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现象对人类的危害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经常会听到一个与气候有关的新名词,即“厄尔尼诺现象”。到底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呢?各国科学家在长期地分析研究后一致认为:如果赤道中段和东段一带太平洋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月平均海表温度上升0.5℃,且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就叫做一次“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如1982~1983年,厄尔尼诺现象横行全球。夏威夷群岛遭遇特大飓风,房倒屋塌;北美洲大陆热浪与暴雨交替出现,当地居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一向四季温暖如春的华南、西南地区冬天奇冷,而以严寒著称的东北地区冬季气候温暖,全国北旱南涝。20世纪80年代末期,再次发生了全球性的厄尔尼诺现象。进入20世纪90年代,厄尔尼诺现象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嚣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1987年,当厄尔尼诺再次横行全球时,孟加拉国暴雨成灾。20世纪90年代以后,厄尔尼诺现象越来越频繁,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直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依然没能彻底弄清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在学术界,以下三种观点是较为盛行的。
厄尔尼诺形成原因示意图
一、地球内部因子论。这种观点认为,地球内部的变化是引发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另外,海底火山爆发、海底地震等都可能引发厄尔尼诺现象。
二、天文因子论。这种观点认为,海水和大气附在地球表面,并且随地球快速地向东旋转,在赤道上,线速度可达465米/秒。地球自转速度有时会突然减慢,此时便会出现“刹车效应”,海水和大气因此获得一个向东的惯性力,赤道地区自东向西的海水和气流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减弱,厄尔尼诺现象因此便会发生。
三、大气因子论。这种观点认为,赤道太平洋受信风影响,形成了海温和水位西高东低的形势。与此同时,信风又因受到赤道太平洋西侧的上升气流和东侧的下沉气流的影响而加强。一旦信风因某种原因减弱,太平洋西侧的海水就会回流到东方,赤道东段和中段太平洋的海温因此会异常升高,厄尔尼诺现象也就发生了。目前大多数人持这种观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科学家经验的积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厄尔尼诺的研究工作已取得较大进展。
科学家们依靠装有仪器的卫星和浮标,不仅可以十分容易地观测到海洋的“风吹草动”,而且可以预测厄尔尼诺的发生。如1997年9月,科学家们利用气象监测卫星收集到了大量数据,并据此绘制成一幅图,他们发现了一块相当于大型湖泊面积30倍的水域,其水面要高出正常情况33厘米。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肆虐的飓风推动了温暖的热带海水。它表明,一次剧烈的厄尔尼诺现象正在进行中。果然,在随后的几个月中,该水域对气候的影响像预测的那样,逐渐显露出来,全球所有地区几乎无一幸免。
今天,科技进展使得天文学观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先进,太平洋中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也已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虽然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我们还无法回答许多问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对厄尔尼诺研究的加深,我们相信总有一天,厄尔尼诺之谜会被解开。当那一天到来时,说不定可怕的厄尔尼诺不仅会失去威力,而且还会造福于人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