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

湖北省钟祥市职业高级中学 江从志

“古代诗歌鉴赏”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一定的阅读积累,能对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对其形象、意境、语言风格以及表达技巧进行初步赏析。下面给出鉴赏的基本步骤。

一、扫整体,明轮廓

阅读赏析古诗,首先要对诗歌的整体进行扫描,初步明确轮廓。一看标题。因标题常常起到统领或暗示的作用,帮助读者了解诗歌内容的指向或由来,它透露出很多信息,往往通过某一个词可以判断诗的类别:如送别诗、咏物诗、怀古诗、讽喻诗、恋乡思亲诗、边塞烽火诗、借物说理诗等;有时还点明时令,如“桃、李、梅、燕、荷、菊、霜、雪”等。二看作者。诗的作者大多数为大家所熟知,基本上了解了诗人的风格是豪放派、婉约派,还是山水田园派、边塞战争派以及诗人的身世历程、仕途命运的逆顺等。三看小序或注释,有些诗歌的前面有小序,后面附有注释,千万不可忽视,它实际上暗示许多信息,有助于把握主题,挖掘思想内容。如杜甫的《春望》,诗后注释为:此诗写于唐代“安史之乱”,京城长安陷落之后。问诗末句写诗人“搔头”的细节,表现诗人怎样的心绪和情感?则可以由注释联想到“安史之乱”给国家、民族、百姓带来的灾难,表达出诗人对国事、家事的深深忧虑和牵挂。四看题干,如阅读柳宗元的《江雪》,结合诗人朝廷受贬,政治上受排挤,“孤舟”“独钓”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题干实际上已作了明确的提示,所以答案可整合成:作者虽遭贬,但决不向险恶妥协的孤傲的性格以及永保自己的节操和政治理想的品格。

二、找诗眼,抓意象

“诗眼”是诗中最传神的一个词。有时在题目中,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喜”在诗中虽没露面,但全诗无处不流露出无限的喜悦之情。又如李清照的词《醉花阴》中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是全篇的“眼”,画龙点睛,形象地概括出全词的意境,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多愁善感、怜花自怜的性格特征。“意象”是诗歌中的形象思维,是作者借景抒情、咏物言志的有机结合。

诗歌中的景、物、事、声、色等都是艺术形象的代表。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由于“柳”与“留”谐音,故后人以折“柳”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及其《塞下曲》中的“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又如陆游《钗头凤》中的“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不同的意象在诗人笔下有不同的含义,如“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俗,常常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误入寻常百姓家”,实际上,燕子并不是“误入寻常百姓家”,只是房子的主人变换了,不再是东晋王导、谢安等大贵族了,这样,借燕子这一意象,既暗示了乌衣巷昔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又如“梅花”迎寒开放、美丽脱俗,是坚忍不拔、高风亮节的人格的象征;“菊花”欺霜傲雪、清丽淡雅,不与群芳争列,是恬然自处、傲然不屈高深品质的象征;“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常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三、善联想,组画面

诗歌鉴赏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诗歌的跳跃性十分强,读者可以跨越时空和区域界限,将表面看似不相关,而实际有密切联系的意象有机地组成一幅完整而美妙的画面。如王驾的《雨晴》,诗人并没有描写邻家小院的景色,但绘出了“蜂蝶纷纷过墙去”的实景,试想邻家小院内若无花红柳绿,那“蜂蝶”岂能“过墙去”?这样就会让读者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的画面,连路人“我”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那些爱花如命的蜂蝶呢!

又如问李白的《子夜吴歌》一、二句描绘了什么画面?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前句的意象“月”是背景,后句的意象“捣衣声”是主体,二者共同组成了一幅画面,使读者想象到万户妇人之所以能在夜晚捣衣,就足以证明月光之皎洁。再借助诗的下联进一步联想,“秋风”和“玉关”则是妇人们“捣衣”的原因:亲人在玉门关戍边,不能不令家人牵肠挂肚,加上秋风阵阵,寒冬将至,怎能不让人担心远在北方的亲人身无寒衣呢?由此答案得出:诗的一、二句描绘出了皎洁的月光下远近起伏不断的捣衣声,于冬将近之际,为戍边的亲人准备寒衣的画面。其作用也就不言而喻:此画面为下联的“玉关情”作了解释说明,并为全诗描写了环境,渲染了气氛。

四、品风格,辨手法

古典诗歌的语言风格一般是相对而言: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敦实,精练简洁与缜密细腻,含蓄隐晦与平白明了,尖锐犀利与清淡平和,委婉沉郁与豪爽热烈。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一种清新明丽之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运用白描,不加修饰,直接铺叙,这是一种平淡质朴之美。又如杜甫描写燕子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两个“斜”字准确而生动,不仅于“斜”字之中见飞,而且于飞的形象中见神,这是简洁而又缜密之美。

诗歌中的艺术手法,亦称艺术技艺或表现手法。这是鉴赏诗歌最重要的一步,每年高考几乎都没涉及到这一内容。“写景抒情”是诗歌创作中最常见的手法。“写景”,从描写角度上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时正侧结合,有明明暗相应;从用笔上看,有工笔(细笔)和白描(粗笔),所谓“工笔”,是以精雕细琢,重彩浓墨的笔触加以渲染,以突出形象;所谓“白描”,是以极其简洁精练的笔墨,不加任何渲染烘托,很粗放地勾勒出鲜明的形象,如贺之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从描写的内容上看,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又多样化,有动景,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抒情”,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也有很多种: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咏物抒怀等。而“借景抒情”一般有四类: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诗歌中的表现手法还很多,如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铺垫),方式方面的反衬与对比等。而“反衬”和“对比”又有不同,“反衬”采用相反、相对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以突出被衬托的一方;“对比”是把两个相互对立矛盾的事物并举出来进行比较,以突出双方各自的差异。还有结构方面的设问与悬念,就是前面有意设置疑问,悬而不答,以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思考,诗末一言中的,画龙点睛;同时还应注意“赋、比、兴”,用典、象征、渲染等手法以及比喻、夸张、拟人、借代、互文、通感等各类修辞手法。

这里还需强调一点,“表现手法”不同于“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即“语言形式”,是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语言表达形式,它和“表现手法”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应区别开来。

五、挖意境,掘情感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结合,创作出来的一种既不同生活真实,双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诗人的思想情感主要体现于忧愤和愉悦两大方面:“忧愤”常见词有:忧愁、伤感、孤独、寂寞、惆怅、迷惘、烦闷、怀才不遇、失落苦恼、不满现实、厌恶社会、忧国忧民、无可奈何、凄楚哀叹、沉郁消极等;“愉悦”常见词有“恬淡、闲适、欢快、喜悦、激动、兴奋、仰墓、憧憬、宽厚、仁慈、豁达、豪放、傲岸、贞洁、乐观、大度”等。意境之所以感染人,是因为形象中寄托了诗人的强烈感情,形象成为诗人情感的化身。由此,读者必须既要高屋建瓴,又要身临其境,否则,诗歌的深邃意境,诗人的强烈感情是挖掘不出来的。例如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作于他晚年遭流放而突然遇赦的旅途中,一、二联“朝辞白帝彩去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不是简单的铺叙白描,更不是衬托航船之快,而是借早上的绚丽多彩的景色流露出诗人久贬遇赦的欢快心情;下联“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直接借舟行迅疾反衬出诗人急切思归的强烈情感。诗中“白帝彩云间”, “猿声啼不住”, “轻舟过万重山”等鲜明灵现的意象,无一字不言情,但又无一字不在达意。全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使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形成有机的熔铸。

本文发表于《语数外学习》(高中版)(国家级)(200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