曾经多次严拒了明降清将领的劝降。在李自成攻逼下准备联清时,他写信给多尔衮只说在攻灭大顺政权后,“我朝之报北朝者,将裂地以酬”,可见他只是想借兵联合,并无投降归附之意。山海关战后,清廷对吴三桂极不放心,吴三桂的力量也远远不能控制当时的局面。但是吴三桂在发布的檄文中,称:“周命未改,仍是朱家之正统。”并且要求:“凡我臣民为先帝服丧,整备迎候东宫”,为明王朝摇旗呐喊。此外,后来他还招揽奇才,广植党羽,训练士卒,囤积财货,为反清复明做了不少的工作,最后终于在1673年起兵反清。持这种看法的人指出,对吴三桂的降清如果简单地视为卖国投敌,无疑是站在了大汉族主义和明王朝的立场上,对于吴三桂是不公平的。

然而这种说法,始终很难得到世人的同情和认可。尤其是对于后来吴三桂的起兵反清举动,后世普遍认为那不过是因为康熙下令削藩,吴三桂自感自己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丝毫不是为了明朝。看来,对于吴三桂投降清朝的原因还要继续地争执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