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现代人的心理困惑与自我调适之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歧路行为的心理调适

人是需要活动的,但是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不能只从事简单的物理活动,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下进行的。如果超出了这些界限,任何行为都属于不正常的行为,如果长期从事这种行为,那么人的一生就很容易因为走入歧途而被葬送。

第一节 不做网络的“醉爬虫”

网络的作用和魅力是众所周知的,网虫一度成为时尚和先进的代表,然而过度沉溺于网络,就可能成为一个染上网瘾的“醉爬虫”。那些具有网瘾的人上网时间失控,欲罢不能,竟然达到废寝忘食、如痴如醉的程度,久而久之,不仅会出现情绪低落、头昏眼花等生理疾病,还会有悲观厌世、愤世嫉俗的心理疾病,所以,戒除“网瘾”势在必行。

网络现状堪忧

据悉,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社会上已经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染上了网瘾,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人中占多数的是未成年人,他们不仅爱上网,而且迷上网络,难以自拔。诚然在教育环境上,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电脑和网络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缺乏有效引导的中学生更多的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由此引发的悲剧更让人触目惊心。

与其他孩子相比,杨铮的童年实在算不上幸福。从他记事开始,他不仅亲眼目睹了父母吵架的恶状,更要倾听父母在他耳边数落对方的种种不是。后来,他父母终于离婚,他跟妈妈一起生活。

从小开始,杨铮的性格就非常内向。迷上网络游戏的时候,他正读初三,功课已经很紧了。虽然他的功课一落千丈,但那段时间是他最快乐的日子。杨铮的妈妈工作忙碌,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解决儿子的问题,她请一位有经验的任女士帮自己。

有一天,杨铮的电脑坏了,他自己也修不好。借着这个时机,他妈妈就请任女士到家里帮着修电脑。任女士看到杨铮目光冷淡,神情呆滞,而且处处表现出不友好,任女士决定要拯救这个孩子。

最后电脑没有修好,当然是任女士故意的,她想让杨铮离开电脑一段时间。可是万万没想到,没有电脑的日子,杨铮拿着自己的一把木头剑到处乱戳,床单、衣服都被他戳了很多个窟窿。痛苦的他甚至举着木剑向妈妈咆哮:“我受不了了,电脑再修不好,我就打你了!”杨铮的妈妈和任女士组成了联盟,她们找各种借口不修好电脑。“刚开始说电脑是他姥爷出的钱,修也得让姥爷修,拖了一段时间。后来又找了个专家跟孩子说,电脑要修好需要几千块钱,家里已经没有这么多钱给你修了。”杨铮的妈妈说。就这样,三个月里,杨铮暂时告别了电脑。

但这三个月中,无论杨铮还是家人都感到万分煎熬。“孩子说没有电脑就要打我,我做妈妈的当然非常痛苦。但有什么办法?我总得先接纳他,即使他不去上学了,我也要平静接受。”杨铮的妈妈最后流着泪哭诉。

杨铮的妈妈只是千百万妈妈中的一员,目前有这样遭遇的母亲已经屡见不鲜,所有人都希望找出诱发“网瘾”的主要原因。

专家指出,抱着非常沉重的心情来看待网瘾患者也是不正确的,要相信孩子们会转变过来的。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有种怕的感觉,怕孩子不上学,怕孩子不成材,由怕生怨、由怨生恨,产生一种情绪的对立,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加重悲剧的色彩。据此,专家总结了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父母的教育方法导致孩子成为网瘾患者。许多家长只懂得限制子女上网,而不懂得如何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培养子女新的爱好。家长们不要给孩子轻易贴标签,什么自闭,有心理问题,切记不要这样。其实应该相信他们是懂道理的,对孩子们讲怎样正确对待电脑网络,“电脑是工具而不是玩具”、“会玩电脑不是英雄,会用电脑才是英雄”等。

第二,还有许多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会因为得不到别人的承认而沉迷于网络。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上网打游戏,可以获得虚拟奖励,自我得到肯定,宣泄学习不成功带来的压抑。

第三,由于人际关系不好,希望上网逃避现实。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可是性格内向、猜忌心强,而且小心眼,碰到问题时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就沉迷于网络,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当然,教育是个复杂的过程,在戒除网瘾的过程中,他们会不配合,更会出现反复。孩子在戒除网瘾之前最好不要碰电脑,这里有个间隔期。网络成瘾后一定要有一个真正的隔离期,这个时间对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一个星期,有的一个月。要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尝试采用各种办法,耐心地打开他们心中的一个个死结,最终使他们彻底戒除网瘾。

网恋是一场噩梦

网络上的恋情,有着和现实中一样的酸甜苦辣,结局却更加扑朔迷离,更加莫测。网恋的影响不言而喻,长时间泡网无疑会缩减自己与亲人、朋友、同事交流的时间,自然也会对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甚至造成前所未有的家庭危机。由在线聊天和在线交流引起的“婚外情”正使越来越多的家庭走向解体,网恋已对我们传统的爱情、家庭观念和模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杀伤力。

网络不是伊甸园,网恋有时候是一朵美丽却含剧毒的情花!

面对冰冷的电脑,网恋的人就能陷入“热恋”和“神魂颠倒”的状态。为了素未谋面的网友,可以不吃饭,不睡觉,愈来愈熟练地操着键盘,敲出温馨甜蜜的话语。那种毫无顾忌的畅所欲言,那种直接打探对方内心深处的感觉,就像是一种大麻、海洛因,不知不觉就上了瘾。

网恋如同一场流行病,在都市里迅速蔓延。

河北的吕先生在网上认识了河南的夏小姐,二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情逐渐升温。二人不是上网聊天就是打电话谈心,几乎每天都要联络。在吕先生印象中,夏小姐是一位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标准女友。自从夏小姐接受他的爱情后,吕先生就很想见见夏小姐,无奈二人工作都很忙,路途又遥远,见面计划一再搁浅。一天深夜,吕先生打电话给夏小姐,说了很久之后,夏小姐情不自禁为吕先生深情地唱了半小时情歌,吕先生很受感动,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尽快见到对他寄予深情的夏小姐。于是几天后,吕先生向公司请了一个星期的假,乘飞机赶到河南。谁知与夏小姐见面后,夏小姐的温柔体贴竟消失得无影无踪,对吕先生很是敷衍和淡漠,后来的几天对吕先生更是不闻不问。吕先生大惑不解,失望之余到公司找她。夏小姐抛过一句冷冰冰的话:“你还真信了那种连面都没见过的爱情,我不过是随便玩玩的。”说过之后夏小姐扬长而去。

受到重创的吕先生当天就伤心地回了河北,从此再也不上网聊天了。

网络把爱情包裹上了许多难以拆开的厚重的外壳。每拆一层,里面还会有一层。你开始被它吸引了,你虽然不想去了解最后会拆出什么,而只是感觉那种期望让你兴奋异常,让你全身充满激情。你每拆一层,你就会又进入下一层,你的感情投入也随之进入了下一层。你一层一层地走向那最后的结果。结果对你意味着什么?或许你运气好,能遇到你最后想要的东西,而更多的情况下,你费尽心机的结果可能让你后悔去拆开它。

“大南瓜”是他的网名,这个在现实中有点傻气的名字,在他一进聊天室就显示出诸多好处。聊天室里多的是哗众取宠的名字,只要能吸引人来和你聊天就是好的。所以,在遇到名为“小茉莉”的温柔女子之后,大南瓜还在庆幸自己选了这个名字。

“大南瓜”和小茉莉的聊天阵地从天窗转到了私聊,大南瓜的措辞也越来大胆,经过数月的鏖战,终于用甜言蜜语打动了小茉莉的心。两人公开在网上打情骂俏,成为整个聊天室公认的一对佳偶。可是,令大南瓜心烦的是,无论他怎么要求,小茉莉都不肯与他在现实中见一面,甚至连电话也不肯告诉他。若说是刚认识,女孩子矜持一点倒是优点。可在网上已经这么亲密无间,而且大南瓜反复说明不期望小茉莉长得有多好看。

这个疑窦直到他去朋友的公司谈业务时才解开。大南瓜无意中瞥到朋友的同事电脑上熟悉的界面,心口一热,那正是他每天必去的聊天室,等他再凑近一看这人的名字,小茉莉,他差点昏过去。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不敢相信这个彪形大汉居然就是他朝思暮想的小茉莉。

互联网到处弥漫着谎言,流行着欺骗。

话虽然有些极端,却也说出部分事实。网络的隐蔽性和距离感使人们可以毫无顾忌地说谎和行骗。

网上的情感交流,不少人倾诉心事,也说尽了谎言。而且网络的聊天室也可能成为婚外恋的温床。一些媒体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妻子发现其丈夫的上网时间大大增加,开始还以为是工作所致,直到有一天截获了一位女子给其丈夫发来的电子邮件,才知道他们已经以情相许了,于是气愤地与丈夫一刀两断。

可以设想,当越来越多的人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以虚拟的身份建立起虚拟的人际关系,我们现有的道德,不可避免将面临新的考验。

有人说,网恋是“一场噩梦”,梦醒时分,一切皆空。

网络爱情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恋人们沉浸其中,却又无法抓住它的真实;想远离它,却又无法抵御内心的渴望;中途退出,却又无法忍受相思之苦。

处于轻松而甜蜜的网络爱情当中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控制全局,了解自己要什么,都能接受可能出现的结局。

但是当一切无法回避地出现时,当无法恒久地保持一段单纯的关系时,大多数人都会显得有些措手不及,甚至跌落冰冷的情感谷底。

戒除网瘾支招

长期以来,网瘾已成为危害人类的一大恶魔,有无数人正深陷网络的虚拟世界以至于无法自拔。如何戒除网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中心话题,于是有关专家据此开出了“药方”。

(1)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者消极情绪的工具。请注意:借网消愁愁更愁。理由之一是,当你几小时后下网的时候,问题仍然在那儿,“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理由之二是,你的上网行为在你不知不觉中已经得到了强化,上网——注意力从现实中转移—忘记生活烦恼,不需要几次,你就会如同巴甫洛夫的狗记住铃声会带来食物一样,记住上网能带来忘忧。以后,你一碰就会兴奋不已。

(2)上网之前先订目标。每次花两分钟时间想一想你要上网干什么,把具体要完成的任务列在纸上。不要认为这个两分钟是多余的,它可以为你省10个两分钟,甚至100个两分钟。

(3)上网之前先限定时间。看一看你列在纸上的任务,用一分钟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假设你估计要用40分钟,那么把小闹钟定到20分钟,到时候看看你进展到哪里了。如果嫌用闹钟麻烦的话,可以在电脑中安装一个定时提醒的小软件,在上网的同时打开,这样就能有效控制你的上网时间了。

这样,当你以后在电子技术带来的高科技海洋中遨游的时候,不要忘记以上几个提醒,这样,你的灵魂就不会在茫茫无边的虚拟空间中迷失方向。

第二节 不做酒中“瘾君子”

酒瘾往往是对生活现状或问题的逃避。古语说“借酒浇愁”。酒精起到了一个麻痹神经的作用,于是有人就沉醉于喝醉之后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并以此逃避现实中的困难。久而久之,酒瘾越来越大,到最后难以自拔。酒瘾不仅危害身心健康,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酒瘾给你带来了什么

酒不仅以其特有的醇香美味吸引着人们,饮酒后还会令人心情舒畅、忘却烦恼、全身放松、减轻疲劳、振奋精神。因此,酒成为世界各国人们喜爱的饮料之一。大量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偶尔或少量地饮酒对身体能起到活血化痹的作用,对人的健康有益无害。但是如果长期过量地饮酒,嗜酒成瘾,成为酒精滥用者或酒精依赖者,则对个人和社会就有害无益了。

电工班班长李长顺,50多岁了,酒瘾特大,每天必喝,而且逢喝必醉。

李长顺24岁丧妻,膝下无子女,不知什么原因,他一直没有再娶。有人好奇便问他,他什么都不说;人们再问他,他扭头就走。人们都说他是个怪人。

李长顺喝酒有个习惯。他自己可以在值班期间狂喝海饮,但他绝不让他手下的7个小电工沾一滴酒。只要看到他们谁偷偷喝酒,他不仅严厉呵斥,而且还责令其回家写检查。手下的人为此深表不解。

一天晚上,正值电工小路值班,当他路过李长顺的办公室的时候,看到喝着酒嘴里还在不停地念叨着什么的班长,好奇心驱使小路走进了他的办公室。

小路真诚地劝说班长不要喝那么多酒,酒很伤身,并且让他多注意身体。听到这里,平时挺严肃的李长顺,突然放下手中的酒杯抱头大哭起来。一会儿,李长顺抬起头说:“你知道我为什么爱喝酒吗?有谁知道我心里的苦啊……”

原来,李长顺的妻子当年很漂亮,追求她的人很多,李长顺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她的。在那么多的追求者当中,李长顺靠的就是人老实、不喝酒赢得了妻子的欢心,因为他的妻子从小就对酒精过敏。

其实,当时李长顺很爱喝酒,只不过认识妻子那段时间,母亲有病,李长顺那点微薄的工资全部用在母亲的药上,没有多余的钱买酒。

结婚后,随着生活的好转,李长顺的酒瘾就犯了。为此妻子经常和他吵架。

一天,李长顺酒后工作出了事故,被调到离县城很远的一个山区乡镇。那段时间,李长顺很消沉。听邻居说丈夫消瘦了很多,平时极力反对丈夫喝酒的妻子特意备了两瓶酒去看望李长顺。从此,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妻子都会带酒去看望李长顺。

又盼到了妻子送酒的星期天,李长顺一直等到下午4点多,连妻子人影也没有看到。后来,听一个同事说,上午县城来的一辆班车出了车祸,车上人全部遇难。李长顺来不及听同事讲完,就朝出事地点奔去,还没找到妻子人影,就闻到一股扑鼻的酒精味……

从此,酒成了李长顺生命里的唯一依靠,也只有在喝醉的时候,才能看到妻子微笑着向他走来。

李长顺的遭遇只是酒精给人们带来的伤害的九牛之一毛,酒精的危害不仅仅如此,长期大量饮酒还会导致慢性酒精中毒,对人体造成多方面的损害。

(1)会引起视力减退。酒中甲醇继续分解出来的甲醛对人的视网膜有特殊毒性,长期痛饮,视网膜持久受到伤害,就会使视力迅速减退,甚至失明。

(2)会引起营养缺乏。酒精过多会抑食欲,好酒的人常常多饮(酒)少吃(菜)就是例证。同时,酒类所含有的热量是没有营养成分的,酒后发热,还会消耗体内原有的大量热能;多饮少吃的结果又使人体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营养补充,天长日久就会造成营养不良。

(3)会引起消化道病变。经常饮用烈性酒,食道和胃粘膜就会长期受到刺激,从而引起充血,导致食道炎、胃炎和胃溃疡。据统计,肝癌就是嗜酒者最常见的死亡率甚高的病症。

(4)会引起呼吸道病变。长期嗜酒酗酒会使呼吸道防御病毒的功能降低。

(5)产生精神障碍。①情绪方面: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特别是形成酒精依赖后,在身体状况不佳、家庭不和、经济水平下降时尤为突出,严重者还可能产生自杀念头。据报道,住院的酒精依赖患者中,产生自杀念头的占6%~20%。②幻觉症:多发生在长期饮酒或突然停止饮酒后数日或1~2周内。在神志清醒的状态下产生言语幻听,内容多是威胁性言语,通常以数人交谈或评论他人的方式出现,如骂某人贪杯好色、是酒鬼,或揭露其隐私等;出现短时幻视,如看见躲在门窗后的人影或闪烁的亮光、地板的条纹变成怪物等。病情可持续数周、数月,甚至长达数年。③嫉妒妄想症:长期嗜酒的男性,可引起性功能障碍,以性欲低下甚至阳痿较多见。在性功能障碍的基础上,常产生嫉妒妄想,怀疑妻子不忠,而无故谩骂、殴打、侮辱、虐待,威胁要将其置于死地等。④震颤谵妄:多是在慢性中毒的基础上骤然减少酒量或突然戒酒后出现的精神状态的改变。可出现全身颤抖、大量出汗、不安和易怒等症状。常见的是混淆和记忆丧失,但最令人恐怖的症状是出现各种逼真的、骇人的幻觉,这是慢性酒精中毒中最严重而且最危险的一种症状。

(6)人格改变。嗜酒成癖后,随着酒精中毒加深,部分患者的人格也将发生显著变化。如有的变得玩世不恭或多愁善感,有的变得待人冷漠或不可理喻等。

为何如此嗜酒

男人们嗜酒如命,女人们也不甘落后,当然喝烈性酒较少,她们爱喝啤酒。

是什么原因让酒精有如此威力呢?嗜酒习惯的成因较复杂,归纳起来有:

(1)遗传。嗜好饮酒者常常具有家族性,家族中曾有酒精中毒者,其他成员也易发生酒精中毒,并且发生得早而严重。国内10家单位曾对部分酒精依赖者的亲属进行调查,发现酒精中毒的比例甚高,一级亲属为44.7%,二级亲属为12.6%。

(2)社会文化。受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影响。许多国家和民族把饮酒当作社交和礼仪需要。如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相聚,都要举杯畅饮,以增添喜庆气氛。我国就有以酒代“久”之内涵,表示“友谊天长地久”和“永久”之意;西方国家的人也有在工作之余或回家之后斟上一杯的习惯;高寒地区的人,有空腹饮酒的习惯,并以豪饮为荣,不醉不休。

(3)生意的需要。不知源于何时,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洽谈生意都要在餐桌上“烟酒”(研究)。由于长期陪客谈生意,则慢慢养成嗜酒习惯。

(4)心理需要。许多人因生活枯燥、精神空虚,或感到前途悲观、渺茫,于是常常“借酒消愁”,以减轻精神上的苦恼,即所谓“一醉解千愁”。

嗜酒成瘾易形成酒精滥用或酒精依赖。酒滥用是一种饮酒过度的现象,国外又称酒精滥用,包括一般的酒后闹事到酒精中毒的前期。这种人的饮酒行为与众不同,其表现形式为:

(1)饮酒量大。如每天饮酒,一月喝入纯酒精总量超过3000毫升,即50度白酒6公斤;或不间断大量饮酒,每周至少两次,每次喝入纯酒精达100毫升,即至少白酒200毫升。

(2)饮酒行为异常,即一月至少两次酗酒。所谓酗酒就是酒后闹事;或者用赊欠、欺骗等手段去获取含酒精饮料;或者当酒供应匮乏时,饮用自制酒或非饮用酒。

(3)社会功能受到损害。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并经常酒后滋事,给自身的工作、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将带来一系列影响。

酒精依赖又称酒瘾或酒癖,指长期饮酒者对酒产生了一种精神上和躯体上的依赖。其表现特点为:

(1)渴望饮酒,酒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只要一日无酒,就会感到若有所失,甚至焦虑不安、精神疲惫,同时躯体方面还会产生许多不适:如头痛、心慌、乏力、浑身酸痛等。于是千方百计找酒喝,甚至不择手段,只有喝到了酒,症状才会消失。为了喝酒,可以置妻儿不顾,甚至挪用公款、偷窃犯罪……

(2)酒量不断增加,即对酒的耐受性不断增强;饮酒的频率越来越高。开始是逢年过节饮,逐步每周每日饮,直至一天数次饮,且酒量不断增加。一般来说,达到酒精依赖的程度,大多要经过十几年的时间。

(3)大多数患者清楚自己的行为,且知道过量饮酒对身体有害,但就是不能控制。

饮酒成瘾者的自我调适

大多数饮酒成瘾的人都同时有其他的心理问题。很多人把喝酒作为一种逃避现实的方法,所以要解决酒依赖的问题,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比如,有人喝酒是因为生活中的挫折。据调查,酗酒对个体和社会的危害极大,因此对酒精滥用者和酒精依赖者必须进行治疗和戒酒指导。常用的方法有:

(1)认知疗法。通过影视、电台、图片、实物、讨论等多种传媒方式,让嗜酒者端正对酒的态度,认识到适量饮酒有益,超量饮酒有害,逐步控制饮酒量。

改善方法:酗酒者常有许多坏习惯,如有人喜欢空腹饮酒,有人喜欢一饮而尽,有人喜欢敬酒、罚酒、赛酒、赌酒、灌酒,这些不良习惯都应革除。饮酒前要多吃菜,慢慢饮,为社交喝酒时,要随人意。

(2)厌恶疗法。对嗜酒成瘾的患者的饮酒行为附加一个恶性刺激,使之对酒产生厌恶反应,以消除饮酒欲望。

(3)家庭治疗。酗酒往往给家庭带来不幸,但对其进行制约的最好环境也是家庭。因此,家庭成员应帮助患者,让其了解酒精中毒的危害,及树立起戒酒的决心和信心,并与患者签好协约,定时限量给予酒喝,循序渐进地戒除酒瘾。同时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用亲情、温情去解除患者的心理症结,使之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4)集体疗法。患者可成立各种戒酒者协会,进行自我教育及互相约束与帮助,达到戒酒目的。国外有各种各样的嗜酒者互戒协会,日本有民间的断酒会。这些组织每周聚会1~2次,讨论戒酒方法,介绍戒酒经验,互相勉励。

(5)药物疗法。对酒依赖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

第三节 不做赌场“瘾将军”

一句话这样概括赌徒的一生:要么在赌场,要么在去赌场的路上。可见,赌徒们在这种浑浑噩噩的生活中,已经忘记了其他的一切。赌徒的人生也被那薄薄的扑克牌和跳动的骰子所葬送。社会已有无数人在呼喊:赌海无边,回头是岸。

不赌为赢

熙攘的社会中,有些人的生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要么是在赌场,要么是在去赌场的路上。他们在这种“群雄逐鹿”的生活中将自己变为刀俎上的鱼肉却浑然不知。喧哗与骚动、贪婪与欲望,人性中最黑暗的东西在这社会的一隅轮番上演着,生活沦为苟延残喘中的挣扎与叹息。

靠10元港币起家,如今已是亿万富豪的澳门“赌王”何鸿,在总结他毕生奋斗的人生经验时,出人意料地说:“不赌为赢。”

奇怪,赌王不赌,何以成为赢家?

纵观其历史,才渐渐悟出其中的深刻道理。

想当初,赌王从香港抵达澳门时,身上仅有10元港币。但他并不是用这10元钱去赌彩撞大运,而是找了一家贸易公司落下脚跟。由于他吃苦耐劳,又善于动脑筋,很快就拉住了一批客户。股东看到他是个可用之才,便邀他入股成为合伙人。他慧眼识商机,将澳门的一些剩余物资如小汽船、发电机等运往内地,换取粮食运回香港和澳门。当时正值兵荒马乱,港澳粮食奇缺,这一来一往,便获厚利。这种独具慧眼的易货贸易,为他以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赌王的真正机会,在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承包澳门赌业的一家公司合约期满,有关方面登报公开招商。又是这双慧眼看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于是他竭尽全力参与竞标,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以高于对手仅8万元的微弱优势和最小代价获澳门赌业专营权。

拿到了赌业专营权,他并未就此高枕无忧地坐收渔利,而是把赌业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他为了广招客源,投资建立来往港澳的现代化船队,同时又投资兴建直升机场和澳门机场,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他提出把旅游与赌业结合,以赌业为龙头,带动全澳门的交通、酒店、饮食和旅游全面发展。他一改过去赌场中江湖人士把持的局面,在赌场各级管理人员中,重用懂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分子,使赌业由传统的带江湖色彩的行业逐渐向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迈进……

不赌为赢,正是他不靠侥幸中彩而靠实干和抓住机遇起家,正是他不靠吃赌混日子而把赌业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正是他不靠江湖义气维系赌业而引入现代管理,从而让赌业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一切,都是他“不赌为赢”的前提。

诚然,赌王是以赌业成名的,他的成功,离不开赌业。但他成功的历程,是博弈(棋战),不是博彩(赌博)。博弈,凭的是心智与实力;博彩,则靠的是瞎撞与碰运,撞不上则心灰意冷,碰上了则乐迷心窍。博弈,是全局在胸的行棋,环环相扣与步步进逼,最终达到决胜的顶点;而博彩,则是系命运于股掌之中的押宝,成败于混沌懵懂之间。博弈人生,是智者的人生;而博彩人生,则是赌徒的人生,是悲剧的人生。

赌博是人心的毒瘤

赌博这一活动可谓历史久远,有人甚至大胆地断言,几乎有人类的时候就有赌博的存在。赌博现象在中国起起伏伏,时消时涨,赌博这个痼疾难以彻底清除,与一些人妄想不劳而获的心理有关。但可曾想到,在参与赌博的同时,他们的良知、道德都在慢慢地被金钱所吞噬,人生也被那薄薄的扑克牌和晃动的骰子所左右。赌博的种类有很多,但幸福却是最终唯一的赌注。

在赌场上,有一种现象十分常见,就是当一个人赢了钱时,不是见好就收,而是期望赢得更多更大,继续不断地赌下去;当一个人输了时,不是适可而止,而是总想要赢回来,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举债都要继续赌。这叫做“赌徒心理效应”,这也是人性中的贪婪与欲望使然。

赌徒历来都是一个为人所不齿的称号。这是一群缺乏自制力的投机主义者,他们难以抵挡“博”一把或许就能轻松赚大钱的诱惑,红了眼拼下去,直到付出沉重的代价:家徒四壁、妻离子散、失去自由乃至丢掉性命。赌徒幡然醒悟时往往已身陷遍地血泪的绝境,不是吗?那就看看这些每天都在上演的人间悲剧吧。

这是由两个不幸家庭组合起来的新家。7年前,冕宁县先锋乡兴隆村村民何某的妻子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撒手人寰;5年前,冕宁县泸沽镇村民胡某的丈夫跑电三轮时,被抢劫的歹徒杀害。2001年,何某与胡某各自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走到了一起。次年,这个新的家庭增添了一个小生命。何某做菌类生意,胡某在家务农并照管孩子。虽然经济负担沉重,一家人过得紧巴巴的,但日子倒也平静。

这种平静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妻子发现丈夫沾染上赌博恶习之时。

后来,胡某感觉不对劲:何某做菌类生意,按说一天至少有几十上百元的收入,可是总不见何某拿钱回家。问及丈夫,他又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追问之下,何某承认自己将钱拿去赌博了,并信誓旦旦地向妻子保证,从此再不赌了。

何某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

于是,一出新的悲剧开始在这个曾经伤痕累累的家庭上演。

某日,胡某再次问及何某做生意的钱以及他向自己前夫的父亲借的6000元钱的去向。电话中,何某回答妻子,做生意的钱借给朋友了,至于那6000元,是一个87岁老人的钱,再怎么他也不会拿去糟蹋了。何某称,他正在前老丈母家帮忙杀过年猪,马上就回家。

胡某跑去问丈夫说及的那个朋友,是不是借了何某的钱?朋友回答,没借过,倒是何某还欠他200元钱。“钱肯定又拿去赌了,恶习不改,5个娃儿咋养得起?”无奈的胡某只得回家等着丈夫归来。然而,到了下午5点左右,胡某等回来的却是奄奄一息的丈夫。原来,何某在前老丈母家杀完猪后,连饭都没吃,到前妻的坟上走了一圈,就在山坡上喝下了瓶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剧毒药品——“乐果”。喝了毒药的何某被人发现后,亲戚们赶紧将他送到冕宁县二医院抢救,见情况危机又赶紧往州一医院转院。“其实,车子到西昌市大巷口塑像的时候,人已经不行了。”胡某的二弟说,当天晚上20点左右,何某离开了人世。

何某留下的遗书称:“农贸市场何某某、双河七队王某某……他们昨天把我叫去赌钱,他们几个商量好,使我输掉了30000多元现金。”在遗书中,何某对孩子们心存愧疚。

到这里,悲剧并没有结束。在乘车从西昌返回泸沽镇家中的途中,看着停放在车上的丈夫逐渐僵硬的尸体,胡某哭成了泪人。汽车上泸黄高速公路后,胡某屡次要跳车寻短见,都被车上的人及时发现了。当天晚上,放不下心的亲人守候着胡某,次日凌晨,胡某用铅笔写了份遗书,将身上仅有的30多元钱塞进二女儿的书包后,乘亲人们不注意,跑出了家门。待胡某的家人跟着追出门时,已寻找不到胡某的踪影。打听之下,有人称,上午7点左右,看见有个中年妇女从泸沽镇的梳妆台大桥跳了下去。而桥下,是深不见底的安宁河。

有多少往事可以重来?有多少时间可以挥霍?在赌博的阴影下,人世间上演了多少悲剧,多少人在苦苦撑持着这种暗无天日的境遇。人生不是草稿,没有多少余地等你去誊写,那些被赌博拖着走的人注定将永沉于黑暗中。

心理戒赌最重要

赌博对人的身心会造成损害,因为参赌者精神过分紧张,长期处于此种状态,会造成免疫机能下降;赌博破坏了洁净空气,会经常患呼吸系统疾病;被众多人接触过的赌具和餐饮用具,更是胃肠疾病特别是病毒性肝炎和痢疾传染的捷径;参赌时的突然激动亢奋,更可能促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急症状,甚至命丧赌场。参赌时都有“输了要翻本,赢了再赢”的心理,但客观上是输多赢少。在输得较为心痛的时候,失常心理诱发人性障碍,或冲动而聚众闹事,或劫盗筹资。因赌博而导致的刑事案件,以及赌徒无奈轻生的案例,随处可见。近年的科学研究已找出赌博成瘾的身心原因。

赌博是以某种简单方便或带有娱乐性的方式,使参与者的财富作重新分配。持有寻求刺激心理者、好奇消遣心理者、投机取巧心理者,最可能与赌博一拍即合,逐渐上瘾,成瘾难戒。

参赌者否认事物两性均衡的客观存在,主观上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潜意识中总相信自己会多赢输少,或者输了肯定会赢。这种心理错觉,是把“客观概率”消融在“主观概率”中,即判断事物时倾向于有利于己的低概率,而否认不利于己的真实概率。如果他们在寺庙中去打卦,连续10次都是阳卦,他肯定相信11次是阴卦,而事实上这次或以后的许多次,仍然可能是阳卦。因为,客观概率中的阴阳卦各占一半,并不受先前结果的制约和影响。正是这种“概率错位”心理,才会促之赌红眼,赌进其身家性命。

不得不承认,戒除赌瘾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已嗜赌成性又想要戒除赌博,那他无异于向自己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赌博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要想克服赌博癖好,那就必须拥有坚定的意志。首先要认识到赌博的危害性,认识到十赌九输的特点,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并避免出席任何赌博场合,可以培养其他可取代赌博的嗜好,比如钓鱼、看书、打球等。定时运动(如慢跑)及学习松弛的技巧(如冥想或瑜伽),或进行休闲活动(如听音乐、与朋友逛街),借此驱走闷气,控制精神压力,舒缓紧张的情绪。

嗜赌者可以对自己的赌博行为及时进行记录,这样可帮助自己了解赌博行为,找出赌博的倾向和模式。患者可能会发现,每当自己感到苦闷或失落、手上持有现金,或需要用钱时,便会赌博。这些记录便可助患者找出抑制赌博的有效方法。患者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恰当地满足不同的需要。必要时可以给自己定一个限额,无论正在赢钱或输钱,只要赌款达到所定的限额,便立即停止赌博。

第四节 不做购物狂

购物狂的组成是一群很奇怪的人群,有不用上班的家庭妇女,有压力巨大的成功人士,有爱慕虚荣的时尚男女,也有情场失意的痴男怨女……有没有钱,倒并不是主要的问题,反正最后都是大包小包提回家。

其实购物狂也是心理疾病之一,归根结底是心理缺少安全感,需要以不停买东西来安慰自己。购物行为本身可能产生短暂的快感和陶醉,而一旦形成习惯,也会像吸食鸦片一样上瘾而无法自拔,而它带给人的伤害却不会比鸦片小。

疯狂购物的背后

情绪就像一条河,无论奔流的方向如何,总要找到出口。

这绝对是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金光闪闪的一切照耀着人们细若发丝的神经,放大的一切让所有的情绪反复冲动奔腾,寻找一颗平静的心就好像求取真经的路途一样,跋涉其中困难重重,郁悒、伤痕、压力、苦楚、焦躁、狂乱……无论其中的每一种情绪都能轻易折磨人们脆弱的心灵,无论男女,在陷入这样抓狂的内心抗衡时,一定要寻找出口。

琳琅满目摆在货架上的东西,只要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变成自己的囊中物,一切简单至极,于是更多的人在寻找出口的时候找寻了最轻易的路,购买、拥有,再购买、再拥有……重视的不再是结果,往复的动作似乎才能让人寻找到内心的安乐和平静,在这文明的四方城中,人与人的关系在复杂中透出的是淡漠的距离,也似乎只有用疯狂买来的东西才能填塞心中越来越需要温暖的空隙。

在某电视台做编导的王小姐平时工作很忙,虽然收入不错,但是很少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一旦哪天不用工作,就要抓紧时间去逛商场,将上千元的毛衣、皮鞋、数千元的外套提回家。虽然衣橱已塞得满满当当了,但她还是很高兴,觉得是对自己前一段辛苦劳作的犒赏。

刚工作不久的小谷尽管挣钱不多,但她有时也能把几千块钱在几个小时内花完,买回的东西有没用的首饰和衣服,有时还可能花几百元买支口红送人。

文文说当她和丈夫发生矛盾后,多数是花钱消气。和朋友说,又觉得大家都有压力,不愿把自己的不快带给朋友;和父母说,又不愿让他们担心;和丈夫讲,急性子的她和慢性子的他是越讲越生气,一时半会儿根本讲不通,还会徒增更多的气。如果用家里的东西来发泄,有些是爱情纪念品舍不得,而且最后的“战场”还得自己来打扫。说来说去也只有让自己的不满发泄到外界才能两全其美。于是,她生气时就会出去逛,平时想吃的甜点放松地吃;平时想买的衣服放开地买;平时舍不得去玩的地方尽情地玩……总而言之,只要能让自己的情绪发泄出去,做什么都行!等到钱花得差不多了,自己的情绪也慢慢平息了。但事后,再看那些买来的东西,有时也会心疼,当时怎么就下得了狠心呢?

具有购物狂心理的人有时候会一反常态地出手阔绰,不仅无节制地消费,甚至有人会做出到大街上撒钱的疯狂举动。

有人在情绪不好时购物,这是对压力的宣泄;有人在情绪好时购物,不在意钱花多少,就觉得特别有幸福感;还有人在空虚无聊时购物,通过物质刺激来证实自己的存在,给生活赋予价值和乐趣。

而有些人在情绪极度高涨时鲁莽消费,可能是现实中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这是逃避问题的一种表现。此时,购物者不仅不计后果地花钱,话还显得格外多、特别开朗,没有可乐的事也高兴。这种用无端幸福掩盖问题的行为,应当引起重视。如果通过身边朋友仍解决不了问题,就应该及早去进行心理咨询或看心理医生。

大部分有购物癖的人,都因沉溺此恶习而受苦,他们的家人也会同样受煎熬。购物只能缓冲现实中的压力,如果问题的根源解决不了,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压力,还可能带来经济负担。

购物确实能带来快乐。但无论是释放压力、消磨时间还是排遣寂寞,消费都不是根本办法,建立可信赖的人际关系,进行适量的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情趣才是解决之道。

了却“物购不足”心

为了平衡情绪或缓解压力去疯狂购物,或许能在买东西的过程当中感到快乐,很多人说:“去大肆采购一番,然后想尽办法把钱花光,心情也就好了。”但这并不是宣泄无奈的最佳方式,更不要拿购物当作“心药”。

事实上,贪购症患者每次买完东西后都会感到非常后悔,物品一旦到手就失去了吸引他们的魅力。长此以往,贪购症患者会掉入自卑的恶性循环中去,他们除了通过购物来发泄某种压抑的情绪之外,无法再用别的外在的物质刺激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有疯狂购物症的人在生活中往往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容易紧张和焦虑,每次看到自己买了很多根本用不着的东西后,心情会更加郁闷。

所以,一定要走出购物狂的误区。专家建议:人们可以用改变购物模式的方法矫正购物狂热行为。

(1)交费时不刷卡,改用现金支付,或长期在银联卡里只留小数目的钱。这样就会有钱被掏出去的感觉。

(2)购物前先列清单,限定只能买清单上列出的物品,如果实在控制不住购物欲望,就把购买目标放在价格较低的小东西上。

(3)采用“改日再来”的延缓方针。在垂青某商品时,先不急于掏钱,而是暗示自己:“改天再来吧。”下次来时由于心情变化,购物欲可能下降。

(4)独自一人上街,又有孤独感时,常常经不住货主的劝说而掏了腰包。缓解的有效方法是:对可买不可买的商品狠狠地杀价,这势必造成碰壁或讨价还价之局面,而且砍价可使人不再孤独。

(5)强化期待心理。对欲购物尽可能地发现它的不足与缺点,这样你可在期待更完美的物品问世的情绪中缓解购物欲望。

(6)心中空虚、压抑、无聊时,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去做一些较激烈的体育运动,而不去逛街购物。

第五节 告别厌食的苦恼

食物本来是人赖以生存的根本,但是在厌食者的眼中,食物如同正常人眼中的毒药。厌食者对食物有一种本能的畏惧,他们拒食物于千里之外。然而,民以食为天,厌食者舍去生命之源,肯定会遭到惩罚,他们大都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甚至出现器官功能的紊乱,更有甚者,可以导致死亡。所以,修正厌食的毛病、改变厌食的心理,已成为心理学的重中之重。

厌食者的悲哀

儿童厌食,可能是一种“抗议父母”的心理所造成;少女厌食,则可能是一种爱美过度的心理病。然而,厌食症不只是发生在儿童和少女身上,有许多公司职员,患厌食症的几率也是很高的,如模特儿、表演艺人,及一些需要维持标准体型的行业,他们因为时刻要维持形象而更容易产生压力,导致厌食。而且厌食症不仅发生在女人身上,男人中也偶有案例。

厌食的征兆不难察觉,厌食者除了拒绝进食,还变得封闭寡言,脾气恶劣,女人会出现闭经的现象,而且厌食者体重跌至标准体重15%以下、血压低、心跳缓慢、便秘、晕眩、口臭、睡眠不好、运动量减少,严重的身上会长出细细的茸毛。严重的厌食现象,甚至会威胁生命。

16岁的小姑娘王寒1.6米的个子,才38公斤,让人一看就想起包身工芦柴棒,也像埃及的一具木乃伊。坐在沙发上,蜷成一团,像病猫一样动都不能动。连医生都感慨:“一个小女孩变成这样,太可惜了。”王寒是南京某中学初三学生,从刚刚过了16岁生日起,她就患上严重的神经性厌食症,现在,她几乎什么都吃不下,仅能喝一点点鱼汤。这个16岁的姑娘因为神经性厌食症影响到身体发育,导致内分泌紊乱,直到现在还没有来月经。王寒将这一切归罪于两个原因:对病态瘦的过度追求和对父母的报复。“小的时候,在乡下长大,那时候蛮快乐的。后来进城,乡下的口音令我和同学格格不入,那时我的体形也偏胖,同学们都嘲笑我,我就想我一定要瘦下去。”有的时候,王寒就不吃饭,考试没考好,王寒也罚自己不吃饭,她觉得这样正好一举两得。王寒的父母没发现女儿的异常,妈妈工作很忙,到最后,不吃饭成了王寒的法宝。到父母发现时,王寒的神经性厌食症已经非常严重,她什么都吃不下了,去医院治疗,医院只能通过打营养液来补充其体能。王寒的妈妈含着泪说:“她很好强,她走到这一步也怪我们对她关心不够,但我们也不是不关心她呀,现在的孩子真不知道怎么办呀。”

王寒妈妈的担忧是普天下所有人的对厌食者的担忧,因为厌食绝对可以夺走人的生命。美国知名歌星海伦·卡朋特就是因厌食症导致死亡,她死时瘦如皮包骨,体重只有31公斤。

心理专家说,厌食者一般都家庭背景良好,这并非指富裕,是指家里父母都有周全的照顾。从另个角度看,如此过于关怀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没自由,而他们唯一可以夺回的主控权,大概只有在进食这件事上,很快,这想法就变成一种抗议,带有明显的示威成分,并且还会堂而皇之地以自己发胖为借口而拒绝进食。

但厌食症也有源于自我强迫现象的。

一些少女虽然体态标准,也会对自己体型诸多不满,并以完全拒绝食物来作所谓的减肥。这是严重自我强迫心理病。假如是强迫病类,那么病因也许跟病人体内血清素成分有关系,血清素低弱,就容易发生强迫心理病。

专家建议说:“虽然成人应该少吃脂肪,但孩子在发育期间也是需要一点脂肪的,不必在饮食上矫枉过正。父母应该教给孩子平衡饮食的知识,并且,在孩子检验体重时,假如发现稍微过胖,大可从旁协助,找出致胖原因,并低调处理,而不是过分地夸大其事,把孩子的肥胖当作焦点,那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理,在他们心灵上添加危机和恐惧感,也会导致压力的累积。”

从此不再厌食

1.补充营养,纠正营养不良

严重的营养不良患者可有生命危险。神经性厌食症病人在严重营养不良状态下,死亡率可高达10%。因而必须紧急抢救治疗。如果患者拒绝治疗,应采用劝说及强迫方式使其住院,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这时的治疗为纠正水电解质的平衡,补充血钾、钠、氯,并进行监测。血浆蛋白低下时,静脉补充水解蛋白、鲜血浆等。贫血应补充铁,服叶酸,补足维生素等。

由于患者长期不进食,胃肠功能极度衰弱,因此进食应从软食、少量多餐开始逐渐增加,不能急于求成;适当给予助消化药:胃酶合剂、多酶片、乳酶生等,或针灸治疗,也可用小量胰岛素促进食欲及消化功能恢复。病人的体重增加1~1.5kg/周为宜。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包括疏导病人的心理压力,对环境、对自己有客观认识,找到适应社会的角度及处理和应付各种生活事件的能力。另外,对健康体魄的概念、标准体重的意义,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客观的估价;了解食物、营养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家庭关系紧张的患者,必要时可请家人做家庭心理治疗。

行为矫正是心理治疗的另一类型,主要是促进病人体重恢复,可采用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及活动量,随着体重的增加,逐步奖励性地给予活动自由,这种方式一般要在医院中当病人体重极低时采用。

3.精神科药物治疗

临床中经常使用的为抗抑郁药。病因学中认为该病可能与抑郁症有关,因此采用氯丙咪嗪、阿密替林、多虑平等。安定类药物也是常用来调整病人焦虑情绪的药物。这两类药物对改善病人的抑郁焦虑情绪有肯定的作用。最早用于治疗厌食症的药物是冬眠灵(氯丙嗪)、奋乃静等药,使用小剂量,以治疗病人极度怕胖、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体形(体相障碍)等,在治疗中也收到一定效果。神经性厌食症的愈后研究提示,在发病约5年后,70~75%的病人恢复;而病程长于5年者预后不佳;病程4~10年的病人死亡率达5~8%,这包括由于营养不良衰竭、感染造成死亡,也包括自杀。

第六节 告别暴食的愁闷

世事有法度,不吃是病,狂吃也是病。诚然,美食是每个民族和时代都不能缺少和拒绝的文化,但是有人因为心理的痛苦和生活的压力,依赖暴饮暴食来排遣现实问题,却使美食成了健康杀手。暴饮暴食不仅食者无味,而且涉及到心理和生理的双重伤害,所以,告别暴食应提上日程。

暴食可能是心理障碍

爱吃零食是许多女孩子的共同特点。闲暇时,一包包、一袋袋各种各样的零食的确会让人惬意无比。女孩子偶尔寻机满足一下口欲,也无伤大雅。然而这种“爱好”若是过了头,整天不停地抓着东西往嘴里塞,甚至暴食,那就有些不正常了,尤其当这种贪吃现象与心情变化挂上钩时,就应该考虑是不是存在某种心理障碍,患上了暴食症。

张洁是一名大学生,最近她就出现了这种暴饮暴食而不能自制的怪毛病。她每天都要去商店买一大堆零食,无论在寝室、教室还是路途上,都吃个不停、嚼个不停。一走进食堂就更无法遏制食欲,只要食堂卖的食品她都要吃一遍,吃了饺子想吃包子,吃了包子想吃烙饼,看到小点心又要吃小点心,非要吃到胃被撑得难受才算罢休。如果想吃的东西没吃,就会没心思上课或上自习,甚至晚上连觉都睡不好。

由于不断地暴食,使身体明显发胖,变得越来越臃肿,张洁苦恼不已,一再发誓再不吃零食,再不滥吃了。但一走进商店、一走进食堂又无法控制自己,尤其是心情不好时就吃得更凶。吃多了消化系统负担很重,所以老是昏昏欲睡,上课打不起精神,晚上不想上自习,早早就睡觉了,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为此,她内心十分痛苦,几乎对自己失去信心。

其实张洁的病因来自于幼年。她很小时,寄养在奶奶家,奶奶同叔叔婶婶住在一起,叔叔有一个比她小的女儿,她与堂妹一起睡、一起玩耍。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渐渐发现周围的人都特别喜欢堂妹,在众人面前人们总是夸奖堂妹长得漂亮、逗人喜爱,有好吃的、好玩的东西都愿送给堂妹,常常把她冷落在一边。

她的父母每隔一段时间到她奶奶家看她一次,每次来都是给堂妹带件漂亮的衣服或其他礼物。堂妹虽然年纪较张洁小,但个子却比她高,因此她常常是捡堂妹穿剩下的衣服来穿。这一切深深地刺伤了她幼小的心灵,她恨堂妹,恨周围的人,更恨自己的父母,认为连自己的父母都嫌她长得丑而不喜欢她,不给她买漂亮衣服和玩具,让她穿堂妹穿过的衣服,进而又恨父母为什么将她生得这么丑。

从那时起,张洁的心里就产生了一种报复,也是对幼时被人歧视的一种补偿,所以她现在用无节制地进食来排解她内心的苦闷。

张洁的做法当然是错误的甚至是幼稚的,然而,当今社会上又有多少人在幼稚着呢?

因为失恋,柳红开始暴饮暴食的生活。她不能停止吃东西,一不吃东西,心里的痛苦就好像不能忍受。本来她就不是身材很好的女人,这样暴饮暴食的生活,加上每次吃到人都麻木了,只能倒头大睡,身材就更加臃肿了。

开始的时候她没在意,心里只关心怎么度过这段最难熬的失恋,只要让自己的心不再为这件事痛,什么代价都可以付出。但有一天,当她洗完澡站在镜子前,忽然在镜子里看到一个臃肿衰老的女人,满身都是赘肉,皮肤松弛。

她也曾想过控制,可暴饮暴食已经成了习惯,每次想控制一下的时候,想想起镜子里的身体,觉得自己没什么希望了,就放弃了控制的努力。

每天她带着沉甸甸的胃和自己肥胖的肚腩,更是一点信心都没有了,活得越来越像一个没有性别的饕餮动物。

因为心里痛苦,或者压力过大,依赖暴饮暴食解决内心问题,这是一种嗜吃症,是女性中常见的心理疾病。嗜吃带来的问题是肥胖问题,使得女性在两性婚恋领域失去竞争优势,给女性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就更加依赖食物生活,变相地产生了更加压抑的问题。

这种饮食紊乱,都属于由心理因素引发的进食障碍,是现代社会中常常发生在女性身上的常见病症。这可能是由于女性的生活习惯和身体机能的特点造成的。这些问题在很广泛的女性群体中有各种程度的发病状况。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求助心理医生,另一方面还是要自我救济。因为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活的压力所致,如果作为个体不能对抗压力,正确对待自己的生活,这些问题也就不能得到根本解决。

暴食的自我救赎

1.心理引导

首先应当确认你的生活习惯中是否存在这种不良倾向,甚至是否已经构成心理病症、造成生理影响的表现。如果确认,那么你就该认识到这不仅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且是会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将对你的身体和生活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从心理治疗的角度讲,在你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后,应当不断地给自己心理暗示,比如:面对食物时,你应该想这些食物对你来讲并不是美味,因为第一,你的身体并不需要这么多的营养;第二,你的胃口其实并没有获得享受,这样对待这些食物是一种浪费。

2.寻求援助

出现饮食紊乱症的女人,大多属于性格孤僻、内向的性格,容易产生抑郁、紧张情绪。所以在面对你的问题时,你最好向信任的人求援。寻找一个你最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将你的情况和盘托出,和他谈论你的感受,请他帮助你、监督你改善这种状况。

有饮食紊乱症的女人特别喜欢避开别人的视线。要克服不良的习惯,你最好找一个人和你同住,让你的生活时时都在别人的注目之下,这对你是一个非常好的监督机制。

3.运动

食欲可以通过运动实现有效地克服。尤其是不正常的食欲,有时是因为生活慵懒、身体机能不健康造成的,所以健康的生活习惯,尤其是舒缓、适度的运动可以让你远离食欲的骚扰。同时运动还可以让人心情舒畅、性情变得开朗活泼,改变那种内向孤僻的性格,对饮食紊乱症有很大的作用。

4.恋爱

女人都说,恋爱时最容易减肥,因为那时候人会处于一种不自觉的亢奋状态,每日睡眠时间减少,也不会有很强烈的食欲。有的人还很形象地描述那种感觉是“在皮肤下的每个毛细血管都活跃着”。恋爱时,由于精神系统的活跃,造成新陈代谢加快,整个身体机能也处于一种相对亢奋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以很有效地克制食欲。

5.选择朋友

学会选择朋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身边只是那些重视外表的朋友,那么这样的友谊是不会长久的。多结交几个有思想的朋友,他们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并在人们把握不住自己的时候发出忠告。

第七节 和烟瘾说再见

吸烟的习俗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开始的,其历史不过几百年,但在世界各地,吸烟的人数和数量却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增加。吸烟是一种后天形成的不良嗜好,它对自己、他人和环境都有较大危害。全世界每年因吸烟导致死亡的人数达250万之多,可以说,烟是人类的第一杀手。

烟草的烟雾中至少含有3种有毒的化学物质: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焦油由好几种物质混合而成,在肺中会浓缩成一种黏性物质;尼古丁是一种会使人成瘾的药物,由肺部吸收,主要是对神经系统发生作用;一氧化碳会降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去的能力。

有资料表明,一个每天吸15~20支香烟的人,其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几率要比不吸烟的人高14倍;其患食道癌致死的几率比不吸烟的人高4倍;死于膀胱癌和心脏病的几率要比不吸烟的人高2倍。吸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脏病的危险。同时,吸烟也增加了患高血压病的危险。

被动吸烟又称“强迫吸烟”或“间接吸烟”,是指不愿吸烟的人被迫吸入别人吐出来的、夹有大量卷烟毒性物质的空气15分钟以上。被动吸烟者可能招致与吸烟者同样的病症。

吸烟不但给本人带来危害,而且还殃及子女,有学者对5200个孕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其丈夫每天吸烟的数量与胎儿产前的死亡率和先天畸形儿的出生率成正比。父亲不吸烟的,子女先天畸形的比率为0.8%;父亲每天吸烟1~10支的其比率为1.4%;每天吸烟10支以上的比率为2.1%。孕妇本人吸烟数量的多少,也直接影响到婴儿出生前后的死亡率。例如,每天吸烟不足一包的,婴儿死亡危险率为20%;每天吸烟一包以上的,婴儿死亡危险率为35%。

吸烟成瘾的原因

吸烟习惯的形成主要是外界环境的影响:

1.好奇

对于大多数吸烟的青少年来说,开始只是出于好奇,常听人说:“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于是便想亲自去体验其中的滋味。

2.模仿

香烟具有多种象征作用,历史上许多伟人都是嗜烟者,例如丘吉尔、斯大林等,这些伟人形象与香烟联系如此紧密,无形中便成了一种力量和自信的象征,吸引着许多青少年去模仿。此外,成人或同伴的影响,吸烟者那种潇洒自如、悠然自得的神态对青少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吸引着年轻人去模仿。

3.交际的需要

在中国,吸烟已成为一种交际手段。敬烟往往是社交的序曲,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互相敬烟能沟通感情,产生心理上的接近,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许多人开始纯粹是因为社交上的应酬,办事前,首先要给对方敬上一支烟,随后再为自己点上一支;别人给你敬烟,不接受又显得不礼貌。随着这种“礼尚往来”的增多,慢慢地由抽一支烟半天不舒服到半天不抽烟就不舒服,最终加入到吸烟者的行列。

4.消愁

有不少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受到挫折以后,便借抽烟来缓解自己的紧张焦虑情绪,消除烦恼。

5.提神

吸烟上瘾之后,人们发现烟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而生理上的烟瘾使得抽烟成为一种习惯和享受,许多吸烟成瘾的人不吸烟就无精神,而一抽烟,就精神焕发、思路大开。

6.显示自己的成熟

在许多青少年眼里,抽烟是一种男子汉的标志,是成熟的标志,为了证明自己不再是小孩,而选择了吸烟这种方式。

嗜烟者有下列特点:

(1)吸烟数量由一天几支到一包、两包甚至两包以上,更有甚者会坐在那里抽烟,可以不熄火,一支接一支不间断地抽。

(2)吸烟成瘾后,一旦长时间不吸烟就会出现一些消极不良反应,如打瞌睡、打呵欠、流眼泪、心情郁闷、坐立不安等。

(3)嗜烟者具有好交往、合群、喜欢冒险、行事轻率、冲动、易发脾气、情绪控制能力差等个性特征。

有调查显示,嗜烟者有71%的人同时还有其他嗜好,如饮浓茶、喝酒、喝咖啡等。

戒除烟瘾的方法

由于吸烟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及环境的影响极大,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下面介绍一些戒烟的方法:

(1)首先要加强戒烟意识:刚开始戒烟,人感觉总是不太舒服,但是要有这种意识,即戒烟几天后味觉和嗅觉就会好起来。

(2)寻找替代办法:戒烟后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在受到引诱的情况下找到不吸烟的替代办法:做一些技巧游戏,使两只手不闲着,通过刷牙使口腔里产生一种不想吸烟的味道,或者通过令人兴奋的谈话转移注意力。如果你喜欢每天早晨喝完咖啡后抽一支烟,那么你把每天早晨喝咖啡换成喝茶。

(3)打赌:一些过去曾吸烟的人有过戒烟打赌的好经验,其效果之一是公开戒烟,能得到朋友和同事们的支持和监督。

(4)少参加聚会:刚开始戒烟时要避免受到吸烟的引诱。如果有朋友邀请你参加聚会,而参加聚会的人大多吸烟,那么在戒烟初期应婉言拒绝参加此类聚会,直到觉得没有烟瘾为止。

(5)消除紧张情绪:如果紧张的工作和生活是你吸烟的主要起因,那么拿走你周围所有的吸烟用具,改变工作环境和工作程序。在工作、生活场所放一些无糖口香糖、水果、果汁和矿泉水,多做几次短时间的休息,到室外运动运动,几分钟就行。

(6)体重问题:戒烟后体重往往会明显增加,一般增加2.25~2.8公斤。爱烟的人戒烟后会降低人体新陈代谢的基本速度,并且会吃更多的食物来替代吸烟,但可以通过增加身体的运动量来对付体重增加,因为增加运动量可以加速新陈代谢。另外,多喝水,使胃里不空着。

(7)游泳、踢球和洗蒸气浴:经常运动会提高情绪,冲淡烟瘾,体育运动会使紧张不安的神经镇静下来,并且会消耗热量。

(8)扔掉吸烟用具:烟灰缸、打火机和香烟都会对戒烟者产生刺激,应该让它们从戒烟者的视野中消失。

(9)转移注意力:在戒烟初期,多花点钱从事一些会带来乐趣的活动,以便转移吸烟的注意力,晚上不要像通常那样在电视机前度过,可以去按摩、听唱片、上网与家人散步等。

(10)经受得住重新吸烟的考验:戒烟后又吸烟等于戒烟失败,但要仔细分析重新吸烟的原因,避免以后再犯。

第八节 不做毒品的奴隶

无论是在电视上、报纸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有可能发现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嗜毒成性,债台高筑,极度消沉。他们在吸毒的时候,可以忘却尘世的一切纷扰,而在过后又会陷入深深的忏悔和痛苦。

毒品滥用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被认为是当今世界的瘟疫和社会的毒瘤。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一样,中国的吸毒对象也主要是青少年。据云南省1993年的统计,全省吸注海洛因人数为1.9万多人,其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1.2万人,占63.3%。深圳市戒毒所统计,吸毒者中25岁以下的占91.7%。

吸毒成瘾的原因

染上吸毒嗜好的原因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两大方面。受环境的影响是吸毒的主要原因。有些成瘾者是由于医生经常给使用某种物质而引起依赖,如给癌症患者反复使用吗啡止痛,引起对吗啡类的依赖。少数成瘾者是因各种原因被人引诱、强迫使用后而上瘾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吸毒往往是出于好奇心。因为新鲜好奇,听别人说吸食之后会产生美妙的感觉,禁不住也想试一试从而染上了吸毒行为。调查资料显示,初中生开始吸毒,多数是由好奇心引起的。同时有些吸毒者为了娱乐和消遣,把吸食毒品当作吸烟、喝酒一样,满足消遣和享乐的需要。有些青少年会在社交场合或者是单独休闲环境下产生把吸毒当作一种精神上的所谓享受的动机。由于青少年的虚荣心理,为了自我显示,他们把吸毒看做是一种“高贵的”气派。当然从众心理作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所谓“从众”,就是人家怎么干,自己就跟着人家怎么干。青少年喜欢从众,以为朋友在吸毒,自己也就一起跟着吸了。有一位中学生谈到他开始吸毒的行为时说:“我原来就吸烟。有一天,一个朋友给我一支烟,我看它不像烟,就问朋友是什么。他说,你吸吧,反正比你吸的那种烟要好多了。我想,反正都是烟,吸就吸吧。就这样,吸了没几支就上了瘾,再也戒不掉了。”还有一部分人吸毒是为了摆脱烦恼和忧愁。有些青少年碰到挫折,处于焦虑不安的心境,为了消除内心的烦恼和忧愁,就通过吸毒寻求暂时的解脱。

吸毒这一概念中的“毒”是特指那些对身体有毒害作用的成瘾药物。根据药理特性,可将常见的有害而易于成瘾的药物分为四大类。

(1)鸦片类。包括鸦片、吗啡、海洛因、美沙酮、杜冷丁等,既有天然产品,也有半合成或全部人工合成的产品。医疗上主要用于镇痛。

(2)镇静催眠类。如苯巴比妥类药。临床上主要用于镇静催眠和抗焦虑。

(3)兴奋剂。包括可卡因、咖啡因、苯丙胺及利他林等。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振奋精神,产生欣快感。

(4)致幻剂。也称拟精神病药,使用后能产生类似精神病患者的表现,如产生幻觉、片断的妄想及相应情绪、行为的改变。包括大麻、麦角二乙酰胺等。

吸毒的危害

各种药物成瘾的临床表现不完全一样,但吸毒成瘾的过程大致相同,一般常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从第一次用药到依赖现象开始产生是形成毒瘾的早期,主要表现为药物的即时效应,也可因过量而导致急性中毒。

成瘾开始,产生了依赖性,是毒瘾形成的中期,可能同时产生耐受性。由于随时可能出现戒断症状,成瘾者不得不逐步增加每日用药的次数或剂量,一次超剂量使用可能会致死。依赖意味着慢性中毒,成瘾者可出现神经症综合征、记忆障碍和人格改变。

在晚期,长期大剂量使用引起大脑器质性病变,形成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包括人格障碍、遗忘综合征和痴呆。此时患者已失去工作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吸毒者的戒毒治疗

吸毒不仅严重地危害着个体的身心健康,同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对吸毒者进行戒毒治疗。其方法如下:

1.环境控制

通过强制性的法律和行政手段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如对种植、贩运和设馆销售毒品的从严惩处,以断绝毒品来源;加强药品的严格管理,不准随便给予使用;同时将吸毒者隔离吸毒群体或集中进行强制性治疗。

2.认知疗法

通过影视、电台、图片、报纸杂志等多种途径向患者进行宣传教育,使其认识到吸毒的危害,树立起戒毒的决心和信心,达到戒毒目的。

3.直接戒断法

这是戒毒最有效的方法,又分立即戒断法和逐渐戒断法两种。对于那些早、中期毒瘾患者可采用立即戒断法。张学良将军当年戒毒采用的就是此法,他将自己关在一间小房子里,命令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许任何人给自己开门,经过数天的痛苦折磨,终于以个人顽强的毅力戒除了毒瘾。

对于有严重毒瘾的人应采用逐渐戒断法,每天减少毒品剂量,逐步达到戒断目的。此外还有一种药物替代法,即用一种与该药物性能相仿,但无依赖性或依赖性很弱的药物来取代已成瘾的药物,然后逐渐减少剂量,直到完全停用为止。目前采用较多的是用美沙酮代替海洛因。美沙酮是一种与海洛因相近的毒品,但价格低,戒断反应较轻,不带来欣快感。目前美国在戒除海洛因毒瘾时运用最多的方法就是用美沙酮来替代。

4.厌恶疗法

吸毒是一种习惯的条件反射,因此可用厌恶疗法来破坏这种不良条件反射,使患者不仅得不到企求的欣快感,反而产生令人痛苦的体验。拉舍得在1968年采用了一种肌肉麻醉剂氯化琥珀胆碱作为厌恶剂,帮助吸毒者戒毒。吸毒者注射完肌肉麻醉剂后再注射海洛因,二者在体内同时发生作用,便失去了往常的欣快感。据报道,有80%的吸毒者经过这样5次治疗后,能保持不吸食毒品达半年之久。

有不少吸毒者是通过注射的方法将毒品注入体内的,久而久之便产生了一种针刺癖,往往在不能忍受时,便给自己注射蒸馏水。针对这样的患者,布拉基里在1971年采用了一种厌恶疗法,在针尖上接上电刺激仪,当其注射时,立即给予强烈的电刺激,从而大大降低了针刺癖的发生率。

对于那些因药物引起较轻毒瘾的患者,使用厌恶疗法较好。如在大麻烟中渗入一些氨水,这样在吸食大麻过程中就会伴随恶臭。经过多次重复使用后,吸毒者自然会对大麻产生厌恶感。另外,对于那些想象力丰富的患者,可让其观看大量的关于吸毒后果的录像片、图片或文章,使其从中受到感染,从而对吸毒产生一种厌恶惧怕的情绪。

5.家庭治疗

吸毒者虽然给家庭带来了巨大影响,但家庭成员不应简单地抱嫌弃或敌视态度,而要用温情、亲情去感化他,帮助吸毒者重建对生活的信心。还可与患者达成戒毒协约,遵约者奖,违约者罚。此法如果运用得当,有一定的疗效。邦丁在1972年曾用协约法帮一位黑人妇女戒除毒瘾,他要求患者把几乎所有的积蓄都作为协约的罚金,如果吸毒一次,则取出50美元送给三K党。因为50美元在当时对于一个美国平民而言是一个较大的数目,而三K党又专门迫害黑人,这就使得该吸毒者对自己的吸毒行为产生了强烈的厌恶感。此协约执行3个月后就取得了疗效。

戒毒工作非常艰难,加之其复发率较高,更是难上加难。据国外有关报道,随访100例戒毒成功的患者,5年后仍有53例复吸。国内近年来据昆明、西安、兰州等地有关报道,半年后随访复吸率竟高达40%~90%左右。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戒毒治疗时,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配合心理治疗,特别是认知治疗,以降低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