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篇章阅读
考点一:人文社科类
考点梳理
人文社科类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篇章类型,一般包括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语言学、历史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这类篇章是篇章阅读中的重中之重,考查内容主要体现在:对重点词语语境意义的理解,对关键语句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对作者观点及意图的归纳、总结、推断等。
通常,人文社科类题目难度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人文社科类的文字量较科技说明类会有较大增幅,单位时间内对考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要求更高。第二,人文社科类的题目及选项设置较科技说明类会更具难度,尤其是在选项设置上会存在一些强干扰项,其中包括对文段的误读理解、具体细节的偷换窜改、对作者文意表达的曲解、模棱两可的模糊表达,等等。
因此,考生在作答人文社科类的篇章时要更加注意对文章态度、观点内涵的整体把握,不要人为割裂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真正理解语句表达的内涵,才能作出快速正确的判断。
典型真题
(2014·吉林甲)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41—45题:
时下,原本被人在网上恶搞的“黑暗童话”,竟成了风行的儿童读物,并且为便于阅读(可获取更多利益吧),多是注音版的:优美的安徒生童话竟成了某些人恶搞的“ ”——最后变成白天鹅的丑小鸭,凄惨地被宰杀,成了盘中“烤鸭”; “睡美人”不是被王子唤醒,而是变成了邪恶的复仇女巫;“灰姑娘”最后竟遭遇火刑,成了陪葬者……这种“黑暗”像在孩子们中间游荡,甚至几欲吞噬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不拍案而起:决不能让“黑暗童话”毁了孩子!
一个人所具有的优良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童年时期所形成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儿童获得人生滋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读书。像《安徒生童话》这样的童话经典,都是讲良善终归战胜邪恶,似一条条清澈的小溪,泛着仁爱与正义之波,这便成了人们长大的营养。而某些“黑暗童话”像 ,正在污染着一片片葱绿的田野。意在渲染暴力、恐怖等内容的“黑暗童话”,颠倒了正确的荣辱观,放逐了崇高与伟大的情感。面对这种被扭曲的价值观,儿童会迷失方向,沉溺于庸俗与丑恶的泥沼。
针对“黑暗童话”的问题,仅仅依靠公众舆论对其进行批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拿出问题的解决方案。首先,那些将经典视为“ ”,肆意切割,用反主流价值来吸引眼球以牟取暴利的人,需要担负起社会的道义与责任。王蒙曾说:“应该扪心自问,你写的作品能不能拿给自己的孩子看?”这不妨可以看作是对某些人的警策之语。其次,儿童书籍究竟是否宜于儿童阅读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适合儿童接受的判断,还有赖于一个科学、专业、公共的童书评判和儿童阅读的指导体系。当务之急,是在童书出版、儿童教育、儿童公共图书馆服务等领域,组建起若干支可以有效发挥图书监督和阅读指导作用的专业队伍,指导儿童的读书行为,从而防止“黑暗童话”对孩子的侵蚀。
41.填在空格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①橡皮泥 ②幽灵似的 ③汩汩的黑水 ④砧板
B.①橡皮泥 ②汩汩的黑水 ③幽灵似的 ④砧板
C.①砧板 ②汩汩的黑水 ③幽灵似的 ④橡皮泥
D.①砧板 ②幽灵似的 ③汩汩的黑水 ④橡皮泥
【名师解析】本题为词语填空题。从第二空入手,能在孩子们中间游荡的只能是幽灵,因此排除B、C两项。最后一个空说到肆意切割,因此只能是橡皮泥,而砧板是不可以切割的,要切割的是砧板上的肉,排除A项。故本题答案为D。
42.根据文意判断,“黑暗童话”的最主要特征是( )。
A.“黑暗童话”源自网络文学加注了拼音
B.安徒生童话被人恶搞
C.美好的童话故事被篡改了结局
D.“黑暗童话”吞噬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名师解析】本题为细节理解题。关注设问,寻找特征。A选项与文段不相符,属于表意选项。B选项过于片面。D选项具有迷惑性,但是D选项不是特征而是导致的结果。C选项属于特征,故本题答案为C。
43.根据文意,填在“甲”处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善良的情感
B.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C.读书习惯
D.正确的荣辱观
【名师解析】本题为语句衔接题。文章第二段为总—分结构,首先提出“优良品性取决于童年时期”的观点;接着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强调童年时期培养善良情感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正反对比论证,正面阐述经典童话对人们成长的意义,反面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阐述了“黑暗童话”对儿童的巨大危害。通过对整段的把握和理解,可知该段主要阐述的是价值观。因此选择B选项。A选项是围绕例子的选项,因此错误。
4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决不能让“黑暗童话”毁了孩子
B.一个人的品性取决于童年时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C.儿童时期需要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D.解决“黑暗童话”问题需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案
【名师解析】本题为主旨概括题。首段提出问题,第二段阐述论证,第三段解决问题。属于总—分—总结构。首先列举在风行的儿童读物中所存在的种种“黑暗童话”现象;然后阐明“黑暗童话”的危害,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奠定立论基础;之后提出中心论点:决不能让“黑暗童话”毁了孩子。故本题答案为A。
45.对本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首先列举在风行的儿童读物中存在的种种“黑暗童话”现象,然后阐明“黑暗童话”的危害,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奠定立论基础
B.第二段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意在强调童年时期培养善良情感的重要性
C.第三段引用王蒙的话意在说明“黑暗童话”的编造者应该肩负起社会的道义与责任
D.本文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反证法等,阐述了“黑暗童话”对儿童的巨大危害
【名师解析】本题为主旨理解题。D选项中错误之处在于“归谬法”,本文中并未运用。其余选项解说均恰当。故本题答案为D。
(2014·吉林甲)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46—50题:
经济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难度比较高,不仅仅是从技术角度而言,还因为掺入了更复杂的人性因素在里面。因此有人提出,政策的尺度要和人性的尺度。人性的弹性有多大,政策的松紧程度就有多大。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已经意识到,经济学的“理性行为人”假设在很多情况下实在是过于理想了,人的行为很少是非黑即白的简单数字可以的。要了解现实中的人性有什么特点,恐怕得求助于心理学的研究。
有两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的Greene和Paxton做了一组脑成像实验,看看受试者在有机会撒谎的时候,大脑活动有什么特点。人大脑靠近前额的部位有几个脑区主管“自我控制”,分别叫做前扣带回、背外侧前额皮质和腹内侧前额皮质,它们通常在人要做一些比较困难的决定时被激活。Greene和Paxton想要验证的假说是这样的:当人有机会撒谎并且撒谎比诚实有利时,撒谎就成了一种诱惑,而拒绝这种诱惑的过程是一个做决定的过程,会引起“自我控制”区域的激活。相对地,那些撒谎的人接受了诱惑,“自我控制”区域不用那么努力去做决定, 的程度就会轻很多。
实验结果让两人吃了一惊,跟他们预想的刚好相反。那些“自我控制”区域在坚持诚实的人脑中激活度完全不显著,反而在撒谎的人脑中高度显著。
他们由此提出了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假说:有没有可能保持诚实是人的一种天性呢?因为撒谎违反了这种天性,才需要“自我控制”的区域做出抉择;保持诚实的人表面上是放弃了有可能得到的利益,但行为和大脑的自然反应没有矛盾,所以不需要“自我控制”区域的干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良心不安”这种用来谴责撒谎者的话,其实是有据可依的。
看来在普罗大众身上,人性也许没那么极端,诚实守信可能和趋利避害一样有天性的成分,而不仅仅是道德和环境的外在约束使然。我们爱贪小便宜,但也不唯利是图;有机可乘的时候撒个小谎,但并不意味着内心就没有犹豫。也许未来的经济模型中可以有不那么绝对的变量,它们指导的经济政策能把人性的善恶两面都考虑。
46.填在空格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①模拟 ②匹配 ③纳入 ④激活
B.①激活 ②匹配 ③模拟 ④纳入
C.①匹配 ②模拟 ③激活 ④纳入
D.①匹配 ②激活 ③模拟 ④纳入
【名师解析】本题为词语填空题。第一空,根据文段第一句话的句意,表明经济政策和人性两者相互联系,用“匹配”更为恰当,排除A、B两项。第二空,人的行为和数字之间的关系肯定不能是“激活”,所以“模拟”更符合语境,排除D项。故本题答案为C。
47.阅读全文推断,经济学中“理性行为人”的特点是( )。
A.行为具有价值取向的单一性
B.唯利是图是人类的天性
C.人性是复杂的
D.人性是不可以被简单模拟的
【名师解析】本题为词句理解题。“理性行为人”出现在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可以知道“理性行为人”的假设过于理想,实际上人的行为很少是“非黑即白”,即人的行为具有复杂性,不能被简单模拟,与此相反,“理性行为人”的行为则具有单一性。故本题答案为A。
48.下列选项中,对画线语句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谴责撒谎者的依据是内心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
B.撒谎者自我谴责来自于他大脑中的前扣带回区域
C.善良的心地是谴责撒谎者的依据
D.撒谎者的自我谴责源于他大脑中“自我控制”区域的干预
【名师解析】本题为词句理解题。看画线句子的前句,出现了代词“这样”,考虑临近原则,代词“这样”的前句谈的是“自我控制”,围绕“自我控制”来表述的只有D项。故本题答案为D。
49.本文的主旨是( )。
A.人性的善恶决定了经济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难度
B.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考虑复杂的人性因素
C.人性不是两极化的
D.经济政策的制定要完全求助于心理学的研究
【名师解析】本题为主旨概括题。本文是典型的总—分结构,第一段提出观点,其后解释说明。B选项是对观点的同义转述。A选项的逻辑关系混乱,而且过于绝对。C、D两项表述片面,只包括其中的一个方面。故本题答案为B。
50.阅读全文,推断或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依据心理实验得出的定论为,保持诚实是一种天性
B.这是一篇科普类文章,要求语言表述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
C.人在诚实守信时,他大脑中的“自我控制”区域激活度不那么明显
D.道德和环境的外在约束使得人的行为具有社会性,但这不意味着人就不具有天性
【名师解析】本题为细节理解题。A选项中谈到的心理实验出现在文中的第二段,与该心理实验相关的结论出现在第三、四段,根据第四段的第一句话,“保持诚实是一种天性”并非定论,只是提出的假说,A选项推断错误。B、C、D选项评析、推断均正确。故本题答案为A。
(2014·上海A)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9~21题。
一个正常的搜索引擎,其核心功能自然是网页搜索。那搜索结果应该怎样排序才最好呢?实际上,在谷歌主导互联网搜索之前,人们为此伤透脑筋。很显然,搜索引擎应该把重要的网页放到搜索结果中比较靠前的地方。这个方案很容易想到,但是解决的方法却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谷歌诞生之前那段时间,流行的网页排名算法都很类似,它们都使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思想:越是重要的网页,访问量就会越大。许多大公司就通过统计网页的访问量来进行网页排名。但是这种排名算法有两个很显著的问题:一是只能够抽样统计,所以统计数据不一定准确,而且访问量的波动会比较大,想要得到准确的统计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还只能维持很短的有效时间;二是访问量并不一定能体现网页的“重要程度”——可能一些比较早接触互联网的网民还记得,那时有很多人推出了专门“刷访问量”的服务。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不统计访问量就能够为网页的重要度排序呢?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1996年初,谷歌公司的创始人,当时还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生的佩奇和布林开始了对网页排序问题的研究。在1999年,一篇以佩奇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发表了,论文中介绍了一种叫PageRank的算法,这种算法的主要思想是:越“重要”的网页,页面上的链接质量也越高,同时越容易被其他“重要”的网页链接,于是,算法完全利用网页之间互相链接的关系来计算网页的重要程度,将网页排序彻底变成一个数学问题,终于摆脱了访问量统计的框框。
不过要强调的是,虽然PageRank是谷歌搜索结果排序的重要依据,谷歌也以此发家,但是它并不是全部依据——实际上,谷歌发展到现在,已同时用了数百种不同的算法来确定最终显示给用户的搜索结果顺序。
19.搜索引擎对网页排序的最基本思想是( )。
A.访问量越大排在越前面
B.链接质量越高排在越前面
C.和其他网页关系越密切排在越前面
D.越重要排在越前面
【名师解析】根据第一段第三句中的“搜索引擎应该把重要的网页放到搜索结果中比较靠前的地方”可知选D。
20.关于PageRank算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ageRank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学统计方法
B.PageRank算法使谷歌在搜索引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C.PageRank算法改变了以网页访问量作为排序依据的传统想法
D.PageRank算法能够更准确、更省力地统计出网页的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