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品藻第九
〇一
汝南陈仲举、颍川李元礼,二人共论其功德,不能定先后。蔡伯喈评之曰:“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犯上难,摄下易。”仲举遂在“三君”①之下,元礼居“八俊”②之上。
①三君:窦武、刘淑、陈蕃为世人所推崇,合称三君。
②八俊:李膺、王畅、荀绲﹑朱寓、魏朗、刘佑﹑杜楷﹑赵典,被赞为才智杰出人士,合称八俊。
〇二
庞士元至吴,吴人并友之。见陆绩、顾劭、全琮,而为之目曰:“陆子所谓驽马①,有逸足②之用;顾子所谓驽牛,可以负重致远。”或问:“如所目,陆为胜邪?”曰:“驽马虽精速,能致一人耳。驽牛一日行百里,所致岂一人哉?”吴人无以难。“全子好声名,似汝南樊子昭。”
①驽马:劣马。
②逸足:代步。
〇三
顾劭尝与庞士元宿语,问曰:“闻子名①知人,吾与足下孰愈②?”曰:“陶冶世俗,与时浮沈,吾不如子;论王霸③之余策,览倚仗④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⑤。”劭亦安⑥其言。
①名:擅长。
②愈:强,优。
③王霸:根据儒家的说法,以仁义治天下为王道,以武力平天下为霸道。合称王霸。
④倚仗:指福祸互相依存转换。
⑤一日之长:略胜一筹。
⑥安:恰当,合适。
〇四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〇五
王大将军在西朝①时,见周侯辄扇障面不得住②。后渡江左,不能复尔。三叹曰:“不知我进伯仁退?”
①西朝:西晋。
②周侯:周顗,字伯仁,人称“周仆射”“周侯”。辄扇障面不得住:就用扇子遮住脸,不停地扇来扇去。《晋书》记载:“周顗,王敦素惮之,见则面热,虽复腊月,亦扇面不休。其惮如此。”
〇六
王大将军下,庾公问:“闻卿有四友,何者是?”答曰:“君家中郎、我家太尉、阿平、胡毋彦国。阿平故当最劣。”庾曰:“似未肯①劣。”庾又问:“何者居其右②?”王曰:“自有人。”又问:“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论。”左右蹑③公,公乃止。
①未肯:不一定,未必。
②何者居其右:谁最优秀?古人以右为尊。
③蹑:踩。
〇七
人问丞相:“周侯何如和峤?”答曰:“长舆嵯櫱①。”
①长舆:和峤之字。嵯櫱:即嵯峨,形容高峻。
〇八
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①,自谓过之。”
①一丘一壑:丘壑为隐士隐居之地,此指纵情山水,隐居不仕。
〇九
宋袆①曾为王大将军妾,后属谢镇西②。镇西问袆:“我何如王?”答曰:“王比使君,田舍③、贵人耳。”镇西妖冶④故也。
①宋袆:晋艺妓,原为石崇宠姬绿珠弟子,貌美,善吹笛,先后属明帝、阮孚、王敦、谢尚等。
②谢镇西:谢尚,曾任镇西将军,故称。
③田舍:乡下人。
④妖冶:艳丽。
一〇
卞望之云:“郗公体中有三反①:方于事上②,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贞,大修计校③,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④,三反。”
①三反:三处矛盾的地方。
②方于事上:侍奉皇帝端方正直。
③计校:计较,算计。
④憎人学问:讨厌别人好学求问。
十一
世论温太真,是过江第二流之高①者。时名辈共说人物,第一将尽之间,温常失色。
①高:杰出,出类拔萃。
十二
郗司空家有伧奴①,知及文章,事事有意。王右军向刘尹称之。刘问:“何如方回②?”王曰:“此正小人有意向③耳,何得便比方回?”刘曰:“若不如方回,故是常奴耳。”
①郗司空:郗鉴。伧奴:北方奴仆。
②方回:郗愔,字方回,郗鉴长子。
③意向:心思,志向。
十三
时人道阮思旷:“骨气不及右军,简秀不如真长,韶润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渊源,而兼有诸人之美。”
十四
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十五
桓大司马下都,问真长曰:“闻会稽王语奇进①,尔邪?”刘曰:“极进,然故是第二流中人耳。”桓曰:“第一流复是谁?”刘曰:“正是我辈耳!”
①语:清谈。奇进:大有进步。
十六
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①。”
①故当出我下:殷浩和桓温齐名,两人都有争胜之心。此为桓温对两人高下的理解。
十七
有人问谢安石、王坦之优劣于桓公,桓公停①欲言,中悔,曰:“卿喜传人语,不能复语卿。”
①停:正要。
十八
庾道季云:“思理伦和①,吾愧康伯;志力强正②,吾愧文度。自此以还③,吾皆百之。”
①思理伦和:思路缜密有条理。
②志力强正:意志力坚强。
③自此以还:除此之外。
十九
王黄门兄弟三人①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②?”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①王黄门:王徽之曾任黄门侍郎,故称。兄弟三人: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第五子;王操之,字子重,王羲之第六子;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
②孰:谁,哪一个。愈:优,强。
二〇
谢公问王子敬:“君书何如君家尊①?”答曰:“固②当不同。”公曰:“外人论殊不尔③。”王曰:“外人那得知。”
①家尊:指王献之之父王羲之。
②固:当然,原本。
③外人论殊不尔:外面的人可不是这么议论的。
廿一
谢公语孝伯①:“君祖比刘尹,故为得逮②。”孝伯云:“刘尹非不能逮,直③不逮。”
①孝伯:王恭,字孝伯,王濛之孙。
②故:的确。逮:追得上,赶得上。
③直:只是。
廿二
桓玄为太傅,大会,朝臣毕集。坐裁竟①,问王桢之曰:“我何如卿第七叔②?”于时宾客为之咽气③。王徐徐答曰:“亡叔是一时之标④,公是千载之英。”一坐欢然。
①坐裁竟:刚刚坐定。
②第七叔:指王献之。
③咽气:屏住呼吸。
④标:楷模。
廿三
桓玄问刘太常曰:“我何如谢太傅?”刘答曰:“公高,太傅深。”又曰:“何如贤舅子敬?”答曰:“楂梨橘柚,各有其美。”
廿四
旧以桓谦比殷仲文。桓玄时,仲文入,桓于庭中望见之,谓同坐曰:“我家中军①那得及此也!”
①中军:桓谦,字敬祖,桓玄叔父,桓冲之子,东晋将领,曾任中军将军,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