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健康养脊,从点滴做起
脊柱是我们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的正中,脊柱包括33块椎骨,分为颈、胸、腰、骶、尾5个部分,它们分别是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骨和4块尾骨。脊柱的形状如同柱子,中间有椎管,内有脊髓。正常情况下,脊柱有4个自然生理弯曲,即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后凸。这也使得脊柱从侧面看呈S形。脊柱能够保护内脏、支撑躯干、保护脊髓、参与身体运动。
老百姓通常把脊柱叫作脊梁骨,很多家长都对孩子说过“站直了,挺直脊梁骨,别驼背,像小老头似的”这样的话。可见,脊柱挺不直的人会“显老”。而脊柱挺不直,除了先天因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后天的不良习惯导致的,很多人忽视了对脊柱的保护,坐没坐相,站没站相,脊柱长期受累,压力逐渐累积,慢慢地,脊柱变形了,疾病也找上门了,椎间盘病变,骨质增生,退变性滑脱……脊柱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时才想起四处求医问药,希望通过外力来彻底治愈。
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我这些年治疗过很多脊柱出现了问题的患者,他们大多是身患重病,才想到来找大夫。颈椎出现严重问题,一起床就头晕目眩,只能躺着不动;腰椎出现问题,人都坐不起身来,被担架抬进诊室;危急时刻没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受到了严重的外伤,导致脊柱骨折,随时有瘫痪的风险……每一次行医,我都尽了自己身为医生最大的努力,有些病例成功治愈,医生和患者皆大欢喜,有些则是大夫有心无力,患者只能抱憾终身。
治疗过程中,我经常能遇到患者不解地问我:“温大夫,我这个病是怎么得的呀?我没做什么伤害脊柱的事儿啊!”每当听到这样略感“冤枉”的话语,我就会愈发感慨于《黄帝内经》里所说的“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明明是因为自己的不在意和错误行为导致生病,患者却茫然无知,只能是病程发展到最后甚至无法动弹时才来求医问诊。而作为医生,我们能否防微杜渐,以预防为主,让自己成为一名“上医”呢?
我认为,医生治病救人固然重要,教会患者科学预防亦应是职责所在。好比洪灾泛滥,真正救人的有效方式不是拼命在下游打捞落水者,而应是在上游修葺河堤,筑牢堤坝,避免更多人“落水”。
出于这样的一种考虑,我与叶建新小友一同撰写了此书。叶小友曾经身患腰椎重症,被迫卧床十数日,病痛缓解后开始拜访名医,寻求脊柱保养之道,因缘与我结识。我们双方背景不同,工作内容各异,年龄相差不少,但双方对于保护脊柱健康,防治脊柱疾病,却有不谋而合的看法和思考。由此也就有这本图书来教大家如何保护脊柱。
行走坐卧、吃喝拉撒、跑跳玩闹……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都与脊柱健康密切相关。不经意的一个错误动作,你就给自己的脊柱增加了一点压力,这些压力日积月累,转化成了导致脊柱不适的小问题,小问题年复一年地叠加,最后变成了脊柱的病痛……看到这里,你还不明白脊柱的疾病是怎么找上门来的吗?
想让自己的脊柱保持健康,其实也很简单——从生活的一点一滴着手,不放过能让脊柱保持健康的每一个关键点,坚持适度运动,远离伤害脊柱的行为。最简单的一点,时刻记住,挺直后背!脊梁骨挺直了,人就挺拔,显得精神了,自然,年轻活力也就回来了。所以我们说,脊柱好,人不老。
我国有13亿人口,解决每个人的健康问题,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打针吃药上医院,特别是很多慢性病,完全是可以通过预防干预来避免的,而脊柱疾病,就是通过每个人的自我保健能够避免的慢性疾病,如何保护脊柱,更应该是每个人都掌握的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