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设备的崛起
迈向自然、共生的关系
我的梦想是在不久的将来,人脑和电脑能密切协作[2],进行人脑想象不到的思考。
——李克莱德(J.C.R.Licklider),“人与电脑共生理论”(ManComputer Symbiosis),1960
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李克莱德想知道如何使人和机器能够和谐、优雅地互动,即他所谓的“共生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对人类生活有所裨益。人与科技和谐、优雅互动的意思是:我们需要一个比较自然的互动,能够下意识地、毫不费力地发生,这是一种自然的、轻而易举的双向沟通。因而人与机器顺利融合,共通协作。
“自然互动”有很多种情况,我要谈谈其中的四种,用来说明不同种类之间的关系:人与传统工具之间,马与骑手之间,汽车与驾驶者之间,以及一种有关机械自动化的“推荐系统”——用来推介书籍阅读、聆听音乐和观影。
熟练的艺术家用自己的工具锤炼他们的材料,就像音乐家使用自己的乐器。无论是画家、雕塑家、木工师或音乐家,他们的工具和乐器就如同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他们的工作并不像在使用自己的工具,而是直接投入于自己感兴趣的事:在画布上的涂抹油彩、雕刻材料、打磨木头、演奏音乐。这里洪亮悦耳,那里凹凸不平,他们与材料之间的互动很复杂但很有乐趣。这种共生关系只能发生于技巧纯熟的人和精心设计的工具之间。当发生共生时,这种互动是积极的、有乐趣的,而且非常有效率。
以熟练的骑手为例。骑手能够“读懂”自己的马儿,就如同他的马儿了解他自己一样。每一方都在为下一步传递信息。马儿用它们的身体语言,如步伐、是否准备好前进以及其他一般行为(如机警、惊恐,还有急躁或冲动,活泼和顽皮等)来跟骑手沟通。而骑手也以自己的肢体语言,如坐姿、双膝、足跟等施加的力道,还有用手和缰绳传出的信息等来告诉马儿自己的意图。骑手还示意马儿自己处于放松和驾驭,或不适与紧张等状态。这是第二种积极互动的例子。这个例子特别有趣的地方在于,这是两个有感知的系统之间的互动。马儿和骑手,他们都有智慧,都能了解周遭环境的变化,并将自己的感受让对方知晓。
第三个例子与马和骑手的例子类似,除了互动对象不同,一方是有感知的系统,另一方是虽然没有感知能力但设计精巧的机器。在最佳状况下,驾驶者对汽车、路线和驾驶技巧的良好掌控,可以产生行云流水般的互动。
有一天下午,当我坐在儿子旁边,看着他在租来的赛车道上开着我精心挑选的德国跑车,我在思考这个例子。当我们临近一个急弯时,我发现他轻点剎车,让车的重心前移,然后打方向盘让车前轮转向,这时车尾因为重量减轻的关系,开始有些下坠感,并且朝外侧滑动,车子在转弯处做了一个从容不迫且在掌控下的漂移,即所谓的“转向过度”的状况。当车尾摆定后,儿子将方向盘转回前方并加大油门,车子的重心再度回到后轮,我们又能在直路上流畅地加速前进,同时享受着完全控制车子的快感。我、儿子和车都同时享受着这个美妙体验。
第四个例子,“推荐系统”与前三个例子有很大的差异。它比较慢、不甚优雅,但是更加智能。然而,它仍是人与复杂系统之间积极互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主要因为它只做建议而不做控制,不会令人讨厌:我们对系统提出的建议,有接受与否的自由。这类系统各有不同的运作方式,不过大都是通过分析你过去的选择和活动,然后在它们的数据库里搜寻相似的相关条目,并且分析那些同你有类似兴趣的人的喜好,然后提出你可能喜欢的建议。只要它们呈现给你的建议方式并不侵犯到你,只要你是出于自愿加以审视和参与,这种系统就不无裨益。如果能够读到一些书籍摘要,浏览书本目录、索引和其他读者的书评,就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是否购买的决定。
图1.1 马与骑手
有些网站甚至解释了为何做此推荐,让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设定推荐条件。我曾在实验室看过一些推荐系统,它们能够注意到你的活动,所以当你在阅读或写作时,它们能提供与你正在浏览的材料内容相关的其他资料。这些系统功能表现如此良好有几个原因。首先,它们提供有价值的东西,这些资料通常切题并且有用。其次,它们并不冒昧打扰你的工作,静静地待在一旁,不分散你在主要事物上的注意力,当你需要时,它会随时接受召唤。当然,并非所有的推荐系统都如此有效,有些的确会冒昧窜入,甚至侵犯你的隐私。总之,设计良好的推荐系统能增加人和机器之间互动的愉悦性和价值。
告诫
当我骑马时,对马和我而言都不是件愉悦的事。马与骑手之间平稳、优雅的互动极需技巧,而我缺乏这些。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和马都明白这一点。同样,当我看到驾驶者在开车时没有信心和技巧,作为乘客,我就会觉得不安全。“共生”是个很好的观念,这是一种合作、互利的关系。可是就如我在前三个例子中所提到的状况,建立共生关系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要从训练和技巧中得来。在其他情况下,譬如第四个例子,虽然使用者无须具有高度熟练的技巧和必要的培训,这些系统的设计者仍然需要注意合适的社交方式。
我曾把本章的草稿贴在我的网站上,之后有一群研究者来信告诉我他们正在探讨“马与骑手”的比喻在操控汽车和飞机上的应用。他们称这个比喻为“H—比喻”[3],H代表“马”(horse)。美国维吉尼亚州兰利市太空总署(NASA)的科学家正在同德国布蓝兹维(Braunschweig)太空运输中心的科学家合作,以便了解如何建立这样的系统。我曾到布蓝兹维去拜访,了解他们的工作(很有趣的工作,在第三章会再次提到)。看起来,骑手似乎将某些控制权交付给马儿:缰绳松弛时,马有更多的自主权;缰绳收紧时,骑手将有更多的控制权。技巧娴熟的骑手不断地改变缰绳的松紧来与自己的马儿沟通,调整因环境变化所需的不同的控制权。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正在设法把这种关系运用到人机互动上——不只是汽车,还有房子和家居设备。
李克莱德半世纪以前提出的“共生”概念,是两部分的融合,一半是人,另一半是机器,二者之间适当的结合,合作顺畅,成效卓著,合作的结果超过任何一方单独产生的效果。我们需要了解如何最有效地实现这种合作互动,使这种合作自然而然地发生,而无须训练及技巧才能发生。
易惊的马,敏感的机器
如果车子和驾驶员之间的互动像一匹马和高超的骑手之间那样顺畅,这意味着什么?假设一辆车太靠近前面的车子,或以设定为危险的车速行驶,此车会因此而显得犹豫不决或者惊恐万分?假如车子对适当的指令显出顺从、优雅的反应,但对不合理的指令显出迟疑或不情愿的反应?我们能否设计出这样的车子,其车身反应能给驾驶员传递安全状况的信息?
那么你的家呢?如果拥有一座敏感易惊的房子会怎么样?我可以想象吸尘器或烤箱调皮捣蛋,我希望它们做的事情不做,偏要去做它们自己想做的。那么房子呢?现今一些厂商不动声色地将你的房子变成自动化的怪兽,随时都为你的利益着想,甚至在你还不知道需要和想要什么时,就先提供了你需要和想要的一切。很多公司急着建设、配置和控制这些“智能住宅”——当你在屋里溜达时,它们会根据对你心情的感知来控制室内光线,选择播放音乐,或者转换电视频道。这些“聪明、智能”的设备让我们想起一个问题:我们如何与这些“聪明”的设备沟通?如果想学会骑马,我们需要练习,甚至上骑马课。那么,我们是否也需要练习如何使用我们的房子,还要上课学习如何与家居设备相处?
假如我们能够建立人与机器之间自然互动的方法,结果如何?我们可否从熟练的骑手与马儿的互动身上学得一些方法?或许,对人与马之间以及汽车与驾驶员之间的行为和状况,我们需要进行适当的行为方式对照。汽车如何表现出紧张的感觉?相对于马的姿势或不安,汽车有什么相似的表现?如果一匹马用后退和紧绷的颈部肌肉来表达它的情绪状况,那汽车如何表现?能不能让汽车突然后退,车尾下坠,车头抬高,甚至车头左右摇摆呢?
有些实验室已经开始探索类似马儿从骑手身上得到的自然信号。汽车厂商的科学家已经在做情绪和注意力方面的实验研究,而且至少有一部已上市的汽车在方向盘轴上装有电视摄像机来观察驾驶者有没有专心。如果车子发觉即将撞车而驾驶者还在东张西望,汽车就会自动刹车。
同样,科学家们也致力于开发类似的智能住宅来监控屋内的居民,判断人的情绪状态,调节屋内温度、光线和背景音乐。我曾参观过几个这方面的实验,也观察了结果。在欧洲一家大学的实验室中,受试者先被安排玩很费心力的电脑游戏,然后到一间有特殊装备的实验室轻松休息。实验室备有舒适的椅子、温馨美观的家具,令人心情愉悦,还有特别配置的可以让人放松的灯光。我试用过后,发现那环境真的令人轻松愉快。这项研究工作的目的是要了解如何开发出配合居住者情绪状态的屋内环境。一个房间能否感受到居住者的压力然后自动加以疏解放松?或者房间觉察到居住者想要加油打气,从而使用明亮的光线、活泼的音乐和温暖的色彩来呈现出动感激情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