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心理学的性质
1.1 复习笔记
一、心理学的概念范围
(一)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应的一门科学。
(二)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心理学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和发挥人的潜在力量,用以改善人的生活和人类生命质量。
1.认识人的心理规律,提高人的心理潜能。例如根据记忆规律组织学习过程;根据知觉特性发挥艺术家的构思与创作。
2.从心理上了解他人,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增进人之间深层次的互相了解和互相帮助。
3.按照个体心理功能各方面的差别,把人放置在最适合的位置,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效用。
4.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例如,特殊才能的早期发现,个性的全面发展,使发展中的人成为心理功能健全和心理素质完善的人。
(三)心理现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动机、情绪、个性特征等心理过程和人格特征。这些过程是通过人脑的活动实现的,是外界事物作为信息传入人脑,经过人脑的加工、处理,从而产生的心理活动诸形式。
(四)心理与脑
1.心理是脑的机能
自然科学的发展阐明了心理现象是神经系统和脑长期演化的产物。生物进化史表明,生物进化到一定阶段,产生了神经系统和脑。
2.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现象作为脑的机能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它以脑的神经活动为物质基础。脑的神经活动是生理的、生化的过程,而心理活动则是在这些过程中发生的对现实外界刺激作用的反映活动,是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心理的反映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1)心理是观念的反映;
(2)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3)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着。
二、心理学的领域与分类
(一)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从心理学研究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来说,可分为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学科研究
(1)基础学科
首先,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它的研究既要从心理本身方面进行,又要从脑的机制方面进行,还要从社会方面进行。由此形成了心理学基础研究的3大领域: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神经生理机制;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社会化、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规律。
(2)应用学科
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同时又是一门应用学科。人的各种不同的工作领域、生活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等,对人的心理反映有着不同的影响。它们各自影响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形成心理活动的具体的、独特的规律。对这些规律的揭示,可服务于让人们了解从事这些活动的心理依据和对心理的影响,使人既有效地从事这些活动,又有益于心理和能力的发展。
2.从心理学研究所涉及的对象与性质来说,可分为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
(1)自然科学
从脑的这一物质本体的机能活动的角度所进行的研究,以及有关心理的生理基础和机制的研究,属于自然科学。
(2)社会科学
广泛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均涉及社会规律,对它们的研究属于社会科学。
(二)心理学的分类
1.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的最一般的理论和规律,建立心理学研究最一般的方法论原则和具体的方法。
2.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是从人体生理和神经生理、神经解剖、神经生物化学等方面进行关于心理的生理基础和机制研究的学科,是心理学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心理学在现代脑科学研究
成果和现代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揭示各种心理现象在脑的解剖部位及脑功能上发生的规律。生理心理学还包括神经心理学、心理生物学、动物心理学等分支学科。
3.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特定社会、群体条件下,心理、动机、人际关系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社会心理学着重探讨个体社会化的条件和规律,个体的社会动机与态度的形成,人际关系和群体心理的形成与影响等方面的一般规律。社会心理学还包括民族心理学、家庭心理学等分支学科。
4.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的学科。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各个阶段各方面的矛盾与变化。发展心理学可分为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学龄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分支学科。发展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发展中的人进行教育、教养的理论根据。
5.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主要涉及掌握各科知识和各种技能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研究智能的发展与智力测查方法,影响教学过程的心理因素、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规律,以及家庭、学校、团体、社会意识形态等对学生的影响。教育心理学涉及的范围很广,它可包括德育心理、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智力缺陷与补偿、智力测量与教师心理等分支。
6.劳动心理学
劳动心理学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所需的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质,研究操作程序、操作条件与操作者的心理特点相适应等问题。劳动心理学可包括工程心理学与工业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主要研究在生产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条件下人与机器的相互作用问题;工业心理学研究生产者选拔和操作合理化等问题。
7.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在各种艺术领域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对于绘画艺术,着重研究光感觉、视色觉、视知觉的规律,如光觉与色觉的感受性,视知觉的参照、透视规律;对于音乐艺术,着重研究发音和听觉特性,如发声机制及发声规律,听觉的音高、音强、音色、节奏感和旋律感;对于舞台艺术体现的是完整的人物角色,需研究个性的全面特征、情绪体验和表现、人格结构和行为;探讨各类角色的典型特征并在舞台上再现的规律。艺术心理学还要研究艺术家独特的心理素质,如形象思维能力、情绪情感体验特征等。人的艺术特长属于特殊才能,不是人人所具备的。因此,对艺术工作者的心理特长、个性差异的鉴别及测量方法的制订,是重要的研究方面。
8.体育运动心理学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所涉及的心理特点。在一般的体育运动中,研究各种体育运动所涉及的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特点和器官活动的灵敏度与感受性以及受意识支配的能力,研究运动技能和技巧形成的一般规律。在运动竞赛中,研究竞赛条件下应具备的情绪特征、意志品质和人格特点,竞赛中的动机水平、情绪状态对运动技能发生的影响。在运动员选拔方面,心理选拔和测量方法的制订也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9.航空航天心理学
航空航天心理学研究在空中和宇宙飞行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在非陆地的异常条件下从事紧张的驾驶操作,要求飞行员和宇航员具有较全面的优秀心理素质和较完善的个性特征。飞行中缺乏视觉参照物,完全依靠仪器仪表的指示进行操作,从而要求飞行员具备精确的视一动协调反应能力,对错觉的意识灵敏度,还要求坚强沉着的意志,稳定的情绪等特征。宇宙飞行在失重条件下,要求具备心理反应变化的高度适应性和自我协调能力。为了培养和选拔飞行员和宇航员,心理素质的测定和训练过程的检测方法,均是重要的研究方面。
10.组织管理心理学
组织管理心理学研究某一群体(一个企业或一个学校)的组织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方面。它涉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心理素质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协调问题。一方面,包括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心理活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还包括对领导者的心理活动特点的研究。
11.临床或医学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异常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症状与诊断、预防与治疗的学科,并从中分出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面对社会和医疗服务的专门事业。临床心理学既包括严重的心理变态疾病(如精神分裂症);也包括轻度的单纯由心理因素所引起的神经症(如神经性焦虑)或忧郁症,还包括由心理因素所引起的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后者称为心身医学,并从治疗的角度,研究病因、诊断与预防,形成一门新兴的健康心理学。
12.司法与犯罪心理学
司法心理学是研究违法行为以及处理违法行为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它涉及犯罪、侦察、审讯以及改造罪犯等过程中,对犯罪原因、侦讯技术、改造手段的研究。侦察和审讯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技能也是研究的组成部分。
犯罪心理学与司法心理学有着重叠的方面,前者着重研究罪犯行为的心理原因。青少年犯的心理特点、心理动机、个体人格和情绪特征等方面是其研究的重要方面。对罪犯的个人成长背景、家庭、学校、社会的导致犯罪因素等方面也要进行调查研究。
三、心理学的探讨途径与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的探讨途径
1.构造主义与实验心理学
(1)代表人物
19世纪末,德国哲学、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创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1879年作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主要观点
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的一门科学。他提出心理可分析为许多元素,一切观念都是元素构成的。冯特认为研究人的直接经验要用内省方法,但他改造了传统思辨式的内省,主张研究心理现象,要靠精确的观察。因此,他把内省与实验结合起来,提出了实验内省法,既重视主观的观察分析,又强调实验心理学所要求的方法学上的准确性,对刺激条件的控制和精确的记录。在他的实验里开展了感觉心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的研究。
(3)评价
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开辟了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冯特实验室的建立影响了其后心理学沿着实验心理学的道路发展,直至今日,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仍被心理学沿用为重要的方法。
2.格式塔心理学
(1)代表人物
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为魏特墨(M.Wertheimer,也译为惠特海默,韦特海默)、考夫卡和柯勒。
(2)主要观点
格式塔学派主张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不决定于局部因素,因此反对冯特构造派只强调分析的观点。
①魏特墨在观察物体运动所进行的研究中,发现了“似动现象”,他把两条直线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呈现可被知觉为一条线的运动现象作了格式塔的说明,认为这一现象给人的知觉,不能以孤立的两条线来解释,这个运动现象是一个完形。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外界物体在经验里被组织起来,被知觉为整体。
②柯勒把格式塔概念扩大到学习问题上,从事物的联系和整体观点研究动物的智慧。他从黑猩猩叠木箱取食物的现象中提出“顿悟说”,从动物迂回取食的实验来解释,认为取食的成功或顿悟的出现,是建立了新的完形;旧完形的破坏和新完形的发现,就是创造性思维。
(3)评价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贡献在知觉研究方面。他们所提出的知觉的组织原则,至今仍为心理学教科书中阐述知觉现象的经典资料。格式塔学派强调采用综合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对后来的心理学研究有很大影响。
3.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主义,主张心理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要把心理学分解为一些元素,而是应当研究人在适应环境中心理的作用。
(1)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①美国心理学家维廉·詹姆士是心理学机能主义的先驱。
他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为适应美国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需要,以达尔文的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的原理为基础,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认为人是在适应社会生活中成长。詹姆士于1890年发表《心理学原理》这一部名著,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机能主义概念。他主张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为各个元素,也不能划分为各个阶段,而意识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思想流”或“意识流”,他强调心理的效用方面,认为心理活动有助于人们的生存需要,因而心理学应研究有效用价值的心理活动的动态方面。
②詹姆士的后继者,在20世纪初,由芝加哥大学的杜威、安吉尔等人建立起机能主义心理学,即芝加哥学派。
杜威的研究为这一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他以婴儿抓烛火而缩手为例,说明作为反射活动时行为动作应以其适应意义来解释,而不能把它还原为感觉运动元素;安吉尔强调了心理学在各个生活领域中的应用价值。这一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有所为”的科学,以有目的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认为心理活动的作用就在于获得、保持、组织和评价人的经验,以指导行动。这一学派主张应对注意、学习、智能等对人的适应行为有用的心理过程进行研究。因此,在研究范围上,机能主义比构造主义心理学广阔得多。在研究方法上,这一学派认为研究意识有必要运用内省法,但更注重客观的观察和实验,从而认为,一切有益于获得研究资料的方法,包括日常观察和历史文化档案的分析,都可采用。
(2)评价
机能主义心理学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虽然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已不复存在,但它的观点已融合在后来心理学发展的主流之中。
4.行为主义心理学
(1)代表人物
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为华生,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创立了操作行为主义。
(2)主要观点
①华生认为,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的,从而他否认遗传。华生在心理学领域破旧立新,在当时独树一帜,是有其积极意义的。由于他主张心理学的目的在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这对于后来心理学以行为测量为手段,在医疗、教育、人事管理等广泛领域推动了心理学走向应用。以华生为代表的早期行为主义是对传统心理学和主观内省法的否定,把心理现象过度地简单化为S-R模式(刺激——反应模式),否定了脑和神经中枢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走向了荒谬。20世纪30年代后,逐渐为新行为主义所取代。
②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们修正华生的S-R公式为S-O-R,在S-R之间增加了一个中介变量(O),这个中介变量代表着反应的内部心理过程。例如把中介变量分为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包括了需要、动机、知觉、再认、技能等基本心理活动。
新行为主义者受当时操作主义哲学的影响,斯金纳是其其代表之一,他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种可观察到的相互关系,对反射“进行操作分析”。
(3)评价
行为主义产生后,在世界各国心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行为主义锐意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这对心理学走上客观研究的道路有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它的主张过于极端,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研究意识的重要性,因而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作为一个学派已接近销声匿迹了。但是,作为一种研究取向,它仍活跃在某些心理学的应用研究领域中。
5.精神分析学
(1)代表人物
心理学的精神分析研究方向是在20世纪初期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建立的。1895年,他与布洛伊尔合著的《癔病研究》一书问世,是精神分析学派开始建立的标志。弗洛伊德早期理论的代表著作发表于20世纪初期(《梦的解释》,1900年,《精神分析引论》,1910年)。经过几十年的形成、发展和修正,精神分析理论成为心理学中一个十分独特的学派。
(2)主要观点
精神分析概念是从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开始采用的,因此它是一种治疗方法;同时,弗洛伊德经过多年的医疗实践,它也形成为一个理论体系。
潜意识概念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部分,是弗洛伊德学说的理论基础。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来源于本能和原始冲动,特别是性冲动。人的某些本能和欲望由于某种原因或受社会习俗、道德、法律的约束而产生恐惧或忧虑时,这些欲望和冲动就被压抑到潜意识里去而不在人的意识里呈现。这就是导致精神疾患的原因。弗洛伊德在不同时期采用催眠疗法、宣泄疗法,梦的解释和自由联想法,引导病人回忆和说出自己的情况,当那些被压抑的体验和情绪说出来之后,紧张心情得到松缓,就达到了治疗的效果。这就是精神分析概念的来源。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梦的学说、泛性论等,构成了精神分析的系统概念。弗洛伊德在后期,还提出了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以及人格形成的系统理论,从而形成了精神分析学说的完整体系。
(3)评价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在全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在许多探讨人的精神活动的领域,诸如文学、艺术或法律中,也渗透了这一学说。而迄今延续其影响最大的,仍然是精神治疗学。
6.认知心理学
(1)代表人物
奈瑟(U.Neisser,又译为奈塞尔)于20世纪60年代末所写《认知心理学》一书,被看为是认知心理学建立的开端。司马贺(H.Simon,又译为西蒙)和纽维尔在计算机与心理学的结合上作出了贡献。
(2)主要观点
①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在于,人不是被动的刺激物接受者,人脑中进行着积极的、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这个加工过程就是认知过程。认知心理学研究高级的心理过程,它在感觉登记的基础上,进行编码和译码,存贮和提取,也就是知觉、记忆、思维、推理、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等过程。
②人在思维中形成概念和命题,作出判断和决定,都是在头脑里建立假设和证实假设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同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相类似。计算机在进行一项运算时,是按照任务制订一个程序。依此程序进行加工运算,如果得到预想的结果,就证明了假设是正确的和符合实际的。计算机所加工的程序,实际上类似于人脑在思维中所作出的假设。人在头脑中制订计划时,可设想在各种可能性之间作出最优的抉择,或利用过去的经验,采取最稳妥的方式去行动。决策和行动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证明了思维的正确性。因此,把认知过程同计算机操作联系起来,是基于人脑同计算机二者都是信息加工的系统,它们有同样的原理。认知心理学模拟计算机的程序模式,建立人类的认知模型,是揭示人脑高级心理活动规律的一条探索途径。另一方面,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计算机研究者又可模拟人的高级心理过程。认知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产生了人工智能的新学科。人工智能的研究使计算机的智能水平越来越提高。
7.人本主义心理学
(1)代表人物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出现的一个心理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有罗杰斯、马斯洛等。
(2)主要观点
①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人的发展自身的潜能。它反对贬低人性,把人性与社会文化对立起来的弗洛伊德主义,也反对在实验室里用心理变量来预测行为和控制行为的行为主义,从而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②人本主义强调心理学应当研究自我的纯主观意识,着重探讨个体的自我觉知和自我对事件的解释;人本主义认为人在充分发展自我的潜力时,力争实现自我的各种需要,从而建立完善的自我,并追求建立理想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可被称为自我心理学。这一理论认为,人在争得需要的满足过程中,能产生人性的内在幸福感和丰富感,给人以最大的喜悦,这种主观的感受是对人的最高奖赏和鼓舞力量。
③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从探讨人的最高追求和人的价值的角度看,心理学应当改变对一般人或病态人的研究,而成为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学。它还主张应着重总结那些成功的自我实现者的人生道路,从而找到发挥人的创造性的动机,展现人的潜能的途径。
(3)评价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门尚处在发展中的学说,它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备。它注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力争自我实现的观点,反映了人对现实不满和对理想追求的倾向。它作为一种思潮在西方社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重视。心理学界具有代表性的评价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实际上是一种扩展心理学研究范围到包括人类诸多方面精神生活的研究。它对近代传统心理学的批判是有力的,可能代表着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8.脑的机制研究
对于心理的生理基础和脑机制研究构成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专门途径,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1)脑的特点
人脑是宇宙间最复杂的一块物质结构。人脑有120~140亿个神经细胞。这些细胞之间有无可计数的神经联系和神经通路,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是在这些神经联系中发生的。神经解剖、生理学家们致力于探索心理活动与神经联系之间的关系,已经走过了漫长的路。脑外科医生发现,脑的某些部位受损或病变,导致某些心理上的变化或缺陷。对动物施行脑部位切割术,也得到这类结果。
(2)主要研究成果
从布罗卡提出大脑左半球的语言中枢,到潘菲尔德发现大脑某些部位与记忆的关系;从脑核糖核酸作为记忆物质基础的研究,到脑的微电极技术对视觉感受野和某些情绪机制的发现;从解剖到生理、生化上日益扩大着对心理的生理机制的认识。近年来,采用脑电波记录技术,可测量人在清醒状态、睡眠状态和从事紧张智力活动时脑的不同变化。这种脑电波的变化甚至已经用于测量人的不同智力水平。对割裂大脑两半球胼胝体的手术及其后的心理学实验研究,发现两半球心理功能的差异性。所有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地加深对感知觉、记忆和情绪机制,以至于性格特征和智力与脑的关系的认识。
大多数上述方面的研究是用动物进行的。有些工作是在脑病患者或精神、神经病患者身上为治疗的目的进行的。在动物实验和医疗实践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心理实验的方法,在正常人身上进行验证,是心理学家经常努力尝试的方法。例如割裂脑的治疗技术所得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结果,在正常人身上,采用单视野呈现刺激的方法得到了证实。
(3)局限性
无论如何,在人身上进行心理的脑机制研究,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上,仍有很大的局限性。从理论上讲,无论多么复杂的心理活动,其脑机制都是应当可以被揭示的。这有待于自然科学技术的更大发展。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实验法
(1)含义
实验法的最大特点在于人为地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引出所要研究的某种心理现象,以得到关于这一现象发生或起作用的规律性的东西。一般来说,实验者对研究主题有一个预期的结果,按照这个预期的结果作出假设,再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条件控制,通过这样的控制或改变了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过程,就可得到或证实在这样的条件控制下对所引起的心理现象的影响或它们之间的关系。
(2)优点
实验法的价值在于它对变量的精确的控制以得出可靠的量化结果。
(3)不足
一方面,有些问题可能由于涉及伦理、道德或难于直接控制,无法使用实验法,如离婚对子女心理的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实验法中严格控制了变量和条件,与现实生活总不免有一定的差距,在推广应用实验结论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2.观察法
(1)含义
观察法通常是在自然条件下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它常常是在所研究的题目不适合于在实验室内,以人为方式控制条件下进行时使用的。观察的进行要有严格的计划,尤其是对某一过程的变化情况的了解,或对心理某一方面的发展情况的研究,要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之内,有计划地、连续地进行观察记录,以便积累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求得可靠的结果。
(2)优点
观察法的优点在于保持了心理表现的自然性而不附加人为的影响,观察过程的进行一般不让观察者知晓。现代化仪器设备在观察中也很重要,它们被用来把观察的资料记录下来,供事后分析研究和收集数据使用。
(3)不足
观察法的运用不只在于记录事实,而是在于客观地解释这些事实以及它们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因此,对观察过程的解释可能带有观察者的主观推测或偏见。
3.测验法
(1)含义
测验法常常是用来研究那些难以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更多地使用于复杂的心理社会方面的研究。测验是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首先制订一个可供测量的量表或问卷。被试者按照量表或问卷上的项目或题目作出回答,可得到所研究问题的资料。
(2)优点
测验的优点在于,一个测验的量表一旦确立,就要在它所规定的问题上和所规定的人群范围内的大量人群中使用,成为了解这一人群在这个量表所规定的范围内的测量工具。
(3)不足
①编制的测验题目总是有限,可能不能代表要测量的心理特征的全貌;
②测验结果容易受到受测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4.模拟法
(1)含义
模拟法是采用技术模拟或数学模拟,以求得对所研究心理现象的某些方面的认识。模拟法并不直接研究心理现象,而是通过与所要认识的心理现象有某些类似的模型来研究。通常采用的是编制可输入计算机的程序(数学模型)来模拟所要揭示的心理规律。首先按照所要研究的课题的假设,编制一个以数学形式呈现的程序,通过计算机对这一程序的处理,用所得的结果来验证所研讨问题的假设。通过模拟法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在于所运用的模型和所研究问题的相近程度。
(2)优点
模拟法的优点在于,它以数学的严格规律来呈现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来检验研究假设和实验程序是符合严格的数量化规律的。
1.2 考研真题及强化习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心理学派与其代表人物,正确匹配的是( )。[统考2010研]
A.机能主义——冯特
B.格式塔——铁钦纳
C.人本主义——罗杰斯
D.构造主义——詹姆斯
【答案】C
【解析】机能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詹姆士、杜威和安吉尔;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考夫卡和柯勒;人本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构造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铁钦纳和冯特。
2.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诊断与治疗个体的心理障碍,改善人们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统考2010研]
A.教育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生理心理学
D.临床心理学
【答案】D
【解析】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的分支学科;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的分支学科;生理心理学以脑的形态和功能参数为自变量,观察在不同生理状态下,行为或生理活动的变化。
3.某次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越多,他们的学习成绩越差。该研究属于( )。[统考2009研]
A.因果研究
B.相关研究
C.个案研究
D.纵向研究
【答案】B
【解析】抽样调查揭示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因此属于相关研究;因果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心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个案研究是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获得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纵向研究是发展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是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
4.“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 )学派的观点。[统考2009研]
A.认知心理学派
B.人本主义学派
C.机能主义学派
D.构造主义学派
【答案】B
【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应是了解人性潜能,追求自我实现,强调人的个性和自我的发展;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信息加工者,即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够利用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意识,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构造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其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反映了理智与情感对人的作用,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
5.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 )。[统考2009研]
A.詹姆斯
B.斯金纳
C.华生
D.惠特海默
【答案】A
【解析】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詹姆斯,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尔;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惠特海默是格式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及代表人物之一。
6.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是哲学和( )。[统考2008研]
A.生理学
B.社会学
C.人类学
D.物理学
【答案】A
【解析】哲学源头为现代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而生理学源头,尤其是实验生理学,是现代心理学实验方法的直接来源。
7.强调心理学不应该以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派是( )。[统考2008研]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人本主义
D.行为主义
【答案】D
【解析】行为主义反对以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主张以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都以意识作为研究对象,所不同的是前者主张研究意识的成分,而后者主张研究意识的功能;人本主义则主张以人的内在意识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8.通过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 )。[统考2007研]
A.调查法
B.个案法
C.测验法
D.观察法
【答案】B
【解析】个案法是对被试各个方面及其状况进行深入而详尽的了解,搜集有关信息,经分析推知其行为真正原因的研究方法;调查法是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意见或态度,以此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测验法是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间对同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或情景中的反应差异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9.以“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心理学派是( )。[统考2007研]
A.格式塔
B.人本主义
C.构造主义
D.行为主义
【答案】C
【解析】构造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经验。个体经验是由感觉、意象和激情三个基本元素构成的,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激情是感情的元素,所有复杂心理活动都由这些元素构成,故可以通过内省法,即个体对自己体验的反思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解释。格式塔心理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整体而不能人为肢解。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强调心理学应该以正常的健康人为研究对象,人是最重要的,其本性是善良的,并蕴涵着无限的潜力。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而不是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客观研究的意识。
10.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亚里士多德
B.弗洛伊德
C.布伦塔诺
D.冯特
【答案】D
【解析】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对心理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布伦塔诺是意动心理学的创始人。
11.某研究发现,近40%的少年犯来自单亲家庭。该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是( )。
A.自然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答案】C
【解析】调查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地观察的方法;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个案法是指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方法。从题目中获得的数据结果看,采用的是调查法。
12.认为人与动物不同,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支配,有自我实现需要。这是( )心理学派的观点。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认知
【答案】C
【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人不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而是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
二、多项选择题
1.从学科性质的角度,心理学属于一门(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边缘科学
D.交叉科学
【答案】CD
【解析】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不能离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因而心理学的研究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所以,心理学是一门交叉科学或边缘科学。
2.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所研究的心理和行为应该是可以观察的
B.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是可以测量的
C.所研究的心理和行为是可以推测的
D.所研究的心理和行为是可以得到共证的
【答案】ABD
【解析】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应具备的条件:①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该是可以观察的;②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该是可以测量的,即可以被科学的观察和记录;③所研究的心理和行为应该是可以得到共证的。
3.应用观察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A.观察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
B.对拟观察的行为特征要有明确的界定
C.必须如实做好记录
D.应该在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
【答案】ABCD
【解析】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搜集被观察者的资料,以了解其心理和行为特点的方法。使用时要遵循的原则有:①观察必须有明确目的,对拟观察计划的行为特征要加以明确界定,并作好观察计划;②必须如实做好记录,严格地把“传闻”与“事实”、“描述”与“解释”区分开,做到坚持客观性原则;③应在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的情况下进行观察。
4.对调查研究法描述正确的是( )。
A.在自然进程中收集资料
B.是一种间接的观察
C.根据调查能够确定现象或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D.涉及的范围广,收集资料快
【答案】ABD
【解析】调查研究法的特点为:①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对于研究对象不作任何干涉和控制;②是一种间接的观察,调查可以对不能直接观察的对象和现象进行事后追踪研究;③调查研究能够提供教育现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的线索,但并不能直接确定因果关系的存在。优点是:方法简便,研究面广,收集资料的速度快,在教育实践中能广泛应用。
5.构造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冯特
B.铁钦纳
C.杜威
D.桑代克
【答案】AB
【解析】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杜威和桑代克是机能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三、名词解释题
1.人本主义心理学[浙大2004研]
答: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思想运动。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和布根塔尔等人。该理论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
2.机能主义
答:机能主义是19世纪末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创立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代表人物有杜威、安吉尔、桑代克、卡尔等。该理论也主张研究意识,但他们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元素的集合,而是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并认为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机体适应环境。因此,机能主义更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3.Psychophysics
答:Psychophysics即心理物理学,是实验心理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主要是心理量的计量问题。1860年费希纳最早提出“心理物理学”的概念及专门研究心理活动的实验方法——心理物理法,标志该学科的诞生。后经许多心理学家的努力,形成一整套经典心理物理法。现代心理物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史蒂文斯的神经量子理论和幂函数定律;信号检测论;信息论和模糊集合论在心理学上的应用。
4.条件反射
答:条件反射是指后天的、在个体生活过程中获得的反射,是高等动物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它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包括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
5.超我
答:超我是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术语,它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道德的部分,从自我中分化、发展而来。其内容包含自我理想和良心,来自父母及其代理者传递的文化伦理规范,是幼儿发展期中父母的管教和社会化的结果。其基本功能有:①观察、监视自我,奖赏、惩罚自我。其中自我理想是衡量自我为善的尺度,指引自我应该做什么;良心是衡量自我为恶的尺度,指出自我不该做什么;②为本能的满足设置禁令,并亲自执行或命令自我执行禁令。
四、简答题
1.简述心理的实质。[中山大学2005研]
答:对心理实质的认识有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主观反映。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从物种发生史来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反映形式之一,是神经系统、脑的机能。高度发展了的人的心理是在高度发展了的神经系统和人脑这一物质基础上产生的。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与脑的发育完善紧密联系。有关大脑研究的资料表明,随着人的大脑的发育完善,人的心理活动水平也从感知觉阶段发展到表象阶段,再从形象思维阶段发展到高级的抽象思维阶段,从受外部条件的控制发展到自我的内部控制。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人脑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器官,是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自然前提。如果没有客观现实,脑就没有反映的对象,人脑自身是不会单独产生心理活动的。这说明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其形式是主观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总是在个体大脑中进行,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积累的经验、世界观以及个性不同,甚至当时的心理状态不同,都会使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反映。因此,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辨证统一。
(3)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人不仅能主动地把外界事物转化为自己主观的东西,而且还能通过实践活动使主观见之于客观,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反映过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的心理活动日益丰富深化,从对客观事物的表面了解,发展到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认识,表现出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目标的意志行动,从而改造、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心理。
2.怎样理解心理的共同性与差异性,自然性与社会性?
答:(1)心理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心理是共同性和差异性的统一。
①心理的共同性表现在各种心理活动都是人脑的功能,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都遵循心理活动普遍发生发展的规律。
②心理的差异性,一方面不同的个体之间有其独特性,因而心理活动也存在差异性;另一方面不同心理成分之间也有各自的特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2)心理的自然性和社会性
心理也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①自然性。心理是客观物质活动的结果。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要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没有客观的物质自然世界提供基础,心理是无法发生发展的。
②社会性。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对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人的心理,包括兴趣和爱好,理想和志向,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它能反映人们之间的复杂的社会关系,能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综合,能对社会问题进行推断解决。
3.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首师大2004研]
答: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是因为心理学既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1)心理学研究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心理学要研究心理现象的物质实体,即心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包括不同心理现象的脑机制,脑损伤与各种心理疾病的关系,脑发育对心理的影响,遗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等。心理学还研究在计算机上模拟人类的行为,如知觉和问题解决,这些成果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表明心理学研究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2)心理学研究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人又是社会的实体,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不能离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因此与社会环境有关。如研究语言、思维、感知觉等与社会实践有关。心理学除研究个体心理外,还研究社会心理或团体心理,这些心理现象都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因此,心理学研究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因此,在整个科学大家庭中,心理学处于中间位置,可以称其为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4.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华东师大2004研]
答:(1)主要代表人物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柯勒和科夫卡等。其中惠特海默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2)主要观点
格式塔在德文中意味着“整体”,它代表了这个学派的基本主张和宗旨。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格式塔心理学很重视心理学实验。
他们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5.心理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华东师大2003研]
答:(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即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主要是人脑),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通常把心理过程划分为三个具体过程,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心理过程之间的内在关系
心理过程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①区别
a.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其中核心是思维。思维是人类心理发展高于动物的本质标志;
b.情感过程是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c.意志过程是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②联系
a.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b.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
c.意志过程对人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五、论述题
1.试述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主要的心理学学说及其代表人物。[北京科技大学2006研]
答: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内容、方法以及研究目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产生了不同的学说。主要学派及代表人物如下:
(1)构造主义心理学
①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②内容:该学说主张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个基本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向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感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冯特首创的内省法,用于对个体的内在经验感受进行观察和分析。
(2)机能主义心理学
①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②内容:该学说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即意识流;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如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关心什么是思维,而机能主义心理学则主要关心思维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3)行为主义心理学
①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②内容:该学说认为心理学不应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的、可测量的个人行为,并以刺激——反应(S-R)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意识不能观察和测量,所以意识不应该包括在心理学研究范围内;个体行为的基础是反应的关系,即此反应的形成与某刺激相关,了解了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个体的行为都是在生活环境中习得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
(4)完形心理学
①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和科夫卡。
②内容:该学说主要研究知觉与意识,其目的在于探究知觉与意识的心理组织历程,它以直接经验或现象经验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他们既强调观察法,也不反对内省法,主要是一种纯粹的经验的观察。该学说认为各元素的总和不是意识的整体,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完形心理学研究知觉组织,而知觉组织与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历程有关,为此完形心理学的研究为后来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精神分析学派
①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②内容: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等观念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对于人格发展阶段,以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器和性征期以及认同、恋母情结等观念来解释个体心理发展的历程;对于人格结构,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来解释个体的人格结构,并以冲突、焦虑以及各种防卫机制来解释个体人格发展的动因。后期的新精神分析学派对弗洛伊德的理论有所发展,如更加强调自我在人格中的作用,不再过分强调弗洛伊德的本能论或泛性论的作用,而重视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6)人本主义心理学
①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②内容:该学说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正常人,应研究人类的复杂经验,如动机、价值、情感、生活责任以及生命的意义等。认为人性是善的,人类本性中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因此要改善环境以有利于人性的充分发展,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7)认知心理学
①代表人物:早期的认知心理学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1967)《认知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②内容:该学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注意、感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过程。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指对信息的输入、加工、存储和提取过程的研究。认知心理学是多学科结合的结果,它一方面吸收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如完形心理学对知觉的研究;也受到其他学科的推动,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语言学的影响;同时计算机科学的进展也对其形成过程具有促进作用。
2.试述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与主要方法。[首都师大2005研]
答:(1)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要避免唯心主义观点的影响,切忌采取主观臆测和单纯内省的思辨方法,要依据客观事实来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②实践性原则。心理学的研究除了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外,更应在自然条件下,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应重视实践对人心理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③发展性原则。心理学研究应从人的心理史前发展、意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以及环境和教育条件变化等不同方面,揭示人的心理发展规律。
④因果性原则。在心理学研究中,既要注意客观条件的严格控制,避免自变量的混淆,也要注意被试主观因素对当前心理活动的影响,以便采用科学的设计方法,分析人的心理变化发展的条件与原因。
⑤系统性原则。心理现象总是处在一个有机的系统中,其产生和变化都有其原因。系统性原则要求研究者不仅要将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中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方法去考察。
(2)研究心理学的主要方法
①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实验者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的表情、动作、言语、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它可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它是其它方法的基础,但它不易主动控制,有一定的局限性。
②实验法。这是一种有严格控制的、特殊的观察形式,是有目的、有方向,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出现或变化,从而进行规律性探讨的研究方法。它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形式。
③心理测验法。这是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验工具即测验量表,在较短时间内对个人或团体的某种心理品质作出分析和鉴别的方法。虽然测验法还缺乏高度的精确性,但和其它方法配合使用,对推动心理学研究与发展仍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
④调查法。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定的调查提纲或者言简易答的问题,直接访问被试或有关人员,将访问结果统计处理或文字总结,进行心理分析的一种方法。它可分为谈话法和问卷法两种。
⑤个案研究法。它是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它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过程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也可以对一个人某一心理活动的发展进行研究;或对某几个人同一心理活动的发展进行研究。
此外,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还有作品分析法和教育经验总结法。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来了解他的某种心理特点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有目的地整理总结教育实践中那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并从中抽取和提炼出所包含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方法。复杂心理现象的研究需要多种方法配合使用,才能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并且,随着心理科学的发展,其方法也在不断发展进步。
3.试述认知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心理学;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通过与计算机相类比,用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知心理学在其具体研究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1)减法反应时实验。常用于研究快速的信息加工过程,如识别、短时记忆等。可用于研究某一个信息加工阶段或操作,也可用于研究一系列连续的加工阶段。
(2)相加因素法实验。其典型实验是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的实验,从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就可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
(3)“开窗”实验。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的形式。通过字母转换实验得到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4)出声思考。用于研究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这种方法常常需要对被试进行训练。要求被试说出正在想什么或做什么,而不是要他解释情景或思维过程。
(5)计算机模拟。认知心理学主张建立心理过程的计算机模型,计算机程序帮助人们了解某个心理过程,初步模拟人的心理活动。
4.你是怎样理解“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这一句话的?
答:“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辩证唯物主义对心理的科学认识。对这句话的理解如下:
(1)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①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但人脑并不会自发地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的映像,产生心理。客观现实是指在人的心理之外独立存在的一切事物,它们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②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人脑加以反映的对象,没有这些对象也就不可能有人的心理的实际内容。
(2)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①主观能动的反映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心理一方面反映客观现实的性质和特性,一方面也反映着个人对现实的关系和态度。即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陈述和规定往往带有主观的色彩。
②个人的经验影响对现实的反映。人们总是按个人已有的经验去理解眼前的事物,把眼前的事物与原有的经验接轨,否则就难以接受新事物。
③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它能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能反作用于客观现实,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④人们心理的主观能动性的大小依赖于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水平,并且也要接受社会道德标准的衡量。
总之,心理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5.请至少列举三位与心理学关系密切的诺贝尔奖得主及其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
答:(1)斯佩里及其贡献
斯佩里于1981年荣获诺贝尔奖。近40年来,斯佩里通过对“裂脑人”的研究,对大脑两半球机能分工方面的了解取得了重大突破,究发现了两个半球功能上的差别,修改了100多年来人脑左半球占优势的传统概念。他的研究工作使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大脑的内部世界,为人们了解大脑的机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2)丹尼尔·卡尼曼及其贡献
丹尼尔·卡尼曼于2002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做了“研究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何作出判断和决策”的研究,运用感知心理学分析法研究人类的分析决策行为,严重挑战了传统经济学家坚持的“人是利益驱动的,且理性地作出决策”这一观点,动摇了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直接导致了行为经济学这一学科的诞生,并且把实验的方法引入经济学领域,使众多经济学家用实验的方法重新审视那些传统的基于现实观察的经济学理论。
(3)哈特兰、沃尔德、格拉尼特及其贡献
美国科学家哈特兰因研究视觉和视网膜的生理功能、美国科学家沃尔德因研究视觉的心理特别是视色素、瑞典科学家格拉尼特因发现视网膜的抑制过程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