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成长机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深刻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大多数国家制定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科技政策,选择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有重大作用的关键技术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同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创办高新技术园区,并制定一系列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以1999年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为标志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从1999年的1.09万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5.12万亿元,年均增长19%,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据统计,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3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突破5%, 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9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8%。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经济形式,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主体,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企业形态。自20世纪50年代美国硅谷形成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建立了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中国自1986年以来逐步建立了一大批各级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大学科技园,很多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崛起。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出现了一大批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华为、联想、中兴、方正等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的领跑者,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年鉴》统计表明,2007年54个国家高新区内企业达到48472家,区内从业人员达650.2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超过120.3万人,占高新区全部从业人员的18.5%,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4925.2亿元、工业总产值44376.9亿元、工业销售产值42808.4亿元、工业增加值10715.4亿元,实现利润3159.3亿元、上缴税额2614.1亿元、出口创汇1728.1亿美元[1]。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经济发展的进程,高新技术企业的持续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成长,探索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机理是驾驭新经济发展规律的重要途径。

纵观企业发展历史,既有生存了几个世纪的公司,也有衰落很快的企业,既有相对长寿的企业,也有不少昙花一现的企业,企业可持续成长成为众多企业家追求的目标。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企业的倒闭率为2.3% ~4.3%,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一比例激增到6% ~12%。1983年英国皇家壳牌集团的一个研究小组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1970年名列《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的大型跨国企业到1982年已经有1/3被兼并或四分五裂,而且这些大企业的平均寿命一般只有40~50年,新建企业中40%的企业存活不到10年[2]。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高新技术企业是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型特殊企业群体,其发展还很不成熟,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特别是可持续成长能力还不足,很多高新技术企业成立后不久便夭折,失败率远远高于传统企业。据统计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2000年和2001年的注销率是全部企业注销率的1.2倍和2.4倍[3]。因此,探讨阻碍企业成长的内在根源,研究企业持续成长的影响因素,推动企业达到“永续经营”状态,实现可持续成长,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对企业本身及国民经济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199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雷简(Ragim)教授和辛格尔(Zingales)教授对43个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增长情况进行研究表明,这43个国家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原有企业规模的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2/3,新企业的进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占1/3,这说明一个国家现有企业的持续增长对整体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中国的实际情况与此相反,这也正好符合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大量进入的实际状况。因此如何实现这些高新技术企业的持续成长,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值得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另一方面,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表明,企业的一般生命周期规律是从初创、成长、成熟、衰退到消亡的过程,但是企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企业不一定会经历所有的过程,许多企业完全可以在面临衰退的情况下重获新生,一直延续发展下去,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更有可能实现这种蜕变。所以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成长机理,成为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

1.1.2 研究意义

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高新技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的迅猛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从根本上决定了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1)企业成长理论在经济学界、管理学界都有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与可持续成长问题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形成、发展过程中有其自身属性。本研究在吸收国内外企业成长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相结合、企业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统一的视角,探讨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成长理论,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企业成长理论。

(2)本研究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借助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来研究企业的可持续成长问题,揭示高新技术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中不同影响因素的权重及其相互作用机理,这种研究切入点拓展了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视角。同时按照生命周期阶段论的研究范式对武汉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3)如何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持续成长能力是值得关注的重点。目前高新技术企业一方面作为一个新兴的群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日益彰显,另一方面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发展并不顺利,本研究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研究,提出一些有益的对策和建议,力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已有较好基础,如以光谷为代表的高新区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但也应清楚地看到,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与国外发达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高新技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还存在大量急需解决的问题,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不同程度地陷入如何持续成长的困境。因此本研究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长过程和成败得失,弄清其成长的影响因素及机理,总结和探索其成长规律,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各阶段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一般性预测,有助于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人员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关键的领域,解决关键的问题,对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成长直接影响经济的可持续成长,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规律的研究对当前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武汉是“1 +8”城市圈的龙头,更是湖北发展的龙头,实现武汉及其城市圈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武汉城市圈作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必然选择;同时武汉科技资源、人才资源非常丰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优势显著。因此在武汉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重中之重,才能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标。本研究有利于加强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识,有利于政府制定出有效的高新技术企业政策法规及措施。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对企业成长的研究

对一般企业成长的研究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讨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必然涉及一般企业成长的研究成果,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可追溯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文,1776年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该文中阐述了分工和市场对企业成长的影响[4]。在同一时期还有马歇尔(Marshall)、查理斯·巴贝吉(Charles Babbage)、哈维·莱本斯坦(Hleibenstein)等,他们从不同角度总结和发展了斯密的企业成长论,是对古典经济学关于用分工的规模经济利益来解释企业成长问题的发展和完善,同时他们还提出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论,认为企业的成长就是企业调整产量达到最优规模水平的过程;1911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开创性地提出创新是企业成长的动力源,强调企业创新的重要性[5];1931年,法国经济学家吉布莱特(R. Gibrat)提出Gibrat定律,认为企业成长是一个随机过程,因为企业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对企业成长状况进行准确预测和把握是相当困难的。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的代表,美国学者科斯(R. Coase)[6]以及威廉姆斯(Williamson)[7]则将企业成长看成企业边界扩大的过程,他们认为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是企业成长的动因。1959年英国管理学教授彭罗斯(Edith. T. Penrose)发表的《企业成长理论》一书奠定了企业成长理论的基础[8],其后,企业成长理论一直受到经济学界、管理学界的重视,从不同角度对企业成长进行了许多富有意义的研究。如:企业生命周期模式研究(Ichak Adizes,1989)[9]、企业的知识结构对企业成长影响的研究(Keld Laursen等,1999)[10]等。

国内对企业成长的研究,也有丰富的成果。国内比较早地坚持“企业是有生命的”观点的学者蒋一苇在《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1期)上发表的论文《企业本位论》提出企业是一个有生命的“细胞”,而不是无生命的“砖头”。杨杜(1996)[11]是我国最早系统研究企业成长的学者之一,他基于彭罗斯的企业资源理论与成长经济理论,在《企业成长论》中建立了一个以经营资源和复合经济利益为核心的企业成长理论。张林格(1998)[12]对上述企业成长模式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三维空间企业成长模式。陈佳贵(1998)[13]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模型,分析了企业成长呈现生命周期特征。张玉利[14]的《小企业成长的管理障碍》、李政[15]的《企业成长的机理分析》等都从不同侧面提出了企业成长分析框架。

1.2.2 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高精尖技术的不断突破,一些发达国家为使高新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产业化,竞相建立了高技术园区,与此同时高技术园区理论也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1956年美国人乔·曼库索(Joe Mamcuso)提出企业孵化器理论,研究利用企业孵化器这种新型组织形式培育创新型、技术密集型高技术企业的系列问题。罗博特·D·西斯瑞克(Robert D. Hisrich)在《创业学》一书中根据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六要素成长模式——技术创新、创业孵化、虚拟制造、风险投资、资本市场、组织成长。从国外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理论研究的侧重点看,一是强调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政府可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企业孵化器建设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宽松的创业和成长环境。二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和成长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要求企业必须从技术研究开发入手,实现技术、市场、管理和成长模式的同步创新。三是高新技术企业存在问题和成长因素的分析研究,特别是技术、资本、市场、风险、组织管理、政策、环境等制约因素分析。

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国内学者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探讨也逐渐展开。如:1996年王西麟从高技术企业成长的质和量方面提出了三种成长方式[16],2001年任学锋、孙绍瑞、程江等关于风险投资企业成长模式的研究[17],李志能利用孵化器辅助高新技术企业早期成长的研究[18],2002年文龙光关于高科技企业成长过程在技术创新、金融、企业家、产权等方面产生的障碍和应给予的支持研究[19],尹志国、李毅心、阮家红等提出利用管理咨询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健康成长[20],2003年陈昭锋从政府和政策环境角度看待企业的成长[21],2005年汤文仙、李攀峰等从规模维度、知识维度和制度维度来解释企业的成长[22]等。在该领域众多的研究中,值得重视的研究新趋势是将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研究与企业的生命周期相结合,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研究其成长中的特性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例如:陶长琪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生命周期的探讨[23]、傅梅烂、秦辉、王义嘉等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各成长阶段的生命体特征的研究[24],陈国庆等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过程的分析[25],谢冰、邹伟、谢科范等对高科技风险企业成长的分析[26]等等。

总的来看,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层面:

(1)宏观层面

主要是从如何搞好高新技术产业的角度研究高新技术企业。以高新技术为研究对象,如何根据高新技术的特点,进行高新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与国际化。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如何引导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高新技术向各传统产业渗透,目的是为了制定一套宏观政策,使高新技术的扩散有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科技成果如何转化为生产力,重点是研究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条件、模式及其战略研究。

(2)中观层面

主要是从如何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角度来研究高新技术企业。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管理问题,包括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二是如何更好地发挥孵化器的作用,为创立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三是关于风险投资、高新技术人才培养、经营机制转换以及政策扶持等促进对策研究。

(3)微观层面

主要是从企业的角度来研究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是研究如何通过技术进步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研究技术渗透对企业的影响。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探讨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机制

运用企业成长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探讨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机制,为高新技术企业选择可持续成长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影响因素

探讨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各因素的变化规律,揭示高新技术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可持续成长的管理路径,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实践依据。

(3)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成长评价模型

建立基于生命周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成长评价模型,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实用的评价理论和方法。

(4)提出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对策

在对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成长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提出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对策和建议。

1.3.2 研究方法

(1)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本研究运用企业成长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原理和方法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进行系统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企业成长的过程和路径以及实现可持续成长的有效模式,丰富理论研究成果。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在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等定量分析方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可持续成长能力进行预测和评价。

(3)归纳分析法

对典型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实证分析时,采用问卷与实地调查的方法获取数据,所做评价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研究成果及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调查情况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其成长规律。

1.3.3 技术路线

运用企业成长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以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为基础,从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出发,探讨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技术、资金、市场、管理四维动态模型的复杂性机制,并提出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成长评价方法,揭示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规律和路径。技术路线如图1-1。

图1-1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内容

本研究对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成长机理的研究分为四大部分(共十章)。第一部分(第一、二章)在阐述研究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给出研究路径和方法,并通过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成长理论的回顾和分析,加深了对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成长理论的认识,使研究目标更加明确。第二部分(第三、四章)对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与可持续成长的一般状态进行分析,研究了影响可持续成长的因素,为下一步研究可持续成长机理奠定基础。第三部分(第五、六、七章)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评价其可持续成长能力,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要实现可持续成长在不同生命周期应采取的对策措施。第四部分(第八、九章)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成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并选择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对其可持续成长能力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揭示高新技术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采取相应策略促进可持续成长的重要意义。最后第十章对全文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提出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