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民间医方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前言

巍巍大别山,绵延数千里。大别山南为江淮三角区,古属“吴头楚尾”,今连鄂、豫、皖、赣,历史上吴楚邻界,居民几度互迁。赤壁之战后,曹操命令江夏郡(今武汉市以东地区),庐江郡(今安庆等县市)和广陵(今扬州市)的居民北迁,居民不愿北上,自动迁10万户到江南定居;南宋绍兴至明洪武永乐间,岳飞(时任淮西六州兼汉阳军制置使),薜季宣(时任大理寺主簿),朱元璋主持,三江自江西北移10余万到大别山南落户。著名方志学家王葆心谓之“湖人进据,土著甚稀”。移民与土著联姻媾会,生育、繁衍。

在人类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由于环境、地域、气候及人体的素质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新中国成立前大别山区山高林密,呈原始森林状态,交通闭塞,居住分散,加之缺少文化和医学知识,近亲联婚,近亲繁衍,导致地方病、克丁病、传染病广为流行。人们一旦生疮患病,只能靠封建迷信和当地一些巫医、神汉或略懂一些草药知识的药农进行治疗,仍使许多生灵死于非命。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山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先后建立了卫生院和村卫生室;20世纪70年代还对地方病和部分传染病进行免费根治,山区人民的健康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

大别山民间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民间单、偏、验、秘方遗留在人民群众之中,随着时间的变更,这些中医文化遗产有被遗失的可能,我们有责任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这正是我们编著《大别山民间医方集》的目的所在。

本人生在大别山脚下,早在儿童时代,耳濡目染山区人民缺医少药,不懂卫生知识的状态,立志学医,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从医四十年来,不断搜集整理民间偏、单、验、秘方,经临床反复验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行之有效的方药,汇成一册,该书包括内、外、妇、儿、皮肤等科,大多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地方性疾病共256种。以主症、病因、治法、方药、单验方为一体,主方和单、验方共800余首,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如治慢性肾炎水肿,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服用民间单方甜柿叶,可消除蛋白尿;治毒蛇咬伤,灸蛇穴,不药可愈;治疗风湿性疾病,配以食疗的酒姜鸡、鹿茸鸡,疗效显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草药治一方病。本书的问世,对当前卫生部等五部门提出“对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于传承中医药,为大别山区人民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大别山民间医方集》经过40余年的搜集整理,又经过近1年的编写和数十遍修改,现在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虽然是一本小册子,但它记载、传承着民间中医药文化,使民间中医药得到有序传承,为保障大别山地区人民群众的健康起到一定的作用。该书的出版,有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主任医师温长路教授,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陈如泉教授,湖北省知名中医邵金阶主任医师为该书作序。还有黄冈市卫生局、黄冈市卫尔康医药有限公司、罗田县财政局、罗田县卫生局等单位领导给予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出现错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