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潜力测算理论及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面对的问题是“未来要建一个什么样的城市”?这个未来可能遥遥无期,也可是有限年期(比如30年、50年、100年或更长)。对未来城市的描述有多种多样,有科幻家、有政治家,也有专家学者等的构想。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是在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2002)提出的田园城市的概念,20世纪初以来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城市规划有很大影响。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颇有影响。二是曹雷(2003)分28部分内容对未来城市进行了描述。这些对城市的设计或描述,实际上是针对城市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的革新方案。

目前,城市面临4个大的变化:①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目前世界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全球总人口的一半,达到35亿,农村人口目前为34亿。报告预计,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全球农村人口还将继续减少,到2050年,农村人口将减至29亿。②城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国家的繁荣取决于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经济活动日益国际化。③世界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现代城市不再是过去货物网络中的交汇处,而是信息网络中的节点。④人们希望把非人性化的城市变成富含人性的城市,也就是至少要做到健康、安全、公平和持续发展。

而我国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城市化发展不可能以无休止地侵占农用地为代价,“一要吃饭,二要建设”,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挖掘城市用地潜力,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必将成为我国城市化的主要发展道路。通过对湖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聚类分析研究可知,目前赤壁市城市化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在整个湖北省列于第三类别,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道路铺装面积、拥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邮电业务总量、医院、卫生院床位数等方面处于较低的水平行列。可以预见赤壁的城市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城市化建设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不仅关系到城市化目标能否如期实现,而且关系到我国未来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显得特别重要。

(1)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系统分析,有助于人们把握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实质和意义,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

(2)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力机制的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从而指导土地管理部门科学地制定城市土地利用的指导方针和对策,正确引导城市土地的使用方向。在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时,也须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置于城市化这一特定的宏观背景中进行。

(3)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同之处。对不同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的理论与定量分析,有助于人们认识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城市化内在形式的把握来正确认识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

(4)由于我国传统的供地计划主要是新增用地的控制计划,存量土地的供给有限。而对于现有土地的盘活及内部挖潜是以土地的生产潜力的发挥来替代土地利用规模的扩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使人类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不危害子孙后代的利益。既能满足地方建设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又可以使社会经济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们的追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测度有助于土地管理部门了解城市存量土地的利用潜力,加强增量土地供给与存量土地供给的衔接,使土地供应计划的制订依据更为充分,以确保城市土地供给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从而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科学依据。

(5)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有助于国土管理部门充分了解当前城市土地利用与理想状态的差距,从而加强低度利用土地的管理,合理布局城市用地,发挥城市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益;同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评价还将为土地管理部门制定和完善有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法规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强化和提升政府对土地管理的宏观调控能力,推动我国土地管理法制化的进程。

综上所述,基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集约利用研究迫在眉睫。就城市发展而言,只有实现城市土地从低效、粗放利用向高效、集约利用的转变,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作为城市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它的研究将为制定土地供应计划、城市土地置换规划,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提供依据。

“两型社会”建设(试验)是中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从国家改革发展的全局出发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环境矛盾持续恶化、区域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多重约束条件,亟待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以应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两型社会”建设(试验)的实质是要探寻一条新的发展路径,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将主要完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等七个探索,其中“探索完善城市圈土地资源管理的体制,探索节约和集约用地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对实现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土地利用方式由低效益、粗放式向高效益、集约化转变对具有重要的意义。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咸宁、孝感等1+8个城市。除武汉一城独大外,其他8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在城市圈中的地位类似,在土地的合理与集约利用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可参照性。

赤壁市原称蒲圻,素称“湖北南大门”之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2003-2011年连续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2011年赤壁市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粮食产量5 700亿kg,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1 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城市化水平达到48%,城市建成区面积30.1km2,城区绿化面积611hm2。赤壁市经济发展迅速、用地规模不断扩张,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土地利用问题:土地低效利用与粗放浪费并存、用地空间结构失衡、生态环境恶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赤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对赤壁市开展土地集约评价、挖掘土地集约利用潜力,一方面对提高赤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另一方面对解决我国城区改变“摊大饼”式地向外围扩大具有借鉴意义,有利于赤壁市和武汉城市圈节约集约用地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形成,能够为欠发达地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提供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同时也有助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充分了解当前城市土地利用与理想状态的差距,通过制定、完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潜力释放途径等措施,发挥有限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提升政府对土地资源管理的宏观调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