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2.1 复习笔记

一、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以下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

(1)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2)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

(3)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理性人”或者“经济人”假设

“理性人”或者“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所谓的“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一个重要的表现在于: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比如说,消费者追求的是个人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总之,无论是效用最大化还是利润最大化都是建立在“理性人”或者“经济人”假设这个基础之上的。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框架如图2-1所示。

就微观经济学而言,整个内容就是论证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这也就是一般均衡理论的直接目的。由于一般均衡需要各个局部市场的均衡,因此微观经济学花大力气论证了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均衡。产品市场的均衡就是均衡价格理论,也就是图2-1鸟瞰图的上半部分,而要素市场的均衡就是图2-1鸟瞰图下半部分所描绘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从两个方面分别推导了均衡价格理论中涉及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这就是微观经济学的整个框架。

二、需求

1.需求的概念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它包含两层含义:消费者既有购买的欲望,又有支付该商品的购买能力。

2.影响需求的因素

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

(1)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图2-1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于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

(3)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4)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3.需求的表示方式

需求可以用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等形式加以表示。

(1)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需求数量的各个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一般地,为了简化分析,常常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即把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仅仅看成是这种商品的价格的函数,于是,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

Qd=fP

式中,P为商品的价格;Qd为商品的需求量。

线性需求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Qd=α-β·P

式中,α、β为常数,且α、β>0。该函数所对应的需求曲线为一条直线。

(2)需求表

商品的需求表是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3)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但是,在商品为吉芬商品的特殊场合,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会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4.需求规律

(1)需求规律是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2)需求曲线的形状。需求规律是对一般情况和一般商品而言的,需求曲线在通常情况下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但也有可能出现例外情形:第一,吉芬商品,在特定条件下当价格下跌时,需求反而减少;而价格上涨时,需求反而增加。第二,某些炫耀性消费的商品,如珠宝等,价格越高,越显示拥有者的地位,需求量越大;反之越小。这两种情况下,其需求曲线均表现为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值。第三,某些商品的价格小幅度升降时,需求按正常情况变动;价格大幅度升降时,人们因不同的预期而采取不同的行动,引起需求的不规则变化,如证券、黄金市场等,需求曲线就表现为不规则形状。

5.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它在图上反映为需求曲线上的点移动,如图2-2所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价格由PA下降到PB,则需求由QA增加到QB,这种情况就是需求量的变动。

图2-2 需求量的变动

(2)需求的变动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它在图上反映为需求曲线向左或向右移动。比如,当收入普遍增加时,人们对同等价格商品的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如图2-3所示。从图2-3中可以发现,价格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由于收入的增加导致同等价格下的需求量增加。

图2-3 需求的变动

三、供给

1.供给的概念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厂商要有生产和供给的欲望,没有生产和供给的欲望就形成不了供给;二是厂商要有供给能力,没有供给能力也形成不了供给。

2.影响供给的因素

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

(1)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

(2)生产的成本。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成本上升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减少。相反,生产成本下降会增加利润,从而使得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3)生产的技术水平。在一般的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从而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量。

(4)相关商品的价格。在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的供给量会发生变化。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看好,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上涨,生产者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会增加产量供给。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是悲观的,如预期商品的价格会下降,生产者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会减少产量供给。

3.供给的表示方式

(1)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QS=fP)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一般地,为了简化分析,常常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即把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只看成是这种商品价格的函数,则供给函数就可以表示为:

QS=fP

式中,P为商品的价格;QS为商品的供给量。

线性供给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QS=-δ+γ·P

式中,δ、γ为常数,且δ、γ>0。与该函数相对应的供给曲线为一条直线。

(2)供给表

商品的供给表是一个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3)供给曲线

一般情况下,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但是,经济活动中也存在着特例,比如说劳动、土地、资本的供给曲线。

4.供给规律

(1)供给规律是指,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2)供给曲线的形状。一般地,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斜率为正值。但也有例外:第一,某些只能以手工,单件生产的商品,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和规模经营,使成本锐减且大批量供给成为现实,这时虽然商品价格下降,厂商仍愿意供给更多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供给曲线表现为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值。第二,当工资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文化娱乐、教育、休息等就更为重要,这时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的供给可能保持不变甚至减少。第三,某些商品的价格小幅度升降时,供给按正常情况变动;大幅度升降时,人们因不同的预期而采取不同的行动,如待价而沽,进而引起供给的不规则变化。后两种情况的供给曲线可能表现为不规则的形状。

5.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称为供给量的变动。它在图上反映为供给曲线上的点移动,如图2-4所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价格由PA下降到PB,则供给由QA减少到QB,这种情况就是供给量的变动。

图2-4 供给量的变动

(2)供给的变动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称为供给的变动。它在图上反映为供给曲线向左或向右移动。比如,当税收减少时,厂商对同等价格的商品的供给量增加,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如图2-5所示。从图2-5中可以发现,价格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由于税收减少导致同等价格下的供给量增加。

图2-5 供给的变动

四、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1.均衡的含义

在经济学中,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市场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分析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2.均衡价格的决定

通过上面的分析,需求量是随着商品的价格上升而下降,而供给量是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上升,一个上升、一个下降,则必定有一个均衡点,在这个均衡点上,其价格和产量既为需求方所接受,也为供给方所接受,由此形成的是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如图2-6所示,D线是需求曲线,S线是供给曲线。两者相交于E点,所以E点表示该商品达到供求均衡点,E点对应的价格P0为均衡价格,对应的产量Q0为均衡产量。此时,市场出清(market-clearing)。

图2-6 均衡价格的决定

如果价格位于P1(高于均衡价格),由此形成了超额供给Q3-Q2。由于大量商品的积压,商品的价格必然下降,向均衡点E运动。如果价格位于P2(低于均衡价格),由此形成了超额需求Q4-Q1。由于大量商品的抢购,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向均衡点E运动。

通过上述分析,均衡价格的决定实质上是市场经济运作三大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作用的结果,其具体路径如下:

供给>需求⇒价格↓⇒企业利润↓⇒生产↓⇒供给<需求⇒价格↑⇒企业利润↑⇒生产↑…⇒供给=需求⇒均衡价格

3.均衡价格的变动

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其他因素发生变动,将会导致需求的变动或者供给的变动,而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均会影响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1)需求变动的影响

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则新的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则新的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2)供给变动的影响

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则新的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则新的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的影响

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如何变化要由需求和供给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决定。

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增加时,均衡产量增加,但均衡价格的变动不能确定;反之,均衡产量减少,但均衡价格的变动也不能确定。需求增加而供给减少时,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的变动不能确定;需求减少而供给增加时,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的变动也不能确定。

(4)供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4.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

(1)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又称为最低限价,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市场决定的均衡价格。实行支持价格后,该商品市场价格上升,供给量就会大于需求量,该商品市场将出现过剩。为了维持该支持价格,政府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收购过剩商品,用于储备或出口,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收购过剩商品会增加政府财政开支。

②对该商品的生产实行产量限制,规定将生产的数量控制在均衡产量,使供求平衡,但在实施时需有较强的指令性,且容易产生不正当竞争、政府腐败行为等负面影响。

③对购买者给予价格补贴,但此方法势必造成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导致政府高额财政赤字。

(2)限制价格

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物品的价格而对它们规定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其目的是为了稳定经济生活,保护消费者利益。实行限制价格后,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下跌,刺激需求,这时需求量大于供给量,该商品市场将出现短缺,市场上往往会出现抢购、黑市交易、投机等现象。政府为了维持这种限制价格,往往采取配给制来控制需求量,限定消费者购买的数量。但配给制只能适用于短时期内的特殊情况,如战时物资极度紧缺时期。否则,一方面可能使购物券货币化,出现黑市交易,另一方面,限制价格也会挫伤厂商的生产积极性,使短缺更为严重。

五、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1.弹性的一般含义

弹性本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是指某一物体受外力作用而作出的反应程度。把弹性引入经济学领域,是用来说明经济变量间某变量(因变量)对另一变量(自变量)变化的敏感程度。在经济学中,弹性的一般公式为:

设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fX),则具体的弹性公式为:

式中,e为弹性系数;ΔX、ΔY分别为变量X、Y的变动量。

若经济变量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即:当上式中的ΔX→0,且ΔY→0时,则弹性公式为:

需要指出的是,由弹性的定义公式可以清楚地看到,弹性是两个变量各自变化比例的一个比值。所以,弹性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它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度量单位无关。

2.需求价格弹性

(1)含义和计算公式

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2)需求价格弹性:弧弹性

需求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简单地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假定需求函数为Q=fP), ΔQ和ΔP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动量,ed表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则需求价格弧弹性的公式为:

需求价格弧弹性的中点公式:

(3)需求价格弹性:点弹性

①含义和计算公式

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也就是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公式为:

②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

线性需求曲线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如图2-7所示,线性需求曲线分别与纵坐标和横坐标相交于A、B两点,令C点为该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从几何意义看,根据价格点弹性的定义,C点的需求价格弹性可以表示为:

图2-7 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

线性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弹性,都可以通过由该点出发向价格轴或数量轴引垂线的方法来求得。

非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如图2-8所示,A点的弹性系数仍用AD/AC表示。先过该点作切线,将该切线视为线性需求曲线,然后再用线性需求曲线点弹性几何解公式求解。

图2-8 非线性需求曲线上点弹性的测定

(4)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也不同,它包括五种情形:

①需求完全无弹性。当| ed|=0时,需求完全无弹性,无论价格怎样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其需求曲线是与纵轴平行的一条垂线,如图2-9(c)所示。

②缺乏弹性。|ed|<1,即需求缺乏弹性,它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即价格每升降1%,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小于1%,生活必需品,如粮、油等大多属于此类型。

③单位弹性。|ed|=1,即需求是单位弹性,它表示需求量与价格按同一比率发生变动,即价格每升或降1%,需求量就相应减或增1%。其需求曲线为直角双曲线。

④富有弹性。|ed|>1,即需求富有弹性,它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即价格每升降1%,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大于1%。奢侈品和价格昂贵的享受性劳务多属于此类型。

⑤需求弹性无穷大。当| ed|=∞时,需求弹性无穷大,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需求量是无限的。其需求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一条水平线,如图2-9(b)所示。

图2-9 线性需求曲线点弹性的五种类型

(5)线性需求曲线上的点弹性的特征

在线性需求曲线上的点的位置越高,相应的点弹性系数值就越大;相反,位置越低,相应的点弹性系数值就越小。这一特征在图2-9(a)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6)需求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需求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理方法予以证明。证明如下:

由于TR=P·Q,所以

对于ed>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对于ed<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

对于ed=1的单位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

ed=∞和ed=0这两种特殊情况考虑在内,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的综合关系如表2-1所示。

表2-1 需求价格弹性和销售收入

(7)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

①商品的可替代性。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大;相反,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往往就越小。

②商品用途的广泛性。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用途越是广泛,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相反,用途越是狭窄,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小。

③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一般说来,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非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④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者在某商品上的消费支出在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可能越大;反之,则越小。

⑤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一般说来,所考察的调节时间越长,则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

3.需求收入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与计算公式

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它是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消费者收入量的变动率的比值。

假定某商品的需求量Q是消费者收入水平M的函数,即Q=fM),则该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公式为:

或者

(2)需求收入弹性与商品分类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正值,即eM>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该商品即称为正常品。若正常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则为奢侈品;若正常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小于1,则为必需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负值,即eM<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量反而下降,该商品即称为劣等品。

(3)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定律指出: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4.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1)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含义与计算公式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它是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率的比值。

假定商品X的需求量QX是它的相关商品Y的价格PY的函数,即QX=fPY),则商品X的需求交叉价格弧弹性公式为:

X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量ΔQX和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量ΔPY均趋于无穷小时,则商品X的需求交叉价格点弹性公式为:

(2)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分类

①如果商品X、Y的需求交叉弹性是正值,即eXY>0,表示随着商品Y价格的提高(降低),商品X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减少),则商品X、Y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且其弹性系数越大,替代性就越强。

②如果商品X、Y的需求交叉弹性是负值,即eXY<0,表示随着商品Y价格的提高(降低),商品X的需求量也随之减少(增加),则商品X、Y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且其弹性系数越大,互补性就越强。

③如果商品X、Y的需求交叉弹性为零,即eXY=0,则说明X的需求量并不随Y的价格变动而发生变动,X、Y之间没有什么相关性,是相对独立的两种商品。

(3)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与商品分类

①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降低)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减少),这两种存在替代关系的商品称为替代品。

②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值,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降低)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减少(增加),这两种存在互补关系的商品称为互补品。

5.供给价格弹性

(1)供给价格弹性的含义与计算公式

供给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它是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

假定供给函数为Q=fP),以eS表示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则供给价格弧弹性的公式为:

供给价格点弹性的公式为:

(2)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

eS=0,完全无弹性,其供给曲线是与纵轴平行的一条垂线。如极其稀缺、珍贵、无法复制的商品。

eS<1,供给缺乏弹性,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eS=1,供给为单位弹性,供给量变动的幅度等于价格变动的幅度。这也是现实中一种极端的情况。

eS>1,供给富有弹性,供给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eS=∞,供给弹性无穷大,其供给曲线是与横轴平行的一条水平线。这是商品出现严重过剩时的情形。

(3)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①生产的难易程度。一般而言,在一定时期内,容易生产的产品,其供给价格弹性大;较难生产的产品,其供给价格弹性小。

②生产规模和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生产规模大的资本密集型企业,其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小;而规模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大。

③成本的变化。如果随着产量的提高,只引起单位成本的轻微提高,供给价格弹性就大;如果单位成本随着产量的提高而明显上升,则供给价格弹性就小。

④时间的差异、厂商生产能力、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等都会影响供给价格弹性。

六、蛛网模型

1.稳定均衡、亚稳定均衡和不稳定均衡

经济学根据均衡状态的稳定与否,将均衡区分为稳定均衡、亚稳定均衡和不稳定均衡。就均衡价格模型而言,稳定均衡指的是任何脱离均衡状态的变动都会引起市场力量的自发作用从而推动其回到均衡状态;亚稳定均衡指的是产生脱离均衡状态的变动后,市场既不会使其自动回到均衡状态,也不会进一步偏离原始均衡点;不稳定均衡指的是产生脱离均衡状态的变动后,市场会推动其进一步偏离均衡点。

2.蛛网模型

蛛网模型考察的是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这种商品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供给变动存在时滞,而需求不存在时滞,即商品的本期产量决定于前一期的价格Pt-1,即供给函数为=fPt-1),商品本期的需求量决定于本期的价格Pt,即需求函数为。具体地,蛛网模型可以用以下三个联立的方程式来表示:

式中,α、β、δ和γ均为常数,且均大于零。

设初期价格为P0,容易推导得出。又因为在市场均衡时,均衡价格Pe=Pt=Pt-1,故有,代入可得:。分析此式,可得到蛛网模型以下三种情况:

(1)收敛型蛛网

t→∞,若,则PtPe。这说明,随着时间t的增加,如果γ<β,即需求曲线比供给曲线平缓,或者说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则实际价格Pt将以越来越小的幅度围绕均衡价格Pe上下波动,最终逼近均衡价格,即实现稳定均衡。把这种模型称为收敛型蛛网。

(2)发散型蛛网

t→∞,若,则Pt→∞。这说明,随着时间t的增加,如果γ>β,即需求曲线比供给曲线陡峭,或者说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则实际价格Pt将以越来越大的幅度围绕均衡价格Pe上下波动,最终无穷大偏离均衡价格,实现不稳定均衡。把这种模型称为发散型蛛网。

(3)封闭型蛛网

t→∞,若,则Pt为常数。这说明,随着时间t的增加,如果γ=β,即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一样平缓或陡峭,或者说需求弹性等于供给弹性,则实际价格Pt将以相同的幅度围绕均衡价格Pe上下波动,既不进一步偏离,也不逐步逼近均衡价格,最终实现亚稳定均衡。把这种模型称为封闭型蛛网。

2.2 课后习题详解

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

(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1)将需求函数Qd=50-5P和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

50-5P=-10+5P

解得:Pe=6

将均衡价格Pe=6代入需求函数Qd=50-5P

解得均衡数量:Qe=20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6, Qe=20。几何图形如图2-10所示。

图2-10 供求均衡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d=60-5P和原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

60-5P=-10+5P

解得:Pe=7

将均衡价格Pe=7代入需求函数Qd=60-5P

解得均衡数量:Qe=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7, Qe=25。几何图形如图2-11所示。

图2-11 需求变化

(3)据题意可知新的供给函数为:Qs=-5+5P,将其与原需求函数Qd=5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可得:

50-5P=-5+5P

解得:均衡价格Pe=5.5,均衡数量Qe=22.5,几何图形如图2-12所示。

(4)①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给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2-10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s=-10+5P和需求函数Qd=50-5P表示,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为Pe=6,且当Pe=6时,有Qd=Qs=Qe=20;同时,均衡数量为Qe=20,且当Qe=20时,有Pd=Ps=Pe=6。

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中的参数(50, -5)以及供给函数中的参数(-1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Pe=6和Qe=20。

依此类推,以上所描述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其图2-11和(3)及其图2-12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Eii=1,2)都得到了体现。

图2-12 供给变化

②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变化时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分析比较由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以(2)为例加以说明。在图2-11中,由均衡点E1变动到均衡点E2,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比较新、旧两个均衡点E1E2可以看到:由于需求增加导致需求曲线右移,最后使得均衡价格由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20增加为25。

也可以这样理解比较静态分析: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即其中一个参数值由50增加为60,从而使得内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6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的20增加为25。

类似地,利用(3)及其图2-12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点。

(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总之,一般地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2.假定表2-2是需求函数Qd=500-100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

表2-2 某商品的需求表

(1)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2)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P=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3)根据该需求函数或需求表做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

解:(1)根据中点公式,有:

即价格2元和价格4元之间的需求价格弧弹性为ed=1.5。

(2)当P=2时,Qd=500-100×2=300,所以,有:

(3)根据该需求函数可得线性需求曲线如图2-13所示。由图2-13, P=2时的需求价格点弹性为:

显然,用几何方法计算出的弹性值与(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

图2-13

3.假定表2-3是供给函数Qs=-2+2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供给表:

表2-3 某商品的供给表

(1)求出价格3元和5元之间的供给的价格弧弹性。

(2)根据给出的供给函数,求P=3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

(3)根据该供给函数或供给表作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3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

解:(1)根据供给价格弧弹性的中点计算公式,有:

即价格3元和5元之间的供给价格弧弹性为4/3。

(3)根据图2-14,在C点即P=3时的供给价格点弹性为:

(2)由于当P=3时,Qs=-2+2×3=4,所以

图2-14

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的P=3时的供给价格点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s=1.5。

4.图2-15中有三条线性的需求曲线AB、AC、AD

(1)比较a、b、c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大小。

(2)比较a、f、e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大小。

图2-15

解:(1)根据求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易知分别处于三条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b、c三点的需求价格点弹性是相等的。原因在于,在这三点上,都有:

(2)根据求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同样可推知:分别处于三条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f、e三点的需求价格点弹性是不相等的,且有。其理由在于:

a点有:

f点有:

e点有:

在以上三式中,由于GBGCGD,所以

5.利用图2-16比较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大小。

图2-16

(1)图(a)中,两条线性需求曲线D1D2相交于a点。试问:在交点a,这两条直线型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相等吗?

(2)图(b)中,两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D1D2相交于a点。试问:在交点a,这两条曲线型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相等吗?

解:(1)这两条线性需求曲线在交点a的需求价格点弹性不相等,斜率绝对值较小即较为平缓的线性需求曲线D1在交点a处的需求价格点弹性大一些。分析如下:

将图2-16(a)的两条线性需求曲线D1D2分别向横轴和纵轴延伸,它们与横轴分别相交于点B、D,与纵轴分别相交于点A、C,如图2-17所示。根据求需求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可以推知:在交点a处,线性需求曲线D1的需求价格点弹性,线性需求曲线D2的需求价格点弹性,显然,因此ed1ed2,即在交点a处,线性需求曲线D1的需求价格点弹性大一些。

图2-17 需求价格点弹性

(2)在交点a处,这两条曲线型的需求价格点弹性不相等。如图2-16(b)所示,在交点a处,曲线需求曲线D1切线AB的斜率小于曲线需求曲线D2切线FG的斜率。在交点a处,虽然它们具有相同的坐标位置,但由于曲线需求曲线D1切线AB的斜率小于曲线需求曲线D2切线FG的斜率,因此曲线需求曲线D1的需求价格点弹性大于曲线需求曲线D2的需求价格点弹性,即在交点处它们具有不同的需求价格点弹性。

6.假定某消费者关于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Q与收入M之间的函数关系为M=100Q2

求:当收入M=6400时的需求的收入点弹性。

解:由已知条件M=100Q2,可得:

于是有:

进一步,可得:

观察并分析以上计算过程及其结果可发现,当收入函数M=aQ2(其中a>0且为常数)时,则无论收入M为多少,相应的需求收入点弹性恒等于

7.假定需求函数为Q=MP-N,其中M表示收入,P表示商品价格,NN>0)为常数。

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和需求的收入点弹性。

解:由已知条件Q=MP-N可得:

由此可见,一般地,对于幂指数需求函数QP)=MP-N而言,其需求价格点弹性总等于幂指数的绝对值N。而对于线性需求函数QM)=MP-N而言,其需求收入点弹性总是等于1。

8.假定某商品市场上有100个消费者,其中,60个消费者购买该市场的商品,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均为3;另外40个消费者购买该市场的商品,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均为6。

求:按100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是多少?

解:个人需求价格弹性与市场需求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为:市场需求价格弹性可视为消费者在市场需求量的份额乘其需求价格弹性之和。数学证明如下(假设有两个消费者):

本题中,可将这100个消费者分为两类,其中60个需求价格弹性相同的消费者视为一类,需求价格弹性为3,所占市场需求份额为;其中40个需求价格弹性相同的消费者视为一类,需求价格弹性为6,所占市场需求份额为。因此,这100个消费者合起来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9.假定某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d=1.3,需求的收入弹性eM=2.2。求: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下降2%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提高5%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解:(1)由于,将ed=1.3和代入,有:1.3==0.026。

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下降2%使需求增加2.6%。

(2)由于,于是有:

因此,其他条件不变收入提高5%时,需求数量增加11%。

10.假定在某市场上A、B两厂商是生产同种有差异的产品的竞争者;该市场对A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A=200-QA,对B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B=300-0.5QB;两厂商目前的销售量分别为QA=50, QB=100。求:

(1)A、B两厂商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dAedB各是多少?

(2)如果B厂商降价后,使得B厂商的需求量增加为=160,同时使竞争对手A厂商的需求量减少为=40。那么,A厂商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eAB是多少?

(3)如果B厂商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那么,你认为B厂商的降价是一个正确的行为选择吗?

解:(1)关于A厂商:

由于PA=200-QA=200-50=150,且A厂商的需求函数可以写成:

QA=200-PA

于是,A厂商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关于B厂商:

由于PB=300-0.5QB=300-0.5×100=250,且B厂商的需求函数可以写成:

QB=600-2PB

于是,B厂商的需求价格弹性为:

(2)令B厂商降价前后的价格分别为PB,且A厂商相应的需求量分别为QA,根据题意有:

PB=300-0.5QB=300-0.5×100=250

QA=50

因此,A厂商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为:

(3)由(1)可知,B厂商在PB=25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edB=5,也就是说,对B厂商产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厂商的价格和销售收入成反方向的变化,所以,B厂商将商品价格由PB=250下降为=220,将会增加其销售收入。具体地有:

降价前,当PB=250且QB=100时,B厂商的销售收入为:

TRB=PB·QB=250×100=25000

降价后,当=220且=160时,B厂商的销售收入为:

显然,,即B厂商降价增加了它的销售收入,所以,对于B厂商的销售收入最大化的目标而言,它的降价行为是正确的。

11.假定某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6,现售价格为P=4。

求: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多少,才能使得销售量增加10%?

解:设该商品价格下降ΔP时才能使得销售量增加10%。由需求价格点弹性计算公式有:

得:ΔP=-10%×4÷1.6=-0.25。

即该商品价格下降0.25时才能使得销售量增加10%,此时商品价格为3.75。

12.利用图阐述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大小与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举例加以说明。

答: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性程度。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提供该商品的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归纳如下:

(1)对于ed>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这是因为,当ed>1时,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大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所以,降价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P·Q值是增加的。相反,在厂商提价时,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P·Q值是减少的。这种情况可用图2-18(a)予以描述。

图2-18(a)中需求曲线上a、b两点之间是富有弹性的,两点之间的价格变动率引起一个较大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具体地看,当价格为P1,需求量为Q1时,销售收入P·Q相当于矩形OP1aQ1的面积;当价格为P2,需求量为Q2时,销售收入P·Q相当于矩形OP2bQ2的面积。显然,前者面积小于后者面积。这就是说,若厂商从a点运动到b点,则降价的结果会使销售收入增加;若厂商从b点运动到a点,则提价的结果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可以举例说明这种情况。假设某商品的ed=2。开始时,商品的价格为10元,需求是100,厂商的销售收入=10元×100=1000元。当商品的价格上升1%,即价格为10.10元时,由于ed=2,所以,相应的需求量的下降率为2%,即需求量下降为98,厂商的销售收入=10.10元×98=989.80元。显然,厂商提价后的销售收入反而减少了。

(2)对于ed<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其原因在于:ed<1时,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并不能全部抵消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所以,降价最终使销售收入P·Q值减少。相反,在厂商提价时,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P·Q值是增加的。用图2-18(b)说明这种情况。图2-18(b)中需求曲线上a、b两点之间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两点之间价格变动率引起一个较小的需求量的变动率。价格分别为P1P2时,销售收入分别为矩形OP1aQ1的面积和矩形OP2bQ2的面积,且前者面积大于后者面积。这就是说,当厂商降价,即由a点运动到b点时,销售收入是减少的;相反,当厂商提价,即由b点运动到a点时,销售收入是增加的。

(3)对于ed=1的单位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这是因为,当ed=1时,厂商变动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价格的变动率是相等的。这样一来,由价格变动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或减少量刚好等于由需求量变动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或增加量,所以,无论厂商是降价还是提价,销售收入P·Q值是固定不变的。如图2-18(c)所示。图2-18(c)中需求曲线上a、b两点之间为单位弹性。价格为P1时的销售收入即矩形OP1aQ1的面积等于价格为P2时的销售收入即矩形OP2bQ2的面积。显然,不管厂商是因降价由a点运动到b点,还是因提价由b点运动到a点,其销售收入量是不变的。

图2-18 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

13.利用(教材中)图2-1简要说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

答: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或者,也可以简单地说,微观经济学是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的。市场机制亦可称为价格机制,其基本的要素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以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为出发点,微观经济学通过效用论研究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进而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生产论、成本论和市场论主要研究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生产者的供给曲线,进而得到市场的供给曲线。运用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就可以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并进一步理解在所有的个体经济单位追求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在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其中,从经济资源配置的效果讲,完全竞争市场最优,完全垄断市场最差,而垄断竞争市场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市场比较接近完全垄断市场。至此,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教材中图2-1中上半部分所涉及的关于产品市场的内容的研究。为了更完整地研究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市场论又将考察的范围从产品市场扩展至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的理论,从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出发,推导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的理论,从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推导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据此,进一步说明生产要素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这样,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教材中图2-1中下半部分所涉及关于生产要素市场的内容的研究。

在以上讨论了单个产品市场和单个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及其作用之后,一般均衡理论讨论了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的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问题,其结论是: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存在着一组价格(P1, P2, …, Pn)使得经济中所有的n个市场同时实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这样,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其核心思想即“看不见的手”原理的证明。

在上面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微观经济学又进入了规范研究部分,即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命题是: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说,在帕累托最优的经济效率的意义上,进一步肯定了完全竞争市场的配置资源的作用。

在讨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后,微观经济学又讨论了市场失灵的问题。市场失灵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垄断、外部经济、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导致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经济学家又探讨和提出了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

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需求价格弹性(武汉大学2002、2004研;江西财大2004研;电子科技大学2006研;厦门大学2008研;社科院研究生院2010研;财政部财科所2012研;浙江大学2014研;东北大学2016研)

答: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和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需求价格弹性与商品销售总收益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即商品富有弹性,其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即商品是缺乏弹性的,该商品销售总收益与价格变动是同方向的,即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即商品是单位弹性,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

2.经济人(中央财大2005研复试;中南大学2005研;南京财经大学2015研)

答: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样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在追求私人利益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己无利的事。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性和随机性的决策。③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获取信息也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④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且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上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

3恩格尔定律(北师大2001研;东北大学2004研;财政部财科所2004研;对外经贸大学2006研;华东理工大学2006研;南京大学2007研;中南财大2009研;中央财大2010研;东北财大2014研;山东大学2015研)

答: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反映恩格尔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公式表示为:

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的经济学家对恩格尔定律做了若干补充,恩格尔定律的内容有所增加。目前,经济学对恩格尔定律的表述是:

(1)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会下降。

(2)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家庭住宅建设和家务经营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大体不变。

(3)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用于服装、交通、娱乐、卫生保健、教育方面的支出和储蓄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会上升。

4.蛛网模型(对外经贸大学2004研;中南财大2010研;中南大学2010研;兰州大学2015研)

答:蛛网模型是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时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动态分析理论。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供给量和价格的均衡被打破,经过竞争,均衡状态会自动恢复。蛛网模型却证明,按照古典经济学静态下完全竞争的假设,均衡一旦被打破,经济系统并不一定自动恢复均衡。

与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不同的是,蛛网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它假定商品的本期产量Qst取决于前一期的价格Pt-1,即供给函数为Qst=fPt-1),并根据需求弹性、供给弹性的不同,可以把蛛网模型分为“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和“封闭型蛛网”三种类型。

蛛网模型解释了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的波动的情况,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这个模型还是一个很简单的和有缺陷的模型,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5.需求收入弹性(武汉大学2003、2012研;华中科大2008、2010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研)

答: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如果用eM表示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用M和ΔM分别表示收入和收入的变动量,Q和ΔQ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的变动量,则需求收入弹性公式为:

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值来判断该商品是必需品、奢侈品还是劣等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大于1,即eM>1,表示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收入水平上升幅度,则该商品为奢侈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即eM<1,表示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水平上升幅度,则该商品为必需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0,即eM<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供,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反而下降,则该商品为劣等品。

二、简答题

1.什么叫理性人假设?试举两例说明微观经济学是建筑在这个假设基础上的。(人大2005研)

答:(1)所谓的“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它是指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经济学家认为,在任何经济活动中,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合乎理性的人”,否则,就是非理性的人。

(2)“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①以效用论为例,每一个理性的消费者都在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基数效用论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来确定达到消费者均衡时的条件。边际效用分析法认为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在某一特定期间内,消费者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中,其所支出的最后一元钱所获取的边际效用皆相等:。而序数效用论通过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来确定最佳的消费组合点,即在该点上要满足=

②再有一个例子是生产论中厂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具体而言表现在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和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因此厂商会在满足这个条件下进行生产。

2.需求曲线斜率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中央财大2005研复试;华南理工大学2012研)

答: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需求曲线的斜率是指价格和需求量的实际变化量之比。之所以用需求价格弹性而不是斜率作为反映程度的衡量工具,是因为当所使用的单位发生变化时,需求曲线的斜率就取决于所涉及的单位及其变化。需求曲线斜率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为:

(1)需求价格弹性反映了需求曲线陡峭或平缓的程度。

(2)当需求曲线所涉及的单位相同并且按同一比例绘制需求曲线时,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平坦,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陡峭,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3)当需求曲线为线性需求曲线时,线性需求曲线上的所有点都具有相同的斜率。但是,在该线性需求曲线中点的上方,需求富有弹性;在该线性需求曲线中点的下方,需求缺乏弹性;在该线性需求曲线中点,需求具有单位弹性。

由此可见,直接把需求曲线的斜率和需求价格弹性等同起来,是错误的。严格区分这两个概念,不仅对于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而且对于任何形状的需求曲线的弧弹性和点弹性来说,都是有必要的。

3.针对春节火车票一票难求的现象,请你用供求理论分析其中的原理,并据此提出解决的办法。(西南财大2013研)

答:(1)一票难求现象的经济学解释

我国的铁路运输国家垄断格局虽然已经被打破,但其绝大部分产权仍然归国家所有,社会股份比例极小。从供求关系看,如图2-19所示,供给方面,这几年来铁路运输每年春运期间都处于饱和状态,火车票的供给曲线几乎是垂直的,基本无弹性可言,故可以认为铁路的供给曲线固定于S0。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均衡完全是由需求曲线决定的。需求越多,价格越高。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量外流务工人员都会选择回家过年,而铁路交通是其返乡的主要交通选择。由于春运期间火车票需求的增加,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动,同时弹性也将大幅减少,所以并非平行的移动。这一方面是因为春节期间中国人有回家团圆的传统习俗,另一方面是因为替代品价格也在同步上升,且替代品价格升幅要远高于火车票增幅。如图2-19所示,需求曲线由D0向右移动到D1。此时春运火车票的价格应该为P1,高于平日价格P0。由于供给无弹性,均衡数量始终等于Q0。但由于政府的价格管制,火车票价格被限定为P0,此时市场实际的需求数量为Q1,要高于铁路的供给数量Q0,这一部分短缺的数量(Q1-Q0)即形成了一票难求现象。

图2-19一票难求现象的供求分析

(2)一票难求现象的解决办法

①供给方面,短期内,可采取增开临时列车的方式,同时引导部分乘客选用汽车或飞机等出行方式;长期内,通过铁路线路规划,修建铁路等方式,来缓解春运期间铁路运输的集中拥挤现象。如图2-19所示,通过这些措施,供给曲线由S0向右移动到S1,在C点处达到均衡。

②需求方面,政府要增加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改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使得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在家乡附近工作,从而减少春节期间对火车票的需求。另外,可通过改善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地过节的环境,适当予以补贴,使更多的人选择在工作地过年或错开回家的时间,也可以缓解一票难求的现象。

③另外,适当上调春运火车票价格也可缓解一票难求现象,而且这样做是符合市场规律的,还可解决铁路部门由于价格被限定,利润低从而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政府可在后期将票价上浮的部分通过其他手段补贴给外出务工的农民工。采用这种方式,火车票市场将会在图2-19的B点达到均衡。

三、计算题

1.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D=14-3P, QS=2+6P。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武汉大学2006研)

解:市场均衡时,需求和供给相等,即:QD=14-3P=QS=2+6P,

解得市场均衡价格为:,市场均衡产量为:Q=10。

此时,需求价格弹性为:

供给价格弹性为:

2.设现阶段我国居民对新汽车需求的价格弹性是ed=-1.2,需求的收入弹性是em=3.0,计算: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提高3%对需求的影响;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提高2%对需求的影响;

(3)假设价格提高8%,收入增加10%。2002年新汽车的销售量为800万辆。利用有关弹性系数估算2003年新汽车的销售量。(华中科大2003研;武汉大学2009研)

解:(1)由需求价格弹性可知:

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价格提高3%,则需求将下降3.6%。

(2),将, em=3.0代入可得:

因此,其他条件不变,收入提高2%时,需求增加6%。

(3)假设价格提高8%,收入增加10%。2002年新汽车的销售量为800万辆。则有:

ΔQ=(-1.2×8%+3.0×10%)×800=163.2(万辆)

即2003年新汽车的销售量为800+163.2=963.2(万辆)。

3.假设某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a-bPa>0, b>0)。

(1)求市场价格为P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

(2)当a=3, b=1.5时,需求价格弹性为1.5,求市场价格和需求量。

(3)求出价格上升能够带来市场销售额增加的市场价格范围。(辽宁大学2012研)

解:(1)当市场价格为P0时,需求价格弹性为:

(2)当a=3, b=1.5, Ed=1.5时,可知:

解得:P=1.2。代入市场需求函数Q=3-1.5P可得需求量为:Q=1.2。

(3)根据销售收入与需求价格弹性间的关系可知:当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时,价格上升可使销售收入上升。即有:

因此,当时,价格上升能带来销售额的增加。

四、论述题

俗话说:“谷贱伤农”,即粮食丰收反而会带来农民收入的下降,请分析背后的经济学原因,并说明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清华大学2005研;湖南大学2007研;北航2009研;南京财经大学2010研)

答:(1)“谷贱伤农”的含义

“谷贱伤农”指风调雨顺时,农民收获的粮食数量增加,但是卖粮收入反而减少的现象。该现象的经济学逻辑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丰收使得粮食价格下降,并且粮食价格下降的程度大于粮食产量增加的程度。

(2)“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分析

造成“谷贱伤农”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商品。以图2-20来具体说明。图2-20中的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的位置,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P1下降为P2。由于农产品均衡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最后致使农民总收入量减少,总收入的减少量相当于图2-20中矩形OP1E1Q1OP2E2Q2的面积之差。

图2-20 谷贱伤农

(3)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的作用

由于粮食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粮食的丰收反而会降低农民的收入,这会降低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措施保证农民的收入,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措施:第一,政府对粮食收购提供支持价格。即在农业丰收时,为了避免价格大幅度下降,政府设定粮食收购保护价。这就保证了农民可以以较高的价格出售粮食,从而使得粮食丰收时农民获得更高的收入,保证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第二,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政府可以采取直接补贴的形式,对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财政补贴,这种补贴实质上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农民不会因为粮食丰收反而收入减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未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