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有些错误年轻人不能再犯了
自命不凡,太把自己当回事
一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的名言曾经激励了无数人,但同时,也误导了许多人:他们每天沉醉在自恋的美梦当中,把自己想象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金子”,等待着发光发热的那一天,但最后的结果竟是被埋没或遗弃。
他们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认为自己不出手这件事情就办不好。在人际交往中,那些谦让而豁达的人总能赢得更多的朋友;相反,那些自尊自大、孤芳自赏的人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在人际交往中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
安德森是个非常优秀的青年,头脑一向很聪明,在大学期间是令人羡慕的学习尖子。或许正是因为他太优秀了,所以其他人在他眼里简直不值一提。
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时时觉得自己是“鹤立鸡群”的。不仅周围的同学他看不上眼,连一些教授他也不放在心上,因为他们讲的课程对安德森来说实在太简单了。
学业上的优秀使安德森逐渐形成了一种优越感,因而在人际交往上常常变得极为挑剔,容不得别人有一点毛病。一次,有位同学向他借了一本书,书还回来时弄破了一点,虽然那位同学一再向他表示歉意,但安德森仍然无法原谅他。尽管碍于面子,他当时什么话也没说,然而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愿理睬那个借书的同学了。
渐渐地,安德森成了其他同学眼中的“怪人”,大家不敢再和他交往,甚至不愿意和他交往。
当然,这种“集体排斥”并没有阻碍安德森在学业上的成功。他的功课门门都很优秀,年年都获得奖学金,还曾代表学校参加过国际性竞赛并获得了奖项。许多老师和学生都一致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天才”。
数年寒窗苦读后,安德森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顺利进入一家待遇优厚的大公司。他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准备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
不过,上班后的生活远远不像在学校里那样简单,每天都少不了和上司、同事、客户等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安德森对此感到十分厌烦。原因在于,他在与人交往时仍然抱着那种挑剔的心理,一旦与人接触就对他人的弱点非常敏感。
他总觉得没有人能够和自己相提并论。他对别人的挑剔越来越严重,逐渐发展成对他人的厌恶。他讨厌那些平庸的同事、低能的上司,有时甚至说不清对方有什么具体的缺陷,但他就是感觉不对劲。
长此以往,安德森与周围的人关系搞得很紧张,彼此都感到很别扭。他经常与同事闹得不可开交,也往往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与上司发生龃龉。
最终安德森变成了一个无人理睬的闲人。尽管他确实很有才干,但上司却不愿再派给他任何任务,同事们也像躲避瘟疫一样远离他。在走投无路之际,他被迫写了一份辞职书,结果马上得到批准。
随后,安德森又到别处应聘,可是一连换了四五家单位,竟然没有一处令他感到满意。这位原本前途远大的青年,心情也变得越来越苦闷,日益形单影只。在巨大的痛苦煎熬下,他的精神逐渐崩溃,最后被送入了一家精神病医院。
一个人太把自己当回事,就容易挑三拣四、忘乎所以、刚愎自用,并且在与人相处时会吹毛求疵。这样的人,即便本领再高强,也不会受人尊敬、被人重用,正如例子里的安德森。
而且,一个太拿自己当回事的人,即使不在言谈之中将这种态度表露出来,其身上那种“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的气质也是足以令许多人讨厌、不悦的。
俄国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越小。”
因此,20几岁的年轻人要放低心态,坦然而平淡地生活,别太自命不凡;应该放平自己的心态,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如果老是惦记着自己是一块会发光的“金子”而忽视身边的其他人,那么就随时有被埋没的危险。
无法克制的浮躁和冲动
在现实生活中,20几岁的年轻人常犯浮躁的毛病。他们内心缺乏宁静,做事情往往既无准备,又无计划,只凭脑子一热、兴头一来就动手去干。他们不是循序渐进地稳步向前,而是恨不得一锹挖成一眼井,一口吃成胖子。结果呢?必然是事与愿违,欲速不达。
生活中有些人,他们看到一部文学作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就想学习文学创作;看到电脑专业在科研中应用广泛,就想学习电脑技术;看到外语在对外交往中起重要作用,又想学习外语……由于他们对学习的长期性、艰巨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只想“速成”,一旦遇到困难,便失去信心,打退堂鼓,最后哪一种技能也没学成。
这种情况,与明代边贡《赠尚子》一诗里的描述非常相似:“少年学书复学剑,老大蹉跎双鬓白。”讲的是有的年轻人刚要坐下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去学习击剑,如此浮躁,时光匆匆溜掉,到头来只落得个白发苍苍一无所长。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觉得在工作单位很没意思,单位领导并没有给他重要的岗位去锻炼,也没有提拔他的迹象……于是他决定外出寻求指点。他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他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
释圆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不一会儿,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释圆抓了茶叶放进杯子,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茶几上,微笑着请年轻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叶静静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宝刹怎么用温水沏茶?”
释圆笑而不语。年轻人喝一口细品,不由地摇摇头:“一点茶香都没有呢。”
释圆说:“这可是闽地名茶铁观音啊。”
年轻人又端起杯子品尝,然后肯定地说:“真的没有一丝茶香。”
释圆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烧一壶沸水送过来。”
又过了一会儿,小和尚便提着一壶冒着浓浓白汽的沸水进来。释圆起身,又取过一个杯子,放茶叶,倒沸水,再放在茶几上。年轻人俯首看去,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丝丝清香不绝如缕,望而生津。年轻人欲去端杯,释圆作势挡开,又提起水壶注入一线沸水。茶叶翻腾得更厉害了,一缕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升腾,在禅房弥漫开来。释圆这样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扑鼻,入口沁人心脾。
释圆笑着问:“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为什么茶味迥异吗?”
年轻人思忖着说:“一杯用温水,一杯用沸水,冲沏的水不同。”
释圆点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一样。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和冬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也和沏茶是同一个道理,也就相当于沏茶的水温度不够,想要沏出散发诱人香味的茶水不可能;你自己的能力不足,要想处处得力、事事顺心自然很难。要想摆脱失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苦练内功,提高自己的能力。”
年轻人茅塞顿开,回去后刻苦学习,虚心向人求教,不久就引起了单位领导的重视。
水温够了茶自香,工夫到了名自成。历史上凡有所建树的人,往往都是很勤奋、很努力的人。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和努力分不开的,只要我们工夫做到家,自然能获得成功。
一个不浮躁而处事稳健的人,是一个不断地要求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不断适应时代与社会变革的人。
20几岁的年轻人要牢记:只有不浮躁,才会吃得了成功路上的苦;只有不浮躁,才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诱惑而迷失方向;只有不浮躁,才会有耐心与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只有不浮躁,才会制订一个一个小的目标,然后一个一个地达到它,最后走向大目标。
为了稳定而不敢尝试
有很多20几岁的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基层的、稳定的、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薪水也不算高的工作。虽然自己偶尔也会有“大材小用”的感觉,但总是无法下定决心抛弃这份稳定的工作,害怕尝试新的工作。
于是,你日复一日地从事这样的工作,在学校里学的专业知识因为用不上完全忘记了,也没有学习、补充新的知识。几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企业增加了新的血液,你的这份稳定的工作随时都有丢失的可能。这时你开始紧张了,可是你已知道自己落后于时代了。怀疑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工作呢。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你当初害怕稳定而不敢尝试的结果。
也许你当初选择这样一份工作,是因为自己对未来的规划还不太明确,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只想先找着一份工作,养活自己。这本无可厚非。可是当你发现自己日复一日地只是影印、打字、倒茶、跑腿时,当你发现工作对自己的前途没有多大帮助时,当你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时,要及时地跳出这种“稳定”的圈子,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千万不要因为害怕改变、害怕冒险而裹足不前。
有一个年轻人毕业后在一家机关单位从事一份稳定的工作,薪水按照人们常说的话,“吃不饱但也饿不死”。他虽然偶尔也会有不满足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但是想到还有许多人没有找到工作,自己已经能养活自己了,也就满足了。
有一天,他的一个朋友告诉他一家知名的外企正在招聘软件人才,录用薪水自然是十分丰厚。他的朋友觉得他在大学学的是这个专业,而且成绩也不错,极力鼓励他去试试。
虽然年轻人自己也很想去,但是那个时候他正在接受公司的在职培训,马上就完了。如果真要是应聘上了那家外企,那么他一年的培训时间不就白费了么。而且,现在的工作他已经做了好几年了,已十分顺手了。虽然薪水不高,但也还算稳定。如果放弃了,岂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年轻人最后选择了放弃。
这个年轻人就是因为稳定而不敢去尝试,失去了一个发展自己的大好机会。
歌德曾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了这匹马,就要丢掉那匹。凡是浪费精力的要求,聪明人都会置之不顾。”
20几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时候,不要因为贪图一时的稳定而不敢去尝试更多的机会。试着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即使失败了,也不过是从头再来,没什么可怕的。况且在尝试的时候,你会收获更多的经验,这会为你的下一次尝试打下基础,让你最终获得成功。
把批评自己的人当敌人
人跟人是不同的。有的人比较直接,所以跟别人表达自己的感情也比较直接:喜欢你就会告诉你,对你好也会让你感觉出来。有些人比较内敛:即使是关心你的,也不会表现出来,反而会给你一个很严肃的表情,让你觉得好像欠了他的钱一样。这种人,最容易遭到20几岁年轻人的误解,以为跟他的关系很难相处,把对方当成自己的“敌人”。事实上他对你早就有了一份关心和爱护,和你对他的误解相比,他往往更注意自己应该怎样做才对你有利,怎样做才能让你成长得更快。
日本大企业家福富先生就曾遇到过这样的人。在他做服务生的时候,他的老板毛利先生常常会很严厉地责骂他。
尽管挨骂的时候,自己的心里是很难过的,可是福富发现自己每次挨了责骂后都会得到一些启示,学会一些事情,所以福富当时总是“主动地”寻找挨骂。只要遇见了毛利先生,福富绝不会像其他怕麻烦的服务生一样逃之夭夭,他会掌握机会,立刻趋身向前,向毛利先生打招呼,并请教说:“早安!请问我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这时,毛利先生便会向他指出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福富在聆听训话之后,必定马上遵照他的指示改正。
福富之所以殷勤主动地到毛利先生面前请教,是因为他深知年轻资浅的服务生很难有机会和老板交谈,只有如此把握机会,别无他法。而且向老板请教,通常正是老板在视察自己工作的时候,这就是向老板推销自己的最佳时机。所以,毛利先生对福富的印象就深刻,对福富有所指示时,也总是亲切直呼他的名字,告诉福富什么地方需要注意。
他就这样每天主动又虚心地向他请教,持续了两年。有一天,毛利先生对福富说:“我长期观察,发现你工作相当勤勉,值得鼓励,所以明天开始我请你担任经理。”就这样,19岁的服务生一下子便晋升为经理,在待遇方面也提高很多。被人指责训诲,就是在接受另一种形式的教育。对于毛利先生一年365天的不断教导,福富至今仍感谢不已。
正如例子里的福富先生一样,当我们在被指责或训诲时,心里总是会受到一定的打击,会觉得很沮丧甚至很失望。尤其是对方说话或者做事的态度很难让你接受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对方很讨厌,甚至会对他产生怨恨。但是,你有没有静下心来想一想:在你承受对方给你的压力之后,你是否成长了?或者说,对方是出于什么心态来批评你的?难道他是跟你有仇,还是只是为了自己的一时发泄?
其实,对方给予你批评,正是希望你能从中知道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尽管处理事情的方式可能与你不同,可是,给予你批评的人,往往是比任何人都关心你、爱护你的。就如同自己的家长,可能每天都在骂你,但是他们的真实心愿是希望你能尽快地成才;你的上司,可能每天都在责罚你,可是他往往是想让你尽快地成长……
人与人之间,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在遭受委屈而把批评你的人当敌人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地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对我?这样,你很快就会明白,批评你的人,原来都是为了你好。
20几岁的年轻人,不要把批评你的人当成敌人,说不定他们正是促进你成长与成功的重要因素呢!
玩笑开过了火
开玩笑是生活的调味品,开玩笑可以减轻疲劳,调节气氛,缩短朋友和同事之间的距离。彼此之间产生矛盾时,一句玩笑话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消除积怨。开玩笑也可以用作善意的批评或拒绝某人的要求。
人际交往中,一个得体的玩笑,可以松弛神经,活跃气氛,创造出一个适于沟通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因而诙谐的人常能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有的年轻人开玩笑把握不了分寸,开过了火,给对方一种被耍弄的感觉,惹得对方生气,加深或引发了与他人的矛盾。
因此20几岁的年轻人在开玩笑时一定要把握尺度,掌握分寸。
1.开玩笑要注意场合、时机和环境
一般来讲,在庄严、肃穆的场合不能开玩笑,工作时间不能开玩笑,在公共场合和大庭广众之下,也尽量不要开玩笑。在非常时期,不能拿非常之事开玩笑,在公共传媒上开玩笑更是要慎之又慎。
2.要注意开玩笑的对象
人的脾气、性格、爱好不同,开玩笑要因人而异。
开玩笑要注意长幼关系。长者对幼者开玩笑,要保持长者的庄重身份,使幼者不失对长者的尊敬;幼者对长者开玩笑,要以尊敬长者为前提。开玩笑要注意男女有别。男性对语言情境的承受能力较强,一般的玩笑不会导致男性的难堪;女性对语言情境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弱,不得体的玩笑会使女性难堪,甚至“下不来台”。开玩笑还要注意亲疏的差异。一般情况下,与自己比较亲近、熟悉的人在一起,开玩笑即使重一点,也不会影响友好关系。但与自己比较陌生的人在一起,就不宜开玩笑,因为你对对方的个性、经历、情趣、隐私不了解,可能在开玩笑中冒犯了对方,引起反感,不利于今后的互相了解和友谊的正常发展。同样一个玩笑,能对甲开,不一定能对乙开。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对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对方性格外向,能宽容忍耐,玩笑稍微开大了可能也会得到谅解。对方性格内向,喜欢琢磨言外之意,开玩笑就应慎重。对方尽管平时性格开朗,但如恰好碰上伤心事,就不能随便与之开玩笑。相反,对方性格内向,但正好喜事临门,此时与他开个玩笑,效果会出人意料的好。
3.要注意开玩笑勿伤人自尊
每个人在生理上、心理上、行为或能力上,都可能有不足之处。如果把这些不足之处当做笑料来开玩笑,揭人短处,将会被人憎恶。因为有些人最害怕别人揭自己的伤疤,一旦有人冒犯他,他的自尊心会让他产生很不理智的行为。生活中这类事情时有发生,有时还真让人想不通,一句玩笑话怎么会引起那么大的事情?这恐怕是犯了开玩笑的忌讳,没有掌握好说玩笑话的分寸。
4.要注意开玩笑的内容不要过“重”
玩笑话要有轻有重,而“重”的玩笑多半是开不得的,它只能在比较特殊的场合才能开。若在一般场合开比较“重”的玩笑,可能就不再可笑了,甚至会变质成悲剧。朋友聚会,为了活跃气氛,应该选择一些比较轻松的玩笑开,如果不是特殊需要,切不可开比较“重”的玩笑。
玩笑话也不是信口开河随便能说的,20几岁的年轻人要学会开好玩笑,上面4点绝不能疏忽,这样你的玩笑才能产生融洽气氛,拉拢距离,获得他人喜欢的效果。
抓住对方的错误不放
有不少20几岁的年轻人在说话时,经常只顾自己痛快,过后才发现不小心伤了别人的心。尤其是当别人做了错事,或自己因此而吃了亏,就更觉得自己受了委屈而要说出来图个痛快,于是一些难听的话就不自觉地冒了出来,结果是痛快了一时而伤了和气。自己的形象也因这一时的冲动而毁于一旦。
也许有人认为,下级犯了错误,作为领导应该严厉地训斥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其实,婉转地纠正别人错误的看法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西雅图波音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有一次大发雷霆,原来他看到了一份报告上有一个错别字,那是个拼写错误,有人把Believe写成了Beleive。
这位经理精明能干,可是有个怪毛病,他的眼睛里容不得任何一个小错误。于是他叫来了那个写错字的工程师。整个走廊里都能听得见部门经理的声音:“你这个混蛋连这么点错误都要犯,你到底读过书没有?E怎么可能在I的前面,记住,I永远在E的前面。”
可是,没过几天,那位经理又发现了同样的拼写错误,而且又是出自同一人之手。这次,经理被彻底地激怒了,他叫来了那个“屡教不改”的工程师,怒不可遏地冲他咆哮道:“你耳朵长在头上了吗?为什么我说了你不听?”
那工程师很平静,说道:“你不是说I永远在E之前吗?”
经理说:“看来你是明知故犯了。”
工程师二话没说,随手从桌上拿起一份文件。把上面的Boeing字样一笔勾去,写成了Boieng。
由此例子可见,在工作中,不要一味地抓住对方的错误。如果例子里的经理能够把这个错误看小一点,换一种柔和的方式提醒工程师所犯的错误,结果也许会大不一样。而留下一副尖酸刻薄、一味地指责别人的形象,那不仅无助于任何事情的发展,更可能阻碍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20几岁的年轻人,当你几乎控制不住想要批评某人之前,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的心绪渐渐平静下来,使你重新思考究竟应该怎么做。这种方法就是:在你批评他人之前,先想想自己:“我做得怎么样?是否应该完全怪罪他人?”这样想过之后或许你会完全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让我们来看看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是怎么做的。
卡耐基的侄女乔瑟芬·卡耐基在19岁高中刚毕业的时候来到纽约担任卡耐基的秘书。“她当时没有任何做事的经验,”卡耐基回忆说,“在刚开始的时候,她十分敏感脆弱。有一次我正准备指责她,但马上对自己说:‘等一下,戴尔·卡耐基,等一下。你几乎有乔瑟芬两倍的年纪,做事经验更是多出好几倍,怎么可以要求她能有你的看法、判断和主动的精神——何况你自己并不十分出色?还有,戴尔,你在19岁的时候是什么德行?记得你像蠢驴一样犯下的错误吗?记得你做过这些……还有那些……吗?’
“一想到这里,我不得不老实地下个结论:乔瑟芬19岁时比我19岁时要好得多——而实在惭愧得很,我没有称赞过她。于是,一遇到乔瑟芬犯错误,我总是这样说:‘乔瑟芬,你犯下了一项错误。但是,老天知道,我以前也常常如此。判断力并非生来具备,那全得靠自己的经验,何况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还比不上你呢。我实在没有资格批评你或别人,但是,依我的经验,假如你……做的话,不是好些吗?’”
后来,年轻的乔瑟芬就成为最出色的秘书人员之一。
由此可见,不要抓住对方的错误不放,懂得用迂回的方法指出对方的错误,更能让对方接受。
20几岁的年轻人要学会看淡他人的错误,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也许自己在对方的这个位置上,也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就没有什么事情是无法原谅的了。
把场面话当真
有些20几岁的年轻人容易把场面话当真,这是不可取的。
什么是“场面话”?简而言之,就是让别人高兴的话。既然说是“场面话”,可想而知,就是在某个“场面”才讲的话。这种话不一定代表内心的真实想法,也不一定合乎情理,但讲出来之后,就算别人明知道你“言不由衷”,也会感到高兴。这是一种应酬的技巧和生存的智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别人在某些特定的场合、特定的际遇下对你说了一些场面话,作为听众的你千万不可把这些场面之言当真。
在社交场合,万万不可轻信别人的一时之言。轻信别人的场面话,有时不只是一种天真,更是一种愚蠢。
张文在某国有单位任职,十几年没有升迁,于是通过朋友牵线,拜访一位经管调动的单位主管,希望能调到别的单位,因为他知道那个单位有一个空缺,而且他也符合要求。
那位主管表现得非常热情,并且当面应允,拍胸脯说:“没问题!”
张文高高兴兴地回去等消息,谁知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一点儿消息也没有。他打电话过去,对方不是不在就是正在开会;问朋友,朋友告诉他,那个位子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他很气愤地问朋友:“那他又为什么对我拍胸脯说没有问题?”他的朋友也不知该如何回答才好。
事实上,那位主管只不过说了一些应一时之景的“场面话”,而张文却天真地相信了这些话。
袒露之心犹如在众人面前摊开的信,那些胸有城府的人总是懂得潜藏隐秘,所以他们说的话大都只是些场面之言。如果你把别人的这些话不加判断都当真,只能证明你的天真和幼稚。
对于称赞或恭维的“场面话”,20几岁的年轻人尤其要保持冷静和客观,千万别因为别人的两句话就乐昏了头,那只会影响你的自我评价。对于拍胸脯答应的“场面话”,只能持保留态度,以免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只能“姑且信之”,因为人情的变化无法预测,你既然测不出别人的真心,就只好抱最坏的打算。
要知道对方说的是不是场面话也不难,事后求证几次,如果对方言辞闪烁、虚与委蛇,或避不见面、避谈主题,就说明那些真的是“场面话”。所以对这种“场面话”,也要有所区分,否则可能会坏了大事。
一个人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在别人面前表现最真诚的一面,正如一个人不能把别人说过的每一句话都信以为真一样。场面话,总是可说不可信,一旦违背了这条原则,善良便会退为愚钝,真诚也会成为伤害自己又危及他人的利器。
轻易承诺,常开“空头支票”
有些20几的年轻岁人喜欢开“空头支票”,即轻易地作出承诺后不兑现。也许一两次,因为特殊的原因无法实现自己的承诺还情有可原,但如果一直这样,会让自己的信誉蒙羞,也会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产生不良的影响。
某高校一系主任,向本系的青年教师许诺说,要让他们中2/3的人评上中级职称。但当他向学校申报时,出了问题,学校不能给他那么多的名额。他据理力争,跑得腿酸,说得口干,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他又不愿意把情况告诉系里面的教师,只对他们说:“放心,放心,我既然答应了,一定会做到。”
最后,职称评定的情况公布了,众人大失所望,把他骂得狗血喷头,甚至有人当面指着他说:“主任,我的中级职称呢?你答应的呀!”
从此,他在系里信誉扫地,校领导也对他失去了好感。
恪守信用,即对许诺一定要承担兑现。“人无信不立”,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对方自然会指望着你;一旦别人发现你开的是“空头支票”,说话不算数,就会产生强烈的反感,正如上述例子里的情况。
“空头支票”不仅增添他人的无谓麻烦,还损害了自己的名誉。华盛顿曾说过:“一定要信守诺言,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这位先贤告诫他人,因承担一些力所不及的工作或为哗众取宠而轻诺别人,结果却不能如约履行,是很容易失去信用的。
我们与别人合作,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守信用。假如甲有管理才能,乙有一笔资金,有了这两个条件,两人就有合作的可能了。但是两人未必就能合作成功,还必须相互信任。比如甲拿了钱,得让乙相信他不会挪作他用,更不会逃之夭夭。
守信的人,才会受他人喜欢。生活中,即使是对于自己能做的事,也不要马上许诺。因为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你原本可以轻松地做到的事可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变得难做。如果你轻易承诺下来,会给自己以后的行动增加困难。所以,即使是自己的事,也不要轻易承诺,不然一旦遇到某种变故,让本来能办成的事没办成,这样一来,你在别人眼中就成了一个言而无信的伪君子。
给人承诺时,不要把话说得太满,以为天下没有办不成的事,那很容易给人留下虚伪的印象。那么该怎样承诺才不会失分寸呢?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承诺方式和方法。以下三种方法可以借鉴:
1.对把握性不大的事,可采取弹性的承诺。如果你对情况把握不大,就应该把话说得灵活一些,使之有伸缩的余地。例如,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等较灵活的字眼。这种承诺能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
2.对不是自己所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应采取隐含前提条件的承诺。如果你所作的承诺,自己不能单独完成,还要求别人帮忙,那么你在承诺中可带一定的限制。
比如,你承诺帮朋友办理家属落户的问题,这涉及公安部门和国家有关政策,你不妨这样说更恰当一点:“如果以后公安部门办理农转非户口,而且你的条件又符合有关政策,我一定帮忙。”这里就用“公安部门办理”“符合有关政策”等对承诺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限制,既显得自己有诚意,又有分寸,还向对方暗示了自己的难处,一举多得。
3.对时间跨度较大的事情,可采取延缓性承诺。有些事情,当时的情况下可以办成,可是时间长了,情况会发生变化。那么,在承诺时可以采用延缓时间的办法,即把实现承诺结果的时间说长一点,给自己留下为实现承诺创造条件的余地。
比如,有人要求老板给自己加薪,老板可以这么说:“要是年终结算,公司经济效益好,公司可以给你晋升一级工资。”用“年终结算”一语表示实现承诺时间的延缓,显得既留有余地,又入情入理。
为人处世,应当讲究言而有信,行而有果。明智者事先会充分地估计客观条件,尽可能不作那些没有把握的承诺。有了承诺,就应该努力兑现,千万不要乱开“空头支票”,否则,不仅会伤害对方,还会毁坏自己的声誉,使你在社会上难有立足之地。
遇事就为自己找借口
20几岁的年轻人,往往会在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时,告诉自己是因为今天自己心情不好,是因为今天的状态不好,是因为今天的天气不好,是因为某某人给我造成了一些影响,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借口,成为没有完成自己职责的理由,而真正的原因是自己的懒惰。正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成了自己不去完成任务的理由,正是这样的借口使得自己越来越懒惰,于是久而久之,形成了遇事就找借口的习惯。
一个习惯找借口的人是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遇到问题不从自身找原因,这样的人是无法成大器的。这样的人看不到自身的缺点,无法在实践中不断磨炼,无法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不断修正,所以就无法取得进步。他的水平会一直停留在原地,当别人都在往前跑的时候,他却在原地踏步,那就相当于大踏步地往后退。
一个习惯于找借口的人自身的潜能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例如:我累了,明天再干吧;今天我过生日,所有的工作可以不做了;我觉得自己不能胜任,我还是不做了;即使做了也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做了等于没做,就不浪费这工夫了……他们往往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在心里进行自我说服,稍微可以说得通,于是就懒惰下来,因为自己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理由,所以就更加心安理得。长此以往下去,自身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最终会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海尔就是靠着不找借口,迎难而上的精神使海尔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
有一次,德国经销商史密斯先生打电话要求海尔必须两天之内发货,否则订单自动失效。两天内发货实际意味着当天下午所要货物就必须装船,而此刻正是星期五下午两点,如果按海关等有关部门五点下班计算的话,那只有3个小时了,而按照一般程序,做到这一切几乎是不可能的。
“保证完成任务,海尔人绝不能对市场说不。”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几分钟后,船运、备货、报关等几项工作同时展开了,为的就是一定要确保货物在当天下午发出。时间在渐渐逝去,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空气凝固起来,每个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调货的、报关的、联系船期的……
当天下午五点半,当史密斯先生得到了来自海尔“货物发出”的消息后,改变了他十几年来的一种信念。他发来了一封感谢信说:“我做家电十几年了,还从没有给厂家写过感谢信,可对海尔,我不得不这样做!”
假若海尔当时没有迎难而上而是觉得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觉得是史密斯先生故意刁难他们,那么也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要求。海尔正是靠着这种不找借口,迎难而上的精神成为国际品牌的。
不仅企业如此,个人更应如此。20几岁的年轻人应对自己严格要求:不管是什么样的工作,不管是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不要为逃避责任找借口。如此,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不会和成功失之交臂。
嫉妒他人的成绩
有的20几岁的年轻人,看见他人取得了比自己好的成绩,心里就不舒服,满心嫉妒,不懂得欣赏和学习他人,使自己错过了不少成长的机会。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了众多的零售商店,经过40多年的争斗搏杀,沃尔玛从美国中部阿肯色州的本顿维尔小城崛起,最终发展成为年收入2400多亿美元,商店总数达4000多家的大企业,创造了企业界的神话。沃尔玛的成功得益于其创始人沃尔顿先生懂得欣赏对手、积极向竞争对手学习的习惯。沃尔玛的竞争对手斯特林商店开始采用金属货架代替木制货架后,沃尔顿先生立刻请人制作了更漂亮的金属货架,并成为全美第一家百分之百使用金属货架的商店。
懂得欣赏对手,学习对手的长处,才能更好地壮大自己的实力,正如沃尔顿先生的做法。因为越是敌人和仇人,可学的东西越多。对方要消灭你,就一定会倾巢而出,精锐毕现。在他们使出浑身解数的时候,也就是传授你最多招数的时候。
王涛曾到一家世界500强公司求职,顺利地通过了第一轮测试,成了9位入围者之一。第二轮测试内容很简单:让每位入围者按要求设计一件作品,当众展示并让另外8人打分、写出相关的评语。王涛在评分时,对其中3人的作品非常佩服,怀着复杂的心情给他们打了高分,并写下了赞语。令他意外的是,最后他入选了!更令他意外的是,他欣赏的那3人中只有一位入选,他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这家世界500强公司面试官的一番话使他翻然醒悟。考官说:“入围的9个人可以说都是佼佼者,专业水平都很高,这固然是重要的方面。但公司更为关注的是,入围者在相互评价中,是否能彼此欣赏。因为,尊重对手就是尊重自己,只有看得到对方长处的人,才能以宽广的胸襟接纳别人,才能与同事精诚合作,抱团打天下。但遗憾的是他们缺乏欣赏对手的眼光,而这点比专业水平更重要。”
这个事例正说明了学会欣赏和学习他人成绩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竞争十分激烈,能否具有欣赏别人的眼光和接纳别人的胸襟,是决定一个人竞争力大小的关键因素。只有拥有了欣赏对手的眼光,才能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共同进步。这也是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黄金心态之一。
欣赏、理解、包容自己对手的成绩,看淡得失,那么你的心也会因这份平和而充满宁静和宽容。这样一来,在面对竞争对手的时候,你也可以微笑着、气定神闲地迎接挑战:胜利了,赢得辉煌;失败了,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世间的万物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放平自己的心态,学会用欣赏和学习的眼光看待周围人的成绩,你也能学会不少知识。
放不下自己的面子
中国人常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面子”在我们传统观念中的地位之重可见一斑。然而若因此就固执地以“面子”为重,养成死要面子的人生态度却不是件好事。
有一个人做生意失败了,但是他仍然极力维持原有的排场,唯恐别人看出他的失意。为了能重新振兴事业,他经常请人吃饭,拉拢关系。宴会时,他租用私家车去接宾客,并请了两个钟点工扮作女佣,佳肴一道道地端上,他以严厉的眼光制止自己久已不知肉味的孩子抢菜。
虽然前一瓶酒尚未喝完,他已打开柜中最后一瓶名酒。当那些心里有数的客人酒足饭饱告辞离去时,每一个人都热情地致谢,并露出同情的眼光,却没有一个人主动提出帮助。
希望博得他人的认可是一种无可厚非的正常心理,然而,人们在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后总是希望获得更多的认可。所以,不少人就会像例子里生意失败的人一样,掉进为寻求他人的认可而活的爱慕虚荣的牢笼里面,面子左右了他们的一切。
50多年前,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中认为,统治中国的三女神是“面子、命运和恩典”。“讲面子”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民族心理,面子观念的驱动,反映了中国人尊重与自尊的情感和需要,但过分地爱面子终将得不偿失。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漂?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漂回来了。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了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博士生也不愿意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上面的这个例子再经典不过了,一个人过于爱面子,难免会流于迂腐。“面子”是“金玉在外,败絮其中”的虚浮表现,刻意地张扬面子,或让“面子”成为横亘在生活之路上的障碍,终有一天会吃到苦头。
因此,无论是人际方面还是在事业上,20几岁的年轻人都不要因为小小的面子,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隐患。其实“面子观”是一种死守面子、唯面子为尊的价值观念和行事思想。“面子观”对我们行事做人有很大的束缚。因此,在不利的环境下我们要勇于说“不”,千万别过多地考虑“面子”,使自己陷入“面子观”的怪圈之中。
事实上,20几岁的年轻人没必要为了面子而固执地使自己显得处处比别人强,仿佛自己什么都能做到。每个人都有缺陷,不要企图每一方面都在人上。聪明的人,敢于承认某方面不如人,也敢于对自己不会做的事说不,所以他们自然能赢得一份适意的人生。
20几岁的年轻人,学会放下不值钱的面子,走出面子围城,这不是软弱,而是人生的智慧。
仗着年轻忽视健康
不少20几岁的年轻人不能够彻底明白健康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于是在身体健康的时候不停地挥霍健康,而等到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才追悔叹息。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身体健康永远都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前提。在人生的路上,需要你每天都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应对一切。尤其是对一些重大的事情,更需要你付出你的全部力量才能成功。如果你只发挥出你的一小部分精力学习或做事,那结局一定不会很好。你应该用你旺盛的斗志以及健康的身体投入,但倘若你因生活不知谨慎而导致精疲力竭,那么再去学习和做事时,你的效率自然要大减。在这种情形之下,成功是难以实现的。
这就如同一架机器,在毫无故障的情况下,自然可以正常运行,但倘若出现破损或故障,便会严重地影响做事效率。
“我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我并不笨啊!”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绝对有这个实力,于是你下定决心一定要考第一名,并为之努力,甚至把休息的时间也用进去,你最后却发现这个目标对你而言还是难以达到,于是你为此感到非常困惑。
你认清了自己的实力,你也付出了努力,结果却事与愿违,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人不是能力欠缺,也不是没有付出努力,也不是缺少机遇,他们的失败往往就在于体力不支。纵使意志再坚定,你糟糕的身体还是无法帮助你走向成功。事实证明,一个活力低微、精神衰弱、心理动摇、情绪波动较大的人,永远不能成就什么大事业。这就像一匹有“千里之能”的骏马,倘若食不饱、力不足,那么在竞赛时恐怕也要败给最普通平常的马。
聪明的将军绝不会选择在军士疲乏、士气不振时,统率他们应付大敌。他一定要秣马厉兵,充足给养,然后才有胜利的把握。同样的道理,如果想在我们人生的这场战役中取得胜利,你能否保持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是关键。因为,一个具有一分本领但体力旺盛的人,可以胜过一个有十分本领体力衰弱的人。
健康的体魄可以增强人们各部分机能的力量,而其效率较之体力衰弱的时候有天壤之别,使人在学习和工作上处处取得成效。
所以,凡是有志成功、有志上进的人,都应该爱惜、保护体力与精力,而不使其浪费于不必要的地方。
生活中有很多有志于成就大事的人,却因没有强健的体魄为后盾,而导致壮志未酬身先死。然而世间又另有太多年轻人,有着强壮的身体却不知珍惜,任意浪费在无意义的地方,而损耗了珍贵的“成功资本”。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我从小就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但我后来要决意恢复我的健康,我立志要变得强健无病,并竭尽全力来做到这点。”倘若罗斯福不对身体加以注意与补救,他的一生,恐怕很难如历史上那般辉煌吧。
也许你会说即便拥有健康的身体也并不等于拥有所有,诚然,但是如果你失去了健康,那却意味着你失去了所有,因为健康始终是一个人最必需的。所以,20几岁的年轻人,从现在开始牢牢地守护你的健康,不要等到它溜走了才追悔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