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零”艾滋迈进:湖北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工作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湖北学校与政府机构在艾滋病预防教育上的合作经验

一、背景

由教育部推广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材》已发至我省14个项目市县。就该套教材的实际使用情况看,许多学校缺乏成熟的工作经验,师资短缺,教师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技能技巧匮乏,实践机会少,尤其是高中,高考的压力大,预防艾滋病以“专题教育”的形式尚未真正进入课堂和教学计划中。同时,该教材内容多,如何优化、选取适合本省中学教育实际的内容、形式和教育方案,以增进我省中学艾防教育的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也很迫切。

本项目活动是在前期三个全球基金项目(见下)研究工作基础上进行的。前期项目主要结论是:①农村中学生艾滋病防治教育开展不够;②农村中学骨干教师需要培训;③农村高中预防艾滋病教育以专题讲授形式更好;④运用部颁教材时要结合本省农村中学教育实际,采用视频和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系列活动能够增进教育效果;⑤农村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需要整合的教育模式,更需要教育行政的支持。本项目将依托前期项目建立的成果和省教育系统资源,将教育部推广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材》应用到湖北省谷城、襄城、南漳、大悟、随州等5个项目县中学生艾滋病防治教育骨干师资进行培训中。

开展中学骨干教师培训,可以提高教师预防艾滋病的技能技巧和教育效率,更大规模提高广大中学生的心理社会能力,促进他们在艾滋病防治上的自我效能感,知晓传播途径,确立正确的态度与行为方式,表达对患者与家属的人文关怀,学会解决问题,诚实坦率地与人交流,获取社会支持,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感和不良态度,可见该项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预防意义。

华中师范大学在湖北全球基金项目办的支持下,2005-2009年陆续承担了4项全球基金任务(目标项Ⅷ综合预防),分别为:

1.《师范院校潜在教师艾滋病防治IEC技能训练与教育模式研究》(GF05011)

2.《1500名农村教师培训中的艾滋病防治IEC技能训练》(GF06019)

3.《教育部推广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材在湖北省项目地区学校的应用研究》(GF07021)

4.《教育部预防艾滋病教材在湖北省项目地区中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GF08022)

在4年的项目活动中,课题组紧紧依托政府部门即省教育厅和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支持,在全省8个项目县市近200所学校的7000余名师生中开展了综合的艾滋病预防教育活动,实施了调查、实验、个别和团体辅导、视频手段和团队班会等多种活动方式的系统干预,取得系列成果,已发表论文9篇,专著1部。课题组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应对需求,项目逐步进展

全球艾防项目开展以来的背景数据分析表明,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目前还缺乏有效的医学手段进行治疗之前,艾滋病防治教育的普及、公众预防意识的觉醒、改善对艾滋病患者的不良认识和态度,已成为遏制艾滋病蔓延的最有效手段。中国青少年儿童有3亿,他们是艾滋病传播的易感群体,他们的大半生活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其艾滋病预防知识- 态度- 行为的变化与教师有关,因此,从培训潜在教师(师范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技能和教育方式入手,逐步扩展到项目县市学校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职业训练,指导他们在中小学生中进行系列干预实验研究,大规模促进中小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 态度- 行为- 效能水平,提高项目的活动效率意义重大,这也是我们4项课题逐步开展、滚动深入的社会需求。

(二)预防为主,训练潜在教师

师范大学生是潜在教师群体,他们对艾滋病防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选择将会直接影响到未来学生,所以对潜在教师的预防艾滋病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师范院校潜在教师艾滋病防治IEC技能训练与教育模式研究》(GF05011)是课题组开展的第一个全球基金项目,也是省项目办指导下的首次在健康人群中实施的非政府机构组织实施项目。该项目目标是构建适合师范院校潜在教师培训的艾滋病防治通行教育模式,受益人群为某师范大学600名学生(潜在教师)。主要活动内容是:培训潜在教师,通过必修课程教学,对师范大学学生进行系统的艾滋病防治IEC技能训练,使他们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获得IEC技能,成为艾滋病防治的TOT人才;组建面访服务志愿团,选择志愿者学习心理咨询会谈技术,赴疫区选点面访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使大学生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表达对艾滋病患者及家属的人文关注,做好测查和宣传工作;编制《学生艾滋病防治问卷》,实施样本测量,开展社会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倡导大学生健康的性行为和性道德,构建师范院校艾滋病防治教育模式;逐步推广前段工作成果,优化艾滋病防治IEC技能培训方案,构建科学、可行、有效的艾滋病防治教育模式,并向全省师范院校推广。

(三)普及深入,培训农村教师

《1500名农村教师培训中的艾滋病防治IEC技能训练》(GF06019)项目是借助湖北省教育厅2006年“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平台,通过大课堂教学形式,将前期项目成果中的问卷和艾滋病防治IEC技能训练方案应用到农村教师培训活动中,使1500名农村教师成为TOT受益者,提高他们的心理社会能力,促进他们在艾滋病防治上的自我效能感,知晓传播途径,确立正确的态度与行为方式,表达对患者与家属的人文关怀,学会解决问题、诚实坦率地与人交流,获取社会支持,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感和不良态度,这对我省广大农村学校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普及具有重要的社会预防意义。

(四)强调干预,开展教育实验

《教育部推广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材在湖北省项目地区学校的应用研究》(GF07021)是应用教育部《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材》,选择最佳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形式、课程教案和考试方式,构建适合本省城乡中学推广的艾滋病防治教育模式。目标人群是湖北省项目县市4所中学的600名学生和60名教师。教育部推广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材》已发至我省14个项目市县。就该套教材的实际使用情况看,许多学校缺乏成熟的工作经验,师资短缺,实践机会少,尤其是中学,由于中、高考的压力大,预防艾滋病以“专题教育”的形式尚未真正进入课堂和教学计划中。同时,该教材内容多,如何优化、选取适合本省中学教育实际的内容、形式和教育方案,以增进我省中学艾防教育的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也很迫切。该项目活动是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进行的(项目研究者还同时主持着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湖北农村中学生预防艾滋病IEC技能训练》2006B008),项目依托前期项目建立的成果和省教育系统资源,将教育部推广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材》应用到湖北省项目地区实验学校,开展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该项活动对推广教育部《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材》的应用,切实增进中学艾滋病预防教育效率,促进中学生健康水平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五)师生推广,提高预防效率

《教育部预防艾滋病教材在湖北省项目地区中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GF08022)是将教育部《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材》和项目前期成果应用到湖北省项目工作比较薄弱县区的中学教师培训中,以提高教师预防艾滋病教学效率和开展活动课程、团体辅导和同伴教育的技能技巧,最终有效提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改善不良态度,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目标人群为我省5个项目县区250名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和学校管理干部以及受他们管辖的大样本学生。该项目依托前期项目建立的成果和省教育系统资源,将教育部推广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材》应用到我省谷城、襄城、南漳、大悟、随州等5个项目县中学生艾滋病防治教育骨干师资进行培训中。开展中学骨干教师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预防艾滋病的技能技巧和教育效率,也可以更大规模提高广大中学生的心理社会能力,促进他们在艾滋病防治上的自我效能感,知晓传播途径,确立正确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二、做法

(一)五位一体,构建教育模式

以师范大学潜在教师培训项目为例,实施了“五位一体”(学科渗透- 课外活动- 咨询服务- 危机干预- 调查研究)的艾滋病防治综合教育,尤其强调学科渗透活动中的同伴教育和沟通训练,结果满意。“五位一体”包括以下相互渗透的五部分内容:

1.学科渗透。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科渗透教学,用6课时实施《艾滋病防治IEC技能培训方案》,主要活动内容是:第一单元,艾滋病防治信息(90分钟);第二单元,艾滋病防治教育(90分钟);第三单元,艾滋病防治人际沟通(90分钟)。

2.课外活动。依托学校支持,在校园开展大规模的艾滋病防治教育活动,如举行学生艾滋病防治上的态度与行为选择报告会,邀请国家艾滋病防治专家指导组成员、湖北省艾滋病临床指导培训中心主任桂希恩教授为500多位大学生做报告,接受湖北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项目办公室的官员监督和指导,在世界艾滋病日与学校医院联合开展校园宣传咨询和志愿者签名活动,鼓励学生登陆“红丝带”网站浏览艾滋病防治信息,将课程作业和项目活动、宣传相结合,使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同伴交流、寝室卧谈、撰写宣传稿等多种课外活动方式,广泛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

3.咨询服务。选拔志愿者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接待室和“春雨热线”(027-67868152)为平台,及时为大学生来访者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4.危机干预。在为大学生心理建档的基础上,筛查出高危人群,加强与辅导员的合作,做好心理疏导等针对性的危机干预工作。

5.调查研究。指导学生多次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研究,如赴监狱、戒毒所开展对服刑或吸毒人员的心理访谈研究,在大学校园进行性知识、性道德的专项调查等。本课题实验前后的两次问卷调查均由志愿者参与完成。

(二)活动教学,实施有效方案

以农村初中学生教育实验项目为例,采用教育部教材和本课题组制作的教育视频光盘,实施9个专题教学:包括艾滋病的流行趋势,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的症状,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树立安全行为预防艾滋病,不歧视、提倡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国家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法规政策措施等内容。项目活动的重点是:I信息:视频知识,感知信息;E教育:认知态度,变知晓率;C沟通:行为效能,团体体验。

(三)科学评价,强调态度效能

以往多数艾滋病防治评价都局限在“知晓率”等知识的传授方面,调查表明,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获得容易,但行为选择的效能感这些心理变量改善难。人的态度决定着行为的选择,而态度的改善又与人的自我效能感相关。因此,减少行为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改善其态度和效能感。

项目编制了《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 态度- 行为- 效能问卷》,以获得适合推广的艾滋病防治测量工具,包括四个维度:知识(认识传染源、认识传播途径、认识易感人群、防治观念)、态度(对患者态度、觉知风险、克服信念、寻求关注)、行为(致病行为、拒绝行为、求助行为)、效能(沟通技能、结果期待、效能期待、自信价值),问卷由被试匿名自填,以选择方式回答问题。该问卷总共有50道题目,共分为4个因子(知识- 态度- 行为- 效能),每题采用“完全不同意、基本不同意、基本同意、完全同意”四等级记分,分别记为1、2、3、4分,设置1/3的反向条目,得分高提示教育干预效果好。统计因子均分(各因子条目分数之合/条目数)和总分。数据处理表明,艾滋病防治问卷绝大多数项目区分度在0.3以上,总量表一致性信度为0.86,分半信度0.74,经相关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结构效度(NFI、NNFI、CFI、GFI、AGFI大于或接近0.90, RMSEA小于0.08, X2/df小于3, SRMR小于0.08),可以比较好地用于学校艾滋病预防教育效果的评价。

(四)培训骨干,提高教师技能

教师最终会走向教育讲坛,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不断影响一批批青少年学生。因此,他们目前所感受的艾滋病防治“信息- 教育- 沟通”训练方案和学科渗透- 课外活动- 咨询服务- 危机干预- 调查研究等“五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可能会持续影响其生涯发展,影响其教育风格的形成以及生活态度和自我效能感的变化。

项目先后对2200名农村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开展了多专题课程的艾滋病防治IEC技能训练,使用《艾滋病防治问卷》测评方法,确定农村教师对艾滋病防治的认知- 态度- 行为- 效能的水平,采用质量与数量化、过程与终期化相结合的成效评估方法,深入考察综合教育活动方式的有效性。骨干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优选艾防教育形式,提炼优秀教案,评价教育效果,构建教育模式。

受训农村教师分布广泛,培训后收获甚多。如随州市曾都区48所学校的分管校长和保健教师共52人参加培训,收到良好的效果。他们提出的经验是: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健全网络,方便交流,培训到位,效果显著。南漳县教育局28所中学的分管校长和健康教育骨干教师58人参加培训,其总结报告称:“这次培训受到省教育厅的支持,专家和教授就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同伴教育技能和技巧等内容,做了详细的培训和讲解,为我们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以此培训为起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把各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抓好、抓落实。”谷城县30所中小学校的分管校长和保健教师共60人参加培训,他们说:“通过该次培训,骨干教师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我们将借此东风,掀起中学预防艾滋病知识普及高潮,努力提高知晓率,为全县预防艾滋病工作积极努力。”

三、效果

(一)项目特色

1.综合教育模式的实用性:“五位一体”教育模式适合各类学校推广。

2.预防工作内容的心理性:注重对师生艾滋病防治态度、行为和效能感的训练。

3.活动成效评估的科学性:采用心理量表评定综合教育效果,信度、效度满意;本研究还采用调查- 实验、课内- 课外、同伴教育等多种活动方式和质量- 数量、过程- 终期相结合的评估方法,结果真实可靠。

4.项目参与对象的前瞻性:潜在教师数量多,当前的训练会指导其职业生涯发展,未来对各地学生艾滋病防治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巨大。

(二)主要成效

1.《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 态度- 行为- 效能问卷》的信度、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用于评价艾滋病预防教育效果。

2.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欠缺,态度有待改善,行为问题不少,大学生艾滋病防治效能感亟待提高。

3.对大学生实施“五位一体”(学科渗透、课外活动、咨询服务、危机干预、调查研究)的艾滋病防治综合教育有效。

4.农村教师艾滋病防治知识比较欠缺,相关态度和行为有待改善,艾滋病防治上的自我效能感亟待提高。五个县区中学骨干教师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程度较高,但地区间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部分地区中学教师艾滋病知识掌握得仍不够全面。农村中学骨干教师需要培训,重在改变观念,注重学生态度和情感的培养。

5.农村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比较欠缺,相关态度和行为有待改善,预防艾滋病教育方式在高中以专题讲授形式更好,初中以团体活动形式为佳。运用部颁教材时,要结合本省农村中学教育实际,采用视频和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系列活动能够增进教育效果。

6.农村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需要师生互动、整合的教育模式,更需要教育行政的支持。

四、经验

主要经验是:一要获得教育行政机构红头文件的政策支援;二要得到学校领导的理解支持;三要协调师生关系和项目办与学校的关系;四要有项目经费和充足资源。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有:做好项目规划,科学设计程序,建立组织网络,搞好情感沟通,完善效果评价。

五、挑战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对艾滋病预防工作的重视不够,经费需求高;教育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机构行业分隔,联络不畅,项目办和CDC专题调查中抽样的学校有的属于县重点中学,不归区教育局管辖,原知晓率不高的原因与学校工作管理的质量、师生传统观念和升学压力等方面影响有关。

撰稿人:郑晓边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