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节 急性呕吐

呕吐(vomiting)是一种胃的反射性强力收缩,通过胃、食管、口腔、膈肌和腹肌等部位的协同作用,迫使胃内容物由胃、食管经口腔急速排出体外的一种反射性动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呕吐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作用,它可把对机体有害的物质排出体外,但实际上很多呕吐并非摄入有害物质引起,而且频繁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障碍。急性呕吐是指24h内发作或频繁发作呕吐。

【病因和诱因】

1. 感染 病毒性急性胃肠炎、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急性病毒性肝炎、阑尾炎、胆囊炎、腹膜炎、急性输卵管炎、盆腔炎等。

2. 腹腔脏器疾病

(1)脏器疼痛:胰腺炎、胆石症、肾结石、肠块血、卵巢囊肿蒂扭转。

(2)胃肠道梗阻:幽门梗阻、十二指肠梗阻、肠粘连、肠套叠、纹窄疝、克罗恩病、肠结核、肠道肿瘤、肠蛔虫、肠扭转、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输出袢综合征、胃肠动力障碍、假性肠梗阻。

3.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症、糖尿病酸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垂体功能低下、肾上腺功能低下.各种内分泌危象、尿毒症等。

4. 神经系统疾病 脑炎、脑膜炎、脑肿瘤、脑供血不足、脑出血、颅脑外伤、脑寄生虫病等。

5. 药物等理化因素 麻醉剂、洋地黄类、化疗药物、抗生素、多巴胺受体激动药、非甾体抗炎药、茶碱、酒精、放射线等。

6. 精神因素、前庭疾病 神经性多食、神经性厌食、晕动症、梅尼埃病、内耳迷路炎。

7. 其他 妊娠因素、心肺疾患、泌尿系疾患、术后恶心呕吐、青光眼等。

【临床表现】

1. 喷射性呕吐 多见于颅内炎症、水肿出血、占位性病变、脑膜炎症粘连等所致颅内压增高,通常不伴有恶心。此外,青光眼和第VIII对脑神经病变也可出现喷射性呕吐。

2. 食后呕吐

(1)进食或进食后即发生呕吐:呕吐不费力,常见于幽门管溃疡或精神性呕吐。

(2)餐后呕吐:多见于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轻瘫或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导致十二指肠雍积。

3. 晨起空腹呕吐 多见于妊娠呕吐,有时亦见于尿毒症、慢性酒精性中毒和颅内高压等。

4. 呕吐物性质 呕吐物呈咖啡样或血性,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呕吐物含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多见于食管性呕吐、神经性呕吐、胆囊炎、胆石症及胃大部切除术后等,有时见于妊娠剧烈呕吐、晕动症;呕吐物有酸臭味、粪臭味,多见于小肠低位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结肠梗阻而回盲瓣关闭不全等。

5. 伴随症状 呕吐伴发热者,须注意急性感染性疾病;呕吐伴有不洁饮食或同食者集体发病者,多见于食物或药物中毒;呕吐伴胸痛,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肺梗死等;呕吐伴有腹痛者,常见于腹腔脏器炎症、梗阻和破裂;腹痛于呕吐后暂时缓解者,多见于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及肠道梗阻性疾病;呕吐伴头痛,多见于颅内高压的疾患,有时也见于偏头痛、鼻炎、青光眼及屈光不正等疾病;

呕吐伴眩晕,应考虑前庭、迷路疾病、基底椎动脉供血不足、小脑后下动脉供血不足及某些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脑神经损伤。

【护理评估】

1. 既往史、病因或诱因

2. 呕吐的状况

(1)呕吐发生时间、频率、持续时间及程度,与进食的关系。

(2)呕吐的特点及呕吐物的性质及量。

3. 伴随症状 如是否伴有腹痛、腹泻、发热、头痛、眩晕等。

4. 生命体征 如神志、营养状况,有无失水表现。

5. 精神状态 有无疲乏无力,有无焦虑、抑郁及其程度。

【护理措施】

(1)环境管理:保持空气清新流通、整洁干净,减少不良刺激。

(2)体位安置:呕吐时宜取侧卧位或坐位,轻拍其背,协助患者呕吐时用手托住其前额,以免引起呛咳,吐后用温水漱口。对卧床不起或神志不清者,可将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呛入气道而窒息。呕吐严重者,卧床休息,不宜多翻身。

(3)暂禁饮食。

(4)建立静脉通道:由于急性严重呕吐可引起胃酸及钠、钾丢失导致碱中毒、血容量减少,因此,遵医嘱及时止吐、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必要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5)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并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和用药不良反应。

(6)观察呕吐情况与特点:记录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性质和量、颜色、气味。必要时遵医嘱将呕吐物留取待检。

(7)防治急性并发症:如严重呕吐引起贲门黏膜撕裂,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应遵医嘱紧急止血。

(8)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常规监测体温、脉搏、心律和血压,观察神志和有无失水征象,密切观察病情发展。

(9)口腔护理:患者吐后及时用温水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

(10)心理护理:安慰患者,耐心解答,分散注意力,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倾听患者诉求和要求,满足合理需要,促进患者达到良好的治疗心态。

【健康指导】

(1)了解病情,避免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2)注意生活起居,避免受寒或过于劳累,讲究饮食卫生,做到饮食有节,饮食一般宜软,易消化,切忌过饱。

(3)告知患者坐起时应动作缓慢,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出现头晕和心悸等不适甚至发生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