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快好省干工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多做,能力靠实践提高

在信息化的今天,企业员工只有多学、多做、多动脑筋,才能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掌握最前沿的技术,最大限度地丰富自己。工作中的很多东西不是靠天上掉下来的,也不能光靠书本知识获得,而是要在干中学,要一边动手一边动脑,这样才能让个人能力不断踏上新台阶。没有“多”字打基础,快、好、省都无从谈起。

每个职场人在为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都不应该只关注眼前的薪水,而是要努力从手头的工作中学到更多的东西。一个人如果只想着朝九晚五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从不愿意在朝九之前、晚五之后去工作的话,不可能取得成功。趁着还年轻,踏实一些、吃些苦,可以为以后打下良好基础。在发挥相同的聪明才智的前提下,做得越多、学得越多的人得到的报酬就会越多。

潜龙在渊,奋斗从底层开始

《易经》里有句话叫“潜龙在渊”,意思是龙在能力不足的时候不是在天上飞腾的,而是在深渊下潜伏。这种状态也是职场人不断进步、由低到高的真实写照。大富豪李嘉诚14岁开始在钟表店当伙计;“分众传媒”的老总江南春大学二年级开始给广告公司拉业务;QQ创始人马化腾大学毕业后仅仅是个编程员;丁磊在创建“网易”之前做过计算机公司的工程师,也在电信局上过班;地产大亨潘石屹在涉足地产之前也是国家石油部的小职员……多少打工皇帝、创业精英都是从底层开始奋斗,从基层走向成功。

人想做点事情,只有热情和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阅历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你不是“富二代”,没有从父辈那里继承可观的财产和基业,你就得切身经受基层的历练,吃过苦、受过累,才能够迅速成长。

通用公司的前总裁韦尔奇很小的时候就在乡村俱乐部当球童,这个差事他干到了高中;他在学校放假的时候到本地的邮局干活,派送过《塞勒姆晚间新闻》;他还到一家玩具厂操作过钻床;他甚至在一家商店卖过鞋,每卖掉一双普通鞋,可以得到7美分,如果能卖掉一些滞销鞋,可以得到25美分或50美分,为了得到这额外的25美分,韦尔奇总要向顾客推荐这种鞋,并请求他们试穿。经过这样的锻炼,韦尔奇感慨道:“打工的经历让我明白,人想做一些事情,必须先做很多不想做的事情。”韦尔奇就是抱定这样的信念不断成长,最后成为通用公司的“传奇人物”。

没有一线的工作经验,没有艰苦的磨炼,一个人无法成长为组织的管理者。你需要亲眼看到这个组织的根基是怎样的,大多数人是怎样工作的,对组织有个最全面、最基础性的了解,才有可能成为日后的管理者。一个立志成功的人不应该抱怨自己的工作平淡无奇,不应该抱怨自己经常做着基层的工作。只有那些肯吃苦、踏实肯干的人才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美国第三大钢铁公司——伯利恒的创始人齐瓦勃,出生在美国一个小乡村,只受过有限的学校教育。由于家境贫困,他15岁便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当时,马夫是一种被人轻视的职业,尤其是那些家底殷实的人更是对这种工作不屑一顾。然而,齐瓦勃乐于从事这种职业,他默默地对自己说:“只有踏踏实实地从最底层的工作做起,才能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年后,齐瓦勃来到钢铁大王卡内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当其他的人都在抱怨工作艰辛、薪水不高并因此而怠工时,齐瓦勃却努力地工作着,并为以后的发展而开始自学建筑知识。一天夜晚,同伴们都在闲聊,唯独齐瓦勃躲在角落里看书。那天正好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一眼齐瓦勃手中的书,又看了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经理将齐瓦勃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齐瓦勃说:“我想,我们公司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经理微笑地点了点头。没过多久,齐瓦勃就被升任为技师。

打工者中有些人嘲弄齐瓦勃,说他从事着最差的工作,还有学习的兴趣。他回答:“我不仅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是在基层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我才能受到重用,才能获得发展的良机。”

抱着这种坚定的信念,齐瓦勃从平凡的岗位上步步高升,慢慢升到总工程师的职位上。25岁那年,齐瓦勃成为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后来,齐瓦勃终于独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大型伯利恒钢铁公司,并连创佳绩,真正完成了从一个普通人到富翁的飞跃,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从齐瓦勃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一个不甘平庸的职场人,哪怕他没有优越的家庭背景,没有雄厚的社会资源,但是他有着不甘平庸的心。为了求得生存、求得发展,他放下架子,从基层步步做起。哪怕他从事着不起眼的工作,获得微不足道的薪水,他都会将这份工作看得尤其重要,会正确地认识平凡的工作是成就辉煌的开始这个道理。

多多揽活,提升个人性价比

松下幸之助曾问他公司的一个员工:“如果公司付给你1000元钱的话,你应该做多少事情才对?”这个员工回答说:“你给我1000元,我就给你做1000元的事。”松下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公司是要开除你的,因为给你1000元钱,你就做1000元的事,公司就没有利润,是在赔钱,所以公司不会要你,你自然一分薪水也领不到。”

这段对话道出了一个道理:老板用一个人,仅仅“物有所值”是不够的,必须“物超所值”才行。如果你希望老板给你加薪300元钱,你要先问你自己有没有做3000元钱的事?只要你做到3000元,老板给你加薪300元是非常容易的事。假如你只做200元钱的事,你有什么理由要求老板为你加薪?假如你不愿意多做一点,老板感觉不到你有3000元的价值,那为什么要用你?假如你现在只赚500元,你希望老板给你加薪到1000元,而你不先做10000元钱的事,他为什么给你加薪?

职场最欢迎个人性价比高的人。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一个人抵得上几个人,手脚勤快,眼里有活儿,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个人拿一份工钱、干两个人的活,用这样的人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老板自然对其爱不释手。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有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名为《外来妹》,讲的是几个穷山沟出来的姑娘到大城市打工的故事。她们都在工厂做工,参加的是流水线作业,每个人都有固定的位置,要给流水线传过来的工件上螺丝。有这么一个片段,讲一个女孩要去洗手间,就对她老乡小云说:“我很快就回来,你替我一下。”于是,小云就一人兼顾两人的活儿,忙来忙去。

正在这时,工厂老板来了。他一眼就发现小云在作业线上走来走去,这是违反车间规定的,于是叫住了她,问她缘由。老板批评她违反了规定,小云不服气说:“我只是帮帮她,又没有耽误自己的事!”老板就问她,除了会上螺丝,还会做什么。小云回答,什么都能干。于是,老板又给她一份抄写的差事。小云先是给作业线上传过来的工件上螺丝,她做得又快又好;在等下一个工件的间隙完成抄写任务,她竟然还写了一笔好字!这下子可乐坏了老板,他认为小云肯定能培养成人才,于是把她调离了枯燥呆板的生产车间,委以更重要的任务。后来,小云一步一步高升,最后从最低级的打工妹变成了企业老总。而与她一同来到大城市打工的姐妹们,都湮没在了茫茫失业大军之中。

这是一个典型的高性价比员工受重用的例子。一个员工,主动干活,能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儿,就是老板最喜欢的红人。

凡成就大事者,必先从小事做起,这是职场成功的通用原则,无一例外。如果你还没有充裕的资金准备,没有雄厚的人脉资源,没有足够的阅历,没有敏锐的市场敏锐性,就应该踏踏实实地在职场中接受考验,多做多学,多动手多动脑,努力提升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升职加薪捞足资本。

一个顶俩,不抱怨额外的工作

在职场上,很多有所作为的人,他们的成功无不伴随着辛酸与泪水。他们没有优越的家庭条件,也没有良好的财力资源,但是他们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他们明白,自己一无所有,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基层做起,等待有利时机,厚积薄发,定能闯出一片天空。

每个职场人在为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都不应该只关注眼前的薪水,不要老想着“给我那么点儿钱还让我做这做那”。你要知道,这些活你不干,就会有其他人干,老板就会倚重那些人,你就逐渐成了老板眼中不受欢迎的人,万一某天机构精简,你就有“落马”的危险。不要觉得那些拿着高薪高福利的“白领”“金领”活得光鲜体面,那只是你看到的一个表象,他们挣的比你高一倍两倍,干的活儿、创造的价值很可能比你多出许多倍。劳动力本身就是一种商品,性价比越高,老板越乐意掏钱。

员工羡慕老板,因为老板开高档车住豪华屋,有一群职员听命于他,每天只要指指点点就可以财源滚滚。你只看到了他“有钱人”的表象,你还不知道他当年是如何吃苦受累的。其实,除去那些生在富贵之家的豪门子弟,多数老板都是自己白手起家,渐渐摸索出生财之道。他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很平常的事,甚至有些人从小工、小业务员做起,无论多么底层的工作他们都干过。正因如此,才清楚行业的每一个环节,从中探索出经营规律和经营技巧,一步一步走上老板的位置。

即便是那些已经成为公众眼里的顶尖“富豪”,他们依旧勤奋工作。从1995年起,比尔·盖茨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并且连续十余年都在世界首富的位置上,但是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工作,并且认为“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

曾拍出《辛德勒名单》《大白鲨》《E.T.外星人》《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等叫好又叫座、并为自己带来奥斯卡最佳导演称号的斯蒂文·斯皮尔伯格,被《福布斯》杂志宣布为世界娱乐圈中的首富,他的财产净值大约为10亿美元。即使如此,他也没有坐吃山空,而是在孜孜不倦地谋划新片子。

在度过了自己63岁的生日后不久,美国Viacom公司董事长萨姆·莱德斯通便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庞大的娱乐商业帝国。63岁,在大多数人看来是退休、尽享天年的时候,他却做出了重大决定,让自己重新回到工作中。他总是一切围绕着Viacom转,工作日和休息日、个人生活与公司之间没有任何的界限,有时甚至一天工作24小时。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罗列很多。许多富豪,依然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每天梦牵魂绕的就是干工作。普通人往往朝九晚五,两天周末。而比尔·盖茨们却没有这样自在。飞机才是他们休息的地方,他们有太多的头绪需要梳理,太多的决断需要拍板,太多的人性需要琢磨,太多的新领域需要开拓,太多的未知数需要解答,那份痴迷与辛苦,不是一般人能够体会到的。

这些老板已经功成名就,却仍然在拼命地工作,如果你是他们手下的打工者,不努力能行吗?你的抱怨非但不会使自己“减负”,只会让老板觉得你好吃懒做,从而厌恶你!

现实中有很多人认为,公司是老板的,自己只是替别人工作,干再多的活儿自己也拿不到更多好处。这种人被一种“多付出就是吃亏”的想法左右,几乎成了“按钮”员工,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缺乏活力,趁老板和上司不在就没完没了地打私人电话,在网上乱逛,或者无所事事地遐想。还有些员工不知道每天上班是为了什么,工作时常常感到茫然,没有激情和热情。上班时无精打采,下班后却生龙活虎。工作对他来说是“鸡肋”,而休假才是目标,周末就是把他们从漫长的五天“牢狱生活”中解脱出来的最开心的时光。

这种人总是认为自己付出太多而得到薪水太少,于是他们陷入了被动地接受工作的困境中,当被迫地接受任务时,情绪自然难以高涨起来。一个整天无精打采的员工必定是缺乏工作热情的人,至少对目前的工作,他是不喜欢的。于是,他们也就在这种工作状态中丧失了机会,结果只有被淘汰。

如果你想在职场中有所作为,就要手脚勤快一些,积极主动一些。曾经执教过中国国家足球队的外籍主教练米卢有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经常问自己:“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工作价值提高十倍?”只要你有能力给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老板也就会相应地付给你更多的回报!

敢于吃苦,扎实练好基本功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中国的古训用在当今职场中丝毫不显老套。职场没有青云路,成功之路是用汗水铺就的,能吃苦的人才能有甜蜜收获。所谓“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先苦后甜是永恒的硬道理。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最新评选的2009年全球50大杰出女性CEO结果显示,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排在所有华人女CEO之前,名列全球第9,而这一次已经是董明珠第5次上榜。全球性的认可使董明珠成了无可替代的女性偶像,无数营销行业的晚辈将她奉若神明,想知道她是如何取得成功的。董明珠说:“唯一的办法是要自己先放弃性别之差,只要愿意付出,能吃苦就一定会被认可。”

董明珠36岁才开始南下打工,从一个一线销售员做起。营销工作对她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职业。她既不了解商人,也不了解市场,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第一次出差,董明珠要坐火车赶到北京,不料她在出发前意外摔伤,坐骨神经疼得厉害。同行的同事劝她休息一下,她执意不肯,就这么一瘸一拐地去了北京,然后又北上沈阳。后来她到医院拍了片子才知道自己的病情有多么严重:骨裂。但是她不允许自己卧床休息,还是坚持跟着同事把这趟差出完了。

有一次,董明珠遇到了“流氓”,深深体会了被无赖商人欺骗的痛楚。她独自跑到安徽追债,被客户“涮”了无数次,苦等40天,货款终于要回来的时候,这个坚强的女人落下了眼泪——但是她仍然没有喊一句“苦”。

在这种好强而又不服输的精神支持下,董明珠在短短半年时间里,从什么都不懂到成为一个对产品和市场都非常熟悉的业务员。她不但做成了300多万的生意,还熟悉了安装空调的房间面积、所处位置、窗口大小,应配置多大功率、什么型号的空调,还有空调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她懂得了要怎样对付不同区域、不同性格、不同品行的经销商。营销对她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具体的东西。格力的管理层也注意到了董明珠这个敢拼敢干,能吃苦不服输的女子。

磨难能够使人迅速成长并成熟。没有哪位职场精英是一帆风顺、轻轻松松获得财富和荣誉的。美国6位最有钱的富翁都是白手起家,他们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为56小时,而比尔·盖茨更是高达80小时。据《洛杉矶时报》报道:意大利人每年有42天带薪假期,法国人37天,德国人35天,英国人28天,而美国人是16天,但实际上美国人只休息14天。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字也显示,美国人每周工作49小时,加起来每年要比欧洲人多工作350小时。

而14天的休假对美国人来说恐怕还是高估了。广泛普及的手提电脑和网络使美国人无论在海上、沙滩、田野、山区还是屋顶上,都可以随时收发电子邮件;对那些名义上正在休假的律师、顾问或工程师,通过手机就能与他们商量公事;假期的豪华水疗等项目通常都安排在公司或行业会议期间。这样算起来,美国人的工作时间可能还要长得多。正是这种工作精神,这种努力程度,使得美国人享受着比欧洲人更优越的生活。

现在,美国人的生活水平要比欧洲人高出一大截。在意大利,年轻人穷得买不起自己的房子的时候,美国的同龄人早就不知换了多少个住所了。这是因为美国人在任何时候、任何领域的劳动产出都要多于欧洲人,更重要的一点是,美国人的工作时间要远远高于欧洲人。

一个人如果只想着朝九晚五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从不愿意在朝九之前、晚五之后去工作的话,不可能取得成功。爱迪生一生做出了一千多项发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即便如此,他在70岁以后每天还工作14个小时以上。曾经有人问他:“你每天工作那么多时间,不感到辛苦吗?”爱迪生回答说:“辛苦?我从来没有觉得辛苦,我认为工作是一种享受。”

职场人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在职场中受苦,总好过没有工作时受苦。趁着还年轻,踏实一些、吃些苦,可以为以后打下良好基础。如果你能容忍在半夜两点被叫醒,并且以“愿意做”的态度工作时,老板一定会记住你并给予很高评价。而这恰恰是你职场晋级的资本。

超前思考,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在职场中胜利有一个秘而不宣的信条,那就是:做事超出老板的期望,老板不会让你失望。

现在,越来越多的岗位是底薪加提成的报酬形式。底薪保证你最基本的生活费用,其他的就看你个人业务水平了。这个底薪,就是老板对你的最低期望。企业既然聘用了你,就认为你至少“值”这个价码。你的简历,加上不迟到、不早退、少请假、团结同事等表现,可以抵得上这份“希望”。但是,如果你的能力仅仅限于满足这份“希望”的话,那你就惨了。希望是无限大的,老板希望你每月挣回一万块;当你挣回了一万块,老板又希望你挣回两万块。以此类推,所以,你必须努力工作,超出他的希望,在他没有开口之前先堵上他的嘴。只有赶在老板命令之前行动,才能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小张、小李、小王同时进入一家公司实习。公司与他们协议,实习期一个月,熟悉了业务之后,会有一次特别的考试,三人之中只能留下一个,另外两个人将被淘汰。很快,一个月过去了,总经理把这三个人同时找来,然后对他们说:“现在请你们去调查一下停泊在港口边的船。船上毛皮的数量、价格和品质,你们都要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尽快给我答复。”

一小时后,他们三人都回来了。

小王先做了汇报:“那个港口有一个我的旧识,我给他打了电话,他愿意帮我们的忙,明天给我结果。我为了保证明天他给我结果,我准备今晚请他吃饭,请您放心,明天一定给您结果。”

接下来是小李。他按照总经理的要求,把船上的毛皮数量、品质等详细情况做了详细的记录。

最后轮到小张。他首先报告了自己了解到的毛皮数量、品质等情况。此外,他还将船上最有价值的货品详细记录了下来。最后,他说:“我已向总经理助理了解到总经理的目的,是要在了解了货物的情况后与货主谈判。于是,我在回程中,又打电话向另外两家毛皮公司询问了相关货品的品质、价格等,都做了详细的记录。”

这场淘汰赛的结果不言自明,小张超额完成了任务,给出的结果远远超出总经理的期待,顺利地通过了这次特别考试,留在公司工作。而小王和小李,仅仅处于一种被动工作、完成任务的状态,只能被淘汰出局,加入待业大军的行列。

在任何一家企业,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三种人,我们应当问问自己:那些拿高薪、受老板器重、从来不愁饭碗的人,究竟是怎么工作的?答案有一个:主动。

故事里小张说,他“已向总经理助理了解到总经理的目的”。显然,他与总经理助理的关系一定不错,要不然助理不会平白无故地告诉他这些。可见小张是个有心人,一个月的实习时间里,他不但熟悉了业务,还和总经理最密切的人建立了良好关系,这种“眼活心活”的工作方法虽然与人的性格有关,但更是一种主动工作的良好习惯。

火箭跑得快不快?快。要知道,它并不是一直靠烧燃料往前冲。在升空的一刹那,它消耗巨大的能量。越到后来,火箭所消耗的能量就越少,它更多的是依靠惯性在前进。

“惯性”到了人身上,就是“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你要让自己养成一种主动工作的习惯,不满足于现状,多学东西多做事,抢在老板之前主动工作,超出他对你的预期,这样才能成为“闪光”的金子。

谭丁是沃尔玛(中国)的总商品经理。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她,自1995年沃尔玛(中国)开始筹备时,就进入了这家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企业。刚开始,她对采购工作没有任何经验,感到工作开展得极其艰难。但是,她顶住压力,抓住一切机会向同行业的前辈请教,并且在工作中逐渐积累经验,逐渐掌握了谈判的要诀和技巧,同时注意把握双赢的状态,考虑供货商的利益,终于打开了采购工作的局面。

慢慢地,她从一个普通的采购员升任助理采购经理,再到采购经理,直到现在的总商品经理。如今,她已经被列在沃尔玛的TMAP计划培训名单上,这个培训计划的目标就是成为接班人,可能是上一级主管,也可能是更高的管理层。大家都认为她前途无量。

没错,像谭丁这样主动工作的员工,必定会前途无量的。因为她不是以被动的打工者的心态在工作,而是拥有了老板心态,她自发地提升自己、锤炼自己。老板只期望她做一个采购员,她却主动向采购经理看齐,能力不断提升,业绩也大幅提高,老板当然认为她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也是一个可托大事的人。职场是个“大场”,东方不亮西方亮,是英雄就会有用武之地。当你真的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时候,老板肯定会想尽方法留住你。

边做边学,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智力过去被视为与一个人事业成功的直接相关的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然而令许多人高兴的是,这种认识现在已经改变了。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两个4岁的孩子参加了智力测验,测验结果证明他们具有相同的智商,但他们后来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孩子A到牧场里去,每天负责给牲口喂饲料并把它们冲洗干净。孩子B则进入了一所专门培养儿童活动能力和智力的学校。他们就这样度过了不同的童年。12岁的时候,两个孩子又参加了一次智力测试,显然B的成绩优于A。但如果让两个孩子变换活动内容,做自己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他们都会遇到麻烦。他们学到的知识有多有少,但在对方的环境里都是不可应用的。

现在,人们可以确定,影响成功有3个方面的因素:(1)先天智商(遗传);(2)学到的知识;(3)最后一个,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到的知识在一个环境中的应用。

过于迷信书本知识的人,只能眼高手低,缺乏行动力。不要做书呆子。书本知识不是万能的,你所学到的东西必须具有可应用性,必须在实际的工作中灵活运用。

有很多人在各自的领域内有着渊博的知识,但是他们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大的用处呢?因此,我们应该在学到的知识与我们真正的需要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以便学以致用,把知识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当你有机会学习某个专业时,你要问自己:我要学的知识能够用在我的工作中吗?也许在很多情况下,你投入了时间和费用,但得不到一个为你带来较高的投入产出比的应用环境。为此,最好的办法是把你正在学习的内容与你目前和今后的工作加以对比,以清楚你需要学习什么知识才能提高工作能力,学习什么知识才有利于你的全面发展。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学以致用才能相得益彰。

世界著名的成功学专家拿破仑·希尔曾经聘用了一位年轻的小姐当助手,替他拆阅、分类及回复他的大部分私人信件。她貌不惊人,不多说话,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成绩,她的薪水和其他从事相类似工作的人大致相同。当时,她的工作是听拿破仑·希尔口述,记录信的内容。

但是,这位小姐非常细心。她常常在用完晚餐后还回到办公室读书写东西,并且做不是她分内而且也没有报酬的工作。她认真研究拿破仑·希尔的风格,学着他的文风写东西。她替拿破仑·希尔写的回信,简直和他本人写得一样好,有时甚至更好。

就这样,这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小姐在拿破仑·希尔身边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拿破仑·希尔的私人秘书辞职时,她很自然地接替了这个职位。不仅如此,这位年轻小姐高效的办事效率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有很多人为她提供更好的职位请她担任。她的薪水也多次得到提高,到了普通速记员薪水的4倍。她一边学习一边做事,在工作中自我完善,成了拿破仑·希尔不能失去的帮手。

不懂得边做边学的人是愚蠢的。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特殊影响”已威风难再,轻轻松松而报酬优厚的工作也已不复存在。总裁的儿子也得白手起家。成就是唯一的检验标准。在发挥相同的聪明才智的前提下,做得越多、学得越多的人得到的报酬就会越多。

多学,还要能够学以致用,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知识,必然会给你所从事的事业带来损失。历史上有很多食古不化、奉行教条而失败的例子。《三国演义》里的马谡,自称“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但在街亭之战中,只背得“凭高视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几句教条,而不听王平的再三相劝以及诸葛亮的叮咛告诫,将军营安扎在一个前无屏蔽、后无退路的山头之上,最后落得一个兵败地失、狼狈而逃、斩首示众的下场。

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学习的知识只有有效地运用到生活和实践中去,才会发挥其效用,否则就是一些死的没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