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脾气会小一点,微笑会多一点(1)
孔子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如果人们总是被各种看不见的枷锁禁锢着无法释怀,这一生就会活得很累。凡事斤斤计较只会给人带来烦恼,美事反为不美,好事反为不好。一个人的生活如果能自在随意一些,没有那么多的计较,生活也许会更美好。
聪明而智慧的人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计较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顺乎自然,有取有舍,收放自如。摆脱世俗的束缚,跳出世俗的价值观,人生自然多了许多的欢乐。
做人应多一些包容和豁达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芸芸众生,极尽包容;自然万物,总是互相依托、互为补充。作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类来说,同样不可太较真、对人对物要求太高,不必凡事都要争个明白,人生的大境界也应该是集众所长、和谐共存。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凡事都想争个明白,无论什么都看不惯,身边的人没一个能容得下,无异于孤立自己、远离人群,造成自己与他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局面,使自己陷于被动。
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差异,出现矛盾实在是在所难免。聪明的人都懂得求同存异,小矛盾先忍,不过分与人争执,这样不但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缓和紧张的气氛,而且一些难题、冲突往往也会因此迎刃而解。
人们喜欢为了一些鸡毛蒜皮不重要的事物争执不休。这样做其实是在徒然浪费自己有限的生命,结果往往是把自己推入了错误的深渊,自己惩罚自己。为小事生气不但解决不了问题,相反还会把问题搞得更加复杂化。这其中的奥秘有人明白,有人却不得知,正是有人活得潇洒,有人活得累的原因之所在。
各种事物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在不同人的眼中所展示出来的是不同的形态。当我们因为某物或者某事发生争执甚至大动干戈时,可能只是因为我们站在了不同的角度,可争论的后果却是难以估量的,所以,很多事情根本没必要非要分个明白。
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
“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
于是二人找到了孔子。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啊!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颜回见孔子评自己错了,只好老老实实地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
然而,颜回对孔子的评判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弄不清楚。
孔子看出了他的不满,说:“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呢?”颜回恍然大悟,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还以为老师因年事高而欠清醒呢。学生惭愧万分!”
一面肉眼看起来很平的镜子,在高倍放大镜下,也会显出凹凸不平;肉眼看来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可怕的细菌。人世间的东西有时是不需要太明白的,生活中很多事情没必要去争,更没必要非得分个清楚明白,自己心知肚明就可以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凡事都想争个明白,就不能容人。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求大同存小异,有肚量,能容人,就会有许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诸事遂愿;相反,“明察秋毫”,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过分挑剔,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论个是非曲直,有理不饶人,无理辩三分,人家也会躲你远远的,最后,你只能关起门来“称孤道寡”,成为使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异己之徒。有时候,把一件事弄得过于明白了反而会伤害到别人,这样就会使自己失去伙伴和朋友。
追求完美虽然有时会使一个人得到更优秀的成绩,但却有它的弊端,比如:它会令一个人神经非常紧张,有时连普通水平都难以发挥;有时往往不惜冒险而犯错;不敢尝试新的东西;失去生活的乐趣;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以致因为吹毛求疵而引起别人反感。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但当他拿回家里后,发现珍珠上有个小黑点。就觉得有些美中不足,就想把这个小黑点去掉,使珍珠变得完美无缺,成为无价之宝。于是,渔夫便开始尝试除去污点,可剥掉一层,黑点仍在;再剥掉一层,黑点还在;剥到最后,黑点没有了,可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其实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有着和渔夫一样的贪心和愚蠢。人们一味地追求完美,以致对自己、对周围的人和事都十分苛求,如果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就陷入痛苦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做人不要太较真,更不要认死理。其实,不完美才是真实的世界和人生。世界和人生不可能没有遗憾,生命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事事处处完美,而在于看到不足之后能坦然地面对、理性地追求。在生活和工作中有不少场合,你不能太认真,更不能较真。相反,避开风头和锋芒或反其道而行之,矛盾反而会迎刃而解,气氛会随之改变,达到新的和谐。
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多数人。他们极有胸怀,豁达而不拘小节,凡事从大处着眼而不会目光如豆,从不斤斤计较,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所以他们才能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伟人。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有时候缺陷也是一种美。好多时候不是别人让我们失望,而是我们自己让自己失望。有些东西本身不是完美的,如果我们以自己的意识赋予了它完美,结果注定是要令我们自己失望的。所以,我们不要苛刻和计较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应该是完美的,让自己的情绪中多一些包容和豁达,也许会得到更多的惊喜。
为小事生气是在伤害自己
在复杂的社会中生活,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摩擦。古人云:“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生活中因为诸多原因而生气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生气之后,不仅于事无补,而且经常是越来越糟。只要不触及忍让的底线,大可不必睚眦必报、一决雌雄。如果一个人总爱生一些闲气,就必然会被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困扰着,导致自己情绪失控,其实最后伤害的是自己。
英国著名作家狄斯累利说:“生命如此短暂,不能只顾小事。”法国作家莫鲁瓦也曾作过进一步的阐述:“我们常常为一些不令人注意、因而也是应当迅速忘掉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干扰而失去理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几十个年头,然而我们却为纠缠无聊琐事而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光。试问时过境迁,有谁还会对这些琐事感兴趣呢?不,我们不能这样生活。我们应当把我们的生命贡献给有价值的事业和崇高的感情。只有这种事业和感情才会为后人一代代继承下去。要知道,为小事而生气的人生命是短促的。”
生气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习惯,是对挫折、被侵犯以及不合理对待的反应。虽然没有人愿意生气,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经常会为小事而生气。人之所以会生气,主要是外在环境的刺激,平凡人皆会因为生活中的种种人或环境而生气。但是,易怒的人最大的特点便是冲动,喜欢生气、为小事抓狂的人容易做出没有经过审慎判断的事,所以总是让别人有机可乘。
一个有心机的人不为小事而生气,因为他知道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愚蠢行为。一个不会愤怒的人是庸人,一个只会愤怒的人是蠢人,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做到尽量不发怒的人才是聪明人。聪明人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善于利用自己的理智,将自己的情绪引入正确的表现渠道,使自己按理智的原则控制情绪,用理智驾驭情感。人生短短几十年,要尽可能快乐地生活,才会活的更开心、更有意义。
在科罗拉多河畔的一个山坡上,有一株死去的大树。据生物学家预算,这株大树屹立在那儿已有400多年历史了。当初哥伦布在圣萨尔瓦多登陆时它已存在。在漫长的岁月中,它巍然耸立在山上,不曾畏惧过一切强暴,曾先后遭受过14次雷电的袭击;四个多世纪以来无数次的雪崩和风暴它都傲然挺过了,然而在一群很不起眼的昆虫的攻击下,它却倒下了!
这些昆虫穿透它的树皮,蛀空它的树心,用它们微弱的、然而不间断的进攻最终彻底瓦解了它的战斗力。一株参天大树,一株几百年来雷电劈不死、飓风刮不倒、任何东西摧毁不了的大树,终于被一群小得可怜的、我们用手指头轻轻一压便会成烂泥的虫子征服了。
人类虽然同样能够经受住各种风暴雷电的袭击,但却很难抵御生活中的各种小事对自己身心和情绪的侵蚀,最终让我们失去强健的体魄和强大的心灵。
在《佛蒙特州基普林的家庭之争》一书中,像英国著名作家拉迪亚德·基普林这样的非凡人物,也会因为一些小事而造成家族之间不和。
基普林跟佛蒙州的一个名叫卡罗琳·巴勒斯蒂的姑娘结婚后,在布拉特利博罗市修建了一幢非常漂亮的房子,然后搬到那儿住下来度过他的垂暮之年。他的大舅子比特·巴勒斯蒂曾经是他最要好的朋友。
后来,基普林买下了巴勒斯蒂一块地皮,并互相约定:巴勒斯蒂有权收割这块地上的青草,而当巴勒斯蒂发现基普林正在把这块草地改建成花园时,便当即对于这种破坏约定的行为出言不逊,基普林也毫不示弱,于是,这块草地之争便让两个朋友之间结下了冤仇。
几天之后,骑着自行车的基普林被他大舅子巴勒斯蒂的双套马车挡住了去路,后者并且硬要基普林让路。就因为这么一点小事,被激怒了的基普林丧失了理智,发誓要到法院去告他的大舅子,一场耸人听闻的案子就这样发生了。新闻记者们从各大城市向布拉特利博罗蜂拥而至,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世界。
后来,基普林不得不按照法庭宣判和自己的妻子永远离开他在美国的这幢住宅!就因为这么一点区区小事,基普林给自己带来了许多的怨恨和痛苦。
作者在书中写道:“要是你能保持内心的平静,而不管他人如何有负于你就好了!”
两千多年前的古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斯就曾说过:“请注意啊,先生们,我们太多地纠缠于小事了!”这一警言同样也适用于今天的人们。生命如此短暂,如果我们将精力都花在小事上,简直就是在浪费宝贵的生命!
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人,能够很好地用理智驾驭情感,从不把宝贵的生命和精力浪费在一些小事上。人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在这几十年里只有尽可能快乐地生活,才会活得更开心、更有意义。在纷乱复杂的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都能够尽美,不可能件件都很顺心,不尽如人意的事总会发生。对于日常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完全用不着大动肝火。面对那些不值得生气的小事,用微笑去面对往往会得到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微笑是豁达,是宽容,不仅能化干戈为玉帛,还能保持自己情绪的平和宁静,让自己免遭怒气的伤害。所以,做人应当想开一点,不要为一些无所谓的小事情伤神费力。
小不忍则乱大谋
古语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在现代社会的巨大压力下,很多人的情绪表现得比较急躁和狂乱,很容易为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而争得不可开交。然而,争了半天除了生了一肚子气,什么好处也没有落着。因此,与其为那些小事伤透脑筋,还不如顺其自然,不做计较,不理会它,自然就相安无事了,这样的日子会过得清静。
卢瑟福曾说:“再没有比那些只顾自己鼻尖底下一点事情的人更可悲了。”生活中有很多令人烦心的小事,如果一一计较,我们每个人就会有生不完的气。而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必定能控制住自己所有的情绪与行为,不会像野马那样为一点小事抓狂。
生活中易上火的人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很在意,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他就会耿耿于怀,把事情尽量往坏处想,结果就是把事情越想越坏,越来越气,终至怒气冲天。经常对自己进行自我反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修养,把自己的内心修炼得更加强大,才能自如地克制自己的激动情绪,不去为一些不值得生气的事情而生气。
一位妇人总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虽然她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却总是不能克制自己,于是就去请求一位高僧指点。
听了她的讲述后,高僧把她领到一间禅房里,然后落锁而去。妇人一看自己被高僧晾在这里了,气得破口大骂。但是,任凭她怎么骂,高僧也不理会。这时妇人只好哀求高僧放自己出去,而高僧仍然不理不睬。直到妇人沉默了,高僧才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恨自己瞎了眼,跑到这个鬼地方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肯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还生气吗?”妇人说:“不生气。”
“为什么?”
“气也没办法啊!”
高僧又离开了。
当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