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懂点情绪管理,学会适当原谅自己
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我们要研究自己,并且要努力地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找到与自己的素质相对应的目标。
因为,找到这一目标后,
才能攻其一点,攻出成果,由此及彼,不断扩大。
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一个定位,十分清楚地知道自己到这个世界上来究竟是干什么的,否则就会迷茫,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就会在一个个人生十字路口徘徊,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自从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像蒲公英一样,撑着小伞苦苦寻觅着一片适合自己的土壤,因为只有在那里,我们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或许,你的那把伞早已经收起,却盼望着过另一种生活;或许,你在色彩纷呈的流光中迷失了自己,只知道麻木地追随别人;或许,这一切只因为你还没有认清自己的人生定位。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经常忘记对自己的关爱,忘记自己的存在,从不去问“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之类的问题,偶尔想起,也不过茫茫然一片空白。因此,在人生这个舞台上,常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乱哄哄,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一个人只有认清自己的人生定位,才不至于茫茫然,才能获得成功。
歌德,伟大的文学家,他年轻的时候立下的志向就是成为一个世界闻名的画家。为此,在那个变化无穷的色彩的世界他一直沉溺着,难以自拔。付出了十年的艰辛,他努力去提高自己的画技,但是收效甚微。在他40岁那年,他到意大利游玩,亲眼看到那些大师的杰出作品之后,终于被震惊了。即使自己穷尽毕生的精力恐怕也难以在画界有所建树。那时,他毅然决定放弃绘画,改攻文学,并以他的努力,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晚年,歌德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时,告诫那些头脑发热的年轻人,不要因为一时的热血而盲目地跟着感觉走,要认清自己的人生定位。在人生之路真正开始时,我们会面临很多盲区,我们自身的特长、性格、知识积累等条件,能够干成什么,适合于去做什么,恐怕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和锻炼,我们很难给自己一个定位。所以,对自我的认识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不仅要建立在反馈基础上的自我动态调节机制,也要借助别人对自己的中肯意见。
方国瑜是著名的史学家,他小时候除刻苦攻读学堂课程外,还利用节假日跟从和德谦先生学习诗词。他羡慕苏轼,钦佩李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一名诗人。但一晃六七年的时间过去了,却始终未能写出一篇像样的诗词。1923年,他赴京求学,临行时和德谦先生诵玉阮亭“诗有别才非先学也,诗有别趣非先理也”之句以赠,指出他生性质朴,缺乏“才”和“趣”,不能成为诗人,但如能勉力,“学理”可就,将能成为一个学人。方国瑜铭记导师的教诲,到京后,师从名家,几载治史,小有成就,后来著成《广韵声汇》和《困学斋杂著五种》两本书。从此,他立定志向,终生致力于祖国的史学研究。
要认清自己的人生定位,就要探讨认识自己的问题。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认识并不是像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讲述的道理一样,我们还是应该去追求那些身外之物的。我们要积极鼓励人们去追求现实的身外之物,因为毕竟只有这些身外之物才能反映出我们今生今世过得好不好,才能看出我们这辈子活得值不值。但同时,我们也绝对不赞同将这些身外之物当做奋斗目标。那些将身外之物当做追求的人,在他们的追求得到满足后,又会很迷茫,结果是找不到“自己”,不知该往哪里去,于是会堕落,寻求感官享受。可见,人必须清楚地认识自己,不但要建设极大丰富的物质家园,同时还需要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
内疚悔恨毫无意义
其实,每个人的内疚悔恨情绪的产生都
涉及你是否关心他人。
如果你确实关心某人或某事,
那么显示你的关心方法就是为
自己所做的错事感到内疚悔恨,
或者对其将来感到关注。
这无异于表明,如果你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就必须表现出神经机能性病的症状。
内疚悔恨情绪是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悄然声音”。从生命的本质上讲,内疚悔恨这种情绪能使你经常体谅别人,为他人着想。当我们从降生那天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特别是在幼年时期,我们很少注意到别人是否舒适和便利,自己想要怎样就怎样。当我们逐渐长大时,会逐渐认识到,世界上还有其他人活着,有时候自己必须顾及他人的存在。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潜移默化地受到内疚悔恨情绪的影响,他们简直成了一台名副其实的悔恨机器。这种机器的运转程序是这样的:某人某事发出一个信息,这一信息反馈到你的身上,而你根据自己所说或未说、感到或未感到、已做或未做的事情来看,你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已变成一个坏人或者你的人格已经降低。于是,一旦你听到这一信息,你便会在现实中感到情绪低落,并为自己过去的事情感到后悔和不安。这样你便成了一台悔恨机器——一种能够说话、行走、呼吸的装置。只要他人给你加入适当的燃料(即有关人或事的信息),你就会产生内疚悔恨。
杨耀辉是某石棉公司的总经理,他就是一位陷入人格内疚悔恨误区的人。他在进行心理咨询时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他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人从小在一起,小学、中学、高中一直到大学都是同学。工作后,杨耀辉感到自己所在的石棉厂不景气,于是就下海经商,自己搞了一个私营的石棉公司,而他的同学仍然在原来的石棉厂上班。当初杨耀辉办公司时缺少经费,他的同学几乎倾家荡产给他凑了2万元,无偿支援他。到了1997年年底,杨经理的石棉生意越做越红火。为了取得更大的利润,杨耀辉不断扩大经营品种,石棉绳、石棉瓦、石棉盘根等应有尽有。有一次,他刚刚用20万元的现金进了原材料,他的同学打电话过来,说要买一座三室一厅的房子,需要借15000元钱。杨耀辉在电话里解释说,我刚刚把20万元现金给山东盖老板电汇过去,如果你早打过来10分钟,我就绝对可以借给你。电话那边的朋友有些不高兴了,说:“我想你随随便便凑5万块钱都是轻而易举的事,何况15000块钱……实在没有,就算了。”就这样,两个曾经无比亲密的朋友之间有了裂痕,虽然也相互来往,但没有了以前的亲密、热情。从那时起,杨耀辉心里一直就滋生着一种内疚、悔恨的情绪。他一直想补偿一下欠下的人情,但朋友一直不给他机会。每次见面,朋友的话里总是夹枪带棒、冷嘲热讽,什么“你现在是大老板”,“你在大城市生活”等。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杨经理痛苦不堪。他带着一些礼品去看望朋友,走到朋友楼下,他给朋友家里打电话,家里电话是朋友的儿子接的,儿子在电话里说爸爸上班去了,妈妈买菜去了。因为杨经理不想把礼品拿回去,于是径直上楼,门开了,朋友和妻子都在家。他坐了10分钟,两人相对无语。杨经理说他的这种内疚悔恨情绪都快把他逼疯了。
内疚悔恨对于一个人来说,它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杨耀辉是一个艺术型思维的人,喜欢追求人生的完美和人格的高尚,在他的潜意识里存在着这样一条奇怪的定律:我如果不感到悔恨,就会被人看做是“缺乏良知”;如果我不感到内疚,就会被认为“不近情理”。
内疚悔恨是各种人格误区中最为无益的,它无疑是在浪费你的情感。内疚悔恨是你在现时中由于过去的事情而产生的惰性。然而,无论你怎样内疚悔恨,时光一去不复返,已经发生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指出,内疚悔恨与吸取教训是存在很大区别的:悔恨不仅仅是对往事的关注,而是由于过去某件事产生的现时惰性。这种惰性范围很广,其中包括一般的心烦意乱直至极度的情绪消沉。如果你是在吸取过去的教训,并决意不再重做,这并不是一种消极悔恨。但是,如果你由于自己的某种行为而到现在都无法积极生活,那便成了一种消极的悔恨了。吸取教训是一种健康有益的做法,也是我们每个人不断取得进步与发展的必要环节。悔恨内疚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它是白白浪费自己目前的精力。这种行为既没有好处,又有损于身心健康。实际上,仅靠悔恨是绝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
那么,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如此普遍地使用内疚悔恨心理,为什么要浪费自己或他人的美好时光,去为那些已经做过或未做的事情悔恨呢?这是因为:
(1)如果一个人对往事悔恨内疚,就不必积极利用现在的时光自我发展。显然,同许多的自我挫败行为一样,内疚悔恨是让自己回避做出改变的一种手段。这样,你就可以将目前的状况归咎于过去,从而摆脱一切责任。
(2)内疚悔恨有助于人们将自己行为的责任推卸给他人。因受人摆布而激愤或将自己悔恨的焦点转向别人都是很容易的,那些可恶的人如此神通广大,以致能够控制你的感情,包括使你感到内疚悔恨。
(3)内疚悔恨可以使你重新回到幼时的受保护环境。内疚悔恨是赢得别人同情的绝妙办法。
以上这几点便是内疚悔恨行为带来的最为明显的好处。内疚悔恨同其他自我贬低情感一样,是一种选择,是你可以控制的情感。假如你不喜欢它,并希望消除它,以使自己完全“不再内疚悔恨”,下面便是你可以采取的一些初步措施:
(1)不管你多么痛苦,你必须从现在开始,把所有过去发生的让你伤心或者伤感的事情视为已经无法挽回的结局。往事已成为历史的一页,不管你怎样悔恨也不会有丝毫改变。记住:“内疚悔恨既不能改变往事,也无法使我有所长进。”根据这一认识,你便可以将内疚悔恨与吸取经验教训区别开来。
(2)经常性地问问自己:你通过悔恨,想在现实中避免什么?只要努力解决你所要避免的问题,你便可以消除自己内疚悔恨的心理。
(3)坚持写悔恨日记,记下你每次感到内疚悔恨的情况,详细地记录每次悔恨的起因、时间以及引发内疚的对象,并且说明你悔恨往事是要回避目前的什么问题。这一方法有助于你认识到自己的悔恨误区。
(4)重新审视你的整体价值观念。哪些是你口头上所信奉的,哪些价值观念是你最为信奉的?列出你认为那些假的、虚伪的、形式上的价值观念,并且尽力依照自己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行事,不要接受任何人强加于你的道德标准行事。
(5)从现在起开始接受你自己所选择、所接受、别人未必赞许的某些事情。这样,如果上级、父母、邻居、甚至爱人不赞成你的某些行为,你可以认为这是正常的。回想一下前面关于寻求赞许心理的论述。关键在于你要对自己表示赞许;得到他人的赞许是令人愉快的,但也是无关紧要的。一旦你不再需要得到他人的赞许,你也就不会因为自己的行为受到反对而内疚悔恨了。
(6)客观分析自己行为的各种后果。不要根据直觉来判断生活中的是与非,判断的标准应当是看你的行动是否使自己精神愉快,是否有助于你向前发展。
(7)做一些你知道必然会使自己感到内疚的事情。例如,你刚到一个旅馆,服务员要带你去你的房间。而你只有一件很小的行李,完全可以自己找到房间,你便可以告诉她你并不需要她的帮助。如果这位不受欢迎的小姐仍然坚持要帮你拿行李,你可以指出她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因为你不会因此而歉意。另外,如果你一直想独自到比如风景名胜的外地度假,你完全可以一个人去度假一周,而不必顾忌家庭其他成员为使你悔恨而提出的反对意见。这些行为都将帮助你克服自己在各种环境下产生的内疚悔恨情绪。
(8)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力图使你内疚悔恨、并借此控制你行为的人,应该明确表示自己完全不会因他们对你的失望而感到忧虑不安。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当这些人意识到他们不能迫使你感到悔恨时,他们的行为就会有所转变。一旦你消除了自己的内疚悔恨心理,你就不会在情感上再受他人控制或支配。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高质量的选择是一种情绪中性的耐心选择,
它不被有利条件冲昏头脑,
也不被不利环境所吓倒,它始终怀有希望,
又始终不掉以轻心,它要求人们保持一定的紧张度,
投入一定的精力,这也是责任感的体现。
我们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假如真有后悔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一定是最畅销的东西。无数人的经验教训证明,生活在不断涌来的后悔里,是人生最大的失败,也是最悲哀的痛苦。因此,没有什么人愿意生活在后悔之中。
有这样一个神话故事:
无忧是天宫里的一个小仙女,她看到人间有很多人因为做了错事,整日以泪洗面,常常跪在菩萨面前,真心悔过的情形,便想帮帮他们。
于是,她来到太白金星的宫殿,恳求他炼制后悔药,用来解救世人的苦楚。太白金星有感于她的善良,答应了她的要求,但是条件是在炼制的81天之内,她必须要每天承受天川之水冲刷的痛苦。为了解救世人,无忧答应了他的要求,每天到天川下躺着,任激流的水从身上冲过。
无忧痛苦地煎熬了81天,她终于拿到了后悔药,便急匆匆地赶往人间去解救那些在痛苦中挣扎的人们。
无忧看到一个正在哭泣的小伙子,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是因为没有听父母的话,赌博输光了家产。无忧问他:“你真心后悔吗?”“是啊。”“如果有后悔药的话……”她还没说完,他立刻说:“如果有,我一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无忧想了想,给了小伙子一粒药丸,就到别处察看了。
后来,无忧又碰到一个中年人,他被身边两个狱卒看守着。“这位大叔犯了什么罪?”“他是个大骗子!”一个狱卒说。“大叔,要是你能回到你还没有骗人的时候……”“我肯定好好学习、工作,决不骗人啦。我保证!”“好吧,就给你一颗能变回以前的药吧。”
……
就这样,无忧用后悔药“帮助”了许多人,帮他们改过,拥有新的面孔。再也不愁眉苦脸的了。无忧看着快乐的人们,心中无比的高兴。然而事情不是她想象的那么美好。
有一天,她碰巧经过一个很大的赌场,里面十分吵闹,便走了进去。很多人身旁都放着后悔药。突然听到有一个人喊:“今儿运气不好,吃颗后悔药,打明儿再来。”再一细看,这人正是无忧“帮助”过的那个小伙子!他可真不像话啊。
还有比这更差劲儿的事,有的人等彩票开奖了,吃颗后悔药,回到过去,再去买彩票!……
过了一段日子,玉帝终于知道了人间的事情,虽然无忧的出发点很好,但是很多人滥用后悔药,做事不再考虑后果。于是命令二郎神收回世间的所有后悔药销毁,并将无忧打入了忧愁谷中,面壁思过,重新修炼!
从此,人世间再也没有后悔药了,人们又恢复了以前的生活,依然有人为自己的错误而后悔,但是已经没有无忧小仙女来送药了。
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让时光倒流,重新改变行动,不做会让自己后悔的事。但是,至少在能够预测到的本世纪里,我们做不到。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买后悔药来吃,让自己不会因为过去的错误而后悔,不会那么痛苦。但是,至少在预见到的未来,我们买不到后悔药。
一般情况下,人们产生后悔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做出决定之前对可能出现的消极后果有一定的预知,但由于疏忽大意或盲目乐观,对这种危险的苗头没能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人是非常后悔的,因为他已经接近正确的选择,只因一念之差发生了重大遗漏。另一种后悔经常发生在盲目乐观者身上,决定者在制定行动方案时,有意回避不利的信息,对未来的困难、危险及不利条件根本未加考虑,由于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也没有任何有效的应急措施,因此,决定者只有惊恐和本能的防御反应,只能临时利用手头的力量补救一下,但终因补救措施的非系统化、非严密化而收效不大。
有些人经常后悔,而且经常经历相似的后悔,他们的失误往往不是新的失误,而是屡次重复旧的失误。他们的后悔仅仅停留在肤浅的情绪水平,没能深深地触及认知结构,没能很好地剖析失误的原因和吸取发人深省的教训。
如何将后悔转化为深刻的教训呢?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反思后悔的根源,找出造成失误的真正原因。
第二,在陷入极度后悔的状态时,应淡化后悔的情绪色彩,积极采取挽救行动,但不应彻底遗忘后悔的情绪,适当地在心中保留后悔的经验,这样才能对未来的选择很审慎。“健忘”正是屡犯相同错误的根本原因。
第三,在面临与过去相似的选择时,一定要仔细地回忆过去失败的情形,积极地利用过去的经验,从而避免犯相同的错误。
其实,只要我们留心,便不难预见损失。
首先,当选择者搜寻各种可能性,并且仅仅发现了一个可接受的方案时,他就倾向于忽视这一可能性的危险,无暇思索未来的威胁。如果他得不到反对这个唯一方案的任何信息,他就会迅速采纳这个方案。如果这个唯一的方案也很危险,且代价又很大,选择者就会认为自己已山穷水尽,没有选择的余地了,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感觉严重妨碍了选择者的思路,使之被动、草率地应付选择。人们遇到难题向专家咨询时,也会产生一种顺从感或别无选择感。这时,人们非常情愿地听从专家的意见,认为他们的意见是唯一合理的。这种在专家面前的自卑感妨碍了人们的自主性,使人们轻易放弃了其他选择。
其次,尽管选择者已经意识到选择可能带来损失及后悔,但认为损失不会马上出现,他就容易低估损失的严重性。
再次,如果选择者认为自己的决定对自己的名誉和周围人不会造成巨大影响,他就不易预见到后悔。
最后,如果选择者确信自己不会再发现新的信息或新的可能性,他就会默认现实的选择,不再理睬可能出现的后悔。
不要沉湎于过去之中
无论如何,当你怀有偏执这种心理的时候,
请你相信:认清它、鉴别它,剔除不好的,
保留并且发挥好的,这绝对是必要的。
如果你是个渴望在事业或爱情上成功的人,
尤其应该牢记这一点。
那些一味坚持莫名其妙的理解,固执己见的人,实际上是缺乏见识和智慧的。因而他们常常忠奸不辨,正邪不分。没有见识,就不能观其人,察其行,听其言,因而就不能知彼知己,不能公正、客观地判断一切人或事,这样势必后患无穷。
小张是一个大学生,他不知不觉就爱上了自己的一个女教师。这个女教师虽说只有三十来岁,可结婚已经两年了。所以,小张对她的爱,应该说,无论如何是没有指望的。
可是,小张却非常执着于自己的这种所谓爱情,不顾一切地追求这位女教师,又写情书,又送鲜花,还跑到她家里去,弄得她非常苦恼。后来她丈夫知道了,狠狠教训了小张一通。可是,他还是不知回头,依然写情书、送鲜花,痴情不断,执着得像个不怕牺牲的斗士,一直闹到精神错乱,被送进精神病院为止。
像小张的这种执着,当然就是偏执了。偏执心理是一种病症,患上这种病的人,往往容易走极端,死不回头,还自以为是,明明是自己做错了,却总觉得是别人不对;当自己的意见不能和别人取得一致时,从来不反思自己的对错,而总是去探究别人做错了什么。
这种偏执心理,有时是针对时代的。自己这样做,已明显地与时代潮流相违背,却反过来大骂一代不如一代,大骂这个时代是一个倒退的时代。
有这样一个作家,他写了很多文章,说这个时代的人是如何不讲道德,只知赚钱;说这个时代的人是如何地不讲精神,放纵肉欲。他对市场经济下的新人物,如各类打工者、各类自由职业者、各类商人都看不惯。他对这个时代出现的一切新事物都看不惯,他看不惯电脑,看不惯自由竞争,看不惯国企改革,看不惯对外开放。
抱着旧观念不放,抱着旧的生活方式不放的人,在旧时代可能成为阻挠革命的人,在新时代可能成为反对改革的人。
还有些人则是对某一事物偏执。这种偏执比起上两种偏执来,对别人的损害不是很大,但对自己的损害却非常大。这类人,常被人当做笑话来看。也就是说,他们往往被别人瞧不起。
以上三种偏执,多被当做笑话而已,尚且不至于对人构成多大的威胁。可是有一种偏执,却是十分可怕的。
这种偏执,就是对某种主义、某种信仰、某种所谓的“真理”的偏执。这种偏执的后果是如此的严重,以至于成千上万、乃至成万上亿的人,都会为此付出代价。
墨索里尼就是一个典型的偏执狂。
由于希特勒的支持和庇护,墨索里尼的事业在意大利得以顺利发展。
“法西斯主义”是这个意大利心理偏执狂在1919年创造的,他比那个叫做希特勒的心理偏执狂更早地信仰了法西斯主义。
墨索里尼从1922年起就驾驭了意大利。1939年正当他处于权力顶峰的时候,他56岁。由于心理偏执,他表现出一种歇斯底里:他把罗马的威尼斯广场变成他的大剧场,他在阳台上大肆自我卖弄。他为未来的军人留影,剃光了头,扬着下巴,转动着一双怒目,摆出不可一世的样子。
墨索里尼的偏执心理和他的性格基础,由渴望行动、喜欢暴力和成功的野心组成。他驾驶赛车和飞机;他光着上身和农民一起打麦子;他自己参加越野赛跑,并且也强迫他的部长参加越野赛跑。
这些表现的背后,是他那偏执的心理,是他那巨大的恐惧。他没有真正的朋友,很容易泄气。
在这样一个全球一体化、知识经济的时代,民主平等思想影响着每个人的时代,偏执的人是没有市场的。
当然,我们前面所说的偏执,乃是一种极端的偏执,是两种在前提错误的情形下的偏执。而如果有人能够以清醒的头脑、智慧的明眸,把这种偏执用到正确的地方,那么,这种偏执不但无害,反而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因为,如果你对一个正确的目标、有利的目标执着不放,而且到了偏执的地步的话,那么,不用说,这种偏执不但不会把你引入歧途,反而会让你走向成功。
所以,对待偏执,我们不是一概地排斥,而是应该合理地改造。即把一个错误方向的偏执,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上。
在正确的方向上,偏执会成为一种可贵的品质。
有一个著名的计算机专家,他被称为数字时代的英雄,他写过一本书,叫做《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在这本书中,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只有怀着极端偏执的心理意识,才会在某种事业上拼命进取,最终在困难重重的条件下,取得自己想取得而别人得不到的成功。
他在这里所说的偏执,当然和希特勒、墨索里尼的偏执是一样的。但是,分明是一样的偏执,又为什么一个是应该倡导的,一个是极端错误的呢?在这里,他们有一个重要的区别,也是关键的区别,这就是:前一个偏执,方向是正确的;后一个偏执,方向是极端错误的。
面对偏执,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一味地排斥,而是应该深思这种偏执的来由。如果这种偏执来自一种错误的目标或信念,还是尽快地改掉这种偏执为好;而如果这种偏执不是来自错误的信念或目标,而是来自一个正确的思想或理想,那么,还是应该保留这种偏执。
打败心理上的敌人
人与人之间,弱者与强者之间,
成功与失败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是否能够战胜自己,
对自己充满信心。人一旦有了这种意志,
就能战胜自身的各种弱点。
有了战胜自己的力量,就具备了勇于挑战自己的素质。
有位作家说得好:“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说服了、感动了、战胜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人生最大的挑战就是挑战自己,这是因为其他敌人都容易战胜,唯独自己是最难战胜的,人只有打败自己才能成功。
李东是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青年,他去参加一家大公司的招聘考试,考试结果名落孙山。李东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绝望,顿生轻生之念,幸亏抢救及时,自杀没有成功。过了没多久,公司传来消息说,他的考试成绩名列榜首,是统计考分时,电脑出了差错,他被公司录用了。后来,很快又传来消息,说他又被公司解聘了,原因是一个人连如此小小的打击都承受不起,又怎么能在今后的岗位上有所成就呢?
李东虽然在考分上击败了其他对手,可他没有打败自己心理上的敌人,他的心理敌人就是惧怕失败,对自己缺乏信心,遇事自己给自己制造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所以,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战胜自己,打败心理上的敌人,就是要求你在困境中扬起自信的风帆,再坚持一下,否则你就会不幸地陷入失败的泥潭而后悔莫及。
26岁的李梅是一位大学生,她在大学里的成绩很好,但总是对自己缺乏信心。2009年1月底,经过充分的准备,李梅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硕士研究生考场。第一天的英语和政治的答题比较顺利,稍稍缓解了她紧张的情绪。但到了第二天,刚发下高等数学试卷时,她看到一半多是陌生的题目,李梅顿时没有了信心,心想这下完了……交卷时间到了,看着只答了一半的试卷,她哭了。虽然剩下的专业考试对每个考生来说都相对比较容易,但她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参加剩下的两门专业课程的考试了,她怀着失落的心情,悄悄地离开了考场。可是,以后的事更加令她伤心和遗憾了,虽然她数学只考了48分,而当年所有考生的平均成绩只有37分,而且她的英语和政治成绩都不错,如果李梅坚持把所有科目都考完,肯定能被录取。由于受到了强烈的刺激,李梅精神有些失常,失去了深造的机会。
如果李梅能打败自己心理上的敌人,以积极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不中途放弃考试,她将是一名硕士研究生了。可是,她却由于缺乏积极的思维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造成了本可避免的悲剧。由此可见,战胜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是多么的重要啊。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有很大一部分人失败了,而另一部分人却成功了。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前者被自己打败了,而后者却打败了自己。
有一位撑竿跳运动员,一直苦练都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他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了。”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他说:“我一直冲到起跑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就觉得我跳不过去。”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杆上越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听了教练的话,他撑起竿又跳了一次,果然越过了那个高度。
信心可以超越困难,可以突破阻挠;信心可以粉碎障碍,终会达成你的期望。但是,你要明白的是,一个人要挑战自己,打败心理上的敌人,靠的不是投机取巧,不是耍小聪明,而是信心。
弗洛伦丝·查德威克是世界著名的游泳好手,1952年,她从卡德林那岛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滩。两年前,她曾经横渡过英吉利海峡,现在她想再创一项纪录。这天,当她游近加利福尼亚海岸时,在冰冷的海水里,全身一阵阵地打寒战,嘴唇已冻得发紫。她已经在海水里泡了16个小时。远方,雾霭茫茫,她很难看清伴随着她的小艇。她的心里开始有些感到了失望。这种心理状态让查德威克感到难以坚持,她向小艇上的朋友请求:“把我拖上来吧。”艇上的人们劝她不要向失败低头,要她再坚持一下。他们告诉她:“只有一英里远了。”由于雾气太大,她根本无法看到海岸,但是这时候,她已经被自己心理上的敌人击垮了,她已经没有力气了。“把我拖上来。”她再三请求着。于是,小艇上的朋友将冷得发抖、浑身湿淋淋的查德威克拉上来了。后来,查德威克告诉记者说,如果当时她能看到陆地,她就一定能积极地坚持游到终点,是大雾使她失去了最后的胜利。通过这件事,她认识到,事实上,妨碍她成功的,不是大雾,而是她内心的消极思想。是她自己消极地让大雾挡住了视线,是她对自己没有了信心,然后才被大雾给俘虏了。如果她当时能以积极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打败心理上的消极思想,那么成功就是属于她的。过了两个月以后,查德威克又一次尝试着游向加利福尼亚海岸。这次,依然是浓雾笼罩在她的周围,海水冰冷刺骨,她也同样看不见陆地。但这次她没有放弃,依然坚持着,她知道陆地就在前方。她积极奋力地向前游,因为她知道,只有战胜了自己,才能取得成功。她积极地去拼搏奋斗,她终于明白了信念的重要性,最终取得了成功。
做任何事情,每个人都要确立一些具体的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你首先必须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千万不要被形形色色的雾迷住了你的眼,不要让雾把你俘虏。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充分相信自己,打败心理上的敌人,终能等到云开雾散的那一天。
克服焦虑情绪
找到内心的压力源头,
逐条分析和解决,
这些问题有的可能是认识方面的,
有的可能是现实方面的。
只有重新面对和解决了这些内心冲突,
才能真正地摆脱焦虑。
当今社会是个智商和情商共存的时代,具有较高的智商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情商,一个人也很难在社会交往中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要衡量一个人的情商,其中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就是看他在社会中如何与人进行交往。
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社会交往日益增多,社会交往的成败往往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升学就业、职位升迁、事业发展、恋爱婚姻、名誉地位,因而使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由此产生的焦虑情绪,造成心神不宁,焦躁不安,严重影响着工作和生活。
焦虑情绪常见的表现如下列实例。
其一,谈判焦虑。
黄先生是一位来自香港的年轻老板,他有着很好的经商业绩,他到内地发展事业后,娶了有经济专业硕士学位的霍小姐为妻。他因感到自己对内地政策、风俗了解不多,普通话也讲不好,因而在商业谈判中总是怕开口,只好让太太做他的代理人。他的太太经商经验不多,自信心不足,因而对丈夫极为不满。
其二,同事焦虑。
路小姐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她业务能力非常强,走到哪里都得到上司的赏识,她工作6年均在合资公司,但竟然换过8家公司,为什么她跳槽如此频繁呢?其实既不是她不适应业务,也不是老板炒她鱿鱼,都是她自己自动离职。原因只有一个,她困惑地对心理医生说:“我不知道如何与同事相处,有人排挤我,有人向老板告我的黑状。为什么总有人造谣诬蔑我?我也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不能容忍我的存在?我只好逃避……”
其三,压力焦虑。随着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一个人在工作中承受压力的能力将决定着他的工作绩效,一些不善于承受工作压力的人往往容易产生焦虑。这种焦虑主要表现在惧怕挑战、对内部人事变动敏感、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等。
其四,着装焦虑。中青年女性容易产生与化妆或着装有关的焦虑情绪。钟小姐说:“在某些隆重的场合感到自己服装色彩的搭配不和谐,服装的样式也不够时髦,顿时像被人家扒光了衣服一样无地自容……”简女士说:“一看见别人比自己会打扮,就像打了败仗一样,情绪一落千丈!”
另外,还有如亲友焦虑、校友焦虑、餐桌焦虑等等。形形色色的焦虑情绪举不胜举,它们像病菌一样侵蚀着人们的精神和机体,不仅妨碍人际交往,还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其实,分析一下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主要是来自自卑心理、自我评价过低、忽视了自己的优势和独特性。
接下来,让我们对焦虑情绪进行进一步剖析。例如,有人做事急于求成,一旦不能立竿见影地取得所谓成功,就气急败坏,首先从精神上“打败”自己,这是焦虑陷阱之一。认为自己的表现不够出色,被别人“比了下去”,丢了面子,于是就自责,自惭形秽,产生羞耻感,这是焦虑陷阱之二。
看问题比较死板,以为做不好的事情都是自己的责任,自己太笨,却不知一个问题的解决,其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这是焦虑陷阱之三。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和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所以不可以用绝对化的评价方式去看待周围的人与事,否则就容易产生焦虑,这是焦虑陷阱之四。
传统观念总是引诱人们追求十全十美,言行举止,吃喝穿戴都要“看着权势做,做给权势看”。实际上那是一个温柔美丽的陷阱,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
其实,我们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社会性动物,人群本身就是极其多样性和多元化的,正像大象、小兔、犀牛和长颈鹿不能相互比较一样,每个人有自己的个性、能力、社会作用等,都是他人不可替代的。所以,要排除来自社会的心理压力所造成的焦虑,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想法。下面的建议对于克服焦虑情绪是极其有效的。
第一,不要“看着别人活,活给别人看”。经常问一问自己,我的生活目标是什么?我是不是每天都有所进步?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以自我评价为主,正确对待他人的评说。
第二,在社会交往中,让自己坦然、真诚、自信、充满生命的活力,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就会赢得成功。
第三,锻炼人际交往中的亲和力。社会已经进入了合作的时代,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在智慧、在内心,学会“人合百群”是新世纪社会交往的要求,应摈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陈旧观念。
第四,活得积极自主,潇洒自在,为自己寻求快乐,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对于解决任何问题无济于事,还要学会心平气和、乐观、勇敢、自信,是克服焦虑的精神良药。
调整自己紧张的心态
要使自己受欢迎,就得多阅读,
对一般事物有认识,
否则人家讲什么话题都不知所云,
同时又要关心别人,要“好相处”。
有朋友,便有支持和鼓励,可以振作精神。
紧张除了让自己与成功无缘外,没有其他任何意义。不过说实话,生活在当今这样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谁都不可能没有压力、没有紧张的时候。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紧张?如何调整自己紧张的心态呢?
(1)所有的紧张都有解决之道。
罗素在《走向幸福》一书中为我们描述了在“生存斗争”压力下的“现代人”是怎么生活的:“清早,在妻子和孩子们还在酣睡时他已早早起身赶到办公室去了。在那里,他的职责是显示一个大经理的风度才干:他下颚紧绷,说话干脆果断,旨在给公务员以外的每个人留下精明强干、谨慎持重的印象。他口授信函,和各色要人通话联系,研究市场行情,然后和那一位正在或打算与他交易的人共进午餐。同样的事情整个下午又继续进行。然后,他筋疲力尽回到家里,赶着换好衣服去赴晚宴。餐桌上,他和另一些疲惫不堪的男子们还得装出快活的样子。难以预计,要过几个小时,这个可怜的人才能逃脱这种场面……”
也许,我们都替书中描述的人物觉得累。然而,不幸的是,这样的人和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很多人都觉得“现代生活”令人“疲惫不堪”。
伴随着全球工业化而产生的现代社会,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的丰裕和生活的多样化,这似乎已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但是,即使在刚刚开始步入现代化的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享受比过去丰富的物质的同时,却感到平和、安宁和快乐正越来越稀缺。
本来,现代社会提供给人们最激动人心的许诺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有无限多样的选择。人们似乎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和手段去选择那些使自己高兴的事。
而事实却恰恰相反,人们最终的选择结果往往是“从日常生活中得不到乐趣”。
难道必然如此吗?现代生活的确使每个人都感到了一定程度的紧张,而古人在治理国家时都能做到从容不迫,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为什么不能潇洒一些呢?
紧张是这个快节奏时代的显著特点,化解紧张是每个现代人必不可少的能力。如果你工作时间紧张,应提高自己的效率;如果你的钱紧张,可调整自己的花钱方式。
有一位身兼数家大公司的董事长,他从来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称呼——“小气财神”。他和朋友去餐馆吃饭时,经常随便点一些菜,并不是非常讲究,也不用一级的好菜来显示自己的财富。
有些人则不这样,自己本来没有别人有钱,却怎么也不敢潇洒地点那三级菜,担心招来轻蔑的眼光。
如果你再留心看那些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他们的穿着打扮,都是很随意和俭朴的,有的近于邋遢,事实上,可能这些人中有很多富豪。
年轻人往往是最爱虚荣的,一个刚赚了一点钱的小伙子,却非要请女友吃高级餐馆,进高级舞厅。更严重的是,有些只租得起3平方米小房间居住的年轻人,却非要倾其所有买一部汽车带着女友玩。试想,这样的年轻人又怎能不“紧张”呢?越装阔越穷,越穷越装阔,形成了一个跳不出去的贫穷的恶性循环。
(2)不畏艰难才能达到心神泰然。
一般情况下,优秀的专业人员和成功的名人差不多都是不畏艰难的。文艺作品代理人布兰特在一次约会中说:“请等一下,我要打个电话。有一件很麻烦的事要做,要早点把它解决掉。”多数人遇到讨厌的事,总是尽量拖延不做。布兰特却表示:“我学会了不畏艰难,我差不多每天都遇到棘手的事,我先解决它。然后这天的精神就会愉快得多,工作效率也好得多。”
我们一旦正视困难,就很可能发现它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麻烦。
琼斯是一位新闻记者,他非常胆怯怕生,有一天他的上司叫他去访问大法官布兰代斯,琼斯大吃一惊,说道:“我怎么可以要求单独访问他?布兰代斯不认识我,他怎肯接见我?”
听了他的话,在场的一个记者立刻拿起电话打到布兰代斯的办公室,和大法官的秘书说话。
他说:“我是明星报的琼斯。”(琼斯在旁大吃一惊)“我奉命访问法官,不知道他今天能否接见我几分钟?”他听对方答话,然后说:“谢谢你,1点15分,我会准时到。”他把电话放下,对琼斯说:“你的约会安排好了。”
事情过去了好多年,琼斯提到:“从那时起,我学会了单刀直入的办法。做起来很不容易,却很有用。我每次克服了心中的畏怯,下次就比较容易一点。”
还有一个例子: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新闻系一个学生问专栏作家亚当斯:“作为专栏作家,你按合同规定每星期要写5篇专栏文章,当初签订合同时,你怎能有把握每星期想出5项新意见?”
亚当斯回答:“如果容易到有把握的程度,这份工作就没有兴趣了。正因为我每天早晨要苦思冥想意见,才能使我认为我不是白拿薪水。”
学生继续追问下去:“如果想不出意见呢?”
亚当斯说:“我就坐下来强迫自己动笔。”这样处理难题,就是他迎头解决困难的方法。
任何人每天都有需要解决的难题。那些最安静、最快乐,大体说来最成功的人,就是那些一旦遭遇困难问题就迅速应对的人。这种不畏艰难的作风,到头来是达到心神泰然的最好方法。
(3)使自己振作起来。
失意、受到挫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在失意中,你是否懂得反省自己的过失,重新站立起来,或者是一路消沉下去?
记住:我们应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振作精神,发奋图强,一切还得靠自己,没人帮得了你。
使自己受人欢迎,招人喜欢,让别人跟自己做朋友感到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