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专业深化实践教学的设想
语文教育专业是原汕头教育学院一个规模较大的专业,自专业设置以来主要培养目标是初中语文教师及相关教育管理人才,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运行均围绕普通师范培养模式进行,基本上以专业理论教学为主。自从归并为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以来,语文教育专业面临的直接问题是如何从普通师范培养模式转型到高职教育模式,以及依托地方基础教育建设,走与实际需要紧密结合的专业建设和发展之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为此,必须转变办学理念,明确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
一、优化课程结构,构建“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1. 素质教育实践教学和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双轨并进
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是职业能力结构的基础,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两方面的实践教学,是制定教学计划的核心任务。语文教育专业将从入学教学、学前军训、社会实践、政治理论课、毕业教育等环节展开素质教育的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包括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综合训练、专项训练、社会调查、校内试讲、教学见习、教学实习及毕业论文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中的比重,强化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如规定《现代文学》、《文学概论》、《现代汉语》等专业必修课的实践课时不少于20%, 《美学》、《公共关系学》、《潮汕文化》等专业选修课的实践课时至少占50%, 《应用写作》、《教材教法》、《书法》、《普通话口语》等专业技能课的实践课时应占80%等。突出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内容,使专业理论最终服务于实践要求,将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有机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从而更好地保证专业培育目标的实现。
2. 开设专业综合性实践训练课,强化实训环节
根据语文教育专业的特点及教师职业技能特征,我们在课程结构中开设了具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课。可分为几个方面:一是综合技能训练,主要体现在《应用写作》、《教材教法》等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中,另外,强化《计算机应用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和《大学英语》等公共课的教学,使学生能掌握语言文字的现代处理技能,提高英语应用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二是专项技能训练,通过开设《普通话口语》、《书法》等课程,并配合学院技能组开展钢笔字、粉笔字的训练,加强学生“三笔一话”职业技能的培养;三是教学实践的训练,分为三个模块进行,第一个模块是校内试讲演练,要求教师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教学,是学生在完成基本的专业课程学习之后的具有较强实际操作性的综合演练,第二个模块是校外见习,目的是实现学生对教育教学模式的原始积累和真实体验,第三个模块是校外教学实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岗前训练的平台,使学生对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教学管理工作等有较全面的理解。
3. 以就业为导向,拓宽专业培养口径,实施“双证书”教学
结合地方基础教育的社会需求渐趋饱和的就业现状,语文教育专业在专业培养目标方面必须形成新的准确定位,由原来的单一化师范性培养目标转变成以复合型、应用型培养为目标,确立以培养适合从事地方基础教育语文师资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并拓宽专业口径,毕业生根据需要也可从事一般性的文秘、公关、管理等工作,也可根据个人专长从事文艺、新闻等工作。为此,语文教育专业开设了《应用美学》、《秘书学》、《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学》、《公文与应用写作》、《潮汕文化》等一系列专业选修课程,拓宽了专业培养的适应范围,增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配合地方人才市场的需求,语文教育专业积极推动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在课程体系中推行毕业证和教师资格证的“双证书”教育,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和普通话等级考试,从而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实现技能考核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接轨,体现以职业素质为培养核心的职业教育原则。
二、全面推行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语文课程具有明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如何在教学中更新教学观念,贯彻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职业技能,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模式,是语文教育专业贯彻教学计划,推行教学改革的关键。
1.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力求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努力把课堂教学从传递性教学转变为探索性、训练性教学,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演练式、答辩式等教学方法,强化了能力培养这一实践教学要求,开发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学习潜能,使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推行多媒体教学,通过图象、情景等形象化的教学媒介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感,提高教学效果。以录像播放为辅助性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结合专业实际,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 创建学生实践的文化平台
语文教育专业的特色,就课程而言,可分为语言和文学两大板块,具体体现于实践应用中,即是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两大技能要素。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学以致用的文化平台,创建学生社团,是延伸课堂教学,深化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的最有效的手段。语文教育专业先后成立了牧草天文学社、红河谷文学社、星野剧社、“师之梦”学社、普通话协会、“纵横”演讲协会等学生社团,这些社团的运行机制主要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管理模式,因而为学生的创作、交流、个性展示、组织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广阔的锻炼空间。
普通话协会、“纵横”演讲协会和星野剧社的主要宗旨是推广普通话,提高普通话水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社团通过成立推普小组,培养班级推普员,进行常规、持续的推普工作,如课前15分钟普通话训练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使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同时,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推普、演讲活动及戏剧表演活动,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牧草天文学社、红河谷文学社以繁荣校园文学文化,提高文学创作能力、鉴赏能力为宗旨,倡导运用散文、诗歌、小说等文体形式营造优美的文学意境,寄语生活感悟、揭示社会弊端、追求青春理想。文学社通过出版刊物及举办各种活动,如会员交流会、名师讲座、征文比赛、采风活动等,营造浓厚的文学活动氛围,激发全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作兴趣,不少学生的作品还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师之梦”学社则以“提高职业素质、培养教学技能”为宗旨,为学生创造了备课、讲课、听课、评课的机会。学社分组定期开展活动,每次由若干组员备课、试讲,其他成员扮演学生角色,同时担任听课、评课老师。通过试讲、交流、学习,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教育实习及就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学生社团的创建和发展,不只有效地锻炼、提高了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而且在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方面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实现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专才与通才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案,语文教育专业还将进一步完善社团的管理,继续发展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社团文化。
(作者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