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读懂五千年未解之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左右历史风云的帝王将相(5)

天宝十一年,李林甫病逝于家中,他罪恶的一生终于画上了句号。他死后,玄宗才终于认清了他的面目,斥责李林甫“妒贤嫉能,举无比者”,于是劈开李林甫的棺材,挖取含在口内的珠玉,用小棺按庶人的仪式埋葬,李林甫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包公是否有两座墓

在河南省巩县永定陵附近,有一座高约5米的墓,这就是世人熟知的陪葬真宗陵侧的包公墓。然而,据考古界报道,包公及其夫人董氏墓,在安徽省合肥市东郊大兴乡双坪村的黄泥坎被发掘出来了。出土的墓志铭确凿地叙述了包公的生平,补充和修正了一些史实。那么包公是否真的有两座墓葬?

庆元年间林至撰写的《重修孝肃包公墓记》等文献,可以证明合肥东郊的包公墓是真墓。但一些史书,比如明代的《巩县志》、清朝的《河南通志》等都有巩县包公墓的记载。可见明初在河南巩县就存在这个包公墓,至少经历五六百年。人们不禁要问,巩县包公墓究竟有何意义?这个问题至今尚难以回答。

包公为什么有两座墓是“千古之谜”,而合肥包公墓地出土的材料同时又给历史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从封土堆的地表再往下深挖3米,都是一色的生土,可知这个土堆是典型的“疑冢家”,难道合肥的墓地是假的?目前还没有人能解释清楚。

大太监魏忠贤为何敢称“九千岁”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一个太监竟然胆敢自封为九千岁——这就是在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明朝大宦官魏忠贤。那么,魏忠贤为何如此胆大包天呢?

公元1620年,宋神宗驾崩,太子朱常洛即位,是为光宗,朱由校被立为太子,光宗继位后不到一个月,便又驾崩,于是太子朱由校继位,史称为熹宗。早在朱由校还不是太子之时,魏忠贤便专门伺候过他们母子,再加上与魏忠贤“对食”的客氏又是朱由校的乳母,这更为魏忠贤步步高升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朱由校继位之后,魏忠贤立刻成为朝中一位炙手可热的人物。

为了扩展自己的权势,魏忠贤在客氏的支持下首先向权臣魏朝发难,随后熹宗也站到了其乳母客氏和魏忠贤的一边,魏朝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被迫告病出宫,被逐往凤阳,魏朝出宫之后,魏忠贤便指派杀手将其毒杀在前往凤阳的路上,从此,朝中所有大权几乎全部落入魏忠贤和客氏手中,这为他后来自封为“九千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铲除政敌之后,魏忠贤的下一步便是控制朝纲,向“九千岁”迈进。

熹宗对木工情有独钟,对朝政不屑一顾。魏忠贤便专门在熹宗全神贯注地做木工活之时向其上报奏章,再加上魏忠贤每做一件事情几乎都能够令熹宗满意,于是熹宗越来越信任他。后来,熹宗将魏忠贤至于几乎可以和他平起平坐的地位,甚至到了民间很多百姓只知朝廷有魏忠贤而不知有熹宗,魏忠贤见时机已到,便自称为“九千岁”。

严嵩如何做到权倾朝野

严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遭世人唾弃的人物,是罪恶的代名词。那么,严嵩如何能够欺上瞒下,做到权倾朝野呢?

史料上记载,严嵩之所以能权倾朝野,并非是因为有卓越的才能,而是靠着溜须拍马,讨得世宗的欢心来登上权力的巅峰。其实事实并非真如史料所记载那般,严嵩之所以能在当时权倾天下,除了他溜须拍马的功夫了得之外,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

一个方面是他自身的条件,为后来权倾朝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本人是当时的才子。据史载,严嵩幼时聪慧,8岁史成诵,善为文,被人称为“神童”,后人对他的评价并非客观。严嵩不仅写青词辞藻华丽,而且他对书画也颇有研究。在年少时便以文章写得好而扬名天下。他初入翰林院之时便以书法成名。明代的翰林院网罗了天下的英才,严嵩的经义文章每每列为首选,他的诗词唱酬之作也常在宴集中力拔头筹,于是,人们在欣赏他的文章书法的同时对这个人的其他方面也一并接受了,当时的人们都以能得到他的墨宝而自豪。

另外一个方面是当时的环境造就了他。嘉靖皇帝经常举行祭天仪式,并要焚化一种祭天用的青词,也就是道教斋醮时上奏天帝所用的表章,其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因此取名叫“青词”。这是一种赋体文章,辞藻极其华丽,一般人写不出来。而严嵩在这方面极有天赋,他凭借着出众的青词获得了嘉靖皇帝的青睐,于是从此以后他步步高升,直到后来的“权倾朝野”。

大太监刘瑾被凌迟三千多刀

刘瑾,明史上最有名的太监之一,人称“立地皇帝”。结果,这位“皇帝”死后却十分悲惨,传说被人凌迟了三千多刀才死!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是真是假呢?

大太监刘瑾很擅长搞一些声色犬马的勾当,赢得明武宗的喜爱。朝中的忠臣们十分担心国家的现状,整日忧心忡忡,于是内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等人多次进谏,但皇帝始终置之不理。重臣刘健、谢迁等一大批忠臣愤然辞官,此时朝中更加黑暗,完全被刘瑾等人操控于手中。

在刘瑾的威逼下,许多正直的官员有的辞官归隐,有的缄默不语,也有一些人敢于继续上书揭发刘瑾的滔天罪行。为了彻底地威慑百官,独揽大权,刘瑾在早已存在的特务机构东厂、西厂的基础之上,又请示皇帝设立了内行厂,并且由他亲自管理主持。内行厂里的刑罚尤其惨烈,一时之间,京师内外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初,安化王以诛杀刘瑾为名,举兵造反,至此武宗再也不能坐视不理了。他重新起用了都御史杨一清、太监张永为总管,讨伐叛军。杨一清因不依顺于刘瑾而多次受到刘瑾的迫害,辞职后还被刘瑾诬告而入狱。张永也因刘瑾在宫中专横跋扈而与其多有过节。杨一清认为,只有像张永那样可能随意接近皇帝的人才可能相机劝谏皇帝铲除刘瑾。因此,杨一清晓以大义力劝张永,让他在皇上面前多多进谏,以铲除朝中刘瑾这颗毒瘤,张永被杨一清说动。张、杨二人率兵征讨,平定了宁夏叛军。平叛中杨、张二人对刘瑾劣迹掌握得一清二楚,对刘瑾贪赃贿赂的行为更是十分不满,于是在返京后立即向武宗揭发刘瑾罪状,说他有谋逆的举动。武宗听后大怒,当夜就把刘瑾逮捕入狱,第二天就开始查抄刘瑾的家产,查抄的数额之大,令京城舆论哗然。

正德五年八月二十九日,刘瑾在午门被凌迟三千多刀处死。围观受刑者人山人海,百姓们欢声雷动。许多群众花高价买刘瑾之肉设案祭奠亡灵,以解心头之恨。

和的家产到底有多少

和珅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大贪官,在嘉庆四年正月初三,89岁的乾隆寿终正寝时,和珅的靠山倒了,他的人生也就到了终点。嘉庆即位后不久,就将和珅革职查办。有一句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那么和珅的家产到底有多少?看看下面的清单。

据史料记载,嘉庆帝没收和珅的家产有: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银铺42间、当铺75间;木材铺、药铺、酒铺、粮铺、旅店、古玩店、青瓷店、灰瓦店、车具店、轿子店总共100多家,还兼营车马运输,土地买卖等;赤金6万两、吉林人参1200柄、小珍珠230串、大金元宝(100两一枚)100个、小银元宝56600个、银锭900万个、洋钱15800元、制钱150万文、桂圆珍珠10串、大红宝石10个、大蓝宝石40个;银桌40桌、3尺以上的珊瑚树11支、衣服12300件、狐皮550张、貂皮850张、粗细皮56000张;铜器361万件、瓷器10万件、镏金八宝床24座、西洋钟700座,四季好衣服7000件。所有物品总计约10亿两白银,富可敌国。

历史上的李鸿章是否那么无耻

提起李鸿章,人们便会将他冠上“卖国贼”的称号。但一个真实的李鸿章是怎样的呢?我们给予李鸿章以客观的评价了吗?

李鸿章是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称他为“大清帝国唯一有能力扭转乾坤之人”。鸦片战争的失败,将中国推向了内忧外患的境地。为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使腐朽不堪的大清王朝走向迅速发展的道路,李鸿章发动了洋务运动,创办了诸如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北洋舰队、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矿务局等近代化工厂,还派遣了一批留学生,这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他这些努力却并没有换来世人的理解和同情,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世人又将挑剔的眼光投向了李鸿章,认为他崇洋媚外,使大清王朝在列强之中丢尽了脸面。实际上,洋务运动不是一次“崇洋媚外”的愚昧举动,而是中国另一种形式的改革开放。

诚然,李鸿章确实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但真正心甘情愿与列强签订条约的是当时清朝的实权派人物慈禧太后,李鸿章只不过是慈禧太后与西方列强进行斡旋的工具,李鸿章只能按照慈禧太后的懿旨行事,根本不可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每次谈判,他总是面临签与不签两难的选择:如果选择前者,肯定会得罪全国的百姓;如果选择后者,又会得罪西方列强,从而给清政府带来更大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通过权衡从两害中取其轻之外,他还能做什么呢?每一次在国家面临危机时,作为清政府的外交大臣,李鸿章当然必须代表政府出面来收拾残局,这也是他被国人视为卖国贼的主要原因。

林则徐为何死前大呼“星斗南”

清咸丰时期,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林则徐奉咸丰皇帝特诏,前往广西剿办。但不幸的是中途病危,弥留之际呼出“星斗南”三字,然后就死了。在场的人一头雾水,不知“星斗南”何意?“星斗南”到底有何深意呢?

有人猜测说林则徐临终前曾连呼三声“星斗南”,乃是广州十三行夷馆附近“新豆栏”街名的谐音,那条街是洋商聚集之地。因林则徐禁鸦片,洋商怀恨在心,于是买通林府厨子,在食物中投放巴豆。林则徐本来在陕西巡抚任上就得了风寒,脾泻疝气之症又一时并作,加上发妻身故,力疾心,又奉旨远行数省对付太平军,这可不是患重病的66岁老人应付得来的。况且林则徐吃了投有巴豆的饭菜后,导致严重的腹泻,生命垂危。也许林则徐在死前可能意识到被人陷害,故大呼“星斗南”。这个说法被收录在《东莞县志·前事略》中的《逸事识余》,而且明确指出背后毒手是一个商行中一个姓伍的人。

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林则徐被贬伊犁时,常在夜里观察天象。据说,他看见一颗巨星落入北辰星之位,按星象学来说,这预示着俄罗斯将成为中国边界最大的威胁。林则徐死前大呼“星斗南”,是在提醒清政府要注意防备俄罗斯。

武将篇

孙武军法立威训练女兵之谜

孙武,字长卿,即孙子,春秋末著名军事家。然而,众人不知道的是,孙武开始竟然是以训练女兵闻名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孙武经由伍子胥推荐受到吴王的接见后,吴王阖闾不信任他,首先要求用宫女来演练,以观察孙武的能力。孙武便答应了,于是吴王下令宫中180名宫女到宫后的练兵场集合,让孙武去演练。

孙武把180名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指定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妃子为左右队长,让她们带领宫女进行演练。孙武又设专人,手持大斧,作为监督和行刑者,准备惩罚违纪、违令的人。但宫女们演练时嘻嘻哈哈,笑个不停。孙武将军规说了好几次,但宫女们根本不听。孙武脸色一沉,说道:“申令不熟,罪在将帅;如今已经三令五申,你们仍然不服从,如此则罪在吏士。传我命令,将左右队长拉下去,斩首!”

这样一来,宫女们大为惊骇,再次演练时都随令而行,用心尽力去做,谁也不敢稍有差错,操练按照要求顺利地进行着。

吴王知道自己的爱妃被杀后,心情很不愉快。在旁边的伍子胥赶忙劝谏:“兵属凶事,不可以空试。带兵的人,不行诛罚,就不可严明军纪。大王诚心求用贤士,要兴兵伐楚,威诸侯而霸天下。不用孙武为将,谁能带兵涉淮逾泗,千里而战呢?”于是吴王肃然改容,对孙武大加赞赏,并正式任命孙武为将军。

吴起为何处处受排挤

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后世把他和孙武连称“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吴起常常被魏人排挤。到楚国为相仅一年,“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立下赫赫战功。可惜好景不常,楚国众多贵族嫉恨吴起的变法措施,吴起最后死于乱箭之下。那么吴起为什么处处受到排挤呢?

第一,吴起心狠手辣,冷血无情,让人很不放心。有“诛邻止谤”“母丧不临”以及“杀妻求将”等事例来证明。和一个可以杀死妻子的人在一起,任何人都会缺乏安全感。

第二,吴起才华横溢,遭人嫉妒。战胜强大的齐国、秦国,开疆扩土,功高盖主,遑论同僚。吴起的存在,使得已“位极人臣”的其他权贵显得十分平庸。这自然会受到其他人的排挤。

第三,推动变法,威胁现有权贵的既得利益。吴起处在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的时期,同时他也是一个出色的改革家。纵观历史,改革就必定会使得旧有权贵受到威胁,而改革家,比如商鞅和王安石,也一般都不会有好的结局。在支持吴起变法的楚悼王驾崩后,失去靠山的吴起很快就被反对势力所杀,落得个乱箭射死的悲惨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