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工作其实很简单,不利己自然不烦恼
人生的许多辛苦是因为欲望太多,
只有斩除过多的欲望,
让真实的需求浮现,
才会发现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
总的来说,
工作没有那么难,
只要你把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踏踏实实干活,
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
就能干出成绩。
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
马云说:“很多人认为创业就是为了赚钱,对于我创立阿里巴巴,大家也都是这么以为的。可是我创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让自己以后有更多的经验教给学生。”的确,不管你现在是在创业,还是在上班,都不能只为自己活着。
现实是,当我们上学时,父母和师长都会对我们说:要好好学习,为自己的未来打下知识基础。等大学毕业,进入社会,领导和朋友劝导我们:要好好工作,为自己创造一个好前程。不得不说,我们上学时,要争名次,获取荣誉;工作时,要创造业绩,要拿奖金,要晋升职位:这都是一种利己。
一般来说,我们都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种想法,这种利己的想法就是将所有利益、好处、名誉都归于自己,凡事先照顾自己、满足自己。毕竟,人生在世,不为自己活着,难道还为别人活着?
也许你会说,这会不会太自私啊?其实,从次序上说,先照顾好自己是对的。就像一名家庭贤妇,首先应该自己吃好、穿暖、睡好、保护好自己,而后才能有精力照顾好家人。
但是一个只知道利己的人,是不可能心情平和的。当他们“得到”时,就会欣喜若狂,自然不算平和;而当他们失去时,又痛苦万分,更称不上平和了;一个人只有约束自己的利己之心,客观理智地对待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才能做到平和,不再烦恼。
有一位朴实的农民,平时只要村里人有事,凡是他能做到的,一定会去帮忙。他的邻居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孤寡老太太和一个有智障的儿子,只要看见他们有困难,他就一定会去帮忙。
有一次下大雨,把他们的围墙给冲塌了。这对无依无靠的母子希望这个农民帮他们把围墙修好。于是,这个农民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这个任务。修围墙是很辛苦的活计,这个农民还患有心脏病,医生早已叮嘱他不要从事过强的体力劳动。所以,当他答应义务为老人做这件事的时候,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
家人认为:他身体有病,累坏了身体,还得住院什么的,再说这对母子就是邻居而已,不值得这么帮忙。而这个农民却不这样认为,他说:“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啊?就这么短短的一生,光为自己而活更没意思,人家遇到困难了,能伸手帮一把就帮一把。”
这个农民做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生活中很琐碎的事情。然而就是这些很平凡很渺小的事情却让他的形象很高大。就那么很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的道理。
曾看到这样一篇报道:
刘健毓曾经是南开大学数学院的一位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她就决定,要把大学期间每一笔奖学金的一半拿出来,捐给贫困地区的学生。入学后,刘健毓一直品学兼优,累计获得奖学金一万多元,她的爱心包裹也一直源源不断地寄往全国各地。不过,就是这样一位慷慨的女孩,却连备考托福的相关学习资料也不舍得去复印。她说:“我带着电脑复习,挺好的。”
刘健毓的家在内蒙古包头市,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厂子效益不太好,南开大学数学院经过家庭经济情况调查,刘健毓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刘健毓很有爱心,不但主动将自己获得的部分奖学金捐出,还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从大一开始,自闭儿童康复中心、农民工子弟学校都出现过刘健毓的身影,定期看望那里的孩子已经成为她的生活习惯。
有人问她为什么要一直做这些公益活动时,刘健毓说:“这是受‘家风’的影响吧,爸爸从小就告诉我,人这一辈子不能只为自己活着,如果只为自己活着,就只能拥有一个人的智慧,如果心里想着为其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就能够拥有天地间的大智慧。”
不得不说,刘健毓是好样的,她没有因为家里条件差而抱怨连连,反而奋发向上,把利己的思想甩在一边,一心利他,相信她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他强调的是为他人服务,是一种奉献精神,“利他”彰显价值。
古往今来,许多忧国忧民的爱国者一直在为别人而活,这使他们的价值得以升华,永垂青史。“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关爱民生,为别人而活的情怀让人叹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忧国忧民、为别人而活的态度也让人竖大拇指。
为别人而活要不趋名利,要有忧国忧民之情怀,要有大爱无疆的胸怀。所以,我们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要多想想他人,这样才能活出价值。
利己没错,但要学会约束自己
马云说:“上当不是别人太狡猾,而是自己太贪。”一个人没有贪念,一心利他,就不会上当受骗了。当然,利己也没错,但要懂得约束自己。
有一位叫小月的朋友,她的生活信念始终只是为了自己,从不为他人考虑,也不会从长远考虑,总是满足于眼前的利益。得了一点儿小便宜,就喜形于色,手舞足蹈;自己吃一点儿“小亏”,就骂街叫娘,即使是自己的至亲好友,也毫不相让,非要占了便宜,才肯罢休。
因为利己,让她的行为显得非常“小气”,不豁达,人际关系也不好,人缘很差。说到利己,其实没什么大错。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说:“人的天性是利己的。”的确,人是利己的动物。不管你是否有意,利己的本性自然而然伴随着人;不管你如何否认,利己的意识都客观真实地伴随着你。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追求安逸、顺从本性、遵循感性的召唤固然没错,可人作为高级动物,不能仅限于此。初唐诗人陈子昂说:“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在他眼中,能做到不利己的,并非常人,其修为、境界已然达到了圣人一层。俄国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则直接冷冰冰地说:“利己的人最先灭亡。”
难道利己是一种大错吗?其实不然。所谓“利己”,就是指给予自己物质或精神上的利益或好处。谈到“利己”,有些人津津乐道,也有些人嗤之以鼻。其实“利己”本身并非坏事,关键要看它是否违反了社会道德和国家法律,是否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只要符合道德要求,符合法律规范,能够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种利己即是合理的,无可非议的。
我们所倡导的利己,是通过正当途径,手段获得个人正当权益的行为。所以,利己没错,但要学会约束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控制自己的欲望,不管我们拥有多少,都要尽量简化自己的生活。要记住一条准则:生活复杂了,背上的包袱就沉重了,压力就没法减轻。
有一人问禅师:“禅师,你能告诉我,你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
禅师回答道:“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有什么区别?”
禅师说:“当然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不一样呢?”
禅师说:“他们吃饭时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因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体悟到生命的真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心无杂念,淡然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将功名利禄看穿,将毁誉得失看破,才能获得禅宗所说的“平常心”,才能做到真正的利他。
有人觉得只要有丰富的金钱和物质,人就会得到幸福。但是金钱和物质是一种没有止境的东西,人的欲望会不断膨胀,最终无法约束自己,步入歧途。
其实,财富并不能给生活带来真正的热情,只有思考、欣赏、品味、修养才能带来生活的情趣。只要拥有一双有洞察力的眼睛和一颗有感悟力的心灵,即使没有足够的财富,我们也能够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一切技能让生活变得富有情趣。在我们过好简单生活、把握当下的过程中,幸福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诱惑滚开,过简单的生活
马云说:“很多人失败的原因不是钱太少,而是钱太多。”的确,在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金钱、美色、美食、荣誉、地位等等,几乎是无处不在。当你手里有足够的资金周转时,往往会掉入欲望的陷阱,随之而来的是失败的命运。
荀子说:“人生而有欲。”因为有欲望,我们才会去为之奋斗,才会进步,但这不等于欲望可以无度。毕竟,诱惑犹如一坛滋味甘醇的美酒,尝一口,美味无比。如果喝得酩酊大醉,迷迷糊糊,就会陷入深不可测的泥潭,不能自拔。面对生活中的诱惑,我们该何去何从?答案就是让诱惑滚开,学会过简单的生活。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米开朗琪基罗,他是如何雕刻出《大卫》的。他说:“很简单,我去采石场,看见一块巨大的大理石,我在它身上看到了大卫。我要做的只是凿去多余的石头,去掉那些不该有的大理石部分,《大卫》就诞生了。”
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剔除多余的部分,想要的部分才会慢慢显现。这多余的部分就是“过载”于自己的欲念。
有一位名叫梭罗的西方哲学家说:“大多数所谓豪华和舒适的生活不仅不是必不可少的,反而是人类进步的障碍,对此,有识之士更愿选择比穷人还要简单和粗陋的生活。简单和单纯的生活有利于消除物质与生命本质之间的隔阂。为了获得圆满无悔的一生,我们必须认清哪些是我们必须拥有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必须丢弃的。”
的确,多一份满足,少一份焦虑;多一份真实,少一份虚设;多一份快乐,少一份悲苦;多一份明白,少一份迷惑。这就是简单单纯的生活所追求的目标。外界生活的简朴将带给我们内心世界的丰富,从而使我们发现一个新的世纪在面前展开,最终获得真正的自我生命。
简单是一种态度,简单的态度它包含了人生境界的某种超越。它超越了虚荣和刻薄,超越了欲望之中挣扎的贪念、嗔怪和痴迷,凌驾于人性的那一点极其容易泛滥的迷情之上,用内在的轻松和和谐作轻为生命成长的力量内涵,淡抹着生命那异彩纷呈的色泽。简单折射出来的色彩虽然清淡,而这却是黑与白交织的经典,是生命敬畏轻为的最深沉原始的底色。
不得不说,诱惑的力量是无法言语的,它可以让人丧心病狂。诱惑能使人失去自我,一不小心就会掉入欲望的深渊。诱惑如恶魔,撕扯着人原本纯真的心灵;诱惑又如毒药,湮灭着人的灵魂;诱惑更如巨狮,吞噬着人的生命,最终落个鸡飞蛋打的结果。
不过,面对诱惑,有的人能够做出惊人的伟业,有的人却成了诱惑的俘虏;面对诱惑,有的人能够守住精神的底线,有的人却成了道德的叛徒;面对诱惑,有的人能够参悟人生的真谛,有的人却跌落在地狱的深渊里。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结果,是因为每个人的定力和修养不同。
东汉人杨震是个颇得称赞的清官。他做过荆州刺史,后调任为东莱太守。当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冒邑。冒邑县令王密是他在荆州刺史任内荐举的官员,听到杨震到来,晚上悄悄去拜访杨震,并带金十斤作为礼物。
王密送这样的重礼,一是对杨震过去的荐举表示感谢,二是想通过贿赂请这位老上司以后再多加以得到更多的关照。面对如此大的诱惑,杨震当场便拒绝了这份礼物,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说:“幕夜无知者。”意思是说,晚上又有谁能知道呢?
杨震听后,立即生气了,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好带着礼物,狼狈地回去了。
在生活中,面对诱惑,我们要像杨震一样,有坚定的信念,千万不要让贪欲毁了自己。
著名作家刘墉说过:“年轻人要过一段‘潜水艇’似的生活:先短暂隐形,找寻目标,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积蓄能量;日后方能毫无所惧,成功地浮出水面。”的确,一个人只有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内心有强大的定力,才能获得一份心灵的宁静!
那些古往今来的智者贤者,都是因为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安于平静,追求内心的纯净,才成就了大事。所以,我们只要把握自己的欲望,给自己一份安宁,生活就会更完美,就能在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保住自己心灵的净土。
少一些攀比,自然有好心情
马云说:“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是的,简单生活才能幸福,如果心灵的负荷重了,就会怨天尤人。要定期对记忆进行一次删除,把不愉快的人和事从记忆中摈弃,才能简简单单地生活,不再去攀比计较。
人际关系学说指出,当人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时,如果过分注意别人的看法,往往会强化从众心理,导致虚荣心理的产生。所谓虚荣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很多人因为过分追求虚荣心的满足,导致盲目攀比,忽略了可比性本身,这真是一种悲哀。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总是在哀叹自己的不幸,却对他人的成绩羡慕不已。他们总是在抱怨:
小李都涨工资了,我却还在原地踏步,真是没天理……
老王都买新房子了,他和我一起进的公司,而我还在租房住,唉……
人家的孩子那么争气,自己的孩子却考试不及格,真是没办法……
实际上,事情完全不像他们想的那样:小李根本就没涨工资,只不过是他爱吹牛罢了,老王买的新房子全靠贷款,而他自己的孩子也不见得真的不争气。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类似的抱怨。看着别人有钱,心生嫉妒;看着别人有权,不停诅咒;看着别人有闲,羡慕万分;看着别人晋升,委屈不止……
其实,人生失意无南北,名人自有名人的烦恼,正是种种扭曲的心理,直接催生了盲目攀比的行为。
不得不说,人有所长,尺有所短,所以对比是在所难免的。虽然很多事情不比不知道差距,不知差距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但我们要少攀比,选择正确的比较目标。比如,多比工作绩效,少比工资待遇;多比勤奋努力,少比吃喝玩乐;多比专业技能,少比小手段、小聪明。只有在积极的方面进行对比,才能认识了解自己,更好地发掘自身潜力。
漫画大师朱德庸曾说:“我相信,人和动物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比如老虎有锋利的牙齿,兔子有高超的奔跑弹跳能力,所以它们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人们都希望成为老虎,但其中有很多人只能是兔子。我们为什么放着很优秀的兔子不当,而一定要当很烂的老虎呢?”是的,如果我们是兔子,就要做一只优秀的兔子,完全没必要非得去做老虎。我们要明白患得患失终不会换来幸福,只有笑对人生的起起落落才会宠辱不惊。
古希腊哲学学会主席不幸辞世,必须要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来做他的接班人。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最有资格继任的当然就是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了。然而,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新上任的哲学学会主席竟然是一个叫作“西格拉底”的人。他不过是一个夸夸其谈、不学无术的家伙,他的学识远在苏格拉底之下。
人们开始为苏格拉底感到不平,还去安慰他。然而,苏格拉底只是淡淡地说:“我压根就没想过要得到它,还会有什么烦恼呢?”
因为苏格拉底一开始就没有攀比的欲望,所以最终也就没有失去的痛苦。少攀比,就不会因为得不到而烦恼,自然就会有好心情了。
而盲目攀比,往往会让人心生嫉恨。古往今来,有很多人都因攀比而心生嫉妒,终而酿成悲剧。
三国时的周瑜,被誉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他不仅是一个卓越的军事人才,而且博览群书,文武双全,是个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他也算是个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人做到此,也应该知足了。但好强的个性让他不知满足,尤其爱和当时颇负盛名的诸葛亮相比,结果越比越生气,最终发展为嫉妒,甚至是嫉恨。
赤壁大战后的第二年,周瑜奉命去夺取荆州,结果中计兵败,他发誓:“若不杀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气!”为了打败诸葛亮,他可谓用尽心机,本想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然后借机扣留刘备,夺取荆州。
但诸葛亮将计就计,又羞辱了周瑜一回。结果,孙权的妹妹和刘备情投意合,这对于周瑜来说,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当他得知自己再次输给诸葛亮时,当场就昏厥于地,最后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后,因怒气攻心吐血而亡。
毫无疑问,周瑜是一位风姿翩翩、卓绝千古的英雄,但最终却由于盲目攀比而葬送性命。可见,做人不可与别人盲目攀比,做好自己才是最为关键的。放下盲目攀比,能使心灵得到升华,能使事事顺畅,进而快乐地生活。
俗语说:“人比人,气死人。”事实上,与人相比、与人竞争都不要紧,也很正常。只有看到自己的短处,才有可能尽快弥补,不断进步。但有些人总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好的地方,盲目攀比,结果只会伤害自己。真正懂得体悟幸福的人,从不羡慕别人拥有的奢华,从不攀比和抱怨,只过好自己的生活,这就足够了。
少一点儿计较,多一份幸福
曾看到这么一句话:“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得少。”细细品味,这句话越品越有味道。虽然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有,物质越来越丰富,但有些人的幸福感却不增反降。原因很多,其中一点就是计较得太多。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都会对某些人或某件事心存不满,只有多一分宽容和理解,少一分计较和抱怨,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顺心,才能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要知道,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对别人多一点儿宽容和理解,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多一点儿舒服的空间。有人说,你对生活微笑,生活才会对你微笑。同样的道理,你对他人少一点儿不满和抱怨,才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更多的友好和温暖。
一个快乐的人,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得少;一个事事都计较的人,他失去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更珍贵的东西。的确,爱计较的人在生活中,很难得到平衡和满足。反而会由于过多的算计引起对人对事的不满和愤恨。常与别人闹意见,分歧不断,内心布满了冲突。与之相反,不计较,则可能让人拥有许多宝贵的东西,这些都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
有这样一个女人,总是喜欢向人们说邻家的污秽不堪。有一次,她故意将一位朋友领到家里,指着窗外说:“你看那家绳上晾的衣服多脏。”可那位朋友却悄悄地对她说:“如果你看仔细点儿,你就会明白,脏的不是人家的衣服,而是你家的窗子。”
是啊,我们为什么不学着去宽厚待人,放弃对别人的指责呢?即使脏的真的是邻家的衣服,也应该表示理解,这样才能有好人缘,不至于被孤立。相反,狭隘的人却总会在某些事情上吃亏。
不得不说,心胸狭隘的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强,他们自我自私的特性决定了他们的世界里只能有他们自己。如果有别人比自己强的话,他们就会感觉自己成了别人的陪衬,这是他们万万不能接受的,于是就烦躁不安、心神不定,简直连日子都过不下去。
孙膑和庞渭是同窗学,拜鬼谷子先生为师一起学习兵法。同学期间,两人情谊甚厚,并结拜为兄弟,孙膑稍年长,为兄,庞涓为弟。
有一年,当听到魏国国君以优厚待遇求诏招求天下贤才到魏国做将相时,庞涓再耐不住深山学艺的艰苦与寂寞,决定下山,谋求富贵。
孙膑则觉得自己学业尚未精熟,还想进一步深造;另外,他也舍不得离开老师,就表示先不出山。于是庞涓一个人先走了。两人长时紧握双手,最后洒泪而别。
庞涓到了魏国,被任命他为元帅,执掌魏国兵权。不久便侵入魏国周围的诸侯小国,连连得胜,使宋、鲁、卫、郑的国君纷纷来到魏朝贺,表示归属。不仅如此,庞涓还领兵打败了当时很是强大的齐国军队!庞涓自己认为自己取得了盖世之大功,不时向人夸耀,大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谁的气势了。
这期间,孙膑却仍在山中跟随先生学习。他原来就比庞涓学得扎实,加上先生又把秘不传人的孙武子兵法十三篇细细地让他学习、领会,因此,孙膑此刻的才能远远超过了庞涓了。
有一天,从山下来了魏国大臣,礼节周全、礼物丰厚,代表魏王迎娶孙膑下山。孙膑以为是学弟庞涓以魏王名义请他共创大业,很高兴两人的情谊并没有失去。其实,请孙膑到了魏国,并非出于庞涓的推荐;而是一个了解孙膑才能的人向魏王讲述后,魏王自己决定的。
于是,孙膑秉承师命,随魏国使臣下山。孙膑到魏国,先去看望庞涓,并住在他府里。庞涓表面表示欢迎,但心里很是不安,唯恐孙膑抢去夺他一人独尊独霸的位置。当得知孙膑在先生的教诲下学问才能更高于从前后,十分嫉妒。
庞涓不能忍受孙膑比他强。后来,他用诡计想方设法让魏王对孙膑施以膑刑。后来他与孙膑作战时,兵败桂陵。
以害人始,以害已终。庞涓最后自讨苦吃,这都是心胸狭隘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告别狭隘之心,学会以宽容的胸襟包容他人。只要少一点儿计较,就会多一份幸福。
人的一生中,不管是对事业的追求,还是对金钱的向往,都应该拥有一颗平常心,正确地看待这一切,学会利他,感恩社会的给予,珍惜自己的拥有。如果为地位、财富等计较太多,不仅很难体会出生活的幸福,反而很容易失去那些已经得到的东西。
其实,人生不必斤斤计较,让自己急火攻心。常言道:“生年不过百,常怀千岁忧。百事从心起,一笑解千愁。”我们都是来去匆匆的过客,只不过是到世间走一遭,还有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值得计较呢?
说到底,幸福其实就是这样简单,不在于你是贫穷还是富有,不在于你是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幸福无处不在,关键在于心态,少一点儿计较,就会多一份幸福。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许多事情非要寻个究竟,有时也是不现实的。多一点儿“糊涂”,少一点儿计较,何尝不是另一番开朗超脱的生活风光呢?
砍掉多余的欲望,做到断、舍、离
马云说:“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只兔子,一会儿抓那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我只能抓一只兔子,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的确,我们不能贪多,否则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生活中,很多人并不因为丰富的物质环境而感到满足,而是处在不断向外的追求中,要豪宅、要名车、要穿金戴银、要年入百万,权位高点再高点,俸禄多点再多点,事业更盛……贪得无厌,永不满足。
这些无尽的欲望就像一个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一点点吞噬着人们的心灵,旧的欲望填满了,紧接着新的欲望又产生了,直到有一天这些身外之物成为他们的沉重负担,吃尽苦头才幡然醒悟,只有放低重心,降低期望,才不会觉得自己不幸福。
佛说,无欲无求。没有追求,我们为什么活着?人,还是要有点欲望的。不要扼杀人的欲望,而要利用人的欲望。让切实的“欲望”,化作我们追求幸福这一目标的动力,在奋进中,体验幸福的感觉,感悟幸福的真谛!
在古代寓言散文集《郁离子》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只老虎拼命追赶一只麋鹿,麋鹿为了生存狂奔不止。在慌乱中,忙于逃命的麋鹿从悬崖上跳了下去,而老虎竟然也跟着跳了下去,结果都摔死了。
其实,麋鹿从悬崖上跳下去,是不得已而为之,而老虎进退完全可以由自己控制,但其因为贪婪,结果丢了性命。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一旦坠入欲望的深谷,就会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迷失自己,甚至丢了性命。
弗洛伊德说:“人类是充满欲望并受欲望驱使的动物。”的确,人都有欲望,总想等网下的鸟儿再多几只才放网,但等来等去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欲望太多,即使忙得像陀螺一样,到头来结果也未必尽如人意。如果欲望少一些,多想想别人,学会利他。砍掉多余的欲望,做到断、舍、离,你会活得更轻松愉快,反而容易取得成就。
沃伦·巴菲特专做股票,很快做到了亿万富翁;比尔·盖茨只做软件,就做到了世界首富;乔治·索罗斯一心搞对冲基金,结果做到了“金融大鳄”;女作家罗琳,40多岁才开始写作,而且专写哈利·波特,竟然写成了亿万富婆……众多的事例说明一个人的欲望不能太多,要专注一点儿,才更容易拼出一片新天地。
古代,有一个扬州人善于游泳。一天,他和村里的几个同伴一起乘船到河对岸办事。小船到了河中间的时候,突然渗水了,眼看船就要沉了,大家纷纷跳下船准备游到对岸去。
这个扬州人虽然也拼命地向前游,却游得很慢。同伴问他:“你游泳一直比我们都强,今天怎么落在我们后面了?”这个人十分吃力地说:“我腰上缠着五百两银子,很沉,我游不动。”同伴劝他:“赶快把它丢掉吧,保命要紧。”可他舍不得扔掉这五百两银子,结果越游越慢,不一会儿就沉下去了。
其实,我们所追求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生命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但这个扬州人恐怕至死也不明白这个道理。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我们可以允许财富进入我们的屋内,但永远不要让它们主宰我们的心灵。
欲望之于人来说,只是一种本性。合理的欲望,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最终让我们收获幸福;而不合理的欲望,只能让我们陷入无法自拔的泥潭,给我们带来的只能是无奈、痛苦、彷徨,甚至是自暴自弃。
换句话说,当欲望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时,我们就能够收获渴望的幸福;当欲望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时,我们就会被贪婪的枷锁牢牢锁住,离幸福只能越来越远。
人生的许多辛苦是因为欲望太多,只有斩除过多的欲望,让真实的需求浮现,才会发现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
聪明的人一定会保持清醒,守住寂寞清贫,远离各种诱惑,自觉在工作中寻找快乐,用知足化解贪欲,防止因侥幸放纵欲望,决不干因小失大之事,这样才能远离烦恼。
工作其实很简单,不利己自然不烦恼
当今社会,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比自己年轻、比自己学历高的新同事,想要出类拔萃,好像不是那么容易。不过,只要你踏踏实实努力了,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你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出优秀的工作情商,少计较,做到不利己就不会整天愁眉苦脸,烦恼不断,就能乐在工作,成就自己,成为职场最耀眼的明星。
对于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平时在家在学校都不免有些养尊处优,大事做不好,小事不屑做。在单位,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怨声载道。其实,在工作中,不要总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多表达对别人的敬意,并时常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或者热心跑腿,在合理的情况下,多帮助别人完成分外的工作,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到处可以看见自以为是的聪明人,他们时刻都在精明地计算着什么。在他们面前,有时候你会感到自己为什么这样笨呢?其实,我们完全没必要这样想。因为那些看似很聪明的人虽然每天都四处折腾,到最后仍然是一无所获;而那些看似很笨的人不动声色却拥有了一切,人生中的权势、地位都是水到渠成。他们绝对拥有自己的独门手段——不利己,事实证明,他们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当然,不利己也要有个度,在某些时候要学会说“不”。还记得著名演员郭冬临演过的一个小品《有事您说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要有人开口,无论是多大的困难,他从来不说一个“不”字,结果弄得很尴尬。
最近,王艳很忙也很郁闷,她郁闷的不是工作多,而是由于很多本不属于她的工作都压在她身上,让她有些手忙脚乱。由于忙中出错,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出了错,最后挨了批评。她很委屈地说:“我是新来的,领导分配的任务哪能推辞。其实多做点事无所谓,但却因此挨批,让我觉得很难受。”
在职场,有很多人都是如此,尤其是那些刚刚步入职场的新人,干劲十足,总想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在别人面前。对领导、同事甚至客户拜托的一些事情,有时明明感到有些棘手,但由于不好意思拒绝,因此勉强答应下来。做得好,皆大欢喜;做得不尽如人意,还会落埋怨。所以,身在职场,利他要有个度,偶尔“拒绝”是必要的。
因为不拒绝,就会让对方觉得你可以完成这件事。那么,当你没有能力完成时,不但会让对方觉得你没有尽心或缺乏可信度,还会给工作本身带来麻烦,使本应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所以,适当地拒绝,并不表示你没有工作能力或工作不认真,也不表示你自私,没有利他精神,相反,这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表现。
拒绝别人,又不伤害对方,关键在于如何表达。拒绝的方法不要过于僵硬,既要拒绝别人,又不能让对方太尴尬和难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拒绝,切莫优柔寡断,含含糊糊。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掌握“度”,做事不会过头。《呻吟语》中说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话:“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唯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意思是说:古往今来得祸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精明的人,没有因浑厚而得祸的。现在的人唯恐不能精明到极点,这正是之所以愚蠢的原因啊!
总的来说,工作没有那么难,只要你把公司利益放在首位,踏踏实实干活儿,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就能干出成绩。
不要让自私自利害了你
马云说:“碰到灾难第一个想到的是你的客户,第二想到你的员工,其他才是想自己。”的确,做人不能自私自利,否则会害了自己。
有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家在露天游泳池中做了一个试验,故意安排不同的人溺水,然后观察有多少人会去营救他们。经过长达一年的试验,结果是:当老人“溺水”时,累计有20人进行了营救;当孩子“溺水”时,累计有32人进行了营救;当妙龄女子“溺水”时,营救人员竟然达到50人。
心理学家称,这个试验证明人性中有自私的倾向。虽然同样是救人,但他们在跳下水的那一刻,我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
显而易见,自私是一种近似本能的欲望,处于一个人的心灵深处。自私者在进行自私行为的同时,通常能察觉自己的行为可能损及别人的利益,但仍按照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有自私行为的人并非已经意识到他在干一种自私的事,相反,他在侵占别人利益时往往心安理得。
自私有程度上的不同,轻微一点儿是计较个人得失、有私心杂念、不讲公德;严重的则表现为贪婪,为达到个人目的诬陷他人、铤而走险。
一座城市的郊区有一座水库,每年夏天都吸引大批游泳爱好者前去游泳。而水库是城市自来水工厂的重要取水源,为了保持水源的清洁卫生,自来水厂在库区竖了许多“禁止游泳”的牌子,但效果并不理想。
后来,自来水厂换了所有的禁止类的标语,公告牌上写着:“你家用的水来自这里,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请保持清洁卫生。”结果,就很少见到游泳者在水库游泳了。
人性的自私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这个世界需要无私奉献,但生活中的许多事都因为只强调“无私”而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当自身利益和别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选择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就是人类自私本能的充分体现。
中国古人的处世哲学,强调无我无欲,反对突出自我与自私。以现代文明的视角来看,古人宣扬的灭私欲存大义,不允许人有丝毫的自私心,当然有不可取的一面。因为自私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没有自私自利,人们就会丧失积极性。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任凭自我意识泛滥,将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主要标准,在生活中就难有朋友,工作中难寻合作者。
太自私的人,往往心胸狭窄,心中只有自己,而不能出现别人。如果有别人比自己强的话,他就会感觉自己成了别人的陪衬,这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这样的人不能容忍他人的批评,不能受到一点儿委屈和无意的伤害,否则便耿耿于怀、伺机报复。
太自私的人,往往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难成大事,不可能有美好的远景。最终只能害了自己,而那些慷慨大方道德高尚的人却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财富,这或许就是道德的隐含价值。
太自私的人,往往嫉贤妒能,不能包容别人的缺点,不能忍受别人对自己无意的触犯与伤害,不能以淡然开朗的心态对待问题。这样的人若发现有人强过自己的话,他就会心烦意乱,只盘算如何削弱对手,而不是提高自己。
太自私的人,往往嫉妒心强。看见比自己好比自己强的人自己就会很嫉妒,别人说了难听的话也会很生气,老是想不开。总会说出一些话,做出一些事,让人都不愉快。太自私的人必定也是焦虑的人,因为他生活在焦虑之中,所以就绝不会自由。
太自私的人,往往心浮气躁,没有人愿意与他们共事,从而使自己陷入狭窄的境界,最终的结果无异于自毁。只有善于帮助别人,给予别人方便,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也给自己带来方便。
有一个人被带去参观天堂和地狱。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狱。看上去,情况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糟糕,所有的人都坐在华丽的酒桌旁,桌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当他仔细观察时,才发现地狱里没有一张笑脸,而且个个瘦得皮包骨头。这个人发现每人的左臂都绑着一把叉,右臂捆着一把刀,刀和叉都有四尺长的把手,即使每一样食物都放在他们手边,他们也吃不到。然后,他又去了天堂,景象完全一样——同样的食物、刀、叉与那些四尺长的把手。然而,天堂里的人却都在唱歌、欢笑。
原来,在地狱里的每个人都在试图喂自己,可是刀和叉子上四尺长的柄,让这件本来简单的事情变得不可能。而在天堂里,每一个人都尽力喂对面的人,彼此协助,轻松地吃到了美食。
世上的事,有时是无所谓聪明,无所谓愚笨的。自私的人不可谓不聪明,但自私到了极点,就是愚笨。人们大多不喜欢自私的人,就算是出于个人目的,那么至少也要以“互惠互利”为前提才可以,只有这样才能受到世人的支持和推崇。
只有坦坦荡荡地去努力奋斗,才能打拼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心胸豁达才不会自私自利
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自己天地宽广了,你才能见到大世面,才能见多识广,有了知识有了远见,才能让自己的境界不断升高。境界越高天地越宽,视野越开阔你就越有见识。人生本来就不应该受到约束,只因私心的重轭压在人的身上,所以我们应当摆脱私心的束缚,跳出自私的牢笼,向着远方那片更高更广的天地奔跑。
2.自私的底线是不要伤害到他人
如果我们的利益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之上,就会被人唾弃和鄙视。某公司的一位主管,为了讨好总经理,没有征求大家的意见,就自作主张地宣布国庆假期取消。这种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的行为要不得。
3.自私的容忍度是不要影响团队合作
“一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告诉我们:三个人都不想吃亏的自私心理,造成了大家都没有水喝的结果。这种自私不但自己捞不到好处,还会大大地影响团队的利益,是不可取的。
总之,自私是每个人的天性,自私是一种坏的行为习惯。做人应把握好度,不能太自私。只要你帮助其他人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你就能因此而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