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维一体 促进教、学、做合一
钟祥市职业高中教学模式改革典型案例
钟祥市职业高中坚持服务经济建设的办学宗旨,学校以企业文化为纽带,促进校企深层次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延长教育链,全方位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相融的办学道路。学校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逐步实现了学校企业一体化、教室车间一体化、教师师傅一体化、学生学徒主人一体化、作业作品一体化,形成了“坚持五维一体、促进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一、示范校建设的内在需求的案例背景
示范学校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提升学校办学实力从而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进一步增强职业学校的吸引力,而提高办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是改革教学模式。2010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文)中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七项重点任务,即“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办学模式”、“创新教育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改革评价模式”。其中六项任务都是为改革教学模式服务的,这些任务都是实现教学模式改革的途径,改革办学模式是为教学模式改革酿造更宽泛的办学主体;培养模式改革是实现教学模式改革的平台;评价模式改革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助推器;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完善内部管理是实现教学模式改革的保证;创新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模式改革的载体。
所以推进示范校建设的关键是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而坚持“五维一体”是促进教学做合一的途径。
二、建立“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质量的建设目标
学校积极探索校企一体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挖掘合作内涵,拓展合作外延。实现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主人、学徒合一、作业与作品合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合一,形成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着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见图1)。
图1 五维一体教学模式
三、“五维一体”的建设过程
(一)筑巢引凤,促进学校企业一体化
学校企业一体化是实现教学做合一的平台。现代人才市场的需求要求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钟祥职高利用学校各种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产品研发等。校企合作企业由原来的30多家增加到50多家,其中新增核心层合作企业达到12家,联合办学集团1家,走出了一条校企一体化办学之路(图2~图13)。
图2 与学校合作企业变化情况
图3 达擎车间揭牌仪式
图4 学生在达擎车间上班
图5 成立第七项目部文件
图6 学生在第七项目部实习
图7 香港鸿安集团首次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
图8 徐伟枢先生携国际专家到校参观
图9 钟祥职高毕业生创业园区
图10 建筑专业学生参加实习
图11 学生在达擎车间实习
图12 学生在汽修车间学习
图13 导游专业课堂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与深圳达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同过人员互派、资源共享、基地共建实现了校企一体化。由学校提供场地、师资等优越条件,引进两条电子实训生产装配线,学生在校内进行模拟顶岗实习,企业和学校共同管理学生。学生既可以在校园内学习、生活,又可以在校企合办工厂上班、下班。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通过校办企业实现了校企一体化。建筑专业“围绕专业办企业”开办了校办企业——湖北莫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公司不仅可以对外承接工程,进行施工,还可以安排指导学生实习。校办建筑公司还在学校成立了“第七项目部”,构建了以项目生产为引导,教学、生产、经营、服务相融的“工学交替、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一导四融两相交”的模式)。该项目部日常业务全部由学校建筑专业师生负责,校企完全融为一体。
学校得知香港鸿安集团总裁徐伟枢先生有意到内地投资办企业的信息,学校为吸引香港老板来校投资,对收购的处于闲置状态的造纸厂场地进行了平整,对废旧厂房进行了修整,筑巢引凤。鸿安集团总裁看到学校合作的诚意,与学校签订了合作开办钟祥“三富机电公司”的协议。三富机电公司每年接收我校机械、电子等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公司中的管理人员全部是我校的毕业生。徐伟枢先生还多次携国际专家到我校考察、交流、合作,公司产品全部出口到德国等欧盟国家。随着公司业务量的增加,三富公司已整体搬迁至创业园区,成为钟祥市出口创汇大户。
(二)夯实基础,推进教室车间一体化
教室车间一体化是实现教学做合一的载体。学校在引进企业生产线、接受企业捐赠、对外产品加工的同时,学校不断加大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实习实训硬件水平。目前,校内实训基地达到6个,实训室数达到71个。学习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完善教学资源库,建成数套虚拟现实的仿真教学平台,全面建成数字化校园网络,为教室车间一体化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职教课堂能否成功实现变革,最关键的一步是如何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会出现理论与实践分离,做与学脱节。学校针对这一情况,建立了“学—做—练”统一的一体化教室。教室既是学生理论学习的场所,也是完成作业、提交作品、加工产品的车间。枯燥的理论可即时转换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学生边学边干,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实现了颇具职业特色的高效课堂。
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课堂就在建筑练功场和第七项目部,这里不再是课桌、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室,项目部可以模拟各种建筑施工现场,学生直接在工作现场将老师讲解的知识要领转化为现场操作,实现“产教合一”,完善“教、做、评”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通过“两进两出”的模式实现了教室车间的一体化。以引进的两条生产线为教学平台,教师边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要领,边指导学生在生产线的工位上动手操作,让“工”与“学”真正结合起来。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承接了部分机械部件产品的初级加工任务,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后,随即就可以参与产品的加工任务,教室就是产品加工车间,将教学过程与生产活动结合在一起,教室车间一体化让学生真正的学起来、动起来。
在三大重点专业的带动下,学校还把汽修专业的教室搬到了汽修车间和汽修工厂,实现了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室文化与车间文化互通。导游专业也将饭店服务与管理的课堂搬进了实训大厅。
(三)苦练内功,全面打造双师型教师
教师师傅一体化是实现教学做合一的基础。随着教室车间一体化的建成,学生学习环境随之发生了改变,对教师水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无法适应“一体化”教学需求。职业教育特色决定了职教师资必须是教师师傅一体化、能说会做的双师型队伍。
学校通过“一引导(学科带头人引导)二示范(骨干教师示范)三补充(兼职教师补充)四提升(整体提升)”工程,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达95%以上,专业学科带头达18人,专业骨干教师达38人,动态聘请兼职教师达40人(图14)。
图14 学校师资队伍提升情况
(四)坚持以生为本、技能为先,促进学生、学徒、主人一体化
学生、学徒、主人一体化是实现教学做合一的主体。我校各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突出以实际工作任务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在一体化的教室车间,通过教师师傅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言传身教,学生不仅能通过教师的讲解获得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能在教师手把手的传授下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部分专业课程还采用“学徒制”考评方式,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学徒一体化。
学生在课余时间还可以报名参加各种社团和专业兴趣小组的活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学校通过学生会、团委、社团和兴趣小组等为载体,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的平台,学生成为学校日常管理的主人。他们每天自行召开管理例会,从清洁卫生、行为仪表、学习生活、社团活动等全方位实现自我管理。专业兴趣小组采用项目式管理,学生就是项目负责人,也是项目的具体实施者,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成立了“三小”DIY活动室,学生的创造力在兴趣小组的活动中不断被激发。学生、学徒、主人一体化,有效提升了学生就业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图15)。
图15 校学生会管理工作例会
(五)多元评价,促进作业、作品一体化
作业作品一体化是实现教学做合一的助推器。学生的作业不再局限于书面练习和验证性的实验实习,在教室车间一体化、教师师傅一体化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生产过程。学校以弹性学分制管理为载体,制定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元素多样化、评价过程全面化的“多元弹性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单纯的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而是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引入产品加工生产的理念,围绕产品加工任务组织实施课程内容和课堂结构,围绕“教、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产品加工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产品加工,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作业内容就是产品加工任务,作业“批改”过程就是学生加工产品的检验过程,促进作业与作品一体化。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设置打破原有教材学科体系的构架,改革以任务教学、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中结合企业、行业实际,将产品的设计要求、装配工艺带入课堂,学生作业完成后,由专业老师和企业负责人进行评价,并将学生创新元素引入到实际产品开发与生产中,从而实现作业变作品、作品变产品,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将教学任务分解为若干个项目任务,按照“教、做、评”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场景设置和实施教学,并建成建筑工程招投标仿真实验室。同时,以第七项目部为平台,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学生学习任务就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项目施工任务,将作业内容与项目实施目标融合,通过项目任务完成情况检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通过项目任务各项指标的考核实现学生多元评价。
在学校专业兴趣小组的带动和多元评价的弹性学分制管理下,通过对学生作业、作品的考评,选拔参加各级技能大赛的选手,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效果(图16~图19)。
图16 兴趣小组学生小制作作品
图17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学生作业
图18 电子专业学生的“作业”
19 建筑专业学生制作的建筑模型
四、条件保障
为了保障“五维一体”目标的实现,学校专设示范校建设办公室、项目实施小组、经费管理小组、项目督查小组。结合项目任务目标,形成了一套运作机制、激励机制、质量反馈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构建了共建共享、科学高效的顶层设计(图20)。
图20 项目建设组织机构图
我校主要建立了以下保障机制。
(一)制度保障
学校将示范校创建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和管理之中,成立了工作专班,制定创建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工作职责,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学校以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为指导,各专业建立相应的制度,确保“五维一体”在实施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二)人力保障
在钟祥市政府、教育局指导下,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同时还引进专家、行家进校园进行指导,学校从合作企业、行业聘请专家,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和专业建设,促进校企一体化进程。
(三)设备设施保障
学校围绕“五维一体”的目标,加大软件、硬件设备设施投入力度,确保顺利实现学校与企业对接、教室与车间对接、教师与师傅对接、学生与学徒主人对接、作业与作品一对接。
(四)运行机制保障
建立反馈监督机制,不断接受各方面反馈意见,及时调整细节,跟进奖惩措施,建立激励机制,部门协作、干群齐动、师生联动、校企互动、成果带动,确保实施质量。
(五)经费保障
学校努力争取项目、行业、企业投入,加大自筹力度,拓展资金投入途径,保障实施经费的充足。
五、主要成效
(一)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建设两年来,专业学科带头达18人,专业骨干教师达38人,动态聘请兼职教师达40人。双师型教师达到95%,全校近200多名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二)学生职业素养明显提升
通过五维一体建设,全方位提升了学生职业素养,学生在各项技能大赛成绩在荆门市名列前茅,在省内也颇有影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对口就业率、对口升学率和就业学生月薪均有明显上升。
(三)办学影响扩大
随着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的提升,对周边影响力逐步扩大。市级、省级、国家级媒体对我校办学成果和经验进行了广泛报道,学校数次在不同级别职教会议上交流办学经验,周边学校到校参观学习交流次数明显增多。
(四)促进课程体系完善
在重点建设专业的带动下,学校所有专业都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普遍形成了项目式、案例式、场景式、模拟式、岗位式教学模式,开发了校本教材29本,活页讲义5本,精品课程3门。
(五)校园文化丰富、充满内涵
在学校企业一体化的带动下,寝室文化、车间文化、教室文化、走廊文化相得益彰,颇具职教特色,置身校园中,能充分感受校企合一的文化氛围。
六、体会思考
(1)由于建设实间短,很多问题学校范围内无法解决。目前职业教育仍然是地方国民教育的短板,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普遍不高。
(2)目前,企业、行业用人机制无法凸显技能型人才的就业优势,亟需国家转变经济发展结构,在市场经济引导下,建立劳动准入制度,通过技能型人才与一般型人才待遇差别化助推技能型人才的就业优势,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3)经过努力,校企合作逐步深入,但仍然是学校热,企业冷的冷热不均局面,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足,需要出台政策层面的激励措施。对企业参与度要跟进必要的激励机制。
(4)校企合作,文化互融有效的提升培养学生的质量,后期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特别是在“后示范”时代,学校还要进一步提炼建设成果,加强机制、体制建设,着眼长远,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我校通过示范校创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后面工作还很多。可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