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世界(2016年9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科学(1)

我们活在虚拟世界中吗?

文/赵洋

今年6月在加州举办的一次会议上,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真实版钢铁侠”伊隆·马斯克在回答记者关于“我们是否可能生活在虚拟世界”的提问时,抛出了震惊四座的骇人言论:

四十年前,我们只能玩一款叫Pong的游戏,现在看来很傻,两个方块加一个圆点。四十年过去了,我们有了仿真图形、3D模拟,每天都有上百万玩家沉浸其中,而且这些技术每年都在进步。很快,我们还将迎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

考虑到技术进步的速度,这些游戏很快将变得与现实难以区分。哪怕把现在的技术发展速度降低至千分之一,一万年后的发展水平也将是难以想象的,你知道,一万年对进化史来说根本不是事儿。

鉴于能混淆虚拟与现实的游戏不可避免地一定会出现,而且这些游戏将可以在任何平台上运行,比如机顶盒、个人电脑等,到时候这些设备的数量将达到十亿级,所以对于单个的人来说,你生活在真实世界的概率只有十亿分之一。

也许我们应该希望自己生活在虚拟世界之中。要不然,如果文明停止进步的话,那可能是因为发生了一些灾难性的事件,阻止了文明向前发展。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会构建出难辨真假的虚拟世界,否则文明迟早将不复存在。

缸中之脑

真实与虚拟难解难分?这么经典的科幻话题,马斯克当然不是第一个对其进行深入思索的人。从笛卡尔开始,哲学家们就已经开始争论我们对于现实的感知是否可能只是欺骗的产物,而科幻小说家也曾多次使用类似的前提。1966年,菲利普·K.迪克发表了科幻小说《记忆公司》,故事中的人们可以购买“移植性记忆”,来体验那些从未做过的事情。1976年,电视剧《神秘博士》引入了一个名为Matrix的超级计算机系统,这里也是通过与大脑直接连接而产生离体式经验。①

1981年,希拉里·普特南在《理性、真理与历史》一书中,阐述了“缸中之脑”的假想。这本书曾影响了包括《黑客帝国》在内的一系列科幻作品。普特南在书中假设,“一个人(可以假设是你自己)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大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大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被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有关这个假想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你如何保证你自己不是正身处这种困境之中?”

对“缸中之脑”的科学研究早已有之。著名的脑神经学鼻祖威尔德·彭菲尔德在20世纪中期对高级大脑活动做了深入研究。他用电流刺激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试图减轻精神运动性癫痫的疾病症状。受试者主诉有一点片断的回忆,嗅到以往闻过的气味,听过的声音,看过的颜色,这一切都是由大脑内特定部位的微量电流刺激引起的。他发现,刺激大脑皮质的某些区域时,往事的记忆就会历历在目,仿佛录像带的放映,具备了事件原始场景的所有声音和情绪。彭菲尔德在1954年提出了“中央脑系统学说”。这一学说认为:颞叶和间脑的环路是人类记忆的主要区域。这一区域类似录像机,把人的全部经历毫无遗漏地记录下来。对这一区域施加特殊的刺激时,一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无法回忆的往事便会被回忆起来。彭菲尔德的发现意味着,人的记忆被存储在大脑皮质中,并且可以被脑电流或者外部电流所激发。这为科幻提供了大量素材。例如,《三体3·死神永生》中被“只送大脑”的云天明就是这样“受试者”。

“缸中之脑”的图景不但是哲学和科学思考的问题,还影响了许多科幻作品。在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三部曲的第一部中,观众所见的世界就是电脑模拟出来的,目的是在保持人脑繁忙工作的同时,利用人体里的化学反应来创造能源。在《黑客帝国》中,人类的意识存在于一个完全沉浸式的虚拟现实环境里,以虚拟化身的形式体验着世界。但是,这套模拟系统有着诸多缺陷,让一些觉醒的头脑可以发现这一系统中的小故障,而“真实世界”中的人类也可以侵入名为“母体”(Matrix)的虚拟现实。

计算机能模拟世界吗?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布莱恩·格林在《隐藏的现实》一书讲道:有一次他发高烧,做梦的时候产生了严重的幻觉,像《盗梦空间》里的情节一样,一个梦里套着一个梦,就这样在一层层虚幻梦境之中,他在梦里过了几个礼拜的时间,醒来却只过了短短的十分钟。他做了一套“梦中梦”。许多人将此看作高烧带来的幻觉,然而格林却像突然被激发了灵感,他提出:“人们都是将大脑作为滤镜一样的处理器来观察这个世界的,既然是这样,我们怎么能证明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是真实的?你怎么知道你现在是在读我写的这句话,而不是在千里之外的容器里,你的大脑被外星生物学家电击,创造出你现在所感知的一切?”②

与《黑客帝国》同年上映的科幻影片《异次元骇客》比“缸中之脑”的图景走得更远。在片中,有人制造出一个模拟1937年洛杉矶的虚拟世界,却无意中发现自己所在的“现实世界”竟然也是虚拟世界,它是生活在2024年的未来的人类制造的。最后就在男主角将要幸福地生活在这个未来世界时,屏幕一闪之后消失了,留下悬念:难道它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虚拟世界?

2001年,一位叫尼克·鲍思特罗姆的哲学家发表一篇名为《你生活在计算机虚拟之中吗?》的论文。他的回答是:是的,很有可能。当前最流行的一类电脑游戏是模拟类游戏。像《第二人生》这样的模拟游戏使玩家获得了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的机会,一种令数百万人争先恐后的机会。另一些模拟游戏则使你能够饰演神明,操控其他人,或者只是旁观他们的命运如何展开。人类的头脑具有某种喜欢参与到另一个世界中的欲望。未来一千年以后,情况难道就会有所不同吗?

美国宇航局研究员瑞奇·泰里莱的研究课题就是证明我们其实都生活在电脑模拟程序中,就像《异次元骇客》或《源代码》的故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