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相对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互联网+给垂直领域带来的改变无处不在。除了衣食住行等刚需领域之外,还有一个新兴垂直行业非常值得关注,那就是最近几年兴起的医疗美容业。这个行业具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足够多的痛点。

相比高频低额的餐饮业,医疗美容业是典型的高额低频,具有决策周期长、选择成本高等特点。在地域上,南方尤其广东沿海地区女性整容的比例高于北方。

据第三方数据表明,目前全国城镇女性数量约为3.6亿,她们每年人均用于美容消费的金额为1000元~3000元,这个市场足够大同时增长潜力可观。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美有更高的追求,而医疗美容处于刚起步阶段。同时,在国家政策逐步放宽的倾向和暴利的刺激下,这个市场有望在近年内快速爆发。

很多人以为,医疗美容是一个暴利行业,材料成本几百元的手术,动不动就是上万元的费用。然而,饱受如此诟病的医疗美容行业的整体平均净利润率低于20%。

对于大型医疗美容机构来说,其痛点在于高昂的场地租金与获客成本,每月数百万的租金与数百万的广告费几乎成为标配。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痛点在于因医疗美容机构良莠不齐而难以抉择,以及价格高昂。

互联网能将一切不透明的透明化,并打掉一切不合理的成本,是去中心化的强有力工具。

那么,互联网+在沉疴已久的医学美容领域将会掀起一场怎样的革新?

新氧:整形美容行业的“大众点评网”

《后会无期》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创业的道理,作为互联网老兵的金星自然也听过不少,却还是经历了两次创业的失败。他从失败里细细咀嚼、慢慢悟道,终于凭借新氧而重新站起。

“总的来说,这次创业相对来讲还是比较顺利的,因为以前交了很多学费,我基本上在不同体量的公司,不同阶段的公司都做过,从一个小职员,到做总监管理上百人,再加上后来的两次创业失败,很多该犯的错误,我可能都犯过了。”金星在回顾创业前的经历时如是说。

犯过错,失败过,才会更顺利,这是创业最真实的残酷,也是最丰厚的回报

第三次创业,第十次做社区

2001年,金星进入互联网行业,先后在TOM、猫扑网、千橡互动、腾讯等公司任职,至今创业三次,两次以失败告终,一次尚在路上。

2007年,金星的第一次创业,做了一个女性购物分享社区。之前三年在猫扑的工作经验让他信心百倍:“我接手猫扑的时候,每天差不多800万的PV,到2007年做到每天2.5亿的PV,在论坛里也算是比较知名的论坛,那个时候跟天涯是并列的。”

金星做的女性购物分享社区很像后来的蘑菇街,只是早出生了两年。2008年,金星拿到了A轮投资,只是钱迟迟没到账,因为美国已经开始了金融危机,所有签了投资协议的VC都不给钱,只是观望。一直等到2009年,钱还是没有到账,金星只好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低价卖掉。

每天十几万的独立访客,上百万的注册用户,金星的女性购物分享社区有这个数据并不算差,但仍然成了“先烈”。事后经过复盘,金星总结了三个原因:首先,当时没有智能手机,用户上传内容不方便;其次,当时没有微博这种社交媒体,内容传播不如有社交媒体那么畅通;再者,当时没有淘宝客,没有CPS(Cost Per Sale,网络广告的一种,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换算广告刊登金额)的这种分销模式,流量变现也是很大问题——那时候,金星的网站通过“阿里妈妈”平台,每导流一个点击只有0.2元人民币的回报。

卖掉公司后,金星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创业前他一直认为自己很懂社区,而第一次创业后他沮丧地发现做产品、做运营和做公司是两回事。他觉得自己需要去更大的互联网公司学习,于是抱着这个目的去了深圳的腾讯。当时腾讯有四个部门给了他Offer:QQ空间、腾讯拍拍、财付通,还有北京的一个部门,但是他选择了财付通。其实去QQ空间本来可以发挥他擅长做社区的能力,但是他这次主要是想学东西。在财付通待了两年多,金星认识了好多朋友,学了好多新东西。

金星的老家是北方,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工作生活,早已把家安在北京了。所以当时去腾讯就是想学习两三年,然后就“毕业”回京。

2011年,金星回到北京二次创业,跟前任老板合伙做大品牌电商导购。次年,这个公司被收购,金星退出。

两次创业受挫,并没有浇灭金星创业的雄心。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将目光瞄准了整容行业。因为母亲是整形医生,金星对整形美容行业有一些大致的了解。他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国内整形美容行业的体量已经是千亿级了,而且连续多年以30%的增速保持增长,预计到2018年产值将达到六七千亿元人民币,成为继买房买车旅游后的第四大个人消费热点。

金星感觉整形美容行业大有可为,为此他专程去了一趟韩国考察,发现韩国的整形美容医院满街都是,传统美容院反而很少。那里的很多女孩子并不愿意去传统美容院,而是选择每年去几次整形美容医院,做皮肤管理之类的项目。

反观国内,一方面是旺盛的整形市场需求,另外一方面是混乱的整形市场,不少人想去做整形美容又不敢去做,有诸如“是不是正规医疗机构?价格那么高有多少水分?会不会把我整坏了?”的心理顾虑。再加上国内的整形美容医院和医生的水平均良莠不齐,本身给消费者带来很大风险。同时,因为政府严禁整形美容上电视广告,大量整形美容医院只得在搜索引擎上血拼,某些关键词点击单价高达999元人民币。获客成本的攀高,导致部分医院无底线地欺骗压榨消费者。

整形美容医院与消费者,双方各有一本难念的经。医院想降低获客成本却苦于途径不多,消费者想找靠谱的医院同样不知道如何开始,两边都有痛点。

作为互联网老兵,金星一眼就看出“信息不透明”是这些痛点的根源,而互联网最擅长的恰恰是将信息透明化。

2013年3月,金星开始组建团队,进军整形美容行业。除了他与技术合伙人拥有股份外,对产品、医疗、运营等核心高管都采取期权制。2013年10月,新氧PC端与移动端相继上线。这是金星第三次创业,第十次做社区。

在解决用户痛点,也就是将整形美容行业的信息透明化上,金星一开始是这样的产品思路:

在整形美容行业,消费者想去找靠谱的医院、医生特别困难,因为这涉及一些专业的知识,“水”非常深。他们极容易受到各种忽悠与误导,就好比你家要装修,十个装修队,你很难一下子评判出哪家最好。所以金星第一个想到的是做一个数据库,将医院和医生从多个维度量化。从医生的角度看,维度可以是他的医疗职称、学术职称、行政职称,还有毕业院校、从业年限、学术论文发表等。对医院则从级别入手,是几级几等,占地多少,博士和硕士多少,所获荣誉……总之,要做一个非常翔实的数据库。将这些数据公开展示,用户应该就可以更好地做决策了吧。

这是典型的工科思维,实际上对于用户并没有什么用。你要求用户根据各种要素,赋予不同的权重,像精算师一样将得分加总,最后根据得分多少来做决策……用户想想都会崩溃。

好的产品有一个共性:能够让用户快捷简便地通过产品达成他们的目的,而不是让用户在一堆复杂的数据中去探索。用户不会关心你这个复杂产品是多么的科学精确,他们更相信所见即所得,无数标杆产品已经早就验证了这个道理。

女人天生就爱交流、爱讨论、爱展示

因为女性占整形美容人数九成,金星留心了女人的决策方式。一位女士的朋友去了某家整形医院做了双眼皮,恰巧那次做出来非常好看,这位女士在决定做双眼皮时也就毫不犹豫地去找这家机构的那个医生。女人注重的是直观效果,不看重这个医生有多大年纪、从业何处,是不是教授,有没有发表论文,甚至连医院是否有资质也会忽略。

于是,金星马上调整了产品思路,做一个类似于大众点评网的整形美容分享平台。他认为:“我觉得这个市场其实非常需要一个平台,去帮助消费者去做辅助消费决策,就比如说你吃饭去大众点评上看哪些餐厅好,你去做整形美容也需要一个平台,上面汇聚很多网友的分享,看哪个医生做手术做得好。”

这个想法有创意,同时也颇具挑战性。分享自己新入手的名牌包包、漂亮的连衣裙,这个好理解,分享自己的整形美容经历——这个操作难度大。比如天涯上曾有女孩写整形日记,帖子底下“一地砖头”:你虚荣、你为何通过伤害自己来取悦男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国内极少有女人愿意公开分享这些经历。

金星认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天涯是一个人员构成复杂的综合性论坛,而且男性相对居多。如果做一个专门针对女性用户的垂直社区,就会减少很多不和谐的“噪声”。比如同性恋话题,如果在综合性社区谈论肯定会受到很多攻击与谩骂,但是在同性恋垂直社区之中,大家可以聊得很High,对同性恋有异议的人基本上也都不会进来。

金星的三次创业,都是以女性用户为主,都是做分享社区。他相信通过垂直社区尽管可以规避掉绝大部分噪声,但要鼓励大家踊跃分享整形经历,则必须制造一种“在这个地方分享整形是一件无所谓的事,大家都在分享”的氛围,让用户感觉“在社区里讨论、展示自己是正常的,不讨论、藏着掖着反倒是比较Out的。”

金星曾经做过很多女性社区,他认为女性用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社区环境能给到她安全感的话,她会很愿意去交流、讨论与展示自己。“比如说闺蜜之间什么话都会讲,多数时候连夫妻隐私都不会隐瞒。而男人一般很少跟外人讲这些。”

在前期调研中,金星发现韩国的论坛里充斥着大量的整形体验贴,就像写旅游攻略一样图文并茂,把自己整形经历事无巨细地写出来。在新氧上线后,金星雇用了一批懂韩文的学生,模仿韩国论坛上帖子写各类整形体验、攻略,发到新氧社区。

新氧APP首页

大量有关整形的帖子发布在新氧社区,这些被搜索引擎默认为“原创”帖子被搜索到的概率很高。通过搜索进来的用户留存率也很高,因为这里有她们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与知识,并且人气很旺、讨论热烈(其实不少是网站内部注册的ID在“互动”)。用户被吸引住了,经常会把某个自己喜欢的帖子发到所在的整形美容QQ群、微信群,这又会给社区招来有一批新用户。

进来的用户一看,哇,这里那么多女人在分享自己的整形经历,我也晒一下自己的吧。随着用户发的帖子逐渐变多,新氧逐步减少“制造帖子”的数字,直至完全退出。

论坛初期自我营造火爆氛围,并不算多么高明,很多知名BBS初期都是这么过来的,算是一种营销方法吧。

在新氧的PC端与移动端社区,用户可以在“看日记”里记录自己的术后恢复历程,或在“圈子”里分享自己的整形经历等,如“做完脂肪填充太阳穴两周了,赶紧抽空来写一下自己的感想~”,或者“大家帮我看看我需要做什么项目。干性皮肤。皮肤护理就不需要推荐了”,配合各种晒图,玩得很嗨。

基于10多年做社区的经验,金星鼓励社区用户分享整形前后的照片。他认为整形跟治病不同,病有没有治好,多数时候很难从外表判断,整形有没有整好,通过外表一览无余。

同时,新氧还在社区上提供了很多整形医生及整形医院的资源。经过新氧专门团队审核通过后,这些资源会放在平台上,供用户了解、咨询并提供评价。

新氧“圈子”

新氧“看日记”

可以秀自己,还可以跟其他人交流整容心得,并且在需要时还能够得到医生的专业指导。这对于作为买方的消费者来说简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乐园。而对于作为卖方的医院与医生来说,则不失为一个低成本的广告阵地与获客渠道。大家皆大欢喜。

纵观金星的产品开发的思想,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简单极致”,但要实现这四个字并不容易。抓准关键痛点,迅速开发出有效解决痛点的产品,这是创业组合拳。千万不要试图一次性解决所有痛点,能解决一两个最重要的痛点就不错了,剩下的可以通过产品迭代进行改进。

马化腾一直强调:好的产品经理需要3秒之内让自己瞬间变成白痴级用户,让所有白痴用户都能简单明了产品是什么、怎么用,体验流畅、简单到极致。作为创业者,也需要一句话能概括产品的核心定义,因为“再牛掰的产品,如果两三句话都说不明白,你的用户不会为这个产品买单。” 那么,新氧用一句话表述:整容行业的“大众点评”。

新氧在融资上非常顺利,2013年拿天使,2014年上半年拿A轮融资,下半年拿B轮(2000万美元),因为内部股东对其发展态势极为看好,C轮融资很可能会在内部解决。

这是一张非常漂亮的答卷。

云诊所:补齐O2O线下的短板

目前大多数服务类O2O项目都有一个难言之隐:线下体验难以把控。前端用户体验再好,线下地推能力再强,第三方提供的服务体验一旦有瑕疵,所有的努力都白费。第三方提供的服务体验难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是线下商家良莠不齐,服务没有统一的标准,原因之二是O2O企业控制力不够,很难强制线下店铺按照一定的标准去做。

新氧“医生查询”

目前来看,弥补线下短板的最有效方法是亲自参与线下服务,用规范统一的服务标准去赢得用户。因此,O2O将会越做越“重”,未来的O2O巨头一定是沉到线下去深耕的。金星的下一步计划是:

“我们计划在四年之内开200家新氧云诊所,先收购一批诊所,迅速完成布局后再自己选址建造。我们比较过,春雨医生和丁香园都在走云诊所的模式,说明了做互联网医疗发现:如果控制不了线下服务的体系、质量和价格,亲自做线下云诊所是可行的。但是进展很慢,因为给老百姓看病,科室要全,总不能光看感冒吧。”

在金星的线下拓展策略里,新氧云诊所并不需要大而全,就做类似于“麦当劳”式微整形,只做打瘦脸针、美白针之类的“快餐”。这类整形客单价不低、频次也不低(每年2~7次),安全性极高。消费者去大型整形美容医院做微整形,院方除了价钱很高之外,还要向消费者推销一大堆其他项目,让顾客很烦。而院方基于身上的“三座大山”,又不得不拼命压榨每一个消费者。

新氧“医院查询”

传统整形美容医院的身上背负着哪“三座大山”呢?

第一座是房租,北京不少医院月房租需要七八百万元;第二座是推广成本,一般一家成熟的整形医院,每个月百度投放都在两三百万元人民币以上,稍微知名点的约为六百万元人民币;第三座是整个运营的成本,设备更新与修理,咨询师、医生、客服等全都是拿提成的。这三座大山所有的成本,毫无疑问地最终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新氧云诊所一举将三座大山给推翻了。首先说推广成本,新氧云诊所通过自有平台实现导流,可以将成本压缩到最低。其次,因为新氧云诊所只做微整形,不涉及手术,所以不需要太多太大的医疗设备,设备成本相应减少。此外,新氧云诊所面积只需要150~200平方米,而且,因为有线上导流,诊所不需要开在繁华的商业地段,开到居住区即可,这又可以节省一大笔房租开支。通过核算,每个诊所的运营成本一个月只要10万元人民币左右,成本大幅度的降低,意味着价格具有绝对的竞争力。

开诊所当然少不了医生。新氧云诊所的医生资源将来自于其他公立医院的医生闲时“走穴”。目前60%以上的整形医生是在公立医院,但是公立医院的业务并不饱和,医生资源经常会闲置,所以医生闲时“走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新氧云诊所可以利用医生的剩余时间,如周一至周四在公立医院上班,周五、周六、周日可以去云诊所,或者下班之后去,由用户在线预约,对用户和医生来说都很方便。金星通过测算,即便将目前医生走穴市价乘以2,再将目前整形美容市价除以2,新氧云诊所的利润仍是很可观的。

金星甚至设想新氧云诊所以零收益形式经营,比如药物成本是1400元,医生的劳务费是500元,那么他就销售1900元。他通过消费者金融来赚钱:“比如说我卖年卡,一年2万元全脸串打,就是你买2万元的卡,你随时随地来,想补玻尿酸也好,想打瘦脸针,想打什么都可以。然后我给你分6期或者分12期付款,其实你会发现在消费者金融方面其实利润蛮好的。所以当你形成一个平台的话,你的商业模式玩法就会很不一样了。”

这就是安德森所云的“免费”了:通过免费的产品与服务吸引用户,然后通过增值服务或其他产品赢利。免费不是诱饵,也不是“最昂贵的”,而是“富足时代”的新形态。从大趋势来看,免费是互联网的潮流,不可阻挡。

金星

项目介绍

产品名称:新氧

创始人CEO:金星

所属公司: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

上线日期:2013年10月

所属行业:医美

最新融资:2000万美元B轮融资(2014年12月)

对话金星

创业过程当中你觉得有什么样的难点吗?

第一个难点,就是了解行业本质。这件事还真的是挺难的。你要一层一层抽丝剥茧地去逐渐逼近这个行业里的真相,因为我自己毕竟不是医生,也没开过医院,所以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很费力,然后每个人在跟你讲的时候都有自己的倾向性,都有自己的立场,那你可能收集到的信息都是局部的,不是全面的。所以对这个行业真正本质的了解可能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我反倒觉得这是这个行业的最大壁垒。

第二个难点,怎么能让消费者明白我们,就是对消费者进行教育,把我们这种新的模式传授给消费者,让他们理解。

你觉得之前交学费最大的地方在哪?

因为我是产品出身来创业,便很容易把做产品跟创业做公司混为一谈,但这其实是两回事。我在腾讯做产品的时候,大家在一个实验室里做,你完全不用去考虑市场推广、技术支持等产品以外的问题,甚至不用考虑开发人员是否能开发出自己设计的产品,只要当这些都不存在似地把产品想出来就行了。

但是自己创业就完全不是这个样子,根本没有像腾讯那么强大的一个团队,即使你想的产品特牛,你的团队拖时间长达一年,产品闪退率超高,你也根本没有办法。所以做好创业公司和怎么去做好一个产品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另外一个教训是:创业的时候你发现最大的问题基本上都是你在创业之前觉得不是问题的问题。

每个人在创业之前会心想:这几件事是我擅长的,肯定没问题;那几件事是我不太擅长的,可能会有麻烦。实际上会在不太擅长的事情上面准备得很充足,反而不见得出问题,而自己擅长的事情往往很容易出问题。比如,第二次创业的时候,其实技术团队成了最大的问题,那时候刚从腾讯出来,觉得技术没什么难,只要有足够的钱招几十个人——当时也招了20多个人就能很好解决。然后你会发现水平跟腾讯团队还是差很多,不管是设计还是开发,问题特别多,效率特别慢。

有时候创业的风口就那么一两年,你每一个阶段都比别人慢几个月,就错过了那个风口。这些真正的问题,我在创业之前都认为不是问题。比如说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我觉得推广不是问题,因为我以前把猫扑做到那么大的流量,好多猫扑上的达人跟我都是好朋友,猫扑后面整个团队都是我带出来的,所以我就心想说我自己做了一个东西,让他们帮我想办法导导流量,怎么着也能起来了,但是后来你会发现其实也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第一,人家在那个职位上,他也很难明目张胆去给你导流量;第二,其实用户群也不一样,以前我做的是一个女性的购物分享社区,主要的用户群还是比较偏高端的类似于爱买奢侈品的一些女孩,跟整个猫扑的用户量也不一样,以前的那些达人也不是真正懂得穿衣服搭配的那些人,也没办法帮到你。

创业前的经验和资源,都不一定能帮到创业中的你。而且你会发现,现在产品迭代太快了,有的时候优势反倒会变成劣势。其实市场上一些蛮成功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包括我们也是,社区和电商也会带着非常强烈的PC时代的烙印。但是你看王宁做的Keep,就是新一代的纯移动互联网产品,完全没有以前旧的束缚。其实好多时候你过去的经验会成为你的累赘。

在团队招募与人才管理上,什么最重要?

最重要的是统一价值观,对创业方向高度认同,统一行动才能快速执行。要真正统一大家对共同做的这件事认同和接受,才能把事情做好。

什么是医疗美容最核心的生命线?

最核心的是你能提供很好的医疗效果,你的网站做得再烂,其实也无所谓,因为消费者不是看你的网站,要看你的效果。

你对新的创业者有什么样的建议吗?

第一,要想好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创业。我觉得创业还是一件难度非常高的事情,要有足够多的积累。很多成功的创业公司老板都不是第一次创业,都是屡败屡战的,所以我觉得这件事还是要尽量谨慎一点。

第二,创业思路可以更颠覆一点,做出更有奇思妙想的东西。我觉得以后技术能给大家提供更多颠覆性机会,就是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的机会,完全不必把以前的东西复制到移动互联网。