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是怎样形成的
雷电在古人的眼中是超自然力量的象征,他们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因此对电闪雷鸣十分恐惧,甚至是顶礼膜拜,认为那是“上帝”、“天神”对人类不满、发怒而形成的。到了近代,人们才真正开始了解雷电产生的原因,许多人孜孜不倦地探索试验,有的甚至为此丢掉了性命。
19世纪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所做的那个著名的风筝试验,证实天上的电与地上的电实质相同,从而使人类在对雷电的认识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携带正电荷与负电荷的两种高电压云团在空中相撞,产生电火花,这就是闪电。这种碰撞可以释放出很大的能量,声光俱备,撼人心魄。如果碰巧的话,闪电会导向地面,对人、畜、树木以及建筑物构成危害。可是云层本来是中性的,怎么会产生大量的正、负电荷呢?
一般情况下,像空气这样的气体并不导电,因为空气中没有带电荷的原子和分子。不过,气体受热或遇到强电场时就会导电,这种情况下,中子从中性原子和分子上被剥离下来,形成等离子体。等离子体是由不带电的离子、中子和正离子组成的高温混合物,等离子体中带电荷的离子可以导电。
弄清楚正、负电荷分离的原因是了解闪电成因的第一步。科学家们发现,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在达到0.6米以上的厚度时,雷电云层才会产生闪电。带负电荷的往往是温度很高的下部云层,而带正电荷的往往是温度很低的上部云层。当正、负电荷之间的电场足够强时,绝缘层就会被击穿,于是就产生了闪电。但是,是什么力量使正、负电荷分开的呢?
起初,不少科学家认为这可能与降雨有关。他们认为降雨时,以大雨滴或是以冰粒形成倾泻而下的雨水,往往带负电荷。而云层上面则会积聚带正电荷的小尘粒和冰晶的微粒,形成了足以引起闪电的电场。美国一些科学家为了检验这种说法是否正确,用雷达来测试闪电之后降雨速度是否有变化。但是试验并没有朝着他们所想的那样发展,于是这一说法被彻底否定了。
也有人提出,充电过程最初是在冰雹与冰晶或极冷水滴撞击时产生的。冰雹块被撞裂开后,便在云层的上部集中了带正电的轻冰粒,而较重的带负电的冰粒下降,在云层下方形成负电荷。这种说法不全面。因为,如果单用降雨来解释闪电,那么,闪电为什么经常发生于降雨之前,而不是在降雨之后或降雨过程中呢?另外,火山爆发时也会产生闪电,这又是为什么呢?
有人认为电荷产生在雷电云层之外。大气中过量的正电荷被吸附到上面的云层中,在这个过程中云层本身又吸附了自身上方大气中的负电荷,但由于气流的作用,负电荷又被裹挟而下。正是由于这种上下的剧烈运动,使得正电荷在上,负电荷在下,正、负电荷分开,最终形成闪电。然而,这一假说只是猜测而已,并未得到证实。
闪电这种自然现象虽然很平常,但要真正解释清楚它还真不容易。一些科学家指出,要解释闪电现象,必须更多地了解雷电云的内部作用过程。但是,即使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只是揭开了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闪电之谜在等待着我们。
◎ 手指会放电 ◎
实验器具:干燥的玻璃杯一只、金属蛋糕铲一把、泡沫塑料一块、毛料布一块。
实验过程:
(1)用毛料布摩擦事先准备好的泡沫塑料。
(2)在干燥的玻璃杯上放置金属蛋糕铲,再在金属蛋糕铲上面放上带电的泡沫塑料,用手接近蛋糕铲的手柄,这时你就会看到你的手指会放电。
实验解析:用毛料布摩擦泡沫塑料,就会使泡沫塑料带上了负极电子。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同样的电极相互排斥,金属蛋糕铲上原有的电流就会全部集中到手柄尖端,在那里出现手指放电现象。闪电的电压高达数千伏,但由于电流量极小所有没有任何危险。
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