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跃居层
主持人:成言
太空【鱼叉】
2013年热映的美国科幻大片《地心引力》,讲述了一场由太空事故引发的惊心动魄的自救行动,而这起事故的元凶就是在轨道上高速飞行的太空垃圾。
事实上,科学家早已着手解决太空垃圾的问题。最近,英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又提出了两种颇具创意的方案。
由杰姆·里德博士率领的欧洲宇航防务集团的一组英国工程师,设计了一种捕捉太空垃圾的特殊“鱼叉”。这种“鱼叉”长30厘米,安装在“追捕卫星”上。卫星可以移动到某块太空垃圾附近(距离100米左右),拍下该垃圾的图像发送至地面进行分析,然后移动到距垃圾20米左右的位置,射出“鱼叉”。“鱼叉”击中垃圾后,卫星就会拉动聚合物“鱼线”,将飘浮的垃圾拽向地球,迫使其坠落。
如果说英国科学家的方案是精准打击的话,那么,美国波音公司工程师的方案就是全覆盖拦截,因为他们提议制造一种“瞬态气体云”,其密度足以降低太空垃圾的速度,从而使其落入地面。
根据美国专利及商标局网站上对该方案的说明,所谓“瞬态气体云”可以由以下四种物体中的一种构成:高原子量可燃金属,低温惰性气体,绝热指数低的大分子流体,高原子量元素和卤素。
对于致命的太空垃圾,科幻读者并不陌生。自从它们成为宇航员和太空站的严重威胁时起,科幻作品就从未停止对它们的关注。比如阿瑟·克拉克在其名著《天堂的喷泉》中,就提及了所谓的“清除行动”(Operation Cleanup),该行动旨在清除低轨道太空垃圾,以确保太空电梯的安全搭建:
两百年以来,在靠近地球的各条空间轨道上,已经聚积起了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卫星”——从单个的螺栓、螺母直到整座的宇宙村……幸运的是,在那些过了时的空间轨道堡垒上,恰好装备着各种适合这种用途的、极其出色的设备……它们可以发射激光,将有些“卫星”烧成极细的尘埃,而那些大一点的“卫星”,则被迁移到更高的、比较安全的空间轨道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