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身份的追索与建构:美国华裔文学流散叙事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前言

美国华裔作家先天的身份错位和后天的文化疏离使他们始终被认为是不同于主流的“他者”,他们处于边缘化的处境,无法真正得到白人主流社会的接纳和认可,因而无法获得精神上和身份上的归属感。在这种意义上他们成了何处是归程的流散者。流散的生存状态不仅给他们带来了身份困境,也给他们提供了一种优势,使他们既可以深入中美文化之中又可游离于其外,以一种独有的视角去反观这两种文化,同时实践着两种文化的传承、颠覆和改造。他们基于流散体验的写作在不同程度上探讨着文化身份的定位、文化身份的归属、文化身份的重构、审美价值的取向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关切支撑着流散文学书写的存在。所以本书从流散叙事视角出发,对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华裔漂泊精神意向、心理状态、身份意识、身份归属、身份重构、中美跨文化交流和多元的新文化景观进行了深度的、系统的、别样的阐释和探讨。

本书由6章构成。第一章概括地介绍了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的译名和界定、美国华裔文学1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全球化语境下文化身份问题探讨的理论之源和流散与文化身份的关联。第二章从对美国华裔作家作品的文本细读入手,结合后殖民理论大师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霍米·巴巴(Homi Bhabha)和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有关身份问题的理论著述,来探讨美国华裔作家通过流散叙事所呈现出的一幅幅失根哀愁的画面及无奈和伤感的内心独白;主要从美国华裔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边缘情境与故土情结”“文化飞地与林勃状态”“边缘人形象与身份困惑”及“美国华裔话语权的消失”四个方面详加论述。第三章从美国华裔作家对血缘故国疏离和依赖的情感张力出发,通过梳理“家园”的演化与变迁及他们对故国家园的向往与想象,指出故国文化对于他们来说不再具有明确的地理特性,而成了保持其自身精神完整和找寻自我的力量源泉,成了一个稳定的、不变的和连续的指涉和意义框架,成了他们创作的源泉和用以建构当下意义的符号,成了他们重建象征之家的本源和他们重新找到群体归属的途径和依据;主要从“‘家园’的演化与变迁”“根植记忆,构筑民族身份”“从‘家’中寻找归属感”及“故国记忆与回望之文本表现”四个方面加以论述。第四章从身份是一种动态建构过程这一理论视角出发,结合美国华裔作家作品的文本细读,详细探讨了美国华裔文化身份的建构方法和策略;主要从“语言驳杂:消解西方文化霸权”“颠覆主流话语,重构华裔神话”“新型混杂身份建构”与“双向的文化翻译”方面加以论述。第五章从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趋势来探讨华裔作家文本创作中所呈现出的现代视域与融合态势;主要从“双重流散生存经验与互相审思的文本书写”“开采多重文化资源与拓展生存策略”“从身份困扰到哲学思考”及“世界主义的书写策略”方面加以探讨。第六章是结语部分,指出在美国多元文化语境下,美国华裔作家用生命之体验凝聚而成的作品率先进入了一个混杂的现实与混杂的文化境遇之中,展现了在多元文化混杂杂糅的过程中,异质文化彼此交织交错而诞生多种新的意义的可能。

郑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