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我的风马牛哲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学先进 傍大款 走正道”(2)

可以说,万通正是在“顺天应人”战略的指导下,才能够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不断地向前发展。

反省需要站在未来看今天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吾日三省吾身”,说的是反省,就是要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反思,从而促进自身提高。反省的精神,在于永远保持理性的自我批判态度。这一点正与万通的企业文化相契合。万通企业文化的突出特点就是敢于否定过去,坚持自我反省的理性批判精神。

万通成立一周年的时候,冯仑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在周年纪念日里组织公司的人大肆庆祝,而是把自己和其他的创业伙伴关在办公室里进行深刻的反省。万通还特地下发了一份《关于建立“周年反省日”制度的通知》的文件,将反省正式确立为公司的制度。时至今日,这项每年一次的制度已经坚持了二十多年。那么,当初冯仑为何会有这样异于常人的想法呢?对此,他给出的解释是:

那时一般民营企业刚挣到钱都会大吃大喝一番,但我们觉得应该过得更有意义,我是学人文科学的,联想到日本战败后(通过)反省得到(了)使其经济飞速发展的启示,我提议将这一天(每年9月13)确立为万通“反省日”,这一提议得到了伙伴们的认可。

冯仑非常重视反省,甚至把它看作万通地产的生存密码。在《万通历史陈列馆新馆开馆文稿》中,冯仑特别强调反省已经成为万通企业文化的突出特点:敢于否定过去,坚持自我反省的理性批判精神,至今仍是万通企业文化的突出特点。另一方面,公司还鼓励员工批评领导、下级批评上级、员工批评老板,以这种方式总结经验,辞旧迎新。

反省会对万通地产的发展历史、公司的价值启蒙、关键危机的化解,以及布局未来的前瞻战略把握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反省会比作万通人集中进行反省的宗教仪式,那么反省本身则是万通地产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石。

万通的反省会一般都是这样安排的:在“周年反省日”前夕,公司先通过制度安排和沟通鼓励,对每位员工作出要求,让他们针对公司各层面的工作提出急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然后,在公司生日庆典这天,企业中高层和员工代表共同开反省会。在反省会上,将员工提出的最重要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公开宣示,之后展开更深一层的讨论,反省会参与人员共同为公司出谋划策。

陈润江先生是万通的老员工,万通第一次开反省会的时候他就参加了,他还做过会议记录:从早上9点到下午6点,中午吃罢盒饭也没休息,大家几乎是抢着发言,提出了几十条切中公司时弊的意见,言辞之激烈如急风暴雨。当时我初来乍到,被安排作记录,运笔疾书之际也听得热血沸腾。功权(时任万通集团总裁——作者注)虽然在前一年的反省会上喊出过“向我开炮”的英雄口号,但这回在大家的批评下,也似乎有点坐不住了,在表态发言时不免抱怨:“我早就说我不能胜任嘛,要么把我撤了,要么给我时间!”

万通走过十年的发展路程后,其“反省日”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从简单反省公司内部管理和员工的牢骚转向公司高层对发展战略的反省。总结万通十年的成败,冯仑提出:要进行“前瞻式”反省,站在未来看现在。而这一年北京万通的反省会也呈现出了一个特别之处,他们特地邀请了部分已经离开万通的员工,专门请他们来对万通提出新批评和新建议。冯仑认为:

想问题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站在过去看今天,只有回忆力,只有埋怨。回忆,然后自满,这是一个比较容易犯错误的思维。第二种是以现在判断现在,也就是说(用)从别人那里看到的东西来判断我今天做得对不对。这个也不是前瞻,而只是一个横向比较和判断,能够构成前瞻力的一定是站在未来安排今天。第三种是站在未来的某个时点,然后看到未来那个时候发生的所有的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必然发生的变化,然后决定我们今天哪些事情要做,哪些事情不做。着眼未来,发现规律,按照规律去安排自己的事情。

聪明人总是站在高处以便看得更远,聪明企业的做法是站在未来看现在,万通也要成为这样的企业。

冯仑提到的第三种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站在未来安排今天,是构成前瞻力的一个重要条件。站在未来的某个时点,然后看到未来那个时候发生的所有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必然发生的变化,然后作出相应的决策,这样才能表现出前瞻性。它已经成为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一次,冯仑在接受采访时也特别强调了前瞻力对万通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前瞻力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站在未来决定今天,不走弯路,不做多余动作。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够有自觉的战略,有了战略,我们才能用战略来剪裁机会,然后能够把握机会,同时才能决定我们的方向。

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有战略上的管理,就在于它具有前瞻力,知道自己今天哪些事情要做,哪些事情不做。为此,冯仑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站在未来安排今天》。

“前瞻力”是万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站在未来安排今天,以战略导向替代机会经营;就是要在未来找一个支点,引领自己的企业,创造未来,赢取未来。不断通过“创新”而“领先”,这是万通决胜于未来的重要战略原则。

冯仑给万通设定的目标就是要成为最理性、最有前瞻力、最持久的公司。和其他企业相比,万通最大的优点是长期思考、研究问题,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总比别人觉醒得更早,从而作出相应的决策。这才是万通活下来的根本。

冯仑认为,前瞻力决定了企业的战略,把前瞻力保持下去,长期坚持,才有可能把它做成核心竞争力。那万通如何来坚持这种前瞻力呢?冯仑认为,关键在于战略规划里讲的使命、核心价值、预期结果和愿景,这四样东西是保证万通能够积极地站在未来安排今天的深层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保持前瞻力的重要因素。

如果我们不想成为符合国际规范的、优秀的公司,如果我们不把创造最有价值的生活空间作为我们的愿景,如果我们不想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进步的企业,如果我们不想成为一个最受人尊重的企业,就没有这四样东西(使命、核心价值、预期结果和愿景),我们就不可以有这样的心情,站在未来安排今天。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支撑着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有了这四样东西,我们才一定会坚持站在未来看今天,这样我们的前瞻力就有了必然性,这样就会保证大家在价值观上,在做企业的方向上,有一个必然性,指引我们不断创造、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我们的前瞻能力,这点非常重要。

多年以来,万通在制订战略、做事情方面始终非常重视前瞻能力。万通提出要用美国模式取代传统的香港模式,之后有了新的战略,并按照新战略变成了一个专业的房地产投资公司,随后又有了四大板块的业务、地区战略和子战略等延伸的一些东西。近年来,大部分地产企业都在忙于应付激烈的竞争,但万通却反复强调研究商业模式、商业周期。央行121号文件的发布,越来越说明万通做的是一件非常有前瞻性的事情,真正研究透了商业模式。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万通一年一度的反省会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气氛紧张,而是渐渐变为冷静而平和,不断向比较理性的“问题和建议”方向转变。冯仑还曾意味深长地说道:“反省会是万通地产的加油站和牵引力,指引企业发展方向。”

善于学习,先发制胜

冯仑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人,他从中外成功企业家的传记中得出结论:善于学习是企业家取得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当然,冯仑也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看万通是如何挖到第一桶金的就可以知道这一点。起初,冯仑在无意间听到广东人说起“按揭”这个词,而且经常说,他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别人说的到底是哪两个字,于是就请他们帮忙将其写在纸上,然后回去查字典,向别人请教。冯仑弄明白“按揭”的意思后,觉得这个理念很新鲜,就讲给公司的同事们听。于是,公司决定用按揭的方式买一批房,装修之后卖出去。这是万通做的第一单房地产生意,也是它掘到的第一桶金。万通是第一家在海南以按揭形式炒楼的,而这种模式上的突破也确实取得了成功。这一次的尝试和成功正是冯仑善于学习的结果,他在总结万通创业初期的成功经验时曾谈到:

1991年我们在海南时,在一万多家房地产公司中排倒数十几位。和他们相比,我们一没有政府背景,二没有家庭背景,三没有“跌个跟头捡块金子”的偶然机遇。为什么后来我们能在复杂环境里一步步走到今天?我们总结,至少有一点:我们善于学习。

冯仑和几个合伙人成立万通时,中国还没有MBA,所以他对公司的组织形态有些茫然。尽管如此,冯仑还是认为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为了能够更好地运作公司,他就让公司人员研究“江湖式”的组织结构,学习了《上海滩》《水浒》《胡雪岩》等著作。当“万通六君子”出现分化时,他们每个人都非常苦恼。当初为了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而聚在一起的六兄弟,又怎么能轻易地分手呢?为了挽救分手危机,他们又开始研究《太平天国》,并达成共识——如果没有找到比太平天国更好的办法,那他们就还在一起。后来,冯仑从一位经济学家那里得到了解决办法——按照商人的规则办事,建立退出机制。这使得他们六个人和平分手,兄弟间的感情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学习并不是冯仑一个人的坚持,万通的其他五位合伙人也提倡要不断地学习。他们提出,万通需要的不是一两个天才和神人,万通事业的成功一定是所有万通人的成功。在他们看来,所有万通人都应发愤学习,向一切人学习,向一切同业先进甚至竞争对手学习。

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看一个公司,就要看它拥有什么样的人才。万通很早就深刻认识到,人才是公司的根本。即使有再好的项目、再有效的管理,若没有人来操作,那一切都将变得毫无意义。冯仑认为,万通要成长,前提是领导者要成长,要向合格的管理者转变。然而,企业发展的每一天都会有竞争和困难。所以,万通要有十足的勇气去面对。真正的大智大勇者,是那些对历史有深透理解和对现实有准确把握的人。所以,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一个渴望成功的商人。

中国人常说“学无止境”,冯仑深刻领悟了这几个字的精髓,所以他总是在不断地学习。从国内的企业家来看,冯仑的学历已经算是很高的了,但他并没有让自己停留在某个阶段。在拥有了经济学学士学位和法学硕士学位后,他又于2003年拿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学位。现如今,从社会的各阶层来看,不断获取知识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趋势。不过,对于这个过程和结果,人们还需要区别看待。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大概清楚自己的“短板”,于是就想到用知识来丰满自己。比如,现在有很多公司的CEO,为了拿到一张可以证明自己的文凭,从而获得更好的名声,就去商学院听一些短期的“总裁班”。还有一部分人,为了更好地在这个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他们也会选择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但所谓的“知识”,说白了也不过是一纸文凭,他们更多期待的是一张漂亮的简历。那么,冯仑属于哪一种呢?总的来说,哪一种都不是。他是实实在在花了三年时间才获得这个博士学位的,他属于那种真真正正学知识的人,因为他需要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他来讲是最重要的。一次,他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说道:

其实人和人在肉体上没什么差别,都是一百多斤肉。从生物学的角度上说都是一样的,差别是在灵魂上,你的精神世界有多大,你的视野就有多大,你的事业就有多大。我认为,一个人事业的边界在内心,要想保证你事业的边界不断增长,就必须扩大你心灵的边界。因此,学习是唯一的途径。

我从来没有把万通当成一个小买卖去做,虽然赚到的钱的多少是变化的,从几百、几千元到几亿、几十亿元,但对于我来说,几十亿元也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因为我内心事业的边界早已超过了100个亿,而且我相信再过三五年,超过100个亿应该是能够办到的事情。

正是因为对学习的重视,冯仑才对万通的前景有着绝对的信心和把握。他坚信,人需要保持一个长期的学习状态。如果你觉得做任何事都是小事情的话,那么你的认识就会被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对你所做的事情极为不利。事实上,人们做事的时候需要有一种“烹小鲜如治大国”的心态——事情虽小,但要把它当成大事去做,这样它就会越做越大。万通正是在冯仑的不断学习中“越做越大”。

不断学习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年代带来的普遍要求,万通也要按照这个要求去做。于是,他们向员工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培训,包括经济方面的、法律方面的,不断地帮助员工通过学习获得进步,取得领先的位置。冯仑认为,只有通过学习,眼界才会高,看问题的角度才会更准确、更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