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北伐时期左派力量与蒋介石的矛盾及斗争(2)
三、迁都之争
尽管中央及各省区联席会议决定国民政府暂不迁移,但蒋介石仍然提出,希望“中央党部移鄂”。10月22日,他致电张静江与谭延闿,力陈理由,说明“武昌既克,局势大变,本党应速谋发展”[458]。鲍罗廷本来反对迁都,但10月底,在武汉的苏联顾问铁罗尼向他写了一份报告,陈述对唐生智的忧虑,认为唐“像是一个卖弄风情(武装力量)的女人,谁给她最多,她就将自己出卖给谁”。铁罗尼说:“国民党省执行委员会缺乏力量和正确处理事务的能力。唐生智一个人控制着形势,与他对抗的只有陈公博这个懒虫和邓演达。”“必须有两或三个中央委员到这里来并且建立委员会,否则着手重大事务和树立党的权威都是不可能的。”[459]与此同时,张国焘也致函在上海的中共中央,说明唐生智“太聪明,野心也大,各方不满其态度”,“须请粤方速派季龙(指徐谦——笔者)来”[460]。
这样,鲍罗廷对迁都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日本和张作霖的关系紧张,清浦子爵在北京和李石曾、易培基谈判,询问国民政府能否与日本建立友好的联系,并派代表到日本会商。广东国民政府的领袖们认为,“在这日本同张作霖冲突的严重局势之下,张作霖已不敢动作”,因而消除了迁都武汉会与奉系发生冲突的顾虑,并决定派戴季陶使日[461]。11月16日,鲍罗廷、徐谦、宋子文、孙科、陈友仁、宋庆龄等自广州启程北上,拟经江西赴武汉调查各省党务、政务,筹备迁都。
蒋介石闻讯,非常兴奋,于1月19日致电张静江、谭延闿,声称:“闻徐、宋、孙、鲍诸同志来赣,甚喜。务请孟余先生速来,中意中央如不速迁武昌,非特政治党务不能发展,即新得革命根据地亦必难巩固。”他还表示,在中央与政府未迁武昌以前,自己不到武汉,因为“此时除提高党权与政府威信外,革命无从着手。如个人赴武昌,必有认人不认党之弊,且自知才短,实不敢负此重任也”[462]。同日,他接见汉口《自由西报》总编辑美国人史华之时说:“新国都将设于武昌,且将为永久之国都。国民政府由粤迁鄂,虽不能决定期限,但在最近期内,必能实现,鄙人将于两星期内,由赣赴鄂,参与盛典。”[463]22日,他派邓演达、张发奎二人飞粤催促。26日,中央政治会议临时会议决定,重要人员及文件于12月5日第一批出发。这样,迁都问题就正式确定下来了。
中共中央仍然反对迁都。11月9日,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远东局讨论,认为此举系蒋介石反对汪精卫回国之策,倘政府及中央党部迁至武昌,则不仅汪不能回,左派势必相随赴鄂,使广东成为“左派政权”和“模范省”的计划变为泡影[464]。12月4日,中共中央致函广东区委,批评鲍罗廷“对于前方后方的实际情形都没有看清楚,贸然主张马上迁移”[465]。
次日,中共中央在《政治报告》中指示:“万一无法阻止,亦须尽力防止弊害。”[466]直到次年1月,迁都已成事实后,中共中央才决定支持临时联席会议。
鲍罗廷等一行于12月2日到达南昌。6日晚,在庐山会谈蒋介石报告党务、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情况,由于缺乏准备,蒋介石自觉“语多支吾,致启人疑”[467]。7日,继续会谈,讨论外交、财政、军事各方面的问题。其内容,据蒋介石记载:1.对安国军问题,决定消灭孙传芳,联络张作霖;2.工运主缓和,农运主积极进行,以为解决土地问题之张本。
蒋介石发言说:“只要农民问题解决,则工人问题亦可连带解决。”会议中,有人提出取消主席制,蒋介石敏感地意识到这是针对自己的,但他却立即表示附议,并进一步提出,请汪精卫回国,得到一致赞同[468]。会议自然也谈到了迁都,这时,蒋介石还是积极主张迁鄂的。他在电复朱培德、白崇禧二人时说:“政府迁鄂,有益无损。”[469]他并表示,在前方军事布置稍定后,也要前赴武汉[470]。
12月10日,鲍罗廷等到达武昌。当时,在广东的中央党部与国民政府已经停止办公。鲍罗廷等感到,没有中央机关,许多事都无法办理。
13日,孙科、徐谦、蒋作宾、柏文蔚、吴玉章、宋庆龄、陈友仁、王法勤、鲍罗廷等举行谈话会。会上,根据鲍罗廷提议,决定在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未迁到武昌开会之前,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组织临时联席会议,执行最高职权[471]。会议推徐谦为主席,叶楚伧为秘书长。其成员除上述各人外,特准湖北政务委员会主席邓演达和湖北省党部常务委员董用威(董必武)二人参加。会后,由邓演达致电蒋介石,说明临时联席会议的成立,“系应付革命需要与时局之发展”,蒋介石迟至12月19日才复电称:“联席会议议决事,甚妥,中皆同意。”[472]
从提出迁鄂之议起,蒋介石就兴冲冲地准备去武汉执掌大权。11月24日,他在日记中曾写道:“中央党部及政府决于一星期内迁至武昌,喜惧交集。惧者,责任加重,不能兼顾广东根据地;喜者,党务与政治可以从此发展也。”[473]这里所说的“责任加重”,显然是指他自己。现在临时联席会议居然没有他的位置,并且先斩后奏,事前居然不曾同他商量,这使他很不高兴。
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第一批北迁人员为张静江、谭延闿、顾孟余、何香凝、丁惟汾等。12月6日,广州各界人民在中山大学门口集会欢送。省党部代表致词称:“巍巍政府,乘胜北迁。统一全国,似箭离弦。”[474]气氛是欢快、明朗的,人们谁也没有料到,国民革命从此进入多事之秋了。
张静江、谭延闿等于12月31日抵达南昌,本来只准备停留三四天,就西上武汉,但蒋介石却于1927年1月3日突然召集中央政治会议第六次临时会议,与会者有蒋介石、张静江、谭延闿、邓演达、宋子文、林祖涵、朱培德、柏文蔚、何香凝、顾孟余、陈公博等人。会后通告声称:为军事与政治发展便利起见,决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暂驻南昌,待3月1日在南昌召开二届三中全会,决定驻在地后,再行迁移[475]。关于这一次会议的情况,陈公博回忆说:“虽说是讨论,但实在没有充分讨论的机会。”[476]4日,上项决议在中央常务委员会临时会议上通过,随即在南昌设立中央党部临时办事处。7日,又在中央政治会议第七次临时会议决定,成立政治会议武汉分会,以宋庆龄、徐谦、宋子文、孙科、陈友仁、蒋作宾等13人为分会委员,同时通过组织湖北省政府案,以邓演达等5人组织之。这些做法,实际上取消了临时联席会议“执行最高职权”的地位。
武汉方面接到南昌的通知后,徐谦、孙科曾于1月6日致电蒋介石等,询问不迁汉理由,要求暂时保守秘密,认为“如宣布,民众必起恐慌,武汉大局必受影响”[477]。7日,鲍罗廷致电蒋介石,声称“中央及政府地点赞成,但须稍缓”[478]。同日,临时联席会议第十一次会议开会讨论。
当时,正值武汉各界人民占领英租界之后,会议认为:“因人民对政府之信用,时局日趋稳定,外交、军事、财政均有希望。最近占领英租界之举,内顺民心,外崇威信,尤须坚持到底。”[479]会议决议,国民政府地点问题,待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决定,在未决定之前,武汉政局有维持之必要。会后,陈友仁、宋庆龄、蒋作宾联合致电蒋介石,告以武汉形势,并称:“苟非有军事之急变,不宜变更决议,坐失时机。”[480]10日,再次开会讨论,陈友仁提出,如果临时联席会议改为政治分会,对英交涉将立即停顿,“于外交前途殊属不利”。会议决定仍电请南昌同志莅鄂。
鲍罗廷一面要求缓迁南昌,一面致电莫斯科汇报。1月9日,斯大林复电鲍罗廷,要求鲍亲赴南昌,说服蒋介石:武汉应成为首都;作为妥协,总司令本人和司令部因前线关系可以驻在南昌。同时,斯大林又通过邵力子直接向蒋介石传达上述意见[481]。但是,还没有等到鲍罗廷动身,蒋介石却于1月12日偕彭泽民、顾孟余、何香凝以及加伦等到了武汉。
武汉给了蒋介石以盛大而热烈的欢迎,一时间,“蒋总司令万岁”的口号响彻云霄。但是,蒋此行的目的是与鲍罗廷、徐谦等人晤谈,要求在鄂中委和国民政府委员迁赣,而武汉的目的则是感动并说服蒋同意迁鄂。目的不同,冲突自然难免。当晚,在欢宴蒋介石时,鲍罗廷犹豫再三,终于以指责张静江的昏庸老朽为名对蒋提出了批评。鲍并进一步发挥说:“今日能够得到武汉,今日能够在这个地方宴会,是谁的力量呢?并不是因为革命军会打仗,所以能到这里的,乃是因为孙中山先生定下了三大政策,依着这三大政策做去,所以革命的势力才会到这里的。什么是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呢?第一是联俄政策,第二是联共政策,第三是农工政策。——以后如果什么事情都归罪到CP,欺压CP,妨碍农民工人的发展,那,我可不答应的。”[482]鲍的这段话使蒋极为愤怒,视为“生平之耻无逾于此”[483]。第二天,鲍罗廷与蒋介石进行私人交谈,并且写了一封信,和孙科一起交给蒋介石,提出迁都武汉的理由,蒋介石以为“很对”,但表示须一星期后回南昌开中央政治会议讨论。他对鲍罗廷昨日晚宴时的讲话耿耿于怀,声色俱厉地要鲍罗廷指明:“哪一个军人是压迫农工?哪一个领袖是摧残党权?”并说:“现在的苏俄,各国看起来是个强国,并且还有人在世界上说你苏俄是一个赤色的帝国主义者,你如果这样跋扈横行的时候,如昨晚在宴会中间所讲的话,我可以说,凡真正的国民党员,乃至于中国的人民,没有一个不痛恨你的。”他愈说愈激动,调子也愈来愈高:“你欺骗中国国民党就是压迫我们中国人民,这样并不是我们放弃总理的联俄政策,完全是你来破坏我们总理联俄政策,就是你来破坏苏俄以平等待我民族的精神。”[484]此后,蒋介石就决意驱逐鲍罗廷。
1月15日,临时联席会议召开第十三次会议,讨论是否成立中央政治会议武汉分会一事。徐谦说明了临时联席会议成立的原因和经过,认为“已无继续之必要”。鲍罗廷提出:“中央机关的权力一定要集中,不能分离,在革命过程中,如同时发生两个对等的权力机关,一定要失败。”[485]
经过讨论,决定临时联席会议“暂时继续进行”。当晚,蒋介石宴请各界代表。发言中,大家一致恳切要求,中央党部、国民政府立即迁鄂。蒋介石无法,只能表示:“我当向中央转达,定可使各界希望能够满足。”[486]
蒋介石在鄂期间,街上已经出现“打倒蒋介石”的标语。他曾先后会见陈铭枢、何成濬、周佛海、叶楚伧等人,这些人都对武汉群众运动和中共力量的发展不满。蒋对何成濬说:“此间形势不可久留,我去矣,汝亦速去为好。”[487]1月18日,蒋介石返赣。
事实表明,蒋介石在武汉的允诺只是虚与委蛇。返赣途中,他在牯岭与张静江商量后,致电徐谦,以鲍罗廷当众侮辱他为理由,要求撤销鲍的顾问职务[488]。1月21日,蒋又与张静江、谭延闿联名致电武汉,以“中央”的名义命令联席会议毋庸继续,立即成立武汉政治分会。武汉方面再次讨论,回电表示:“在南昌中央政治会议未开会以前,暂不取消。”26日,蒋复电汉口市民反英运动委员会,声称联席会议本为中央停止办公期间的代行机关,现在中央已在南昌办公,联席会议自应取消,“若继续开会,又对中央决议案任意否认,是则原有期效之代行机关,乃一变而为任意延期,权驾乎中央以上之机关。此种矛盾现象,若不悬戒,将来本党之纪律与系统将成废物”[489]。27日,蒋和自武昌赶来庐山协商的顾孟余、何香凝、邓演达、戴季陶等人谈话,坚决表示:“余必欲去鲍罗廷,使我政府与党部得以运用自如。”[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